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团体标准
轻质混凝土免拆底模楼承板应用技术标准
Applied technical standards of permanent bottom deck with
lightweight concrete
T/CSDA 0004-2023
主编单位: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重庆正扬泰新材料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
施行日期:2023 年8 月30 日
2023 年重庆
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文件
渝设协字〔2023〕30 号
关于发布团体标准《轻质混凝土免拆底模楼承板
应用技术标准》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由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重庆正扬泰新材料有限公
司共同主编的团体标准《轻质混凝土免拆底模楼承板应用技术标准》
已按规定程序审查通过,现予以发布,标准号为T/CSDA 0004-2023,
自2023 年8 月30 日起实施,各有关单位可自愿采用。
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
2023 年7 月24 日
前言
为规范轻质混凝土免拆底模楼承板的工程应用,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结合试验
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
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8 章和1 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与符号,基本规定,材
料与部件,设计与构造,生产、运输与堆放,安装与施工,验收等。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涉及专利,涉及专利的具体技术问题,使用者可直接与本标准
主编单位协商处理,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归口管理,由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
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反馈给重庆大学建
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重庆大学设计创意产业园,邮政编码:400045)。
主编单位: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重庆正扬泰新材料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技术发展中心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赛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龙湖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长厦安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恒昇大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市得森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创筑技准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福莱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景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重庆固的建材有限公司
重庆三昇泰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翟影钟康杨修明杨溥徐革
徐诗童唐毅冷艳锋赵本坤周礼婷
于海祥余周李涛吴学荣王蕴
王事奇熊然刘敏赵启林蒋万伦
沈琪雯贾传果武子栋贺磊徐凯
金然贺振坤李德顺黄淼郝娟
陈专文张光玮刘磊陈东王子全
倪忠黄浩王鑫玮刘雪峰龚舒
陈曦幸化兵吴义华胡一之潘彦灼
钟杰朱敏高绪伟徐凌黄微
主要审查人: 薛尚铃李英民汤启明来武清王聪
目次
1 总则...................................................................................................................................1
2 术语与符号............................................................................................................................2
2.1 术语...............................................................................................................................................2
2.2 符号...............................................................................................................................................2
3 基本规定...............................................................................................................................4
4 材料与部件............................................................................................................................5
4.1 轻质混凝土.......................................................................................................................................5
4.2 钢筋桁架和钢筋网片........................................................................................................................6
4.3 保温隔声材料...................................................................................................................................7
4.4 整体性能与配套材料........................................................................................................................8
5 设计与构造..........................................................................................................................10
5.1 一般规定.........................................................................................................................................10
5.2 设计.............................................................................................................................................10
5.3 构造规定.........................................................................................................................................14
5.4 热工与隔声设计..............................................................................................................................20
5.5 支撑设计.........................................................................................................................................21
6 生产、运输与堆放..............................................................................................................23
6.1 一般规定.........................................................................................................................................23
6.2 模具.............................................................................................................................................23
6.3 生产.............................................................................................................................................24
6.4 运输与堆放.....................................................................................................................................25
6.5 进厂与出厂检验..............................................................................................................................26
7 安装与施工..........................................................................................................................29
7.1 一般规定.........................................................................................................................................29
7.2 施工准备.........................................................................................................................................30
7.3 施工工艺流程.................................................................................................................................30
7.4 施工要点.........................................................................................................................................31
8 验收.................................................................................................................................33
8.1 一般规定.........................................................................................................................................33
8.2 主控项目.........................................................................................................................................34
8.3 一般项目.........................................................................................................................................36
附录A 免拆底模楼承板的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 37
本标准用词说明......................................................................................................................39
引用标准名录..........................................................................................................................40
附:条文说明..........................................................................................................................42
1
1 总则
1.0.1 为规范轻质混凝土免拆底模楼承板(本标准简称其为“免拆底模楼承板”)的
工程应用,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绿色环保,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中,免拆底模
楼承板的设计、生产、施工及验收。
1.0.3 免拆底模楼承板的设计、生产、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
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语与符号
2.1 术语
2.1.1 轻质混凝土(lightweight concrete)
用轻骨料或发泡聚苯乙烯颗粒、轻砂或普通砂、胶凝材料、外加剂和水等配置而
成的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 的混凝土。包括聚苯颗粒混凝土、陶粒混凝土和其
他轻骨料混凝土等。
2.1.2 平面钢筋桁架(plane truss with steel-bars)
由一根上弦钢筋、一根下弦钢筋、腹杆钢筋经焊接形成的片状钢筋骨架。
2.1.3 免拆底模(permanent bottom deck)
连接于钢筋桁架底部、能承受施工荷载,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无需拆除的模板。
2.1.4 轻质混凝土免拆底模楼承板(permanent bottom deck with lightweight concrete)
由预制构件厂,在轻质混凝土免拆底模中置入平面钢筋桁架,经养护、固化后,
形成的可与简易支撑系统结合使用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免拆底模。按是否复合保温隔声
层可分为保温隔声型和普通型。
2.2 符号
2.2.1 材料性能
Ec —— 混凝土及轻质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Es —— 钢筋及钢材的弹性模量;
fck ——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ftk ——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fc ——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t ——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yk ——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fy ——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y’ —— 普通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
2.2.2 作用和作用效应
Mk —— 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标准值;
3
Vk —— 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的剪力标准值;
2 —— 桁架上弦钢筋的轴心受压稳定系数;
3 —— 桁架腹杆钢筋的轴心受压稳定系数。
2.2.3 几何参数
A—— 构件截面面积;
h —— 构件截面高度;
b—— 构件截面宽度;
s A —— 钢筋桁架下弦钢筋截面面积之和;
'
s A —— 钢筋桁架上弦钢筋截面面积之和;
b1—— 一个计算单元的轻质混凝土板宽度,等同桁架间距;
h1—— 一个计算单元的轻质混凝土板厚度;
ha—— 轻质混凝土板板底至桁架上弦筋中心线垂直高度;
hs—— 桁架上、下弦钢筋中心线垂直高度;
y0—— 楼承板组合截面中性轴至板底的距离;
E —— 钢筋与轻质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之比。
4
3 基本规定
3.0.1 免拆底模楼承板设计应在模数协调的基础上,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原则,
进行标准化、模数化设计。
3.0.2 免拆底模楼承板楼面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系统中所有组成材料
应彼此相容,并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系统组成材料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 5501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
GB 50325 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 的规定。
3.0.3 保温隔声型免拆底模楼承板楼面系统的保温、隔声等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 5501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 和地方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0.4 免拆底模楼承板在生产、运输、堆放、吊运、安装与混凝土浇筑施工等环节,
应采取可靠措施避免轻质混凝土楼承板发生破损。
3.0.5 免拆底模楼承板在施工阶段应有可靠支撑,临时支撑的设计及施工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
准》GB 51210、《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 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
量验收规范》GB 50204 的有关规定。
3.0.6 免拆底模楼承板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连接。在主体结构正常使用状态下,不应
产生影响正常使用的裂缝、空鼓和脱落等现象。
3.0.7 免拆底模楼承板的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
55037 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对吊顶的有关规定。
3.0.8 免拆底模楼承板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
50870 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3.0.9 免拆底模楼承板的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以及现行行业标准《轻
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JGJ/T 12 的有关规定;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尚应符合国
家现行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 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规程》JGJ 1 的有关规定。
5
4 材料与部件
4.1 轻质混凝土
4.1.1 免拆底模楼承板用轻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LWC15(LC20);保温隔声
型免拆底模楼承板之下页板,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LWC10(LC15)。
4.1.2 当轻质混凝土采用聚苯颗粒混凝土时,其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按表4.1.2 采用,
其余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轻钢轻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83 的规定。
表4.1.2 聚苯颗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强度等级
项目
LWC10 LWC15 LWC20
表观密度kg/m³ 900~1200 1200~1400 1400~1600
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ck N/mm2 9.0 13.5 18.0
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tk N/mm2 1.20 1.60 1.95
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 N/mm2 6.5 9.5 12.5
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 N/mm2 0.85 1.15 1.40
弹性模量Ec N/mm2 7500 10500 13500
4.1.3 当轻质混凝土采用陶粒混凝土时,其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按表4.1.3 采用,其
余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JGJ/T 12 的规定。
表4.1.3 陶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强度等级
项目
LC15 LC20 LC25 LC30 LC35 LC40
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ck N/mm2 10.0 13.4 16.7 20.1 23.4 26.8
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tk N/mm2 1.27 1.54 1.78 2.01 2.20 2.39
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 N/mm2 7.2 9.6 11.9 14.3 16.7 19.1
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 N/mm2 0.91 1.10 1.27 1.43 1.57 1.71
弹性模量Ec N/mm2
根据密度等级,按《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JGJT 12
取值
注:陶粒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和对应密度等级按《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JGJT 12 采用。
4.1.4 免拆底模楼承板用轻质混凝土选用其他种类轻质混凝土时,其性能指标应符合
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4.1.5 轻质混凝土用聚苯乙烯颗粒的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聚苯乙烯颗粒泡沫混
凝土》JC/T 2458 的相关要求;陶粒、陶砂等轻骨料的性能应符合《轻骨料混凝土应
6
用技术标准》JGJ/T 12 的相关要求;水泥、外加剂等其他组分原材料的性能应符合国
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4.2 钢筋桁架和钢筋网片
4.2.1 钢筋的材质与性能应符合《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8 的要求,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热轧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T 1499.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有关规定。热轧带肋钢筋的强度
标准值、设计值和弹性模量应按表4.2.1-1 采用。
表4.2.1-1 热轧带肋钢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N/mm2)
牌号符号
屈服强度标准值
fyk
抗拉强度设计值
fy
抗压强度设计值
fy’
弹性模量Es
HRB400 C 400 360 360
2.0×105
HRB500 D 500 435 410
2 冷轧带肋钢筋应采用在线热处理工艺,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轧带肋
钢筋》GB/T 13788 和《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5 的有关规定。冷
轧带肋钢筋的强度标准值、设计值和弹性模量应按表4.2.1-2 采用。
表4.2.1-2 冷轧带肋钢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N/mm2)
牌号符号
屈服强度标准值
fyk
抗拉强度设计值
fy
抗压强度设计值
fy’
弹性模量Es
CRB600H ΦRH 520 415 380 1.9×105
注:冷轧带肋钢筋用作横向钢筋的强度设计值fyv 应按表中fy 的数值采用;当用作受剪、受扭、受
冲切承载力计算时,其数值应取360N/mm2。
4.2.2 钢筋桁架的钢筋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钢筋桁架的上弦钢筋作为现浇楼板的受力筋或分布筋时,钢筋等级、直径应
符合现浇楼板钢筋设计要求,上弦钢筋的配置除应满足楼板受力和构造要求,还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有关规定。
2 免拆底模楼承板的最外侧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GB 50010 的有关规定。
4.2.3 钢筋焊接用焊条应与钢筋性能相匹配,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非合金钢及细
晶粒钢焊条》GB/ T5117、《热强钢焊条》GB/T 5118 的有关规定。
7
4.2.4 钢筋桁架腹杆钢筋与弦杆钢筋、钢筋网片的焊点受剪承载力应符合表4.2.4 的
规定。
表4.2.4 焊点受剪承载力
腹杆钢筋直径(mm) 4 4.5 5.0 5.5 6.0 6.5 7.0 8.0
单个焊点受剪承载力(kN) ≥4.6 ≥5.7 ≥7.1 ≥8.6 ≥10.2 ≥12.0 ≥13.9 ≥18.1
4.3 保温隔声材料
4.3.1 保温隔声层可采用岩棉、玻璃棉等材料,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3.1
的规定。岩棉、玻璃棉产品的外观质量、尺寸允许偏差、密度允许偏差等应分别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岩棉绝热制品》GB/T 19686、《建筑绝热用玻璃棉制品》GB/T
17795 的相关规定。
表4.3.1 岩棉和玻璃棉的主要性能指标
项目单位
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
岩棉板玻璃棉板
纤维平均直径μm ≤6.0 ≤7.0
渣球含量(粒径大于0.25mm) % ≤7.0 ≤0.3 GB/T 5480
酸度系数— ≥1.8 —
导热系数(平行纤维)(平均温度25℃) W/(m·K) ≤0.040 ≤0.037
GB/T 10294
GB/T 10295
燃烧性能— A 级GB 8624
质量吸湿率% ≤0.5 ≤5.0 GB/T 5480
憎水率% ≥98.0 GB/T 10299
降噪系数
驻波管法— ≥0.45 ≥0.35 GB/T 18696.1
混响室法— ≥0.70 ≥0.6 GB/T 20247
甲醛释放量mg/m³ ≤1.4
≤0.08
(气候箱法)
GB/T 32379
TVOC 释放量mg/(m2·h) — ≤0.50 GB/T 29899
压缩强度kPa — ≥10 GB/T 13480
放射性核素限量
内照射指数Ira — ≤1.0
GB 6566
外照射指数Iγ — ≤1.0
注:1、设计有要求时,岩棉芯材的湿阻因子、长期或短期吸水量、水融性氯化物含量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用岩棉绝热制品》GB/T 19686 的相关要求。
2、玻璃棉制品宜采用带抗水蒸汽渗透的外覆层制品。
4.3.2 阻隔水分或水蒸气进入保温隔声层的薄层防水隔汽材料宜采用聚乙烯、聚丙烯
发泡类材料、铝箔等,其性能应符合国家、行业或相关企业产品现行标准的规定。
8
4.3.3 保温隔声型免拆底模楼承板之下页板弯锚筋处理材料宜采用橡胶、阻尼涂料等
阻尼材料,其性能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4.4 整体性能与配套材料
4.4.1 保温隔声型免拆底模楼承板楼面系统的隔声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4.1 的规定。
表4.4.1 楼面系统隔声性能指标
序号项目单位性能指标试验方法
1 空气声隔声性能dB
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50118 及《建筑环境通用规
范》GB 55016
GB/T 19889.4
2
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L'nT,w
(现场测量)
dB ≤75,且符合设计要求GB/T 19889.7
4.4.2 免拆底模楼承板的主要性能应符合表4.4.2 的规定。
表4.4.2 免拆底模楼承板主要物理性能指标
序号项目单位性能指标试验方法
1 燃烧性能- A 级GB 8624
2 软化系数— ≥0.8 GB/T 23450
3 吊挂抗拉拔(标准值) N ≥1000 GB/T 30100
4
放射性核
素限量
Ira — ≤1.0
GB 6566
Iγ — ≤1.0
4.4.3 免拆底模楼承板拼缝处理用抗裂砂浆的性能应符合表4.4.3 的规定。
表4.4.3 抗裂砂浆的主要性能指标
项目单位性能指标试验方法
拉伸粘结强度(水
泥砂浆)
原强度
MPa ≥0.5
GB/T 29906
耐水强度
耐冻融强度
柔韧性
压折比— ≤3.0
开裂应变(非水泥基) % ≥1.5
可操作时间(水泥基) h 1.5~4.0
4.4.4 免拆底模楼承板间拼缝、板与主体结构接缝及转角等需加强抗裂措施的部位,
采用的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热镀锌电焊网的性能除应分别符合现行《耐碱玻璃纤维
网格布》JC/T 841、《镀锌电焊网》GB/T 33281 的相关规定。
4.4.5 免拆底模楼承板表面用饰面、密封等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涂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复层建筑涂料》GB/T 9779 等的有关规定。
2 腻子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室内用腻子》JG/T 298 的有关规定。
9
3 密封胶应采用硅酮密封胶,硅酮密封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酮和改性硅酮
建筑密封胶》GB/T 14683 的有关规定。
4.4.6 免拆底模楼承板单独设置预埋锚点时,预埋件锚板、锚筋应符合《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 50010 的有关规定。
10
5 设计与构造
5.1 一般规定
5.1.1 免拆底模楼承板应根据楼板平面尺寸和生产、运输及吊装能力进行布置。
5.1.2 免拆底模楼承板应进行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承载力、挠度及抗裂验算;其短暂设
计状况包括脱模、运输、堆放、吊运、安装和混凝土浇筑。
5.1.3 免拆底模楼承板可采用弹性分析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计算模型,
可采用本标准规定的简化计算方法计算,也可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
5.1.4 使用阶段,混凝土楼板持久设计状况下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
态设计,应将免拆底模楼承板的自重计为永久荷载。
5.2 设计
5.2.1 短暂设计状况验算应采用荷载标准组合,其中混凝土浇筑阶段尚应计入荷载效
应的最不利组合。
5.2.2 脱模、运输、堆放、吊运、安装阶段的短暂设计状况验算,应采用等效荷载标
准值,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脱模验算时,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应取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与脱
模吸附力之和,且不宜小于构件自重标准值的1.5 倍;其中,动力系数不宜小于1.2,
脱模吸附力应根据实际状况取用,且不宜小于1.5kN/m2。
2 运输、吊运验算时,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应取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
动力系数宜取1.5。
3 堆放和安装验算时,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应取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
动力系数宜取1.2。
4 脱模、运输、堆放、吊运、安装阶段的短暂设计状况验算方法应符合现行国
家和行业标准《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应用技术规程》T/CECS 715、《混凝土结构工
程施工规范》GB 50666 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 的有关规定。
5.2.3 混凝土浇筑阶段的短暂设计状况验算采用的等效荷载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永久荷载:楼承板、钢筋、湿混凝土自重。
2 可变荷载:施工荷载。施工荷载,应以施工实际荷载为依据。当不能测量施
工实际可变荷载或实际施工可变荷载小于1.5kN/m2 时,施工可变荷载可取1.5kN/m2。
11
5.2.4 短暂设计状况验算时,平行桁架方向应按钢筋桁架与轻质混凝土板组成的等效
组合截面计算,垂直桁架方向应按轻质混凝土板截面计算。
5.2.5 短暂设计状况验算时,平行于外露钢筋桁架方向为主受力方向,应根据混凝土
浇筑阶段设置的临时支撑情况,按单跨、两跨或多跨计算。计算跨度应按楼承板支承
情况取相邻临时支撑间距或临时支撑与楼承板端部支座的距离。计算时可取一榀钢筋
桁架并向两侧外延半个间距的范围为一个计算单元(图5.2.5),按钢筋桁架与轻质混
凝土板组成的组合截面考虑,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5.2.5 免拆底模楼承板计算单元
钢筋桁架与轻质混凝土板组成的等效组合截面中和轴至板底的距离y0、惯性矩I0
的计算公式如下:
s E s E
a s s E
a b h A A
b h h h A h
y h
'
1 1
1
1 1
0 ( 1)
) ( 1)
2
(
(5.2.5-1)
3
1 1 1 1
1 2
0
2
0
2
0
'
0 12
) 1
2
I A (h y ) [ y (h h )] A ( 1) ( y h b h b h s E a a s s E (5.2.5-2)
式中, s A ——钢筋桁架下弦钢筋截面面积之和(mm2);
'
s A ——钢筋桁架上弦钢筋截面面积之和(mm2);
12
1 b ——一个计算单元的轻质混凝土板宽度(mm),等同桁架间距;
1 h ——一个计算单元的轻质混凝土板宽度(mm);
a h ——轻质混凝土板板底至桁架上弦筋中心线垂直高度(mm);
s h ——桁架上、下弦钢筋中心线垂直高度(mm);
0 y ——楼承板组合截面中性轴至板底的距离(mm);
E ——钢筋桁架下弦钢筋与轻质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之比。
5.2.6 短暂设计状况验算时,轻质混凝土板应进行抗裂验算,其正截面边缘的法向拉
应力应符合下式规定:
tk
ct
k
ct f
W
M 1.0 (5.2.6)
式中,σct——各短暂设计状况下在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产生的构件正截面边缘混凝土
拉应力(N/mm2);
Wct——等效组合截面轻质混凝土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mm3),对跨中截面
正弯矩作用下
0
0
y
W I ct ;
tk f ——轻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
5.2.7 短暂设计状况验算时,正截面边缘的轻质混凝土受压应力应符合下式规定:
ck
cc
k
cc f
W
M 0.8 (5.2.7)
式中,σcc——各短暂设计状况下在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产生的构件正截面边缘混凝土
压应力(N/mm2);
Wcc——等效组合截面轻质混凝土受压边缘的弹性抵抗矩(mm3),对支座截面
负弯矩作用下
0
0
y
W I ct ;
Mk ——各短暂设计状况下在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等效组合截面弯矩标准值
(N·mm);
ck f ——轻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
13
5.2.8 短暂设计状况验算时,下弦钢筋的拉应力或压应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5
yk1
1
E k
s1
f
W
M
(5.2.8)
式中, s1 ——各短暂设计状况下在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的下弦钢筋拉应力或压应力
(N/mm2);
1 W ——等效组合截面下弦钢筋处的弹性抵抗矩(mm3),
( )a s
1 y h h
W I
0
0 ;
yk1 f ——桁架下弦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N/mm2)。
5.2.9 短暂设计状况验算时,上弦钢筋的拉应力或压应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5
yk2
2 2
E k
s2
f
W
M
(5.2.9)
式中, s2 ——各短暂设计状况下在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的上弦钢筋拉应力或压应力
(N/mm2);
2 W ——等效组合截面上弦钢筋弹性抵抗矩(mm3),
0
0
h - y
W I
a
2 ;
yk2 f ——桁架上弦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N/mm2);
2 ——桁架上弦钢筋的轴心受压稳定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
准》GB 50017 确定;当Mk 为负弯矩时,取1.0。
5.2.10 短暂设计状况验算时,腹杆钢筋的压应力应符合下式规定:
1.5
f
A sin
σ V yk
3 3
k
s3
3
(5.2.10)
式中, s3 ——各短暂设计状况下在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的腹杆钢筋压应力(N/mm2);
k V ——各短暂设计状况在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等效组合截面剪力标准值(N);
3 A ——腹杆钢筋的截面面积(mm2);
yk3 f ——桁架腹杆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N/mm2);
3
——桁架腹杆钢筋的轴心受压稳定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
14
GB 50017 确定;计算长度取腹杆钢筋自由段长度;
——钢筋桁架腹杆的角度几何参数,如下图5.2.10 所示。
图5.2.10 钢筋桁架的角度几何参数
5.2.11 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挠度限值宜满足以下规定:
1 当楼承板底面外露时,挠度限值取计算跨度的1/400 和20mm 的较小值。
2 当楼承板底面隐蔽时,挠度限值取计算跨度的1/250 和20mm 的较小值。
5.2.12 连接件或埋置连接点承载力按安全系数法计算,按荷载组合计算的单个连接
件或埋置连接点的拉力乘以安全系数后不应大于单个连接件或埋置连接点的受拉承
载标准值,安全系数取2.0。
5.3 构造规定
5.3.1 免拆底模楼承板楼面系统分为:保温隔声系统和非保温隔声系统,两者的基本
构造分别见图5.3.1-1 和图5.3.1-2。
图5.3.1-1 免拆底模楼承板保温隔声系统基本构造
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2—轻质混凝土板;3—保温隔声层;
4—轻质混凝土下页板;5—拼缝处理;6—饰面层。
15
图5.3.1-2 免拆底模楼承板非保温隔声系统基本构造
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2—轻质混凝土板;3—拼缝处理;4—饰面层。
5.3.2 普通型免拆底模楼承板的构造如图5.3.2 所示。
短边方向剖面长边方向剖面
轴测图
图5.3.2 普通型免拆底模楼承板构造
1—连接钢筋桁架下弦筋的横向钢筋;2—轻质混凝土层(外露钢筋侧设粗糙面);3—平面钢筋
桁架;4—钢筋桁架上弦筋;5—楼板底筋(不属于楼承板的受力构件;按主体结构楼板配筋图
在工厂加工成型,点焊于平面桁架腹筋);6—连接钢筋桁架上弦筋的横向钢筋。
5.3.3 保温隔声型免拆底模楼承板的构造如图5.3.3 所示。
短边方向剖面长边方向剖面
16
轴测图
图5.3.3 保温隔声型免拆底模楼承板构造
1—冷轧带肋钢筋网片;2—轻质混凝土上页板(外露钢筋侧设粗糙面);3—保温隔声层;4—
轻质混凝土下页板;5—平面钢筋桁架;6—下页板弯锚筋隔声处理;7—下页板弯锚筋(la 为钢
筋锚固长度);8—连接钢筋桁架上弦筋的横向钢筋;楼板底筋(不属于楼承板的受力构件;按
主体结构楼板配筋图在工厂加工成型,点焊于平面桁架腹筋;ls 为楼板底部钢筋锚固长度)。
5.3.4 钢筋桁架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桁架沿楼承板的长边方向布置。
2 钢筋桁架的间距一般为100~400mm。
3 上弦筋兼做楼板受力筋或分布筋时,其钢筋类型、直径应满足现浇楼板配筋要
求。
4 当楼承板平面钢筋桁架的上弦钢筋受压时,垂直于上弦钢筋的方向应按设计计
算要求设置减小上弦钢筋平面外计算长度的横向钢筋,其直径、间距应满足计算要求。
横向钢筋应在工厂按照设计要求与平面钢筋桁架焊接,焊点的拉力最小值应符合设计
要求。
5.3.5 钢筋桁架(图5.3.5)的构造宜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桁架的设计高度hs(上弦筋与下弦筋之中心线距离)不宜小于70mm,不
宜大于300mm。
2 腹杆钢筋与上、下弦钢筋相邻焊点的中心间距Ps 不宜大于200mm。
3 腹杆钢筋在上、下弦钢筋焊点的弯弧内直径D 不应小于4d(d 为钢筋桁架腹杆
钢筋直径)。
4 连接钢筋桁架之下弦钢筋的横向钢筋,其中心间距不宜大于400mm。
17
图5.3.5 钢筋桁架示意图
1—上弦钢筋;2—下弦钢筋;3—腹杆钢筋
5.3.6 免拆底模楼承板预留管线穿越的洞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洞口大小、位置及洞口周边的加强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满足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2 楼承板的钢筋桁架宜避开预留洞口位置。
5.3.7 钢筋桁架上弦钢筋作为现浇楼板的板面纵向受力钢筋时,在现浇楼板支座处应
设置上弦钢筋搭接钢筋,搭接钢筋应按与同向楼板面纵向钢筋受拉承载力相等的原则
布置;仅将钢筋桁架上弦钢筋作为现浇楼板的抗裂筋或温度筋时,在现浇楼板负筋在
支座处与钢筋桁架上弦筋搭接。钢筋的锚固和搭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 50010 的有关规定。
5.3.8 免拆底模楼承板中,点焊于平面钢筋桁架中部的楼板底筋应伸入梁、柱等支座
中锚固,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s。当楼板端支座承担负弯矩时,ls 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
倍且宜伸至支座中心线,当节点区承受正弯矩时,ls 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
5.3.9 免拆底模楼承板在板与板拼缝处、与主体非现浇部位的交接处、阴阳角等部位
应采用增强网进行抗裂处理,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楼承板平接拼缝处应采用抗裂砂浆压入一道耐碱玻纤网格布进行增强处理,
耐碱玻纤网格布宽度不应小于100mm,每侧不应小于50mm。
2 楼承板下部与非现浇墙体的交接处应采用抗裂砂浆压入一道热镀锌电焊网进
行增强处理,热镀锌电焊网的宽度不应小于200mm,每侧不应小于100mm。
3 楼承板与墙面相接的阴阳角处,采用抗裂砂浆压入一道耐碱玻纤网格布进行
增强处理,每侧宽度不应小于150mm。
5.3.10 保温隔声型免拆底模楼承板与钢梁或混凝土梁交接时,应在模板侧边与梁、
墙交接部位做隔声处理,宜选用橡胶等弹性材料隔声,并应能有效防止浇筑混凝土漏
浆。构造示意图如图5.3.10-1 和5.3.10-2 所示。
18
图5.3.10-1 楼承板与钢梁交接处隔声处理构造示意
1—楼承板;2—楼板支座负筋(与桁架上弦筋搭接);3—楼板支座底筋;
4—现浇混凝土部位;5—弹性隔音材料;6—钢梁。
图5.3.10-2 楼承板与混凝土梁交接处隔声处理构造示意
1—楼承板;2—楼板支座负筋(与桁架上弦筋搭接);3—楼板支座底筋;
4—抗裂增强处理;5—弹性隔音材料;6—混凝土梁。
5.3.11 免拆底模楼承板宜沿主体结构区格的短边方向布置,拼缝设计应确保不传递
楼板内力,且浇筑混凝土时不漏浆,避免形成热桥和声桥,宜根据具体工程的实际情
况进行设计,也可采用图5.3.11 所示构造。
图5.3.11 楼承板拼缝构造示意图
1—做浆料密封;2—接缝密拼抗裂处理;3—楼承板;4—平面钢筋桁架;5—现浇楼板。
19
5.3.12 免拆底模楼承板单独布置吊点时,吊点数量及布置应根据楼承板尺寸、重量
及起吊方式通过计算确定,吊点宜对称布置,且不应少于4 个。
5.3.13 免拆底模楼承板将钢筋桁架兼做吊点时,钢筋桁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吊点应选择在上弦钢筋焊点所在位置,焊点不应脱焊。
2 起吊时,吊钩应穿过上弦钢筋和腹杆钢筋,吊索与板的水平夹角不应小于60°。
3 钢筋桁架下弦筋应位于下页板钢筋网片的下方,即钢筋网片的横向钢筋应位
于其上部。
4 施工安全系数不应小于4.0,吊点的承载力应通过试验确定,设计说明中应明
确吊点的承载力限值。
5.3.14 免拆底模楼承板需吊挂重物时,应进行吊点布置设计和受力计算,并满足下
列规定:
1 楼承板上吊挂重物时,不应单点吊挂,吊点中心距楼承板拼缝的距离不应小
于100mm,吊点间距应不小于300mm。
2 吊挂应采用具有打结式膨胀管的螺钉或锚栓,可采用如图5.3.14 所示构造;
锚固深度、间距等要求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 的要求。
3 吊点设计时,单个吊点的吊挂力设计值可取楼承板的吊挂抗拉拔标准值除以
后锚固连接承载力分项系数1.8。
图5.3.14 楼承板吊挂构造
5.3.15 保温隔声型免拆底模楼承板保温隔声层两侧的轻质混凝土板页应有可靠连接,
下页板延伸至上页板的弯锚筋除应在板两长边方向均匀布置焊接于上页板的钢筋网
片外,当板宽较大时,还应在板中部通过焊接或加设底部横向钢筋的方式增设弯锚筋
(图5.3.15),且间距不宜大于400mm,并满足上下页板的剪力传递要求。
20
图5.3.15 楼承板中部增设弯锚筋示意图
5.4 热工与隔声设计
5.4.1 保温隔声型免拆底模楼承板楼面系统的建筑节能设计除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 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的要求外,还应符合现行地方相关标准的规定。
5.4.2 保温隔声型免拆底模楼承板在洞口、外墙与楼面交接处等热桥部位应采取相应
的保温措施,确保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应高于室内空气设计温度、湿度条件下的露
点温度。
5.4.3 保温隔声型免拆底模楼承板楼面系统的传热阻应按材料构造层次分层计算,保
温隔声层厚度应满足热工计算的要求,楼承板主要构造层材料的导热系数及修正系数
见表5.4.3。
表5.4.3 免拆底模楼承板各构造层材料热工参数取用值
材料密度等级
导热系数
[W/(m·K)]
蓄热系数
[W/(㎡·K)]
导热系数修
正系数
岩棉板(平行纤维) ≥80kg/m3 0.040 0.70 1.20
玻璃棉≥40kg/m3 0.037 0.52 1.20
页岩陶粒混凝土1500kg/m3 0.770 9.65 1.20
其他轻质混凝土
根据密度等级按《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JGJ/T 12 和《轻
钢轻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83 取值
1.20
21
5.4.4 保温隔声型免拆底模楼承板楼面系统宜在下页板与保温隔声层之间设置反射
声能的劈尖空腔,如图5.4.4 所示。楼面系统的撞击隔声构造应符合表5.4.4 的规定。
图5.4.4 楼承板劈尖空腔构造示意图
表5.4.4 楼面系统的撞击隔声构造
部位岩棉板厚度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L'nT,w(现场测量)
楼板≥25mm ≤75dB
5.5 支撑设计
5.5.1 免拆底模楼承板支撑设计前应进行排板设计,排板应尽可能采用主规格尺寸的
楼承板,主规格尺寸宜标准化。排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承板应根据区格平面尺寸和生产、运输及吊装能力进行布置,并宜进行标
准化设计。
2 应对楼承板进行设计和生产编号,编号宜体现出模板安装次序、模板尺寸、
承载力限值等信息。
3 建筑楼面有固定设备或管道时,楼承板排板设计图中应标示其位置和开孔等
尺寸。
5.5.2 免拆底模楼承板的临时支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临时支撑宜选用定型独立钢支柱或其他工具式支架,支撑位置及间距应根据
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况进行设计,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确保相邻临时
支撑之间楼承板的施工阶段挠度满足本标准5.2.11 条要求。
2 支撑架体的高宽比不宜大于3;当高宽比大于3 时,应采取加强整体稳固性的
措施;支撑架体的轴线压缩变形或侧向挠度,不应大于计算高度或跨度的1/1000。
3 楼面楼承板两端应有支撑,支撑间距应计算确定;对泵管、布料机等有较大
集中荷载的部位,应在楼承板底部对应部位采取加强支撑措施。
4 支撑顶部应设置支托梁支承楼承板;支托梁应在接缝处连续布置。
22
5 临时支撑应贴合顶紧楼承板,必要时设置局部加强措施,确保现浇混凝土浇
筑时不漏浆。
23
6 生产、运输与堆放
6.1 一般规定
6.1.1 免拆底模楼承板生产企业应具有固定的生产场所,生产设备、设施及生产工艺
应符合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特点和质量要求,并应符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要求。
生产企业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确保有效实施。
6.1.2 免拆底模楼承板生产制作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生产企业、施工单
位、监理单位进行设计文件交底和图纸会审。应根据主体结构设计单位出具的结构施
工图、生产工艺、运输吊装方案等绘制用于构件加工的深化设计图,且须经主体结构
设计单位确认。
6.1.3 免拆底模楼承板生产前,应制定生产方案。生产方案宜包括生产计划、生产工
艺、生产顺序、模具方案及计划、质量与安全控制措施、成品保护、运输与堆放等内
容。
6.1.4 宜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生产企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楼承板的首
件验收。
6.2 模具
6.2.1 免拆底模楼承板的模具配置方案应与楼承板的形式、生产计划、生产工艺相适
应。
6.2.2 免拆底模楼承板的模具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平整度,并应符合楼承板尺
寸精度的规定。模具应便于拼装和拆卸,并应满足周转次数、钢筋安装与定位、预留
孔洞和预埋件定位、脱模等要求。
6.2.3 模具外观质量及其拼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模具拼装应连接牢固、接缝紧密并保持清洁。
2 钢模具与混凝土的接触面不应有锈渍,且不应有氧化层脱落现象。
3 涂刷脱模剂、缓凝剂时应均匀、无侧漏、无堆积;脱模剂、缓凝剂不得沾污
钢筋表面,且不得影响楼承板外观质量;脱模剂宜采用水溶性隔离剂。
24
6.3 生产
I 钢筋与保温隔声材料
6.3.1 免拆底模楼承板的钢筋桁架、钢筋网片等宜采用自动化机械设备加工,并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的有关规定。
6.3.2 免拆底模楼承板的钢筋骨架入模安装应牢固。入模后的钢筋发生变形、歪斜应
及时扶正修理。
6.3.3 免拆底模楼承板应采用专门措施保证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6.3.4 保温隔声型免拆底模楼承板之下页板弯锚筋采用隔声处理时,隔声材料应包覆
钢筋声桥部位,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6.3.5 保温隔声层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保温隔声层材料表
面设置的阻隔水分薄层覆盖材料应附着牢固无破损。
II 轻质混凝土
6.3.6 轻质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指标应根据的生产工艺确定,轻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
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轻骨料混凝土应
用技术标准》JGJT 12、《轻钢轻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83 和《混凝土结构工程
施工规范》GB 50666 的有关规定。
6.3.7 轻质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轻质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并均匀摊铺,倾落高度不宜大于600mm。
2 应采取措施保证模具、钢筋、预埋件等不发生变形或移位;应对外露钢筋、
预埋件、预留孔洞进行保护。
3 投料完毕后,宜采用机械振捣成型。
4 轻振捣完成后应及时测量混凝土浇筑厚度,当浇筑厚度超过允许偏差时应做
相应处理。
5 轻质混凝土从出机到浇筑完成的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
程施工规范》GB 50666 的有关规定。
6.3.8 免拆底模楼承板的养护应根据生产计划选择自然养护、自然养护加养护剂或低
温加热养护等方式。当采用加热养护时,应建立加热养护制度,加热养护制度应通过
试验确定;宜采用加热养护温度自动控制装置,最高养护温度不宜超过70℃。
25
6.3.9 免拆底模楼承板与结构现浇混凝土结合面为粗糙面,成型宜采用拉毛工艺,也
可采用其他可靠工艺成型。
III 脱模与标识
6.3.10 免拆底模楼承板脱模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应符合设
计文件的规定。
6.3.11 免拆底模楼承板脱模后,对不影响楼承板受力性能的局部破损或表面非受力
细微裂缝,可用修补浆料进行修补。
6.3.12 免拆底模楼承板成品质量检查后,楼承板应时在构件上设置产品标识、吊点
位置标识及楼承板安装方向标识。
6.3.13 免拆底模楼承板的产品标识宜包括工程名称、构件编号、构件规格、构件重
量、生产企业、制作日期、质检员等信息。
6.4 运输与堆放
6.4.1 免拆底模楼承板的运输与堆放应制定专项方案。专项方案宜包括堆放场地、固
定要求、堆放支垫、运输时间、运输次序、运输线路及成品保护措施等内容。
6.4.2 免拆底模楼承板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
2 楼承板应平放钢筋桁架或连接锚栓外露部位应向上,严禁倒置。
3 应合理布置楼承板垫块,垫块位置宜与吊点位置一致。
4 楼承板多层叠放时,各层垫块应上下对齐,高度或层数应满足施工方案要求,
并采取防倾覆措施。
6.4.3 免拆底模楼承板吊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承板应根据模板尺寸、重量和起重设备作业半径等因素选择吊具和起重设备。
所采用的吊具、起重设备及操作,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及应用技术手册的规定。
2 起吊时,吊点位置与数量的确定应符合设计要求;楼承板的钢筋桁架兼作吊点
时,应符合本标准5.3.13 条的规定。
3 吊具应连接可靠,起重设备主钩位置、吊具及楼承板重心应在竖直方向上重合。
4 吊索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且不应小于45°。
26
5 吊车应采用慢起稳升、缓放的操作方式,吊运过程应保持稳定,不得偏斜、摇
摆和扭转,严禁吊运构件长时间在空中悬停。
6 对尺寸较大的楼承板,应采用分配桁架等工具式吊具,并应采取避免构件变形
和损伤的临时加固措施。
6.4.4 免拆底模楼承板装车前应进行检查。吊具、运输装置应完好、齐全;吊具与板
规格应匹配。吊运时,不应错挂、漏挂;尺寸或重量较大的楼承板宜先进行试吊,最
终确定吊运方案。
6.4.5 免拆底模楼承板的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免拆底模楼承板宜采用专用运输车进行运输;当采用非专用运输车时,应采取
相应的加固、保护措施。
2 免拆底模楼承板应平放,板材边角和绑扎接触部位应采用柔性衬垫材料保护。
3 免拆底模楼承板堆放高度不应超过运输路线的限高要求。
6.4.6 免拆底模楼承板堆放位置和次序、装车位置和次序,宜与工程施工进度及次序
相协调。
6.5 进厂与出厂检验
6.5.1 免拆底模楼承板的原材料及配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约
定进行进厂检验。检验批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生产企业将采购的同一厂家同批次材料、配件及半成品用于生产不同工程的
楼承板时,可统一划分检验批。
2 获得认证的产品或来源稳定且连续三批均一次检验合格的产品,进厂验收时
检验批容量可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扩大一倍;扩大检验批容量后的检验中,出现不合格
情况时,应按扩大前的检验批容量重新检验,且不得再次扩大检验批容量。
6.5.2 钢筋进厂时,应全数检查外观质量,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抽样做力
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应按进厂批
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6.5.3 钢筋桁架制作完毕后的质量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桁架应按批进行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抽检,并应符合表6.5.3-1 和表
6.5.3-2 的规定。
27
表6.5.3-1 钢筋桁架的外观质量检查
序号性能指标检查方法
1
除毛刺、表面浮锈和因钢筋调直造成的表面轻微损伤外,钢筋桁架表面不
得有影响使用的缺陷
目测
2 焊点不得开焊
3 焊点处不应脱焊、漏焊,且无裂纹、多孔性缺陷和明显的烧伤现象
表6.5.3-2 钢筋桁架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长度总长度的±0.3%,且不超过±10 尺量上弦和下弦钢筋长度
2 设计高度±3 尺量钢筋桁架两端取平均值
3 设计宽度±4 尺量钢筋桁架两端取平均值
4
相邻焊点的中
心间距
±3
尺量上弦钢筋连续5 个中心
距,取平均值
2 钢筋桁架应按批进行重量偏差抽检。量取总长度并测重,计算每米长度重量,
重量偏差不应超过理论重量的±7%。
3 钢筋桁架应按批进行力学性能抽检,力学性能检验试件制作及测试方法应参
照《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应用技术规程》T/CECS 715 附录A 的有关规定执行,并
形成钢筋桁架试件力学性能检验报告。
6.5.4 免拆底模楼承板制作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的隐蔽工程检查包括下列内容:
1 钢筋、钢筋桁架的规格、数量、位置、间距、长度等。
2 预留预埋的规格、数量、位置及固定措施。
3 钢筋的轻质混凝士保护层厚度。
4 保温隔声层的材料及厚度。
6.5.5 免拆底模楼承板脱模后应进行成品质量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1 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粗糙面质量。
2 预埋件、外露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预留孔洞的规格、数量、位置。
6.5.6 免拆底模楼承板的主要规格尺寸和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5.6 的规定。
表6.5.6 主要规格尺寸及尺寸允许偏差
项目单位
主规格尺寸尺寸允
许偏差
试验方法
普通型保温隔声型
长度mm 同主体设计跨度±4.0
JC/T 2493
宽度mm 同深化设计排板宽度±4.0
轻质混凝土板厚度mm 30 80 +3.0,0
下页板底面平整度mm — ≤3
28
板边平直mm — ≤2
对角线差mm — ≤5
注:厚度不包括外露钢筋;下页板仅用于保温隔声型。
6.5.7 免拆底模楼承板的板边应平直、完整,模板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6.5.7 的规定。
表6.5.7 外观质量
项目性能指标试验方法
免拆底模底部(室
内侧)外观质量
正、反两面不得有影响使用的裂纹、分层、起皮
JC/T 2493
掉角10mm×25mm~20mm×30mm(宽度×长度)
钢筋桁架外观质量
1
除毛刺、表面浮锈和因钢筋调直造成的表面轻微
损伤外,钢筋桁架表面不得有影响使用的缺陷
2 焊点不得开焊目测
3
焊点处不应脱焊、漏焊,且无裂纹、多孔性缺陷
和明显的烧伤现象
6.5.8 免拆底模楼承板出厂前应进行质量检验,并形成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文件
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出厂合格证。
2 钢筋网片、钢筋桁架检验报告。
3 轻质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
4 保温隔声材料检验报告。
5 合同要求的其他质量证明文件。
29
7 安装与施工
7.1 一般规定
7.1.1 免拆底模楼承板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中应有保障安全
的措施,并经监理(建设)单位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
7.1.2 免拆底模楼承板施工前,应组织相关人员熟悉专项施工方案和图纸资料,并进
行技术交底和培训。
7.1.3 免拆底模楼承板施工时,现场应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施工质量控制、检
验制度。
7.1.4 免拆底模楼承板大面积施工前,应根据主体施工图编制排板图和支撑系统设计
图,并应在现场采用相同材料、工艺、构造做法制作样板,经各方确认后方可进行大
面积施工。
7.1.5 免拆底模楼承板进场前,施工现场应根据施工平面规划设置运输道路和堆放场
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现场道路和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
2 现场道路应按照运输车辆的要求合理设置转弯半径及坡度。
3 板材应按规格、使用部位、吊装顺序等分类堆放,并做好防雨淋措施,堆垛
之间设置通道。
4 板材堆放场地应设置在吊装设备的有效起重范围内。
5 车辆下料时,应尽量不影响其他施工车辆在场内的运行。
7.1.6 免拆底模楼承板及其配套材料进场时,应进行验收,并应附有出厂合格证明、
有效期内的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
7.1.7 施工过程中,不应在免拆底模楼承板上集中堆放大量施工材料或使其承受冲击
荷载,施工荷载合计不应超过免拆底模楼承板的施工荷载设计值。
7.1.8 在免拆底模楼承板上倾倒混凝土时,应在正对临时支撑的部位倾倒,倾倒范围
或倾倒混凝土造成的临时堆积面积不应超过临时支撑左右1/6 板跨范围内的楼承板,
并应及时向四周摊开;局部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应大于0.3m,不宜在临时支撑之间的
楼承板跨中部位倾倒混凝土。
7.1.9 施工单位应按专项施工方案中确定的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应加
强过程控制,各工序施工应在前一道工序质量检查合格后进行,并应做好隐蔽工程和
30
验收批验收。
7.1.10 免拆底模楼承板楼面工程完工后,应对已完工程采取保护措施。
7.2 施工准备
7.2.1 免拆底模楼承板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进场应附出厂合格证明、有效期内的型式检验报告。
2 规格尺寸、尺寸允许偏差和外观质量符合表6.5.6 和表6.5.7 的规定。
3 材料进场后应对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
7.2.2 免拆底模楼承板施工安装作业前,应核对楼承板的尺寸、规格,并应按施工方
案中的吊装顺序对楼承板进行编号。
7.2.3 施工安装作业前应进行测量放线,并应设置构件安装定位标识。测量放线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 的有关规定。
7.2.4 施工安装作业前,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 的
有关规定,检查复核吊装设备及吊具应处于安全操作状态,确认现场环境、天气、道
路状况等满足吊装施工要求。
7.2.5 免拆底模楼承板吊装作业区应实施隔离封闭管理,设置警戒线和警戒标识,并
采取专项防护措施。
7.3 施工工艺流程
7.3.1 免拆底模楼承板的安装及其构成的楼面系统的施工工艺流程如图7.3.1 所示。
图7.3.1 免拆底模楼承板楼面系统的施工流程
安装准备
测量放线
搭设支撑架
楼面楼承板吊装
楼面楼承板校正
拼缝处声桥及防漏浆处理
现浇楼板底层钢筋绑扎
现浇楼板面层钢筋、负筋绑扎
楼板混凝土浇筑
楼面楼承板接缝抗裂处理
现浇楼板内的水电管线敷设
31
7.4 施工要点
7.4.1 免拆底模楼承板吊装施工前,应进行测量放线。由底层的原始点向上引测楼层
纵、横控制线和标高控制点,放出楼面楼承板的控制线,同时根据楼承板编号对搁置
位置进行编号。
7.4.2 免拆底模楼承板吊装施工应确保安全,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当天的作业内容进行班前安全技术交底。按免拆底模楼承板的编号顺
序进行吊运,吊运应垂直吊运,不得斜拉、斜吊。
2 正式吊装施工前,每班作业时应试吊一次,确认起重设备与通信设施工作正
常、吊具与预埋吊点连接可靠。
3 应采取保证起重设备的主钩位置、吊具及构件重心在竖直方向上重合的措施。
4 吊钩钢丝绳与楼承板水平所成夹角不宜小于60°,不应小于45°。
5 每次起吊脱离运输车辆或堆放点时,应适当停顿,确认起吊系统安全可靠后
方可继续提升。
7.4.3 免拆底模楼承板吊装就位后,应对安装位置、安装标高、相邻构件平整度、高
低差、接缝宽度进行校核,并应采取临时固定措施;当不符合设计文件规定时,应将
楼面楼承板重新起吊,通过可调节托座进行调节。
7.4.4 免拆底模楼承板安装的临时支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临时支撑宜选用定型独立钢支柱或其他工具式支架,应在支撑顶部垂直于楼
承板钢筋方向设置支托梁,支托梁在接缝处连续布置,不应采用点支撑。
2 支撑架体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况进行设计,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
度和稳定性。
3 首层支撑架体的地基应平整坚实,宜采取硬化措施;支撑架体立杆下宜设置
垫块,竖向连续支撑层数不宜少于2 层,且上下层支撑应对准。
4 楼承板边缘应增设竖向支撑杆件;对泵管、布料机等有较大集中荷载的部位,
应在对应楼承板底部采取加强支撑措施。
5 支撑架体搭设完成后应对支撑架体标高进行校核。
6 支撑架体不得与外防护架相连。
32
7.4.5 免拆底模楼承板应从房间进深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逐块密拼铺设,板缝宽度应
满足设计或相关图集要求。拼缝处应设置封堵材料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漏浆,板与梁、
墙、柱交接处应设置符合设计或相关图集要求的封堵材料。
7.4.6 免拆底模楼承板上部楼板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浇筑前,楼面楼承板安装、楼板钢筋绑扎、预埋预留等工程应完成并
验收合格。
2 楼面楼承板与楼板的结合面应清理干净,不应有杂物、油污等。在混凝土浇
筑前应对其结合面适当洒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3 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振捣器振捣,应采取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的措施,并防
止振捣设备对楼层板的接触冲击;混凝土浇筑布料应均衡,浇筑振捣时应专人对楼承
板及支撑进行观察维护,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4 楼面楼承板接缝处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应采取防止楼承板、钢筋、预埋件及
定位件位移的措施。
5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对楼面标高进行校核。
7.4.7 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泵送设备超重或冲击力过大影响楼面
免拆底模楼承板及支撑架体安全的措施。
7.4.8 免拆底模楼承板上部混凝土浇筑后,应进行及时养护,当楼板混凝土强度达到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的有关规定时,方可拆除楼承
板下部临时支撑架体。
7.4.9 免拆底模楼承板接缝嵌填和抗裂处理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
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缝嵌填和抗裂处理应在楼面楼承板下临时支撑架体拆除后进行。
2 接缝嵌填和抗裂处理施工前,应清理接缝处的浮浆和杂物。
3 接缝采用抗裂砂浆嵌填时,宜按第一道嵌实,并压入耐碱玻纤网格,第二道
抹平的工序进行施工。
33
8 验收
8.1 一般规定
8.1.1 免拆底模楼承板的隐蔽工程验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隐蔽
工程验收项目应包括如下内容:
1 楼承板与现浇混凝土的结合面质量。
2 楼承板钢筋桁架的牌号、规格、数量、钢筋直径、间距。
3 楼承板与主体结构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间距、锚固长度。
4 楼承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形式、锚固措施等。
5 预埋件、预埋管线的规格、数量、位置。
6 楼承板拼缝、阴阳角等的拼缝处理措施、抗裂加强构造措施。
7 热桥、声桥的处理措施。
8.1.2 免拆底模楼承板的检验批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模板工程的验收批宜按一个施工段或一层进行划分。
2 节能工程采用相同材料、工艺和构造做法的楼面,按每一层次或施工段(或
变形缝)划分检验批,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可按每三层(不足三层按三层计)划分检验
批。
3 检验批划分也可与施工流程相一致且方便施工与验收的原则,由施工单位与
监理单位协商确定。
8.1.3 免拆底模楼承板应进行进场验收,质量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收,并
符合相关要求。
8.1.4 保温隔声型免拆底模楼承板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应进行楼面撞击隔声、传热系
数的实体检测。
8.1.5 免拆底模楼承板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时,应检查下列文件和记录:
1 工程设计文件、预制构件安装施工图、加工制作详图、设计说明。
2 楼承板、主要材料及配套材料的产品合格证、性能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
进场验收记录和复验报告等。
3 免拆底模楼承板的安装施工记录。
4 检验批和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34
5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 施工过程中重大技术问题的处理文件、工作记录和工程变更记录。
7 施工过程中的其他文件及验收资料记录。
8.1.6 检验批质量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
2 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检合格。有允许偏差的项目,其中90%及以上的抽查点
应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最大偏差不得超过允许偏差的1.5 倍;当采用计数检验时,至
少应80%以上的检查点合格,且其余检查点不得有严重缺陷。
3 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
8.2 主控项目
8.2.1 免拆底模楼承板及各种组成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质量应符合本规范、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文件的要求。
检查数量:同一生产厂家,同一批次,随机抽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
8.2.2 免拆底模楼承板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且不应有影响其结构性能或安装、
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其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同类型、同厚度的底模,视为同一种型号制品,检验要求以1200 块
为一批。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轻质混凝土试块抗压试验。按同一种型号分批检查,每
批抽查量不应少于2%,且不应少于8 件。在同一检验批中抽取样品2 张。
8.2.3 免拆底模楼承板进场时,应对免拆底模与钢筋桁架的连接性能进行随机抽样复
验,复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和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凡钢筋桁架型号及底模材料、厚度相同的免拆底模楼承板,视为同一
种型号制品,每检验批应以1200 块楼承板为一批,不足1200 块也应为一批,每批随
机抽取至少3 个连接点。
检验方法:对连接点进行受拉试验,试验方法参照《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应用
技术规程》T/CECS 715 附录A 的有关规定。
8.2.4 保温隔声型免拆底模楼承板进场时,应对楼承板的保温隔声层材料、轻质混凝
土的下列性能进行随机抽样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
35
1 保温隔声层材料的复验:厚度、导热系数、密度、压缩强度、吸水率、燃烧
性能(不燃材料除外)。
2 轻质混凝土:表观密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
检查数量:同一工程、同一材料、同一生产厂家、同一规格、同一批号复验1 组。
检验方法:观察、随机抽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
8.2.5 免拆底模楼承板安装的临时支撑架体应符合设计文件、施工方案及现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