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学兔兔建筑工程网,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筑标准>地方其他 >SJG 21-2025 建筑废弃物减排技术标准

SJG 21-2025 建筑废弃物减排技术标准

收藏
  • 大小:536.18 K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类别:地方其他
  • 更新日期:2025-02-12
本站推荐: 升级会员 无限下载,节约时间成本!
关键词:建筑   废弃物   技术标准   SJG   21
资源简介
SJG
SJG 21 – 2025
深圳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2 0 2 5 - 0 1 - 2 6 发布2 0 2 5 - 0 5 - 0 1 实施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
建筑废弃物减排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reduction
2
深圳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建筑废弃物减排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reduction
SJG 21 - 2025
2025 深圳
3
前言
根据《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发布2021 年深圳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订修订计划项目
(第二批)的通知》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
内外先进标准,结合深圳市的实际,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与符号;3.建筑废弃物来源、类别与成分;4.建
筑废弃物产生量估算;5.建筑废弃物排放量估算;6.减量减排设计措施;7.减量减排施工措施;
8.减排效果评估。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1.完善了建筑废弃物来源、类别及成分相关定义; 2.增加了
工程渣土、工程泥浆、装修废弃物产生量和排放量估算方法;3.完善了拆除废弃物、施工废
弃物和装修废弃物产生量估算指标; 4.完善了建筑废弃物减量减排设计和施工措施; 5.完善
了建筑废弃物减排效果评估。
本标准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批准发布,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业务归口并组织深圳大
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等编制单位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标准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
请寄送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 号深圳大学致工楼,
邮编:518061),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 深圳市航建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
中建八局南方建设有限公司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王家远吴环宇喻博陈曼文李艳秋
马俊丁志坤李景茹周敏刘颂
尹康明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陈泽广冯瑞丽赛绪志刘铁军杨根宏
张建同任大伟
4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与符号................................................................................................................................................. 2
2.1 术语........................................................................................................................................................ 2
2.2 符号........................................................................................................................................................ 3
3 建筑废弃物来源、类别与成分.............................................................................................................. 5
3.1 建筑废弃物分类与来源.......................................................................................................................... 5
3.2 建筑废弃物类别及成分.......................................................................................................................... 5
4 建筑废弃物产生量估算............................................................................................................................8
5 建筑废弃物排放量估算............................................................................................................................9
6 减量减排设计措施................................................................................................................................. 10
6.1 一般规定.............................................................................................................................................. 10
6.2 减量减排设计措施...............................................................................................................................10
7 减量减排施工措施................................................................................................................................. 11
7.1 一般规定.............................................................................................................................................. 11
7.2 施工源头减量措施...............................................................................................................................11
7.3 施工减排措施...................................................................................................................................... 11
8 减排效果评估.......................................................................................................................................... 13
附录A 建筑废弃物产生量估算指标......................................................................................................14
附录B 建筑废弃物产生量、综合利用量及排放量记录.................................................................. 19
附录C 建筑废弃物施工现场分类收集和堆放指引........................................................................... 21
附录D 建筑废弃物减排效果评估.......................................................................................................... 22
本标准用词说明.............................................................................................................................................25
附:条文说明................................................................................................................................................. 26
5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 and Symbols....................................................................................................................................2
2.1 Terms...................................................................................................................................................... 2
2.2 Symbols.................................................................................................................................................. 3
3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Sources, Categories, and Composition................................. 5
3.1 Types and Sources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5
3.2 Categories and Composi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5
4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Generation Estimation..............................................................8
5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Discharge Estimation............................................................... 9
6 Generation and Discharge Reduction Design Measures................................................................... 10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10
6.2 Design Measures for Generation and Discharge Reduction...................................................................10
7 Generation and Discharge Reduction Construction Measures........................................................ 11
7.1 General Requirements.......................................................................................................................... 11
7.2 Construction Measures for Source Reduction....................................................................................... 11
7.3 Construction Measures for Discharge Reduction.................................................................................. 11
8 Discharge Effectiveness Assessment.................................................................................................... 13
Appendix A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Generation Estimation Indicators.....................14
Appendix B Records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Generatio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and Discharged Amount................................................................................ 19
Appendix C Guidelines for Classified Collection and Deposit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on Construction Site.................................................................................................21
Appendix D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Discharge Reduction Effectiveness
Assessment............................................................................................................................22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25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26

1
1 总则
1.0.1 为加强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拆除全
生命周期过程中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提高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市区域内各类建筑工程新建、改建、扩建、拆除和装修活动中建
筑废弃物的减量、减排、综合利用及监督管理。
1.0.3 建筑废弃物的减量、减排、综合利用及监督管理除遵守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现行国
家、行业、广东省、深圳市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语与符号
2.1 术语
2.1.1 建筑废弃物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C&D waste)
又称建筑垃圾,指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构)筑物、管网、交通设施以及
装修房屋等工程施工活动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根据来源主要分为工程渣土、拆除废弃物、
工程泥浆、施工废弃物、装修废弃物五类。
2.1.2 工程渣土engineering soil
地下空间开挖、场地平整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渣、弃土。
2.1.3 拆除废弃物demolition waste
拆除各类建(构)筑物、管网等产生的废弃混凝土、砖瓦、沥青等。
2.1.4 工程泥浆engineering slurry
钻孔桩基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盾构施工、水平定向钻及泥水顶管等施工产生的泥浆。
2.1.5 施工废弃物construction waste
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构)筑物、管网等工程产生的混凝土、砖瓦、陶瓷、木材、
玻璃、金属、沥青以及塑料等轻物质。
2.1.6 装修废弃物renovation waste
房屋装修过程中产生的混凝土、砖瓦、陶瓷、木材、玻璃、金属、沥青以及塑料等轻物
质。
2.1.7 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C&D wast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通过现场或场外的综合利用设施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加工利用,以及将建筑废弃物用于现
场回填、土方平衡、林业用土、环境治理、免烧制品、工程回填等。按综合利用地点,可划
分为建筑废弃物现场综合利用和场外综合利用。
2.1.8 建筑废弃物排放C&D waste discharge
从工程项目施工开始至完成,除现场综合利用以外,将建筑废弃物运出施工现场,运往
建筑废弃物消纳场所,包括建筑废弃物固定消纳场、综合利用厂、临时消纳点、回填工地和
水运中转设施等。
2.1.9 建筑废弃物分类排放sorted discharge of C&D waste
除现场综合利用以外,将建筑废弃物分类后运出施工现场。
2.1.10 源头减量C&D waste reduction at source
通过采取设计或施工措施,从源头减少建筑废弃物产生量。
2.1.11 施工减排C&D waste discharge reduction during construction
通过现场分类、综合利用等措施,减少建筑废弃物排放。
2.1.12 减量减排设计措施design measures for C&D waste generation and discharge
reduction
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用以实现建筑废弃物源头减量,促进建筑废弃物施工减排的设
计措施。
2.1.13 减量减排施工措施construction measures for C&D waste generation and discharge
reduction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用以实现建筑废弃物减量与减排的施工措施。
3
2.1.14 建筑废弃物产生量C&D waste generation amount
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构)筑物、管网、交通设施以及装修房屋等工程施
工活动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数量。
2.1.15 建筑废弃物产生量估算指标C&D waste generation estimation indicator
用于估算建筑废弃物产生量的计算指标,如单位建筑面积建筑废弃物产生量等。
2.1.16 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系数C&D wast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用于衡量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的计算指标,即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量与产生量的比
值。
2.1.17 建筑废弃物排放量C&D waste discharge amount
从工程项目施工开始至完成,除现场综合利用以外,运出施工现场的建筑废弃物数量。
2.1.18 建筑废弃物分类排放量C&D waste sorted discharge amount
除现场综合利用以外,经分类后运出施工现场的建筑废弃物数量。
2.1.19 建筑废弃物分类排放系数C&D waste sorted discharge coefficient
用于衡量建筑废弃物分类排放水平的指标,即建筑废弃物分类排放量与建筑废弃物排放
量的比值。
2.2 符号
2.2.1 工程渣土
?? ——工程渣土产生量(m3),为实方;
?? ——土(石)方开挖体积(m3);
?? ——工程渣土排放量(m3),为实方;
?? ——工程渣土综合利用量(m3),为实方;
??? ——工程渣土现场综合利用量(m3),为实方。
2.2.2 拆除废弃物
?? ——建筑拆除废弃物产生量(kg);
?? ——建筑拆除面积(m2);
?? ——建筑拆除废弃物产生量估算指标(kg/m2);
?? ——拆除废弃物排放量(kg);
?? ——拆除废弃物综合利用量(kg);
??? ——拆除废弃物现场综合利用量(kg);
??? ——拆除废弃物分类排放量(kg)。
2.2.3 工程泥浆
??? ——工程泥浆产生量(m3);
??? ——工程泥浆排放量(m3);
??? ——工程泥浆现场综合利用量(m3)。
2.2.4 施工废弃物
?? ——建筑施工废弃物产生量(kg);
?? ——施工建筑面积(m2);
?? ——建筑施工废弃物产生量估算指标(kg/m2);
?? ——施工废弃物排放量(kg);
4
?? ——施工废弃物综合利用量(kg);
??? ——施工废弃物现场综合利用量(kg);
??? ——施工废弃物分类排放量(kg)。
2.2.5 装修废弃物
?? ——装修废弃物产生量(kg);
?? ——装修建筑面积(m2);
?? ——装修废弃物产生量估算指标(kg/m2);
?? ——装修废弃物排放量(kg);
?? ——装修废弃物综合利用量(kg);
??? ——装修废弃物现场综合利用量(kg);
??? ——装修废弃物分类排放量(kg)。
2.2.6 其他符号
? ——建筑废弃物产生量;
? ——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量;
??? ——建筑废弃物分类排放量;
?쳰 ——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系数;
?쳰 ——建筑废弃物分类排放系数。
5
3 建筑废弃物来源、类别与成分
3.1 建筑废弃物分类与来源
3.1.1 建筑废弃物根据来源可分为工程渣土、拆除废弃物、工程泥浆、施工废弃物、装修
废弃物五大类。
3.1.2 建筑废弃物的成分可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混凝土、砂浆、砖和砌块、陶瓷和
石材、金属、木材、塑料、玻璃、纸皮等。
3.1.3 建筑废弃物的主要来源可按表3.1.3 确定。
表3.1.3 建筑废弃物的主要来源
建筑废弃物主要来源
工程渣士工程项目地下空间开挖、场地平整、管线沟槽开挖、边坡开挖桩基工程等施工过程产生的土( 石) 方
工程泥浆
冲( 钻) 孔桩基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盾构施工、水平定向钻及泥水顶管等施工过程产生的泥水混
合物
混凝土废弃物
浇筑混凝土时多余的混凝土, 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过量浇筑、质量不符合要求、返工、维护或修复现有
混凝土结构而破碎的混凝土, 以及拆除工程中破碎的混凝土
砂浆废弃物砌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施工产生的过量砂浆, 以及拆除工程中剥离的砂浆
砖和砌块废弃物运输和装卸过程中破损、施工产生的边角料,及拆除产生的砖和砌块废弃物
陶瓷和石材废弃物运输和装卸过程中破损、施工产生的边角料,及拆除产生的陶瓷和石材废弃物
金属废弃物钢筋工程、金属结构、金属管、线缆等施工及拆除产生的废弃金属
木材废弃物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工程等施工及拆除产生的废弃木材
塑料废弃物机电安装、装饰装修和拆除中产生的塑料包装及废弃塑料
玻璃废弃物门窗、幕墙、阳台和屋面采光窗等施工及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玻璃
纸皮废弃物建筑材料的纸质包装
3.2 建筑废弃物类别及成分
3.2.1 工程渣土按所含成分的特质,可划分为表3.2.1 中的两种组成成分。
表3.2.1 工程渣土组成成分
一级编码类别二级编码组成成分描述
01 工程渣土
0101 余泥渣土
地下空间开挖、场地平整、管线沟槽开挖、边坡开挖、桩基
工程等施工过程所产生的可综合利用的余泥渣土
0102
弃渣和弃土
( 石)
地下空间开挖、场地平整、管线沟槽开挖、边坡开挖、桩基
工程等施工过程所产生的难以综合利用的弃渣和弃土( 石)
3.2.2 拆除废弃物按所含成分的特质,可划分为表3.2.2 中的九种组成成分。
表3.2.2 拆除废弃物组成成分
一级编码类别二级编码组成成分描述
02 拆除废弃物
0201 混凝土
各类建( 构)筑物、管网等工程清除家具或附属设施后
拆除产生的废弃物
0202 砂浆
0203 砖和砌块
6
续表3.2.2
一级编码类别二级编码组成成分描述
02 拆除废弃物
0204 陶瓷和石材
各类建( 构)筑物、管网等工程清除家具或附属设施后
拆除产生的废弃物
0205 金属
0206 木材
0207 塑料
0208 玻璃
0209 其他0201-0208 类成分以外的其他废弃物
3.2.3 工程泥浆按所含成分的特质,可划分为表3.2.3 中的两种组成成分。
表3.2.3 工程泥浆组成成分
一级编码类别二级编码组成成分描述
03 工程泥浆
0301
施工现场内循环
利用的泥浆
钻孔桩基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盾构施工、水平定向
钻及泥水顶管等施工产生的,可在施工现场内循环利用
的泥浆
0302 干化外运的泥浆
钻孔桩基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盾构施工、水平定向
钻及泥水顶管等施工产生的,需经干化后运出工地现场
的泥浆
3.2.4 施工废弃物按所含成分的特质,可划分为表3.2.4 中的十种组成成分。
表3.2.4 施工废弃物组成成分
一级编码类别二级编码组成成分描述
04 施工废弃物
0401 混凝土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产生的混凝土、砂浆、砖和砌块、
陶瓷和石材、金属、木材、塑料、玻璃、纸皮等废弃物
0402 砂浆
0403 砖和砌块
0404 陶瓷和石材
0405 金属
0406 木材
0407 塑料
04 施工废弃物
0408 玻璃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产生的混凝土、砂浆、砖和砌块、
陶瓷和石0409 纸皮材、金属、木材、塑料、玻璃、纸皮等废弃物
0410 其他0401-0409 类成分以外的其他废弃物
3.2.5 装修废弃物按所含成分的特质,可划分为表3.2.5 中的十种组成成分。
表3.2.5 装修废弃物组成成分
一级编码类别二级编码组成成分描述
05 装修废弃物
0501 混凝土
房屋装修工程产生的混凝土、砂浆、砖和砌块、陶瓷和
石材、金属、木材、塑料、玻璃、纸皮等废弃物
0502 砂浆
0503 砖和砌块
7
续表3.2.5
一级编码类别二级编码组成成分描述
05 装修废弃物
0504 陶瓷和石材
房屋装修工程产生的混凝土、砂浆、砖和砌块、陶瓷和
石材、金属、木材、塑料、玻璃、纸皮等废弃物
0505 金属
0506 木材
0507 塑料
0508 玻璃
0509 纸皮
0510 其他0501-0509 类成分以外的其他废弃物
8
4 建筑废弃物产生量估算
4.0.1 工程渣土产生量估算可按下式计算:
?? ? ?? (4.0.1)
式中:
?? ——工程渣土产生量(m³),为实方;
?? ——土(石)方开挖体积(m3),根据施工开挖方案进行估算。
4.0.2 建筑拆除废弃物产生量估算可按下式计算:
?? ? ?? ? ?? (4.0.2)
式中:
?? ——建筑拆除废弃物产生量(kg);
?? ——建筑拆除面积(m2);
?? ——建筑拆除废弃物产生量估算指标(kg/m2),可参考附录A.1 取值。
4.0.3 构筑物、管网、交通设施等拆除产生的拆除废弃物产生量应按实际工程量计算。
4.0.4 工程泥浆产生量应结合钻孔桩基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盾构施工、水平定向钻及
泥水顶管等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4.0.5 建筑施工废弃物产生量估算可按下式计算:
?? ? ?? ? ?? (4.0.5)
式中:
?? ——建筑施工废弃物产生量(kg);
?? ——施工建筑面积(m2);
?? ——建筑施工废弃物产生量估算指标(kg/m2),现浇式建筑可按本标
准附录A.2 中表A.2.1 取值,装配式建筑可按本标准附录A.2
中表A.2.2 取值。
4.0.6 构筑物、管网、交通设施等施工产生的施工废弃物应按实际情况统计。
4.0.7 装修废弃物产生量估算可按下式计算:
?? ? ?? ? ?? (4.0.7)
式中:
?? ——装修废弃物产生量(kg);
?? ——装修建筑面积(m2);
?? ——装修废弃物产生量估算指标(kg/m2),可按本标准附录A.3 取值。
9
5 建筑废弃物排放量估算
5.0.1 工程渣土排放量估算可按下式计算:
?? ? ?? ? ??? (5.0.1)
式中:
?? ——工程渣土排放量(m3),为实方;
?? ——工程渣土产生量(m3),为实方,应按本标准条文4.0.1 规定计算;
??? ——工程渣土现场综合利用量(m3),为实方,应按施工现场的处置计划或实际
记录数据确定。
5.0.2 拆除废弃物排放量估算可按下式计算:
?? ? ?? ? ??? (5.0.2)
式中:
?? ——拆除废弃物排放量(kg);
?? ——拆除废弃物产生量(kg),应按本标准条文4.0.2 或4.0.3 规定计算;
??? ——拆除废弃物现场综合利用量(kg),应按施工现场的处置计划或实际记录数
据确定。
5.0.3 工程泥浆排放量应按照施工现场的实际记录数据确定。
5.0.4 施工废弃物排放量估算可按下式计算:
?? ? ?? ? ??? (5.0.4)
式中:
?? ——施工废弃物排放量(kg);
?? ——施工废弃物产生量(kg),应按本标准条文4.0.5 或4.0.6 规定计算;
??? ——施工废弃物现场综合利用量(kg),应按施工现场的处置计划或实际记录数
据确定。
5.0.5 装修废弃物排放量估算可按下式计算:
?? ? ?? ? ??? (5.0.5)
式中:
?? ——装修废弃物排放量(kg);
?? ——装修废弃物产生量(kg),应按本标准条文4.0.7 规定计算;
??? ——装修废弃物现场综合利用量(kg),应按施工现场的处置计划或实际记录数
据确定。
10
6 减量减排设计措施
6.1 一般规定
6.1.1 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履行相应主体责任, 在规划、设计、施工、
运营、拆除全生命周期阶段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建筑废弃物减量减排。
6.1.2 建设单位应明确建筑废弃物减量减排设计目标。
6.1.3 设计单位应根据建设单位制定的建筑废弃物减量减排设计目标,编制建筑废弃物减量
减排设计专项方案,在设计中应考虑建筑废弃物减量、减排和资源化综合利用。
6.1.4 在方案设计时,设计单位宜与使用单位充分沟通未来的使用需求。
6.1.5 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应仔细核查设计图纸的合理性, 发现图纸不清楚或有错误的,
应在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时要求设计单位澄清并更正。
6.2 减量减排设计措施
6.2.1 设计单位应结合建筑红线内的地形地貌优化设计。
6.2.2 设计单位宜设计场内回填、堆山景观等可促进工程渣土现场综合利用的方案。
6.2.3 针对地下工程, 应在设计阶段对比不同设计方案的工程泥浆产生量, 在无安全风险
隐患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选择工程泥浆产生量最少的设计方案。
6.2.4 设计单位宜推进建筑、结构、机电、装修、景观全专业一体化协同设计。
6.2.5 设计单位宜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碰撞检查、施工预演, 宜加强设计与施工的
协调。
6.2.6 设计单位宜推广标准化设计、集成设计、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设计,宜采用标准化、
工业化的预制构配件产品。
6.2.7 设计单位在选定建筑材料时, 宜采用绿色低碳高性能材料、可回收利用建筑材料及
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
6.2.8 对于改、扩建工程项目, 设计单位应与建设单位充分协商, 应对翻新、扩建和拆除
等不同方式进行综合评估。在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宜利用原有结构与拆除的部(构)
件。
6.2.9 对于装饰装修工程,应秉持绿色装修理念,选用低碳、环保、节约的装修方式。
6.2.10 对于拆除项目,设计单位应结合原有图纸及周边环境合理设计拆除方案,宜利用建
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建筑解构与分部分构件拆除模拟。
11
7 减量减排施工措施
7.1 一般规定
7.1.1 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及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应减少施工现场建筑废弃
物的产生和排放,应推进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应妥善处置难以利用的建筑废弃物。
7.1.2 施工现场产生的建筑废弃物首先宜考虑现场综合利用, 其次宜考虑运往场外综合利
用厂进行综合利用,无法综合利用的建筑废弃物必须运往合法的消纳场所妥善处置。
7.1.3 施工现场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宜按照组成成分进行分类收集、分类堆放、分类运输。
7.1.4 建设单位应明确建筑废弃物减量减排目标和要求, 应推动施工单位开展建筑废弃物
减量减排工作。
7.1.5 施工单位应在建设项目开工前编制建筑废弃物处理方案, 应包括建设工程基本信息
登记、建筑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统计、建筑废弃物控制计划和减量措施、现场分类和综合利
用方案、污染防治措施等内容,并应报监理单位审核。
7.1.6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单位建筑废弃物处理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应制
止违规处置建筑废弃物的行为,制止无效的,应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7.1.7 施工单位应加强对管理及施工人员建筑废弃物减量减排意识的教育与培训。
7.1.8 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按合同规定允许经备案的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进入施工
现场回收建筑废弃物并加以利用。
7.1.9 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应对施工现场综合利用的建筑废弃物种类、数量进行登记,
并应报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核实。
7.2 施工源头减量措施
7.2.1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要求以及绿色施工有关技术规范进行施工。
7.2.2 施工单位宜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施工预演。
7.2.3 施工单位应推广应用可重复使用的临时道路、临时设施、临时构配件等。
7.2.4 施工单位应推动临时设施与永久性设施的结合使用,宜利用已有建筑作为临时设施,
或宜通过租赁、置换等方式利用可周转的标准化设施。
7.2.5 施工单位应优化施工方案,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土石方平衡。
7.2.6 施工单位应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 应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具, 优化钻孔灌注、盾构
推进等工艺。
7.2.7 在地基与基础工程中, 应结合实际地质情况优化施工方案, 并应制定详细的建筑废
弃物减量减排方案。
7.2.8 在主体结构工程中, 应合理计算材料用量, 并应采取智能化手段控制材料用量, 宜
选择可重复利用的材料与装配式结构。
7.2.9 在装饰装修工程中, 宜采用一体化装修, 提高装配式构件、可重复利用构件的使用
率。
7.3 施工减排措施
7.3.1 施工单位应按照本标准第3.2 节中的二级编码类别及附录B 对建筑废弃物产生量、
12
综合利用量及排放量进行计量和记录。
7.3.2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划定专门区域用于建筑废弃物分类收集和堆放, 并应根据工
程情况确定相应的综合利用方案。
7.3.3 建筑废弃物堆放区域及容器应有明显标识, 宜按照本标准附录C 对建筑废弃物进行
分类收集和堆放,建筑废弃物与其他废弃物不得混合堆放。
7.3.4 工程渣土收集时, 宜结合后续处置方式及场地布置情况, 规划堆放场地。工程渣土
首先宜考虑场内土方平衡,其次宜考虑项目间周转利用或场外综合利用。
7.3.5 施工现场宜设有工程泥浆收集设施和处理装置。工程泥浆宜采用封闭容器收集, 具
备条件的宜将工程泥浆进行泥水分离。
7.3.6 未初凝的废弃混凝土应采取措施收集并进行现场综合利用, 质量符合要求的未初凝
废弃混凝土可用于制备小型混凝土构件。成型的废弃混凝土宜破碎加工用作垫层、铺设临时
道路、制备再生骨料。
7.3.7 废弃砖、砌块等砌体, 宜根据砌体完整性进行分类收集和堆放。质量符合要求的废
弃砌体经过破碎等技术处理后,可用于制备再生骨料或作为道路垫层、其他填充物等。
7.3.8 金属废弃物应根据种类、形状、大小分类收集和堆放。质量符合要求的废弃钢材、
铝材等可通过切割、焊接制作金属构件。
7.3.9 针对质量符合要求的废弃模板,宜考虑在不同工程项目之间进行周转利用。
7.3.10 对于建筑拆除工程,施工单位宜根据工程特点结合信息化技术,识别拆除废弃物类
别,估算产生量,并宜进行拆除施工模拟,确定各部位的拆除顺序。
7.3.11 拆除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应设置建筑废弃物分类站,对不同类别的拆除废弃物进行分
类分拣。具备条件的,宜设置现场综合利用设施。
7.3.12 运输建筑废弃物的车辆应配备密闭运输装置,运输车辆出场前,施工单位应对车辆
密闭情况进行检查。
13
8 减排效果评估
8.0.1 综合利用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쳰 ? ?
下载地址
SJG 21-2025 建筑废弃物减排技术标准资源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