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
JJF(赣)037-2024
细集料亚甲蓝测定仪搅拌器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Ine Aggregate Methylene Blue Mixer Tester
2024-05-13 发布2024-08-12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本规范经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4 年05 月13 日批准,并
自2024 年08 月12 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主要起草单位: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东华计量测试研究院
本规范委托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东华计量测试研究院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黄丽琼(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东华计量测试研究院)
刘兆勤(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东华计量测试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郑欢(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东华计量测试研究院)
付乾乾(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东华计量测试研究院)
龙燕(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东华计量测试研究院)
JJF(赣)037-2024
I
目录
引言……………………………………………………………………………………(Ⅱ)
1 范围…………………………………………………………………………………(1)
2 引用文件……………………………………………………………………………(1)
3 概述…………………………………………………………………………………(1)
4 计量性能要求………………………………………………………………………(2)
4.1 搅拌机转速…………………………………………………………………………(2)
4.2 叶轮直径……………………………………………………………………………(2)
4.3 设定时间……………………………………………………………………………(2)
4.4 温度波动度…………………………………………………………………………(2)
5 校准条件……………………………………………………………………………(2)
5.1 校准环境条件………………………………………………………………………(2)
5.2 校准用设备…………………………………………………………………………(2)
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2)
6.1 外观和功能性检查…………………………………………………………………(2)
6.2 搅拌机转速的校准…………………………………………………………………(2)
6.3 叶轮直径的校准……………………………………………………………………(2)
6.4 设定时间的校准……………………………………………………………………(2)
7 校准结果表达………………………………………………………………………(3)
8 复校时间间隔………………………………………………………………………(3)
附录A 校准证书内页信息及格式………………………………………………………(4)
附录B 校准证书内页格式示例…………………………………………………………(5)
附录C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6)
JJF(赣)037-2024
II
引言
本规范是以JJF 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 1001—2011《通用计
量术语及定义》、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94—2002《测量
仪器特性评定》的规定而定制。
本规范的制定主要参考引用了GB/T14684—2001《建筑用砂》、JTG E42—2005《公
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T 0349—2005<细集料亚甲蓝试验>》的部分内容。
本规范系首次发布。
JJF(赣)037-2024
1
细集料亚甲蓝测定仪校准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细集料亚甲蓝测定仪、亚甲蓝搅拌器、石料含量测定仪等亚甲蓝试验中
使用的搅拌装置的校准,本方法也适用带叶轮搅拌器的校准。
2 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JJF 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 1059. 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JJF 1071—2010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JJF 1094—2002 测量仪器特性评定
GB/T14684—2001 建筑用砂
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T 0349—2005<细集料亚甲蓝试验>)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订单)适用于本规范。
3 概述
细集料亚甲蓝测定仪搅拌器是由转速和时间自动控制器、搅拌装置、支架等组成,见
图1。
1-电机2-转速主轴3-连接杆4-叶轮5-控制器
图1 结构图
JJF(赣)037-2024
2
4 计量性能要求
4. 1 搅拌机转速: (400±10)r/min;(600±10)r/min。
4. 2 叶轮直径: (75 ±10)mm。
4. 3 设定时间: 最大示值误差为±1%。
注:1.校准结果不用于合格性判断,上述计量特性要求仅供参考。
5 校准条件
5. 1 环境要求
5. 1. 1 校准应在无振动、无腐蚀环境内进行。
5. 1. 2 环境温度: (20±10)℃; 相对湿度不大于80%。
5. 2 校准用设备
5. 2. 1 数字转速表:测量范围(0~9 999) r/min;准确度等级优于0.5 级。
5. 2. 2 游标卡尺: 测量范围(0~200)mm, 分度值0. 02mm。
5. 2. 3 电子秒表:测量范围(0~3600) s,MPE:±0.1 s。
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1 外观和功能性检查:
6.1.1 出厂仪器应有铭牌、生产厂家、型号、出厂编号与日期,控制器开关和按键应灵
活可靠。
6.1.2 可按要求设定转速和时间,显示值清晰。
6.2 搅拌机转速的校准:
将转速设定在仪器试验使用或要求校准的转速值, 把反光贴纸贴在细集料亚甲蓝测
定仪搅拌机转轴的适当位置,用转速表对准反光贴纸贴,待转速稳定后测量相应的转速值,
每个转速测量点测量3 次,取3 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校准点至少包含400
r/min 和600 r/min 两个转速值,也可根据客户的要求增加校准点。
6.3 叶轮直径的校准:
每片叶片用游标卡尺测量叶尖到轴心的距离(li),取所有叶片的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作为测量结果(L),并计算出叶轮直径(D)。
D 2L
6.4 设定时间的校准:
JJF(赣)037-2024
3
用秒表测量设定时间,在细集料亚甲蓝测定仪上可选用常用的60s、120s、300s、480s
等设定时间做为校准点,也可以按照客户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校准点进行校准,与秒表同时
开始计时,计时结束,记录秒表测得的计时时长,设定的计时时长与秒表测得的实际计时
时长之差与实际计时时长之比,即为设定时间的示值误差。。
7 校准结果的处理
经校准的细集料亚甲蓝测定仪发给校准证书。校准证书应给出各校准项目的测量结
果及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8 复校时间间隔
复校时间间隔可根据细集料亚甲蓝测定仪的使用情况而定,建议不超过一年。
JJF(赣)037-2024
4
附录A
细集料亚甲蓝测定仪原始记录格式示例
委托单位记录编号
委托单位地址
被校样品
器具名称型号规格
制造厂出厂编号
标准器具编号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准
确度等级/最
大允许误差
溯源机构
标准器证书
号及有效期
校准依据JJF(赣)037—2024《细集料亚甲蓝测定仪校准规范》
校准地点温度°C 相对湿
度% 其他
外观□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说明:
校准项目校准结果
扩展不确定度
(k=2)
转速
校准点1 2 3 平均值
示值
误差
叶轮直径
L1 L2 L3 平均值L
直径
D=2L
设定时间
设定值实际值示值误差
校准员: 核验员: 校准日期:
JJF(赣)037-2024
5
附录B
校准证书内页信息及格式
B.1 校准证书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a) 标题:“校准证书”;
b) 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 进行校准的地点;
d) 证书或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e) 委托单位的名称和地址;
f) 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
g) 进行校准的日期,有必要应说明被校对象的接受日期;
h) 对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
i) 本次校准所用计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
j) 校准环境的描述;
k) 校准结果及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
l) 对校准规范偏离的说明;
m) 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字、职务或等效标识;
n) 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
p) 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采用证书的声明。
B.2 推荐的校准证书(内页)格式。
校准项目校准结果
扩展不确定度
(k=2)
转速
校准点测量值示值误差
叶轮直径
测量值示值误差
设定时间
设定值实际值示值误差
JJF(赣)037-2024
6
附录C
细集料亚甲蓝测定仪搅拌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C.1 转速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C.1.1 概述
C.1.1.1 环境条件:温度20.5 ℃;相对湿度60%。
C.1.1.2 测量标准:数字转速表0.5 级,测量范围为(0~9999)r/min。
C.1.1.3 测量过程:用数字转速直接测量细集料亚甲蓝测定仪搅拌器转速,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作为测
量结果。
C.1.2 数学模型:采用直接测量法进行测量,其测量模型为公式(C.1)。
a b v v v
(C.1)
式中:v —转速误差,r/min ;
a v —转速设定值,r/min;
b v —转速标准测量平均值,r/min。
C.1.3 计算灵敏系数
求式(C.1)对各误差来源量求偏导得出各项的灵敏系数:
?? 1 1
a
c v
; ?? 1 2
b v
c v
C.1.4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来源
C.1.4.1 输入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 a u v
被校仪器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采用A 类评定方法,将转速值设定为400r/min,在重复性
条件下重复测量10 次,所得数据如表1:
表1 示值误差重复测量数据
测量次数1 2 3 4 5 6 7 8 9 10
标准器示值400.4 400.6 400.4 400.1 400.5 400.4 400.3 400.5 400.3 400.6
400.41 /min
10
1 1 10
1 1
r
n i
i
n
i
i
计算实验标准偏差:
0.15
1
( )
1
2
n
s
n
i
i
r/min
实际校准中以3 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则重复性分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
JJF(赣)037-2024
7
0.088
3
u(va ) s r/min
C.1.4.2 标准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 b u v
标准器使用0.5 级数字转速表,其在400 r/min 测量点的最大示值允许误差为±2 r/min,区间半宽为
2 r/min,在区间内分布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k 3;按B 类不确定度评定:
1.15
3
( ) 2
b
b v
u(v v r/min
C.1.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C.1.5.1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见表2
表2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
标准不确定
度符号
不确定度的来源
标准不确定度
(r/min)
灵敏系数
i c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 ) i i c u x (r/min)
u?( ) 测量重复性引入0.088 1 0.088
u?( ) 标准器引入1.15 -1 1.15
C.1.5.2 合成不确定度的计算
输入量( ) a u? v 与( ) b u? v 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 ) 2 2 ( ) 1.15
2
2 2
uc c1 u va c u vb r/min
C.1.6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k=2 ,则扩展不确定度
U=k c u = 2.3 r/min
用相对不确定度表示:
Urel= 100% 0.6%
400
2.3
C.2 叶轮直径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C.2.1 概述
C.2.1.1 环境条件:温度20.5 ℃;相对湿度60%。
C.2.1.2 测量标准:游标卡尺,,分度值为0.02 mm,测量范围为(0~200) mm。
C.2.1.3 测量过程: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细集料亚甲蓝测定仪叶轮直径,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
结果。
C.2.2 数学模型:采用直接测量法进行测量,其测量模型为公式(C.2)。
a b DD D (C.2)
式中: D—叶轮直径误差,mm ;
JJF(赣)037-2024
8
a D —叶轮直径标称值,mm;
b D —测量值,mm。
C.2.3 计算灵敏系数
求式(C.2)对各误差来源量求偏导得出各项的灵敏系数:
?? 1 1
a l
c l ; ?? 1 2
b l
c l
C.2.4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来源:
C.2.4.1 输入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 a u l
C.2.4.1.1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 ) a1 u l
被校仪器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采用A 类评定方法,用游标卡尺对叶轮直
径重复测量10 次,所得数据见表3:
表3 示值误差重复测量数据单位:mm
测量次数1 2 3 4 5 6 7 8 9 10
测量值75.06 75.08 75.06 75.04 75.06 75.06 75.04 75.06 75.08 75.04
l l mm
n
l
i
i
n
i
i 75.06
10
1 1 10
1 1
计算实验标准偏差:
0.015
1
( )
1
2
n
l l
s
n
i
i
mm
实际校准中以3 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则重复性分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
u l s mm a 0.008
3
( )
C.2.4.1.2 游标卡尺分辨率引入的不确定度( ) a2 u l
测量用游标卡尺的分辨力为0.02mm ,区间半宽a=0.01mm ,该分布服从
均匀分布;包含因k 3
0.0058
2 3
0.02
2 3
u((la2 ) a mm
输入量( ) a1 u l 与( ) a2 u l 分量计算有重复部分,取二者较大值,则
( ) a u l =0.008 mm
JJF(赣)037-2024
9
C.2.4.1.3 标准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 b u l
标准器选用的游标卡尺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05mm,则区间半宽为0.05mm,服
从均匀分布,包含因k 3,则标准不确定度
0.029
3
( ) 0.05
b
a
b l
l
u(l mm
C.2.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C.2.5.1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见表4
表4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
标准不确定
度符号
不确定度的来源标准不确定度(mm)
灵敏系数
i c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 ) i i c u x (mm)
( ) a u? l 测量重复性引入0.008 1 0.008
( ) b u? l 标准器引入0.029 -1 0.029
C2.5.2 合成不确定度的计算
输入量( ) a u? l 与( ) b u? l 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 ) 2 2 ( ) 0.03
2
2 2
uc c1 u la c u lb mm
C.2.6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k=2 ,则扩展不确定度
U=k c u = 0.06 mm
C.3 设定时间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C.3.1.1 环境条件:温度20.5 ℃;相对湿度60%。
C.3.1.2 测量标准:电子秒表,测量范围为(0~3600) s,MPE:±0.1 s
C.3.1.3 测量过程:用电子秒表直接测量细集料亚甲蓝测定仪设定时间,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
结果。
C.3.2 数学模型:采用直接测量法进行测量,其测量模型为公式(C.3)。
b t t (C.3)
式中:t—细集料亚甲蓝测定仪的设定时长,s;
tb—秒表测得的实际计时时长,s;
C.3.3 计算灵敏系数
1 1
b t
c t
C.3.4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来源:
C.3.4.1 输入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t)
JJF(赣)037-2024
10
C.3.4.1.1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 ) 1 u t
细集料亚甲蓝测定仪设定时间为5min,在重复性条件下测量10 次,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采
用A 类评定方法,所得数据见表5:
表5 重复测量数据单位:s
测量次数1 2 3 4 5 6 7 8 9 10
测量值300.4 300.5 300.6 300.4 300.3 300.5 300.3 300.4 300.3 300.5
t t s
n
t
i
i
n
i
i 300.42
10
1 1 10
1 1
计算实验标准偏差:
0.11
1
( )
1
2
n
t t
s
n
i
i
s
则重复性分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
u(t1 ) s 0.11s
C3.4.1.2 标准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 b u l
标准器选用的电子秒表的测量5 min 时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07s,则区间半宽为0.07s,服从均匀分
布,包含因k 3,则标准不确定度
0.04
3
( ) 0.07 u tb s
C.3.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C.3.5.1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见表6
表6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
标准不确定
度符号
不确定度的来源标准不确定度(s)
灵敏系数
i c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 ) i i c u x (s)
( ) 1 u t 测量重复性引入0.11 1 0.11
( ) b u t 标准器引入0.04 1 0.04
C3.5.2 合成不确定度的计算
输入量( ) a u? l 与( ) b u? l 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 ) 2 2 ( ) 0.12
2
2 2
uc c1 u t c u tb s
C.3.6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k=2 ,则扩展不确定度
U=k c u = 0.24 s
在校准点5min 处,细集料亚甲蓝测定仪的设定计时时长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
JJF(赣)037-2024
11
Urel= 100% 0.1%
300
U
JJF(赣)03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