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2179—2024
婴儿培养箱检测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BabyIncubatorTesters
2024-10-19发布2025-04-19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婴儿培养箱检测仪
校准规范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
BabyIncubatorTesters
JJF2179—2024
归口单位:全国医学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江西省计量测试研究院
北京纳雄医用技术有限公司
本规范委托全国医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2179—2024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朱建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李 姣(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薛瑞丹(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衷梦芹(江西省计量测试研究院)
肖 鹊(北京纳雄医用技术有限公司)
JJF2179—2024
目 录
引言……………………………………………………………………………………… (Ⅱ)
1 范围…………………………………………………………………………………… (1)
2 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计量单位……………………………………………………………………… (1)
3.1 术语………………………………………………………………………………… (1)
3.2 计量单位…………………………………………………………………………… (1)
4 概述…………………………………………………………………………………… (1)
5 计量特性……………………………………………………………………………… (1)
5.1 温度示值误差……………………………………………………………………… (1)
5.2 温度传感器一致性………………………………………………………………… (2)
5.3 湿度示值误差……………………………………………………………………… (2)
5.4 声压级示值误差…………………………………………………………………… (2)
5.5 风速示值误差……………………………………………………………………… (2)
6 校准条件……………………………………………………………………………… (2)
6.1 环境条件…………………………………………………………………………… (2)
6.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2)
7 校准项目与校准方法………………………………………………………………… (3)
7.1 外观及功能性检查………………………………………………………………… (3)
7.2 温度示值误差……………………………………………………………………… (3)
7.3 温度传感器一致性………………………………………………………………… (3)
7.4 湿度示值误差……………………………………………………………………… (3)
7.5 声压级示值误差…………………………………………………………………… (4)
7.6 风速示值误差……………………………………………………………………… (4)
8 校准结果表达………………………………………………………………………… (4)
9 复校时间间隔………………………………………………………………………… (5)
附录A 婴儿培养箱检测仪校准原始记录(推荐)格式…………………………… (6)
附录B 校准证书内页(推荐)格式………………………………………………… (8)
附录C 婴儿培养箱检测仪温度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9)
附录D 婴儿培养箱检测仪湿度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12)
附录E 婴儿培养箱检测仪声压级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15)
附录F 婴儿培养箱检测仪风速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17)
Ⅰ
JJF2179—2024
引 言
JJF1071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和
JJF1059.1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共同构成支撑本规范制定工作的基础性系列
文件。
本 规范的制定参考了JJF1260—2010 《婴儿培养箱校准规范》和GB9706.219 《医
用电气设备 第2-19部分:婴儿培养箱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Ⅱ
JJF2179—2024
婴儿培养箱检测仪校准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婴儿培养箱检测仪的校准。
2 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JJF1260 婴儿培养箱校准规范
GB9706.219 医用电气设备 第2-19部分:婴儿培养箱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
要求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 术语和计量单位
GB11243—2008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术语
3.1.1 婴儿培养箱 babyincubator
一种模拟母体子宫环境的医用电气设备,具有一个婴儿舱,使用已加热空气来控制
婴儿所处的环境。
3.1.2 空气温度控制的婴儿培养箱 aircontrolledincubator
内部空气温度依据空气温度传感器自动控制到接近使用者所设定的值的婴儿培
养箱。
3.2 计量单位
温度单位:摄氏度,符号为℃。
声压级单位:分贝,符号为dB。
风速单位:米每秒,符号为m/s。
4 概述
婴儿培养箱检测仪是检测使用空气温度控制模式婴儿培养箱的专用仪器,通常具有
温度、湿度、声压级和风速等测量功能,其中温度测量一般通过5个温度传感器在5个
位置同时进行,且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可以根据不同型号婴儿培养箱的测量需求进行
调节。
5 计量特性
5.1 温度示值误差
1
JJF2179—2024
单个温度传感器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2℃。
5.2 温度传感器一致性
5个温度传感器的一致性不超过0.2℃。
5.3 湿度示值误差
相对湿度测量的最大允许误差为±3%。
5.4 声压级示值误差
声压级测量的最大允许误差为±1dB。
5.5 风速示值误差
风速测量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1m/s。
注:以上指标不用于合格性判别,仅供参考。
6 校准条件
6.1 环境条件
6.1.1 温度:(15~30)℃。
6.1.2 相对湿度:≤85%。
6.1.3 大气压力:(86~106)kPa。
6.1.4 周围无影响校准正常工作的气流扰动和噪声干扰。
6.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校准时所需的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见表1。
表1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设备名称
技术指标
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等级分辨力
温度测量标准器(20~50)℃ MPE:±0.05℃ 0.01℃
湿度测量标准器10%~90% MPE:±1.2% 0.1%
声校准器94dB (1kHz) 1级0.1dB
标准风速仪(0.2~0.5)m/s MPE:±0.03m/s 0.01m/s
温湿度检定箱(20~50)℃
10%~90%
30min内温度波动度不超过±0.2℃
30min内相对湿度波动度不超过±0.8%
(32℃时)
微风源(0.2~0.5)m/s 10min内波动度不超过±0.02m/s
注:不满足最大允许误差要求的温度测量标准器和湿度测量标准器,允许使用修正值。
2
JJF2179—2024
7 校准项目与校准方法
7.1 外观及功能性检查
7.1.1 被校仪器应结构完整,无影响正常工作和妨碍读数的缺陷和机械损伤。
7.1.2 被校仪器的电源开关应安装可靠,通断状态明显,控制按钮标识清晰,易于
操控。
7.1.3 被校仪器应具有仪器名称、生产厂家、型号、出厂编号等标识。
7.1.4 被校仪器明示的测量范围应至少满足:温度(20~50)℃,相对湿度10%~
90%,声压级(30~100)dB,风速(0.2~0.5)m/s。
7.2 温度示值误差
7.2.1 温度校准采用比较测量法。将被校婴儿培养箱检测仪放入温湿度检定箱(以下
简称检定箱),按照正常使用状态设置好5个温度传感器,同时将5个温度测量标准器
尽量贴近被校温度传感器,并一一对应固定在检定箱中。
7.2.2 将检定箱的温度分别设定为32℃和36℃,当检定箱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允
差范围±0.2℃)后,至少再稳定30min后开始读数。每间隔1min分别读取被校检测
仪5个温度传感器的示值和对应的温度测量标准器的测量值,共测量3次。
7.2.3 被校检测仪某温度传感器的3次示值平均值和对应的温度测量标准器的3次测
量平均值之差,即为该被校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示值误差,按公式(1)计算:
ΔTi =Ti -T0i (1)
式中:
ΔTi———被校检测仪第i 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示值误差,℃;
Ti———被校检测仪第i 个温度传感器的3次示值平均值,℃;
T0i———第i 个温度测量标准器的3次测量平均值,℃。
7.3 温度传感器一致性
在7.2中测得的5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示值误差,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被校
检测仪的温度传感器一致性,按公式(2)计算:
δ=ΔTmax -ΔTmin (2)
式中:
δ———被校检测仪的温度传感器一致性,℃;
ΔTmax———被校检测仪5个温度示值误差中的最大值,℃;
ΔTmin———被校检测仪5个温度示值误差中的最小值,℃。
7.4 湿度示值误差
7.4.1 湿度校准采用比较测量法。将被校婴儿培养箱检测仪放入检定箱,按照正常使
用状态设置好湿度传感器,并将湿度测量标准器固定在紧贴被校传感器的位置。
7.4.2 将检定箱的温度设定为32 ℃,相对湿度校准点设定为50%。当检定箱内温度
达到32℃±0.2℃、相对湿度达到50%±2%后,至少再稳定30min后开始读数。每
间隔1min分别读取被校检测仪湿度传感器的示值和湿度测量标准器的测量值,共测量
3次。
3
JJF2179—2024
7.4.3 被校检测仪湿度传感器的3次示值平均值和湿度测量标准器的3次测量平均值
之差,即为该被校检测仪的湿度示值误差,按公式(3)计算:
ΔR =R -R0 (3)
式中:
ΔR———被校检测仪的相对湿度示值误差,%;
R———被校检测仪湿度传感器的3次示值平均值,%;
R0———湿度测量标准器的3次测量平均值,%。
7.5 声压级示值误差
将声校准器设定为94dB (1kHz),使用适配器将被校检测仪声压级传感器与声校
准器相连接,传感器的3次示值平均值与声校准器标准值之差,即为被校检测仪的声压
级示值误差,按公式(4)计算:
ΔL =L -L0 (4)
式中:
ΔL———被校检测仪的声压级示值误差,dB;
L———被校检测仪声压级传感器的3次示值平均值,dB;
L0———声校准器标准值,dB。
7.6 风速示值误差
将标准风速仪测量头放置在微风源输出风场的中心位置,并根据标准风速仪的示值
调节微风源使输出风速达到(0.35±0.01)m/s后,用被校检测仪风速传感器在相同
位置进行3次测量,取其平均值与微风源标准值之差,即为被校检测仪的风速示值误
差,按公式(5)计算:
ΔS =S -S0 (5)
式中:
ΔS———被校检测仪的风速示值误差,m/s;
S———被校检测仪风速传感器的3次示值平均值,m/s;
S0———标准风速仪标定的微风源标准值,m/s。
8 校准结果表达
按本规范进行校准,出具校准证书,校准证书内页推荐格式参见附录B。校准证书
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标题:“校准证书”;
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进行校准的地点;
d)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e)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f)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名称、制造商、型号、编号等);
g)进行校准的日期;
h)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
4
JJF2179—2024
i)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
j)校准环境的描述(如温度、相对湿度等);
k)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
l)对校准规范的偏离的说明;
m)校准证书或者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
n)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
o)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证书的声明。
9 复校时间间隔
建议复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
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仪器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
决定的,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
5
JJF2179—2024
附录A
婴儿培养箱检测仪校准原始记录(推荐)格式
客户名称证书编号
客户地址型号规格
生产厂商出厂编号
校准依据校准地点
温度: ℃ 相对湿度: % 校准日期年 月 日
校准使用的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名 称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
最大允许误差
证书编号
证书有效期至
(YYYY-MM-DD)
外观及
功能性检查
校准点:32℃
测量值/℃
1 2 3 平均值
示值误差
℃
温度传感器
一致性
℃
被校温度传感器1
温度测量标准器1
被校温度传感器2
温度测量标准器2
被校温度传感器3
温度测量标准器3
被校温度传感器4
温度测量标准器4
被校温度传感器5
温度测量标准器5
扩展不确定度
(k=2)
6
JJF2179—2024
校准点:36℃
测量值/℃
1 2 3 平均值
示值误差
℃
温度传感器
一致性
℃
被校温度传感器1
温度测量标准器1
被校温度传感器2
温度测量标准器2
被校温度传感器3
温度测量标准器3
被校温度传感器4
温度测量标准器4
被校温度传感器5
温度测量标准器5
扩展不确定度
(k=2)
相对湿度(32℃条件下)/%
校准点:50%
测量值
1 2 3 平均值
示值误差
扩展不确定
度(k=2)
被校湿度传感器
湿度测量标准器
声压级(1kHz)/dB
校准值
测量值
1 2 3 平均值
示值误差
扩展不确定
度(k=2)
风速/ (m/s)
校准值
测量值
1 2 3 平均值
示值误差
扩展不确定
度(k=2)
备 注
校准员: 核验员:
7
JJF2179—2024
附录B
校准证书内页(推荐)格式
校准证书第×页
证书编号××××-××××
校准结果
1. 外观及功能性检查
2. 温度示值误差和温度传感器一致性(单位:℃)
温度校准点被校温度传感器编号示值误差扩展不确定度(k=2)
32℃
温度传感器一致性
36℃
温度传感器一致性
3. 相对湿度示值误差(单位:%)
相对湿度校准点示值误差扩展不确定度(k=2)
50% (32℃条件下)
4. 声压级示值误差(单位:dB)
声压级标准值(1kHz) 示值误差扩展不确定度(k=2)
5. 风速示值误差(单位:m/s)
风速标准值示值误差扩展不确定度(k=2)
第×页 共×页
8
JJF2179—2024
附录C
婴儿培养箱检测仪温度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C.1 测量模型
依据本规范用比较法进行温度示值误差的校准,其测量模型如下:
ΔT =T -T0 (C.1)
式中:
ΔT ———被校检测仪温度传感器的示值误差,℃;
T ———被校检测仪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平均值,℃;
T0———温度测量标准器的测量平均值,℃。
C.2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分析测量模型,各输入量不确定度之间不相关,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为:
u2c(ΔT)=c21u2(T)+c22u2(T0) (C.2)
式中灵敏系数为:
c1 = ∂ΔT
∂T
=1 (C.3)
c2 = ∂ΔT
∂T0
=-1 (C.4)
C.3 标准不确定度
根据上述测量模型以及具体的测量过程,被校检测仪的温度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来
源主要包括:
1)被校检测仪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T);
2)被校检测仪温度传感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T);
3)传感器位置、检定箱温度波动等对被校检测仪测量值的影响引入的标准不确定
度分量u3(T);
4)温度测量标准器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T0);
5)温度测量标准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T0);
6)温度测量标准器最大允许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T0)。
C.3.1 被校检测仪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T)
用被校检测仪在温度校准点32℃处重复测量10次,采用贝塞尔公式得到测量重复
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T),见表C.1。
9
JJF2179—2024
表C.1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T)
被校检测仪温度
测量值/℃
32.05 32.05 32.07 32.07 32.05
32.05 32.07 32.05 32.07 32.05
平均值T 32.058℃
单次实验标准差s(T) 0.011℃
① 标准不确定度u1(T)=s(T)/ 3 0.007℃
① 在实际校准中取3次测量平均值。
C.3.2 被校检测仪温度传感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T)(见表C.2)
表C.2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T)
分辨力分布标准不确定度u2(T)
0.01℃ 均匀分布0.003℃
C.3.3 传感器位置、检定箱温度波动等对被校检测仪测量值的影响引入的标准不确定
度分量u3(T)
用两个温度测量标准器多次重复测量检定箱内同一点温度的方式,来考查由传感器
位置、检定箱温度波动等对被校检测仪测量值造成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两个温度测
量标准器测量结果最大偏差约为0.02 ℃,由其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T)见
表C.3。
表C.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T)
最大偏差分布标准不确定度u3(T)
0.02℃ 均匀分布0.012℃
C.3.4 温度测量标准器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T0)
用温度测量标准器在温度校准点32℃处重复测量10次,采用贝塞尔公式得到测量
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T0)(见表C.4)。
表C.4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T0)
温度测量标准器
测量值/℃
32.07 32.07 32.08 32.08 32.07
32.07 32.08 32.08 32.08 32.08
平均值T0 32.076℃
单次实验标准差s(T0) 0.006℃
① 标准不确定度u1(T0)=s(T0)/ 3 0.004℃
① 在实际校准中取3次测量平均值。
C.3.5 温度测量标准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T0)(见表C.5)
10
JJF2179—2024
表C.5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T0)
分辨力分布标准不确定度u2(T0)
0.01℃ 均匀分布0.003℃
C.3.6 温度测量标准器最大允许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T0)
根据规范的要求可知,温度测量标准器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05 ℃,由其引入的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T0)见表C.6。
表C.6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T0)
最大允许误差分布标准不确定度u3(T0)
±0.05℃ 均匀分布0.029℃
C.4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见表C.7)
表C.7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标准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被校检测仪测量重复性u1(T) 0.007℃
被校检测仪温度传感器分辨力u2(T) 0.003℃
传感器位置、检定箱温度波动等
对被校检测仪测量值的影响u3(T) 0.012℃
温度测量标准器测量重复性u1(T0) 0.004℃
温度测量标准器分辨力u2(T0) 0.003℃
温度测量标准器最大允许误差u3(T0) 0.029℃
C.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评定的各输入量不确定度之间不相关,故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uc(ΔT)= u2(T)+u2(T0)
= u21(T)+u22(T)+u23(T)+u21(T0)+u22(T0)+u23(T0)
=0.033℃ (C.5)
C.6 扩展不确定度:
取k=2,则扩展不确定度:
U =2×uc(ΔT)=0.07℃ (C.6)
11
JJF2179—2024
附录D
婴儿培养箱检测仪湿度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D.1 测量模型
依据本规范用比较法进行湿度示值误差的校准,其测量模型如下:
ΔR =R -R0 (D.1)
式中:
ΔR———被校检测仪湿度传感器的示值误差,%;
R———被校检测仪湿度传感器的测量平均值,%;
R0———湿度测量标准器的测量平均值,%。
D.2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分析测量模型,各输入量不确定度之间不相关,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为:
u2c(ΔR)=c21u2(R)+c22u2(R0) (D.2)
式中灵敏系数为:
c1 = ∂ΔR
∂R
=1 (D.3)
c2 = ∂ΔR
∂R0
=-1 (D.4)
D.3 标准不确定度
根据上述测量模型以及具体的测量过程,被校检测仪的湿度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来
源主要包括:
1)被校检测仪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R);
2)被校检测仪湿度传感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R);
3)传感器位置、检定箱湿度波动等对被校检测仪测量值的影响引入的标准不确定
度分量u3(R)。
4)湿度测量标准器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R0);
5)湿度测量标准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R0);
6)湿度测量标准器最大允许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R0)
D.3.1 被校检测仪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R)
用被校检测仪在相对湿度校准点50%处重复测量10次,采用贝塞尔公式得到测量
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R)见表D.1。
12
JJF2179—2024
表D.1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R)
被校检测仪湿度
测量值/%RH
51.8 51.8 51.9 51.9 51.9
51.9 51.9 51.9 51.9 51.8
平均值R 51.870%
单次实验标准差s(R) 0.049%
① 标准不确定度u1(R)=s(R)/ 3 0.029%
① 在实际校准中取3次测量平均值。
D.3.2 被校检测仪湿度传感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R)(见表D.2)
表D.2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R)
分辨力分布标准不确定度u2(R)
0.1% 均匀分布0.030%
D.3.3 传感器位置、检定箱湿度波动等对被校检测仪测量值的影响引入的标准不确定
度分量u3(R)
用两个湿度测量标准器多次重复测量检定箱内同一点湿度的方式,来考查由传感器
位置、检定箱湿度波动等对被校检测仪测量值造成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两个湿度测
量标准器测量结果最大偏差约为0.8%,由其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R)见
表D.3。
表D.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R)
最大偏差分布标准不确定度u3(R)
0.8% 均匀分布0.462%
D.3.4 湿度测量标准器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R0)
用湿度测量标准器在相对湿度校准点50%处重复测量10次,采用贝塞尔公式得到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R0)见表D.4。
表D.4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R0)
湿度测量标准器
测量值/%
51.20 51.42 51.34 51.47 51.36
51.39 51.47 51.34 51.42 51.26
平均值R0 51.367%
单次实验标准差s(R0) 0.088%
① 标准不确定度u1(R0)=s(R0)/ 3 0.051%
① 在实际校准中取3次测量平均值。
D.3.5 湿度测量标准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R0)(见表D.5)
13
JJF2179—2024
表D.5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R0)
分辨力分布标准不确定度u2(R0)
0.01% 均匀分布0.003%
D.3.6 湿度测量标准器最大允许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R0)
根据规范的要求可知,湿度测量标准器的最大允许误差为±1.2%,由其引入的标
准不确定度分量u3(R0)见表D.6。
表D.6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R0)
最大允许误差分布标准不确定度u3(R0)
±1.2% 均匀分布0.693%
D.4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见表D.7)
表D.7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标准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被校检测仪测量重复性u1(R) 0.029%
被校检测仪湿度传感器分辨力u2(R) 0.030%
传感器位置、检定箱湿度波动等
对被校检测仪测量值的影响u3(R) 0.462%
湿度测量标准器测量重复性u1(R0) 0.051%
湿度测量标准器分辨力u2(R0) 0.003%
湿度测量标准器最大允许误差u3(R0) 0.693%
由湿度测量标准器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R0)远小于其他分量,
忽略。
D.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评定的各输入量不确定度之间不相关,故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uc(ΔR)= u2(R)+u2(R0)
= u21(R)+u22(R)+u23(R)+u21(R0)+u23(R0)
=0.84% (D.5)
D.6 扩展不确定度:
取k=2,则扩展不确定度:
U =2×uc(ΔR)=1.7% (D.6)
14
JJF2179—2024
附录E
婴儿培养箱检测仪声压级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E.1 测量模型
依据本规范进行声压级示值误差的校准,其测量模型如下:
ΔL =L -L0 (E.1)
式中:
ΔL ———被校检测仪声压级传感器的示值误差,dB;
L ———被校检测仪声压级传感器的测量平均值,dB;
L0 ———声校准器的标准值,dB。
E.2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分析测量模型,各输入量不确定度之间不相关,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为:
u2c(ΔL)=c21u2(L)+c22u2(L0) (E.2)
式中灵敏系数为:
c1 = ∂ΔL
∂L
=1 (E.3)
c2 = ∂ΔL
∂L0
=-1 (E.4)
E.3 标准不确定度
根据上述测量模型以及具体的测量过程,被校检测仪的声压级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
来源主要包括:
1)被校检测仪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L);
2)被校检测仪声压级传感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L);
3)声校准器标准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L0);
E.3.1 被校检测仪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L)
用被校检测仪在声压级校准点94dB (标准值为93.9dB)处重复测量10次,采用
贝塞尔公式得到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L)见表E.1。
表E.1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L)
声压级测量值/dB 94.1 94.1 94.1 94.2 94.1
94.1 94.2 94.1 94.1 94.1
平均值L 94.12dB
单次实验标准差s(L) 0.043dB
① 标准不确定度u1(L)=s(L)/ 3 0.025dB
① 在实际校准中取3次测量平均值。
E.3.2 被校检测仪声压级传感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L)(见表E.2)
15
JJF2179—2024
表E.2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L)
分辨力分布标准不确定度u2(L)
0.1dB 均匀分布0.029dB
E.3.3 声校准器标准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L0)
依据声校准器的溯源证书得到其标准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L0)见表E.3。
表E.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L0)
标准值扩展不确定度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L0)
0.1dB (k=2) 0.050dB
E.4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见表E.4)
表E.4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标准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被校检测仪测量重复性u1(L) 0.025dB
被校检测仪声压级传感器分辨力u2(L) 0.029dB
声校准器标准值u(L0) 0.050dB
E.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评定的各输入量不确定度之间不相关,故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uc(ΔL)= u2(L)+u2(L0)
= u21(L)+u22(L)+u2(L0)=0.07dB (E.5)
E.6 扩展不确定度:
取k=2,则扩展不确定度:
U =2×uc(ΔL)=0.2dB (E.6)
16
JJF2179—2024
附录F
婴儿培养箱检测仪风速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F.1 测量模型
依据本规范进行风速示值误差的校准,其测量模型如下:
ΔS =S -S0 (F.1)
式中:
ΔS ———被校检测仪风速传感器的示值误差,m/s;
S ———被校检测仪风速传感器的测量平均值,m/s;
S0 ———标准风速仪标定的微风源标准值,m/s。
F.2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分析测量模型,各输入量不确定度之间不相关,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为:
u2c(ΔS)=c21u2(S)+c22u2(S0) (F.2)
式中灵敏系数为:
c1 = ∂ΔS
∂S
=1 (F.3)
c2 = ∂ΔS
∂S0
=-1 (F.4)
F.3 标准不确定度
根据上述测量模型以及具体的测量过程,被校检测仪的风速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来
源主要包括:
1)被校检测仪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S);
2)被校检测仪风速传感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S);
3)微风源风场稳定性等对被校检测仪测量值的影响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S);
4)标准风速仪最大允许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S0)。
F.3.1 被校检测仪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S)
用被校检测仪在风速校准点0.35m/s处重复测量10次,采用贝塞尔公式得到风速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S)见表F.1。
表F.1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S)
风速测量值/ (m/s) 0.38 0.36 0.37 0.36 0.37
0.37 0.37 0.38 0.37 0.38
平均值S 0.371m/s
单次实验标准差s(S) 0.008m/s
① 标准不确定度u1(S)=s(S)/ 3 0.005m/s
① 在实际校准中取3次测量平均值。
F.3.2 被校检测仪风速传感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S)(见表F.2)
17
JJF2179—2024
表F.2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S)
分辨力分布标准不确定度u2(S)
0.01m/s 均匀分布0.003m/s
F.3.3 微风源风场稳定性等对被校检测仪测量值的影响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S)
用标准风速仪在微风源输出风场中心直径20mm 范围内,上下左右及中心5点处
考查风场的均匀性,同时考查在10min内风场的稳定性。实验数据表明,由于风场的
均匀性和稳定性造成的风速最大偏差约为0.02m/s,由其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3(S)见表F.3。
表F.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S)
最大偏差分布标准不确定度u3(S)
0.02m/s 均匀分布0.012m/s
F.3.4 标准风速仪最大允许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S0)
根据规范的要求可知,标准风速仪最大允许误差为±0.03m/s,由其引入的标准
不确定度分量u(S0)见表F.4。
表F.4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S0)
最大允许误差分布标准不确定度u(S0)
±0.03m/s 均匀分布0.018m/s
F.4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见表F.5)
表F.5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标准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被校检测仪测量重复性u1(S) 0.005m/s
被校检测仪风速传感器分辨力u2(S) 0.003m/s
微风源风场稳定性等对被校检测仪测量值的影响u3(S) 0.012m/s
标准风速仪最大允许误差u(S0) 0.018m/s
F.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评定的各输入量不确定度之间不相关,故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uc(ΔS)= u2(S)+u2(S0)
= u21(S)+u22(S)+u23(S)+u2(S0)=0.023m/s (F.5)
F.6 扩展不确定度:
取k=2,则扩展不确定度:
U =2×uc(ΔS)=0.05m/s (F.6)
18
JJF2179—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