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件确立了干条斑紫菜(Neopyropiayezoensis)的加工流程,规定了原料验收、暂存、去杂和清洗、脱水、切菜、二次清洗、调和、浇饼和脱水、干燥、分拣、二次干燥、定级分级、包装、储存等工序的操作指示,以及各工序之间的转换条件,描述了原料记录、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等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干条斑紫菜的加工企业生产操作,以及判定加工企业是否履行规定程序的依据.
本文件代替SC/T3014—2002«干紫菜加工技术规程»,与SC/T3014—200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标准名称;
———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2年版的第1章);
———更改了“通则”(见第4章,2002年版的第3章、第4章);
———增加了“加工工艺流程”(见第5章);
———更改了“加工操作”中相关内容(见第6章、2002年版的第5章);
———增加了“追溯方法”(见第7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产品加工分技术委员会(SAC/TC156/SC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江苏省紫菜协会、连云港市赣榆紫菜加工协会、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江艳华、王联珠、郭莹莹、戴卫平、万磊、王鹏、李娜、刘天红、朱文嘉、姚琳、蒋昕.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C/T3014—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