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标准下载网,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标准>文体教育 > TY/T 2004-2024 田径场地设施手册

TY/T 2004-2024 田径场地设施手册

收藏
  • 大小:9.49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类别:文体教育
  • 更新日期:2024-10-28
本站推荐: 升级会员 无限下载,节约时间成本!
关键词:田径   场地   设施   TY   2004
资源简介
ICS 97.220.10
CCS Y55
TY中 华人 民共和 国 体育行业标准
TY/T 2004—2024
田径场地设施手册
Track and field facilities
2024-09-20发布 2025-04-01 实施
国家体育总局  发
布TY/T 2004—2024


前 言 ............................................................................ II引 言 ........................................................................... III1 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分类及配置要求.......................................................................15总体要求.............................................................................2
5.1 建筑设计要求.....................................................................2
5.2辅助设施要求.....................................................................26竞赛场地要求.........................................................................2
6.1 跑道及助跑道坡度.................................................................2
6.2径赛场地要求.....................................................................3
6.3 田赛场地要求.................................................................... 11附 录 A(规范性)400m标准田径场地布局图.........................................23附 录 B(规范性)跑道划线标记................................................... 24参 考 文 献........................................................................26
ITY/T 2004—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田径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国家体育总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田径协会、中田认证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广东柏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星体育设施有限公司、江苏瑞弗橡塑材料有限公司、广东爱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河北英利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福建奥翔体育塑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迈冠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广东盛天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山体育工程有限公司、浙江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行业协会、广州同欣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海集团有限公司、保定长城合成橡胶有限公司、杭州宝力体育设施工程有限公司、江苏行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川奥高新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杰锐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省体育建筑施工行业协会、天津纽威特橡胶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领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华欣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三速体育设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烽、李国卿、陈玲梨、赵璐毅、陈思猛、何泽浩、赵辉、卢平、刘佳佳、陈健、金新、张书申、刘唱勇、俞海燕、陈晨、瞿春波、赵克勤、詹金城、李延明、谢懿、何金龙、金志启、黄信岳、郭合平、何军、孔亮、徐志刚、赵振永、何显恒、赵金余、金娟、尹舒毅、王建中、郎小丽、于东松、吴晓波、谢彪、郭瑞。
IITY/T 2004—2024


田径运动一项由走、跑、跳跃、投掷等运动项目及其余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项目,爱好者群体十分广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健身锻炼人数显著提高。由于田径运动易于开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公众所喜爱和崇尚,相关产业也随之迅速发展。田径场地设施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具有专业性强、影响力大、涉及领域广等特点,场地设计建设的布局、规格和性能安全要求关乎竞赛公平公正及运动人群的安全,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体教融合的发展的背景下,对各类别田径场的设计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制定TY/T 2004《田径场地设施手册》,对于进一步规范田径场地设计建设,保障田径赛事公正、构建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加快体育院校建设、促进后备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对于田径相关企业学习理解国际规则、开拓海外市场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IIITY/T 2004—2024
田径场地设施手册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田径场地和设施的分类及配置要求、总体要求和竞赛场地要求,界定了田径场地和设施的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适用于以举办田径赛事为目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室外田径场地设施的设计和设计方案及现场的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517.6—2020
JGJ 31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
第6部分:田径场地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田径场地设施 track and f i e ld fac i l it ies
开展田径运动相关竞赛、训练、教学、大众体育等活动的运动场地及相应配套设施。
3.2
400 m标准跑道
400 m standard track
半径为36.5 m、计算跑程周长为400 m、通常包括至少6道弯道的环形跑道。
[来源:GB/T 22517.6—2020,3.2]
4
分类及配置要求
田径场地根据设施设备的配置分为三类,不同等级田径场地的要求见表1。
表1
田径场地设施配置要求
序号
竞赛设施
场地类别

Ⅱ Ⅲ
1
至少含8条弯道和 8条直道的 400 m环形跑道
1
- -
2
至少含6条弯道和 6条直道的 400 m环形跑道
-
1 -
3
至少含4条弯道的环形跑道
-
- 1
4
障碍赛水池
1

5
跳远和三级跳远设施
1
〇 -
6
跳高设施
1
〇 -
7
撑竿跳高设施
1
〇 -
8
铁饼设施 a
1
〇 -
9
链球设施 a
1
〇 -
10
标枪设施
1
〇 -
11
铅球设施
1
〇 -
注1:数字表示对设施数量的要求,“〇”表示宜具备的设施设备,“—”表示不作要求的设施设备。
注2:不同类别场地举办赛事的具体配置可查阅《田径场地赛事办赛指南》。
a通常铁饼项目和链球项目共用护笼,可设置铁饼和链球共用设施。
1TY/T 2004—2024
不同类别的田径场地用途见表2。全国田径竞赛体系可见《2022年全国田径竞赛体系改革措施》。
表2
田径场地用途
场地级别
用途
Ⅰ类场地 可举办全国田径竞赛体系中所有级别的田径赛事,也可开展群众性
田径赛事、体育教育培训活动、业余运动达标活动等
Ⅱ类场地 可举办全国田径竞赛体系中Ⅲ级及以下田径赛事,也可开展群众性
田径赛事、体育教育培训活动和业余运动等级达标活动。
Ⅲ类场地 可举办全国田径竞赛体系中Ⅴ级田径赛事,也可进行群众性田径赛
事、体育教育培训活动和业余运动等级达标活动等。
5
总体要求
5.1
建筑设计要求
田径场地的选址、坐席、视线设计、防火设计、给排水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等应符合JGJ31的要求。举办全国单项比赛和地区综合性运动会等规模以上赛事的体育场地,建筑设施设计要求应符合JGJ 31中丙级以上的建筑要求。
5.2
辅助设施要求
承办赛事时,田径场地辅助设施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不同类别田径场地辅助设施要求
辅助设施设备
I类田径场地
Ⅱ类田径场地
Ⅲ类田径场地
显示屏
主场大屏幕



成绩显示大屏幕



热身场
投掷护笼



检录项目时间显示屏



检录广播设备



兴奋剂检测室



力量训练房



混合区设置



教练员看台专席



网络
网络信号良好且设置包
括田赛各点的局域网
网络信号良好
网络信号良好
电源
应在径赛各起点和田赛
各点进行设置
应在径赛各起点进行设


照明系统
夜场灯光强度≥1000 lx


注1:“●”表示应具备的设施设备;
“〇”表示宜具备的设施设备;
“—”表示不作要求的设施设备。
注2:不同类别场地举办赛事时,辅助设施的配置可查阅《田径场地赛事办赛指南》。
6
竞赛场地要求
6.1
跑道及助跑道坡度
6.1 .1
径赛项目
径赛项目的竞赛场地的总坡度要求如下:
——在跑进方向上,下降的坡度不应超过0.1%;
——跑道横向方向上,由外道向内道的坡度不应超过1.0%。
6.1 .2
跳跃项目
2TY/T 2004—2024
跳跃项目竞赛场地的坡度要求如下:
——跳远、三级跳远和撑竿跳高在助跑道的最后 40 m范围内,在跑进方向上,下降的坡度不应超
过 0.1%;
——在助跑道的最后 15 m处,沿 16 m宽的助跑道的 15 m半径区域内,跳高助跑道在跑进方向上整
体下降的坡度的不应超过 0.4%,起跳区应保持水平,坡度不应超过 0.4%;
——跳远、三级跳远和撑竿跳高助跑道横向方向的坡度不应超过 1.0%。
6.1.3 投掷项目
投掷项目竞赛场地的最大坡度要求如下:
——标枪项目在助跑道最后20 m范围内,在跑进方向上,下降的坡度不应超过0.1%;
——标枪项目助跑道左右方向的坡度不应超过1.0%;
——铅球、铁饼、标枪、链球项目落地区的投掷方向下降的坡度不应超过0.1%;
——铅球、铁饼、链球项目的投掷圈应保持水平,高、低点与平均值间的高度差不应超过1 mm。
6.2
径赛场地要求
6.2.1
总体要求
6.2.1 .1 400 m环形跑道弯道半径应为 35 m~38 m,宜为 36.50 m。400 m标准跑道的布局设计与尺寸要求见图1。非标准田径场地尺寸根据公式(1)计算。
í
 µ=
2 íµ1−2í µ1í·· ·µ·····················································(
1)
式中:
 íµ——田径场地直线跑道的长度,单位为米(m);
 íµ——第一道测量线周长,单位为米(m);
1
 íµ——第一道弧线跑道的长度,单位为米(m)。
1
单位为米
图1
400 m标准跑道的形状和尺寸平面图
3TY/T 2004—2024
6.2.1 .2 跑道在弯道和直道的内沿处应设置突沿,突沿应为白色,高度为 50.0 mm~65.0 mm,宽度不应小于 50 mm。
6.2.1 .3 标枪和跳高项目及障碍赛道出入口可使用较短的突沿。可拆卸的临时突沿应满足进行特定田赛项目的需要,应在田赛项目结束后放回原位。
6.2.1.4
设置在突沿下的排水系统都应保持表面平整,且与跑道表面齐平。
6.2.1.5 400m标准跑道应在内侧设置一个至少 1 m宽的安全区,宜在外侧设置同样宽度的安全区。
6.2.2
场地划线
6.2.2.1
一般要求
6.2.2.1 .1
田径场地划线应符合附录 A和附录 B的规定。
6.2.2.1.2
所有标记线应宽 50 mm±2 mm,除非本文件内另有规定。
6.2.2.1.3
所有分道应以白线标出。
6.2.2.1.4
所有的起跑线(除了弧形起跑线)和终点线要与分道线呈直角标出。
6.2.2.1.5 所有的分道和起跑线,从起跑线的跑进长度误差不应超过跑进长度的 0.01%,也不应小于0.000 m。100m和 110m跑道长度不应超过2 cm。
6.2.2.2
起跑线
6.2.2.2.1 起跑线应满足每个运动员所允许选取的最短路线的距离相同,且不小于竞赛项目规定的距离。
6.2.2.2.2 当 800 m项目不采用分道起跑,且起跑线与 2000 m和 10000 m的起跑线重合时,可采用弧线起跑线。
6.2.2.2.3 环形跑道上,各竞赛项目起跑线前伸数应按照圆心角方法进行确认。400m标准跑道的前伸数数据见表4。
表4 400m标准跑道的起点前伸数数据
竞赛项目
标记区
分道
弯道数
第2道
m
第3道
m
第4道
m
第5道
m
第6道
m
第7道
m
第8道
m
第9道
m
200 m
C
1
3.519
7.351
11.184
15.017
18.850
22.682
26.515
30.348
400 m
A
2
7.037
14.703
22.368
30.034
37.699
45.365
53.030
60.696
800 m
A
1
3.526
7.384
11.259
15.151
19.060
22.987
26.930
30.89
4×400 m
A
3
10.563
22.086
33.627
45.185
56.760
68.352
79.960
91.586
6.2.2.2.4 800 m以上项目的起跑线要求见图 2和图 3。
6.2.2.2.5 3000 m障碍赛中,从第 5道出发的外道组起跑线位于第 1道出发的 3000 m障碍赛起跑线之前 15.151 m。
6.2.2.2.6 1500 m起跑线或者其他适用的弧线起跑线可从外道弯道处一直延伸至所有有效合成材料面层的范围。
4TY/T 2004—2024
单位为米
标引序号和符号说明:
1——终点线;
2——2000m和10000m的起跑线;
3——800m、2000m、10000m的分组起跑线;
Ax——圆弧起跑点。
Tx——弧线起跑线的切点;
Gx——800m分组弧线起跑点;
GTx——分组弧线起跑线的切线点;
图 2
第一弯道上的 2000 m和 10000 m项目的常规与分组起跑线标记示意图
单位为米
标引序号和符号说明:
1——1000m、3000m和5000m的起跑线;
2——1000m、3000m和5000m的分组起跑线;
Cx——圆弧起跑点;
Gx——分组起跑点;
Tx——弧线起跑线的切线点;
GTx——分组弧线起跑线的切线点。
图 3 第二弯道上的 1000 m、3000 m和 5000 m项目的常规与分组起跑标记线示意图
5TY/T 2004—2024
6.2.2.3 终点线
6.2.2.3.1 紧邻终点线之前,每条跑道应标出跑道序号,数字应不短于 0.50 m,数字方向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6.2.2.3.2
在终点线之前 1 m处,每条跑道应标有长 0.80 m,宽 0.03 m的白线。
6.2.2.3.3 终点线与分道线交叉处应标以黑色记号。此类记号仅限于交叉处,沿终点线的前边缘向外不应超过20 mm,不应向终点线延伸。黑色标记线还可设置在相应的跑道线和终点线的每一侧。
注:终点线前后方向以运动员跑动的时序为基准,未抵达为“前”,已过为“后”。
6.2.2.4
接力赛标记线
6.2.2.4.1 在4×100 m接力赛中,每道的第一棒运动员起跑线位置应与 400 m线保持一致。每道的第二、三棒接力线位置应分别与 300 m线、200 m线一致。
6.2.2.4.2 在4×100 m和 4×200 m接力赛中,以及混合接力赛中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交接棒时,每个接力区的长度应为 30 m±0.020 m,其中交棒标记线距离该区起点 20 m。
6.2.2.4.3 对于4×400 m接力赛,每道上第一棒运动员的起跑位置应按照附录 A和附录 B中的规定进行标记。从第 2道入口到直道前应标记出的允许第二棒运动员内切的位置,这段横贯跑道的弧线应与800 m项目的抢道弧线相同。第一接力区的划线应与 800 m的起跑线相同。每个接力区长度应为 20 m±0.020 m,其中交棒线为接力区中心。接力区应在跑进方向上以靠近起跑线的区域线边缘标记为两端。第二次和最后一次交棒的接力区两端应标记在终点线两侧 10 m处。
6.2.2.5
其他标记线
6.2.2.5.1 第一个弯道的出口应标有一条0.05 m宽的 800 m抢道线,穿过除第 1道以外的所有分道,抢道线计算示意图见图 4。抢道标记线的计算值见表 5。
6.2.2.5.2 每条跑道和抢道线相交之前紧邻分道线上,可放置小圆锥体或棱柱体,颜色宜与抢道线和分道线不同,体积不宜太大,底面半径宜为 0.05 m,高度不宜超过 0.15 m。
标引符号说明:
Xx——圆心点1到Dx/D8的距离;
Y——圆心点2到D1/D8的距离;
Tx——弧线起跑线的切线点;
Hx——抢道跑线与直道的切线点;
C——跑道弧线终点
D——跑道弧线起点
Ox——跑道弧线圆心点
图 4 800 m项目的抢道线计算示意图
6TY/T 2004—2024
表5 400 m标准跑道上800 m抢道标记线的计算值
道次
X
圆点1-D
m
Y
圆点2-D
m
A角

°

B角

°

A- B=弧角

°

弧长
m
84.390+弧长
m
斜边H
m 减少值
m
1
92.065
36.80
66.439
66.439
0
0.000
84.390
84.390
0.000
2
92.518
37.92
66.561
65.804
0.758
0.487
84.877
84.884
0.007
3
93.025
39.14
66.697
65.118
1.579
1.014
85.404
85.436
0.032
4
93.545
40.36
66.834
64.440
2.394
1.538
85.927
86.002
0.075
5
94.077
41.58
66.973
63.770
3.203
2.057
86.447
86.581
0.134
6
94.623
42.80
67.113
63.107
4.006
2.573
86.963
87.174
0.211
7
95.181
44.02
67.255
62.452
4.803
3.085
87.474
87.779
0.305
8
95.751
45.24
67.398
61.805
5.593
3.592
87.982
88.397
0.415
9
96.334
46.46
67.542
61.165
6.377
4.100
88.486
89.028
0.542
注:减少值按斜边H测量,与实际跑线所需减少量不同。
6.2.2.5.3 1000 m、3000 m和 5000 m项目分组竞赛的第二起跑线应位于200 m五道起跑线之前0.134 m。2000 m和 10000 m项目分组竞赛的第二起跑线与 800 m五道起跑线部分重叠。
6.2.2.5.4 第 1道上从弯道变直道或直道变弯道的所有点,应由测量员用明显的颜色在白线上标记出
0.05 m×0.05 m的点位,并在竞赛期间在这些点位上放置一个圆锥体。对于双曲率弯道或内场水池的障
碍赛弯道来说,当一个曲率过渡为另一个曲率时,应提供类似的记号。
6.2.3
直道
6.2.3.1 .1 直道应包括不短于 3 m的起跑区域和不短于 17 m长的缓冲区域,终点直道应在外半分道的内侧边线漆上一个0.05 m×0.05 m的特殊标记,直道标记线见图 5。
单位为米
标引序号说明:
1——椭圆形跑道的跑线;
2——跑道内沿;
3——通过半圆圆心点的轴线;
4——110 m起跑线;
5——100 m起跑线;
6——终点线;
7——黑色方形标记。
图 5
 400m标准跑道布局平面图内的直道标记线
6.2.3.2
可根据需要在场地的另一侧提供满足相同要求的第二片直道区。
6.2.4
跨栏跑道
6.2.4.1
布局和标记
7TY/T 2004—2024
100 m、110 m和400 m的跨栏架位置应在跑道上用0.10 m×0.05 m的线标出,跨栏架数量、高度和间距的要求见表6。跨栏架高度误差不超过3mm。
表6
跨栏架数量、高度和间距
竞赛项目
跨栏架高度
m
跨栏架间距
m
跨栏架数量

男子110 m
1.067
9.14
10
U 20男子110 m
0.991
9.14
10
U 18男子110 m
0.914
9.14
10
女子100 m(含U20)
0.838
8.50
10
U 18女子100 m
0.762
8.50
10
男子400 m(含U 20)
0.914
35.00
10
U 18男子400 m
0.838
35.00
10
女子400 m(含U 18/U 20)
0.762
35.00
10
400m标准场地中跨栏架的位置见表7。跨栏架的前伸数见表4,与400m跑项目相同。100m和110m跨栏项目中栏架位置误差不应超过10mm,400m项目中不应超过30mm。
表7 400m标准场地跨栏架位置
竞赛项目
起点至第1栏距离
m
最后1栏至终点距离
m
男子110 m
13.72
14.02
U 20男子110 m
13.72
14.02
U 18男子110 m
13.72
14.02
女子100 m(含U20)
13.00
10.50
U 18女子100 m
13.00
10.50
男子400 m(含U 20)
45.00
40.00
U 18男子400 m
45.00
40.00
女子400 m(含U 18/U 20)
45.00
40.00
6.2.5
障碍赛
6.2.5.1
布局
6.2.5.1 .1
男子比赛中,障碍栏架高度应为 0.914 +0.3
m
m mm
-0.3
,女子比赛中高度应为 0.762 +0.3
m
m mm
-0.3 。障碍栏架应等间距放置,其中的一个障碍栏架应设置于障碍赛水池前。障碍栏架应配备栏架预埋件。
6.2.5.1.2 障碍赛水池应设置在跑道第二弯道的内侧或外侧。建在弯道内侧的水池跑道部分,应以一个半径为 16 m的过渡弧线与主跑道相连。建在弯道外侧的水池跑道,应由一个长9.86 m的过渡直道紧接一个半径为 36.5 m的过渡弧线与主跑道相连。
6.2.5.1.3 弯道内水池的障碍赛跑道实跑线应比标准跑道弯道的实跑线短 3.916m。弯道外水池的障碍赛跑道实跑线应比与之相邻的标准跑道弯道的实跑线长 19.406 m。
6.2.5.1.4 当水池坑位于弯道上时,可以将靠近弯道圆心点的坑边缘作为弯道的弦。进出水池坑的内侧跑道标记线将成为弯道的一部分。水池的位置应使水池障碍栏架的跑进方向的左端距离环形跑道最外侧跑道的右手线至少 0.1 m。
6.2.5.1.5 9道的半圆式环形跑道宜设置弯道内水池,如水池在弯道外,终点线到第 1栏的距离不应
小于 12 m,从第 5栏到终点线的距离不得小于 40 m,从起跑线到要跨越的第 1栏的距离不应小于 70 m。
6.2.5.1.6 如果弯道内的障碍赛跑道没有用固定突沿来做边缘,应用白线标出。如果水池弯道在跑道内,应在跑道的水池弯道的开始与终结处设置可拆卸突沿。
6.2.5.1.7
弯道外水池的双曲率跑道,障碍赛跑道的弧线宜采用单曲率半径。
6.2.5.1.8
障碍水池位于弯道内的跑道布局见图 6,障碍水池位于弯道外的跑道布局见图 7。
8TY/T 2004—2024
单位为米
标引序号和符号说明:
1——3000 m起跑线:+172.594 m;
2——2000 m起跑线:+376.504 m;
3——终点线:
±0.000 m和+396.085 m;
A、C——圆弧起点;
B、D——圆弧终点;
H——障碍栏架栏位位置数据。
图 6 400m标准跑道弯道内水池的障碍赛跑道示意图
单位为米
标引序号和符号说明:
1——2000 m起跑线:+97.035 m;
2——3000 m起跑线:+355.256 m;
3——终点线:
±0.000 m和+419.407 m。
A、C——弧线起点;
B、D——弧线终点;
H——障碍栏架栏位位置数据。
图 7 400m标准跑道弯道外水池的障碍赛跑道示意图
6.2.5.2
障碍水池
6.2.5.2.1 水池的长应为(3.66±0.02) m,宽应为(3.66±0.02) m,深应为 0.5 m~0.7 m,障碍水池深应为 0 50 
. m,
水池顶部不应有任何切口或凹陷

水池底部的坡度应统

保持在 12 4°
. ±1°。左侧
跑道分道线应与障碍水池左侧内沿平滑衔接。障碍水池示意图见图 8。障碍水池不使用时应用面层完全
覆盖。
注:水池的长度指自水池栏架后沿至水池前沿的长度。
9TY/T 2004—2024
单位为米
a)正视图
c)俯视图
标引序号说明:
1——合成材料面层;
2——排水管。
b)侧视图
图 8
障碍赛跑道的水池示意图
6.2.5.3 标记
跑道标记应符合6.2.2的要求。起跑线和障碍栏架的位置取决于水池的位置,图9和图10中规定了适用于障碍赛整圈的实跑线。障碍栏架的位置应按照附录A和附录B中的规定进行标记。
单位为米
标引序号说明:
1——可拆卸跑道突沿;
2——障碍水池;
3——直道。
4——跑线和跑道内沿的间距;
bx——运动员跑线;
图 9
弯道内的障碍赛水池跑线示意图
10TY/T 2004—2024
单位为米
标引序号说明:
1——跑道外侧边线(与面层齐平);
2——障碍水池;
3——障碍赛跑道的内边外侧;
4——跑道内沿;
5——可移动的跑道外沿;
6——附加圆弧圆心点。
图 10
弯道外的障碍赛水池跑线示意图
6.3
田赛场地要求
6.3.1
总体要求
6.3.1 .1 投掷项目的落地区应由煤渣、草坪或其他适合的材料组成,其表面应足够柔软,器材不应向后回弹,遮盖测量点。落地区的草高不应超过 0.025 m。草坪应保证器材能够穿透草皮并插入下层地面,或者在器材与之接触后反弹时能够留下清晰可见的印迹。
6.3.1 .2 投掷圈的环形金属边缘应配有支撑物。在边缘周围浇筑混凝土之前,可使用额外的支撑物。6.3.1 .3 投掷圈内的地面可以由混凝土、合成材料、沥青、木材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材料组成,也可以由上述材料组合而成。
6.3.1.4
投掷圈外的地面的面层应与圆环的顶部齐平,环绕地面宜向外倾斜,且不窄于 0.75 m。
6.3.1 .5
承办 I类、Ⅱ类赛事的场地热身区投掷圈的面层应与竞赛场地的投掷圈相同。
6.3.2
跳远与三级跳远项目设施
6.3.2.1
布局
Ⅰ类场地的跳远设施应沿直道外设置,应设置两条相邻的助跑道,助跑道的两端应各有一块落地区。跳远项目布局要求见图11,三级跳远项目布局要求见图12。其他等级场地如设置跳远项目可参照执行,也可只设置一条助跑道或仅一端有落地区。
6.3.2.2 助跑道
6.3.2.2.1 跳远和三级跳远助跑道从起点到起跳线的长度不应短于 40 m,承办 I类、Ⅱ类赛事的场地不宜短于 45 m,宜超过 50 m。助跑道宽度应为 1.22 m±0.01 m,应标有 0.05 m宽的白线,或者 0.05 m宽、0.10 m长、0.50 m间距的虚线。助跑道的面层应与主跑道相同。
6.3.2.2.2 若助跑道具有永久性面层,起跳板位置应具有防腐金属制成的安装槽,以使起跳板能正确安装。
6.3.2.3 起跳板
6.3.2.3.1 起跳板应为白色的长方形,长 1.22 m±0.01 m,宽 0.20 m±0.002 m,深度不超过0.10 m。起跳板及其盖板的表面应与助跑道表面齐平。
11TY/T 2004—2024
单位为米
a)布局平面图
b)起跳板剖面图
c)落地区截面图
标引序号说明:
1——助跑道;
2——起跳线;
3——起跳板;
4——内置托盘;
5——落地区;
6——带调节支脚的移动式起跳板;
7——合成材料面层;
8——沥青混凝土底层;
9——砂砾底层;
10——地基层;
11——托盘排水管;
12——沙坑边缘
13——洗净的河砂
14——排水砂砾
15——土工布;
16——地下排水管。
图11
跳远设施示意图
12TY/T 2004—2024
单位为米
标引序号说明:
1——助跑道;
2——起跳线;
3——起跳板;
4——内置托盘;
5——落地区。
图 12
三级跳远设施示意图
6.3.2.3.2
在助跑道面层的以上部位,起跳板和盖板不应有任何裸露在外的金属。
6.3.2.3.3
竞赛时,除起跳板外,其他盖板的面层厚度应考虑加厚区需求。
6.3.2.3.4 在承办 I类、Ⅱ类赛事的场地中,男子和女子三级跳远的起跳线离落地区近端的距离应分别不低于 13 m和 11 m。其他场地可根据竞赛水平调整距离。
6.3.2.4 落地区
6.3.2.4.1 落地区的长度宜为 8 m~10 m,可根据竞赛水平调整。宽度不应小于 2.75 m,不宜大于 3.0 m。落地区与起跳线的间距宜为 2 m,在承办 I类、Ⅱ类赛事的场地中宜为 3 m。助跑道的中心线与落地区的中心线宜重合。
6.3.2.4.2 I类场地的两个落地区宜前后错开设置,可平行设置,间距不应小于 0.30 m,设置要求见
图 13。
单位为米
标引序号说明:
1——落地区;
2——主跑道的外道。
图 13
平行设置的跳远与三级跳远设施的最小间距示意图
6.3.2.4.3 落地区的边界宽度不应小于 0.05 m,深度不应小于 0.30 m,边界应与地面齐平,内侧应呈圆角,边界应标记为白色。边界的顶部边缘应与起跳板齐平,并采用柔性材料设计,水平面不应低于起跳板最高处0.02 m。
6.3.2.4.4 落地区应设置一个透水底层结构或排水系统,并填上沙子,宜中间深,四周浅,填充深度不应小于 0.30 m。如果落地区的基底是混凝土,填充深度宜增加至0.40 m。沙子应是干净的河沙或纯石英砂,应经过水洗,不含有机成分,不宜有棱角,粒径不应大于2 mm,粒径小于0.2 mm的颗粒质量占比不应超过 5%。
6.3.2.4.5 如果有 2条或 3条平行的助跑道共用一个落地区,落地区的宽度设置要求见图 14。当落地
13TY/T 2004—2024
区某部分的中心线与助跑道中心线相对应时,相应部分的宽度应为 2.75 m~3.00 m。落地区中心线与助
跑道中心线之间的偏差不应超过 0.05 m。
6.3.2.4.6 如果设施可用于视障运动员竞赛,则落地区的宽度不应小于 3.50 m。当此类设施用于常规竞赛时,应贴上标志带,将宽度限制为不超过 3.00 m。
单位为米
a)2条助跑道的跳远与三级跳远落地区示意图
标引序号说明:
1——落地区;
2——助跑道。 b)3条助跑道的跳远与三级跳远落地区示意图
图 14
跳远与三级跳远共用落地区
6.3.3
跳高项目设施
6.3.3.1
布局
跳高设施布局图见图15。
6.3.3.2 助跑道
6.3.3.2.1 跳高助跑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16 m,长度不应小于 15 m。承办 I类、Ⅱ类赛事的场地助跑道长度不应小于 25 m,宜更长,助跑道区域中心线应穿过立柱连线中点。
6.3.3.2.2
可临时性移除跑道突沿,将半圆式环形跑道用作助跑道。
6.3.3.2.3
助跑道和起跳区铺设材料的面层应与跑道材料一致。
6.3.3.3 跳高立柱
跳高立柱的安装间距应为4.02 m±0.02 m。
6.3.3.4 落地垫
落地垫的尺寸不应小于6.00 m×4.00 m,应在上面覆盖防鞋钉穿透的保护垫。落地垫的总高度不应小于0.70 m,可放置在0.10 m高的格栅上,格栅的各边都应在落地垫各边向内0.10 m。
14TY/T 2004—2024
单位为米
标引序号说明:
1——落地垫;
2——立柱;
3——助跑区。
图 15
跳高设施示意图
6.3.4
撑竿跳高项目设施
6.3.4.1
布局
6.3.4.1 .1 撑竿跳高设施可平行布置在一条直道的外侧,也可布置在半圆区域内。布置在直道外侧时,可将落地区安置在两条对称助跑道的中间。Ⅰ类场地宜布置在半圆区域内,平行放置两条助跑道,并在跑道两端各设置一个落地区,应能保证两组选手同时同向进行比赛,宜能并排前行。设施布局见图 16。6.3.4.1.2 从助跑道中心线到相邻田赛设施的边缘、跑道外边缘或者观众围栏边缘的间隙应不小于 6 m。
6.3.4.2
助跑道
6.3.4.2.1 助跑道的长度不应少于 40 m,宜大于45 m。助跑道的宽度应为 1.22 m±0.01 m,应用 0.05 m宽的白线或0.05 m宽、0.1 m长、0.5 m间距的虚线进行标记。助跑道所用面层材料应与跑道相同。
6.3.4.2.2 助跑道旁边应放置标志物,各标志物应分别位于从零线前的 2.5 m点位至 5 m点位区间内每隔 0.5 m处和从5 m点位至 18 m点位区间内每隔 1.0 m处。
注:零线前指插斗相对于运动员开始助跑的方向,以及运动员站在助跑道上,面对落地区时的背后方向。
6.3.4.2.3 在助跑道尽头应放置插斗,插斗顶部应与助跑道面层底部齐平。插斗末端的顶部内边缘应位于零线上。零线应以 0.01 m宽的白线标出,并延伸至立柱外边缘。
6.3.4.2.4
插斗在不使用时,应覆盖一个与助跑道面层相同的覆盖物,与面层齐平。
6.3.4.3
立柱
6.3.4.3.1 立柱应安装在纵向水平的金属底座上。底座的位置应保证横杆支架上的横杆从零线处可向落地区方向移动,移动范围不应超过0.8 m。也可使用带可移动横杆托的固定立柱。
6.3.4.3.2 立柱间距不应小于 5.2 m。每根立柱与落地垫的间距应为0.1 m。底座的金属部分和立柱下半部分应设置垫衬,宜安装独立的保护垫。垫衬不应干扰立柱的正常使用。
6.3.4.4
落地垫
6.3.4.4.1 落地垫长(不含前伸部件)不应小于 5.00 m,宽不应小于 5.00 m,高不应小于 0.70 m。承办 I类、Ⅱ类赛事的场地中,落地垫长(不含前伸部件)不应小于 6.00 m,宽不应小于 6.00 m,高不应
15TY/T 2004—2024
小于 0.80 m。
6.3.4.4.2 落地垫可安置在 0.10 m高的格栅上,前伸部件不应短于 2.00 m最靠近插斗的落地垫侧面应距插斗 0 10 
. m~ . m,
0
15 
并以与垂直方向呈 45°
~
75°
的角度倾斜远离插斗。其他要求见 6.3.3.4。
单位为米
a)布局平面图
b)布局详图
c)剖面图
标引序号说明:
1——助跑道;
2——插斗;
3——零线;
4——落地垫;
5——立柱安装点或地面插孔;
d)插斗纵剖面图
6——保护垫;
7——格栅;
8——盖板;
9——凸缘;
10——合成材料面层;
11——沥青混凝土底层;
12——砂砾底层;
13——地基;
14——混凝土;
15——排水管。
图 16
撑竿跳高设施示意图
6.3.5
铁饼项目设施和链球项目设施
6.3.5.1
布局
通常铁饼项目与链球项目共用设施。第一个设施应设在1500 m起跑线附近,第二个设施可根据需要设置在靠近200 m起跑线区域的附近。落地区应安排在跑道内的草地区域。宜在扇形线外至少1 m处增设围栏。设施布局见图17和图18。
16TY/T 2004—2024
单位为米
a)布局平面图
标引序号说明:
1——落地区;
2——投掷圈
图 17
a)布局平面图
标引序号说明:
1——落地区;
2——投掷圈
图 18
b)标记平面图
铁饼设施示意图
单位为米
b)标记平面图
链球设施示意图
17TY/T 2004—2024
6.3.5.2
投掷圈
6.3.5.2.1 投掷圈应由条状的铁、钢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其顶部应与投掷圈周围的地面齐平。圈内部应由混凝土、沥青或其他坚固且防滑的材料制成。
6.3.5.2.2 投掷圈内部面层应保持水平,并比环形边缘的顶部低 20 mm±6 mm。环形边缘厚度不应小于6 mm,深度应为 70 mm~80 mm,并漆成白色。最好使用 4 mm内径且与圈内面层齐平的铜管标记圆心点。在投掷圈的边缘应设置4个或更多均匀分布的耐腐蚀排水管,与圈内面层齐平,接入排水系统。
6.3.5.2.3 投掷圈内可由焊接钢丝网加固的混凝土浇筑而成,其厚度不应小于 0.15 m,抗压强度应为25 MPa,并且放置于防冻支撑层之上。如果使用混凝土以外的材料建造,其表面特性应与混凝土相同。投掷圈的两侧应标上0.05 m宽、至少 0.75 m长的白线。白线后边缘的延伸段应形成一条理论线,该理论线穿过圆心,并垂直于落地扇形区的中心线。
6.3.5.2.4 铁饼投掷圈的内径应为 2.50 m±0.005 m,链球投掷圈的内径应为 2.135 m±0.005 m。共用设施的投掷圈直径应为 2.50 m±0.005 m。共用设施的投掷圈应嵌入一个 18.25 cm宽、2 cm高的圆环,将投掷圈的尺寸减小到 2.135 m±0.005 m。嵌入的圆环应固定设置在投掷圈内,所嵌入的圆环应与外圈圆环齐平。嵌入件的内侧边缘应喷涂成白色,嵌入件的顶部应喷涂成非白色,并具有防滑表面。如果嵌入圆环的顶部被喷涂成白色,则应将标识投掷圈后部 0.05 m宽的白色线条用明显的其他颜色延伸越过嵌入圆环。
6.3.5.2.5 如果铁饼设施与链球设施共用护笼,且分别设置了投掷圈,铁饼投掷圈应更靠近落地区。6.3.5.2.6
链球投掷圈也可使用铅球投掷圈,但应配备护笼。
6.3.5.3
安全护笼
6.3.5.3.1 通常链球项目和铁饼项目共用护笼,应以链球投掷所需的更高标准对共用护笼进行设计。6.3.5.3.2 共用护笼时,投掷圈有两种安装方式:
——同心圆,布局见图 19;
——外切圆,布局见图 20。
单位为米
a)平面图
标引序号说明:
1——中心点;
2——落地区标记线;
3——危险区域;
4——环形金属边缘;
b)投掷圈剖面图
5——可拆卸嵌入件;
6——排水管;
7——直径4 mm的中心孔(铜管)
8——含加固网的混凝土基层;
9——合成材料面层;
10——沥青混凝土底层;
11——砂砾底层;
12——地基。
图 19
链球和铁饼共用护笼的同心圆投掷圈和平面图
18TY/T 2004—2024
单位为米
a)平面图
标引序号说明:
1——铁饼中心点;
2——链球中心点;
3——落地区标记线;
4——危险区域;
5——链球环形金属边缘;
b)投掷圈剖面图
6——铁饼环形金属边缘;
7——排水管;
8——直径4 mm的中心孔(铜管)
9——含加固网的混凝土基层
10——合成材料面层;
11——沥青混凝土底层;
12——砂砾底层;
13——地基。
图 20
链球和铁饼共用护笼的外切圆投掷圈平面图
6.3.5.3.3 单独设置的铁饼护笼的笼边末端应距离圆心不少于 7 m,开口处应宽 6 m,开口的端点也是笼网的内边缘。笼网可使用硬网或软网,其高度在最低点处不应少于4 m,两侧距离笼子前端3 m范围内的笼网高度不应少于 6 m。单独设置的铁饼投掷圈和护笼布局见图 21。
6.3.5.3.4
用于掷链球项目的护笼不应位于 200 m起点或终点附近。
单位为米
a)平面图
标引序号说明:
1——中心点(放样图交叉点);
2——落地区标记线;
3——危险区域;
4——环形金属边缘;
b)投掷圈剖面图
5——排水管;
6——直径为4 mm的中心孔(铜管);
7——含加固网的混凝土基层;
8——合成材料面层;
9——沥青混凝土底层;
10——沙砾底层;
11——地基。
图 21
铁饼投掷圈和护笼的详细平面图
6.3.5.4
落地区
6.3.5.4.1
落地扇形区应以 34.92°
的角度从投掷圈的中心开始设置,并用 0.05 m宽的白线进行标记,
白线的内侧边缘形成扇形的边界。扇形区的中心线应与护笼开口的中心线保持一致。
6.3.5.4.2 承办 I类、Ⅱ类赛事的场地中,铁饼落地区长度不应小于 80 m,其他场地可根据竞赛水平进行调整

当 80 
m
长的扇形区两条边线间距为 48 
m


其角度可达 34 92°
.
。扇形的标记线应延伸至
19TY/T 2004—2024
适合竞赛的距离。
6.3.5.4.3 承办 I类、Ⅱ类赛事的场地中,链球落地区长度不应小于 90 m,其他场地可根据竞赛水平进行调整

当 90 
m
长的扇形区两条边线间距为 54 
延伸至适合竞赛的距离。
6.3.6
标枪项目设施
6.3.6.1
布局
m


扇形区的角度可达 34 92°
.

扇形的标记线应
6.3.6.1 .1 标枪设施应设置在两个弯道半圆内,场地两端各一套,助跑道应沿着弯道半圆的中心线与跑道直道平行,落地区应位于跑道内的区域。设施布局见图 22。
6.3.6.1.2
应在可移动突沿周围的弯道半圆区和环形跑道之间设置一个平坦的过渡面。
6.3.6.1.3 当助跑道延伸穿越过跑道及其边界时,环形跑道应使用可移动的突沿,跑道面层和标枪区域的面层应沿跑道边界齐平。
单位为米
a)布局平面图
标引序号说明:
1——落地区;
2——投掷弧;
3——助跑道。
b)标记平面图
图 22
标枪设施示意图
6.3.6.2 助跑道
6.3.6.2.1 标枪助跑道不应短于 30.00 m,I类场地的助跑道不应小于 33.5 m。承办 I类、Ⅱ类赛事的场地中,助跑道宜大于 36.5 m。助跑道的面层应与主跑道相同。主跑道布局见图 23。
6.3.6.2.2 助跑道应由两条平行白线进行标记,白线的宽度为 0.05 m、间距为4.00 m±0.01 m。助跑道旁边应设置两个0.05 m×0.05 m的白色方形标记,距离投掷弧端点 4 m。
6.3.6.3 投掷弧
6.3.6.3.1 标枪投掷弧应位于助跑道的末端,可以涂漆标记或由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如果投掷弧不是涂漆标记的,则安装时应与助跑道表面保持齐平。投掷弧设计与结构见图 23。
6.3.6.3.2 投掷弧宽度应不小于 0.07 m,并漆成白色,应在助跑道面层上投掷弧的中心点做白色倒三角标记。
6.3.6.3.3 划线应从投掷弧的末端开始,并垂直于助跑道边缘的两条平行标记线。标记线应为白色,
20TY/T 2004—2024
长度不应小于 0.75 m,宽度不应小于 0.07 m。
单位为米
a)设施平面图
b)局部细节;
标引序号说明:
1——投掷区标记线;
2——落地区;
3——投掷弧和至少0.5 m的“限制线”
4——助跑道加固区;
5——中心点(放样图交叉点);
c)剖面图
6——助跑道;
7——投掷弧延伸标记线
8——助跑道侧边线;
9——草坪面层;
10——合成材料面层;
11——投掷弧标记线;
12——沥青混凝土底层;
13——沙砾底层;
14——地基;
15——0.05 m×0.05 m的白色方形标记。
图 23
标枪的助跑道和投掷弧平面图
6.3.6.4 落地区
落地区扇形边线应从投掷弧的中心点开始,穿过投掷弧和助跑道边线的交叉点。在承办I类、Ⅱ类赛事的场地中,扇形区长度应为100 m,其他场地可根据参赛者竞赛水平进行调整。当扇形区长度为100米时,扇形线的两个内边缘间距应为50.00 m。扇形的标记线应延伸至适合竞赛的距离。
6.3.7
铅球项目设施
6.3.7.1
布局
投掷圈应位于弯道半圆内,具体位置取决于其他田赛设施的位置。如果在100 m起点附近安装铅球设施,起跑点离铅球投掷圈应留有足够的间隙,落地区宜位于跑道内的区域。设施布局见图24。
6.3.7.2 投掷圈
投掷圈内径为2.135 m±0.005 m。投掷圈结构见图25。
6.3.7.3 抵趾板
铅球抵趾板应为白色,由木头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呈弧形,其内侧面应与投掷圈的内边缘对齐,并垂直于投掷圈面层。抵趾板的安装应使其中心与落地扇形区的中心线重合,应牢固地固定在投掷圈外
21TY/T 2004—2024
的地面上。抵趾板内侧的长度应为1.21 m±0.01 m。当抵趾板被牢固安装时,从相邻的投掷圈面层上进
行测量,其最窄点处的宽度为0.112 m±0.002 m,高度为0.10 m±0.008 m。抵趾板结构见图25。
6.3.7.4 落地区
承办I类、Ⅱ类赛事的场地的扇形区长度应不小于25.00 m,其他场地可根据参赛者竞赛水平进行调整,扇形区角度为34.92°。
单位为米
a)布局平面图
标引序号说明:
1——落地区;
2——投掷圈。
b)标记平面图
图 24
铅球设施示意图
单位为米
a)投掷圈平面图
b)投掷圈剖面图;
c)抵趾板平面图
标引序号说明:
1——落地区;
2——落地区标记线;
3——紧固件;
4——抵趾板;
5——直径4 mm的中心孔(铜管);
6——排水管;
7——含加固网的混凝土基层;
8——合成材料面层;
9——沥青混凝土底层;
10——沙砾底层;
11——地基;
12——环形金属边缘。
图 25
铅球设施平面图
22附 录 A
(规范性)
400m标准田径场地布局图
400m标准田径场地布局图见图B.1。
图 A.1 400m标准田径场地布局图
23附 录 B
(规范性)
跑道划线标记
跑道划线标记见表B.1。
表 B.1 跑道画线标记
颜色
标志
尺寸,位置
阶段

白蓝相间
白绿相间
与跑道同宽
1.17 m(与分道同宽)
曲线(与跑道同宽)
第5道至第8道
0.04 m居中
终点
ST
ST
ST
ST
ST
ST
ST
ST
ST
ST
ST
SL 200m=
1
分组
分组起
4×1
1.17 m(与分道同宽);0.40 m,居中
ST
1.17 m(与分道同宽);0.40 m,居中
ST 800 m


绿
0.80 m,居中
终点线向前10 m,第2道至第5道与终点线平行。
第2道至第8道终点线向后10 m
距内侧线0 80 
. m,
45°
勾角,距外侧线0.15 m
距内测线0 80 
. m,
45°
勾角,距外侧线0.15 m
ZE
ZS
ZE
ES 接力
例如:4
距内测线1 10 
. m,
45°
距内测线1 10 
. m,
45°
勾角,距距外侧线0.15 m
勾角,距距外侧线0.15 m
ZE
ES 4×100 m
4×100 m
0.05 m×0.05 m,第4道与第5道之间
曲线,第2道至第8道
抢道点
抢道线 3
800 
24颜色
标志
尺寸,位置
阶段


绿

0.05 m×0.10 m,
两侧
/
0.05 m×0.10 m,
两侧
/
0.05 m×0.10 m,
两侧
/
0.125 m×0.125 m,第1道内侧和第3道外侧
/
注1:当跑道为蓝色时,所有蓝色标记采用红色。
注2:ST:起点;SL:接力区分界线,两棒间距的起点;ZE:接力区终点,位于SL前10 m;ZS:接力区起点,位于SL向后20 m;ES:接
25TY/T 2004—2024
参 考 文 献
[1]中国田径协会, 田径竞赛规则(2018-2019)[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21.
[2]世界田径联合会, 中国田径协会.世界田联田径场地设施手册(上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2.
[3]中国田径协会.田径场地赛事办赛指南[EB/OL].(2022-12-22)[2023-07-24].
https://www.athletics.org.cn/bulletin/gswj/2022/1223/426211.html.
[4]中国田径协会. 2022年全国田径竞赛体系改革措施[EB/OL].(2022-01-14)[2023-07-24].
https://www.athletics.org.cn/bulletin/competition/2022/0114/398113.html.










26
下载地址
TY/T 2004-2024 田径场地设施手册资源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