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学兔兔建筑工程网,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筑标准>地方其他 >DBJ/T 13-477-2024 福建省建筑与小区雨污混接改造技术标准

DBJ/T 13-477-2024 福建省建筑与小区雨污混接改造技术标准

收藏
  • 大小:1.05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类别:地方其他
  • 更新日期:2025-01-26
本站推荐: 升级会员 无限下载,节约时间成本!
关键词:小区   改造   建筑   福建省   技术标准
资源简介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
福建省建筑与小区雨污混接改造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illicit connection re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and sub-district in Fujian Province
2024-12-31 发布2025-04-01 实施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 13-477 -202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 J 1 7 9 6 3 - 2 0 2 5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福建省建筑与小区雨污混接改造
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illicit connection re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and sub-district in Fujian Province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 13-477-202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 J 1 7 9 6 3 - 2 0 2 5
主编单位: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部门: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实施日期: 2 0 2 5 年4 月1 日
2025年福州
3
前言
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全省住房和城乡建
设行业2022 年第五批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的通知》(闽建科
〔2022〕33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
实践经验,参考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
4.前期调查;5.设计;6.施工与验收;7.运维管理;8.效果评估;
附录。
本标准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厦门市城市
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
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与设计处(地
址:福州市北大路242 号,邮编:350001)和厦门市城市规划设
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厦门市思明区体育路95-17 号,邮编:
361012),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 福建北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省建科院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
漳州城投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祥云科创新型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腾鼎鑫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厦门万宾科技有限公司
4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宁杨锌钰康晓鹍张朔
陈俊宇翟立晓郭繁锦张鑫惠
韩云洪郑淑勤谢鹏贵林燕秋
张永命刘凤英洪武荣郑益斌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 林功波李益勤林涛薛经秋
周真明何镍鹏陈谷高树新
吴毅峰
5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4
4 前期调查....................................................................................... 5
4. 1 一般规定............................................................................... 5
4. 2 资料收集............................................................................... 5
4. 3 混接调查............................................................................... 6
4. 4 现场踏勘............................................................................... 7
5 设计....................................................................................... 9
5. 1 一般规定............................................................................... 9
5. 2 建筑排水............................................................................... 9
5. 3 场所排水............................................................................. 10
5. 4 室外排水............................................................................. 11
5. 5 海绵设施............................................................................. 13
6 施工与验收................................................................................. 15
6. 1 一般规定............................................................................. 15
6. 2 施工................................................................................. 15
6. 3 验收................................................................................. 17
7 运维管理..................................................................................... 20
7. 1 一般规定............................................................................. 20
7. 2 巡视检查............................................................................. 20
7. 3 检测评估............................................................................. 21
7. 4 养护维修............................................................................. 21
8 效果评估..................................................................................... 23
6
附录A 前期调查表........................................................................ 24
附录B 排水管道检测成果表........................................................ 26
附录C 雨污混接点调查表............................................................ 27
附录D 现场踏勘记录表................................................................ 28
附录E 主要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
程和检验批划分表........................................................................... 30
附录F 雨污混接改造情况表.........................................................32
本标准用词说明............................................................................... 34
引用标准名录................................................................................... 35
附:条文说明................................................................................... 36
7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 2
3 Basic requirements ........................................................................ 4
4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 5
4. 1 General requirements ...........................................................5
4. 2 Data collection ..................................................................... 5
4. 3 Illicit connection investigation ............................................ 6
4. 4 Site visit ................................................................................7
5 Design ............................................................................................9
5. 1 General requirements ...........................................................9
5. 2 Building drainage .................................................................9
5. 3 Special site drainage .......................................................... 10
5. 4 Outdoor drainage .................................................................11
5. 5 Sponge city facilities ..........................................................13
6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15
6. 1 General requirements .........................................................15
6. 2 Construction .......................................................................15
6. 3 Acceptance ......................................................................... 17
7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 20
7. 1 General requirements .........................................................20
7. 2 Walk-around inspection .....................................................20
7. 3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 21
7. 4 Maintenance and repair ......................................................21
8 Performance evaluation ...............................................................23
8
Appendix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form ..................................24
Appendix B Pipeline inspection results form ................................ 26
Appendix C Illicit connective points investigation form ...............27
Appendix D Site visit records ........................................................ 28
Appendix E Division of Unit Project,Part Project,Sub-item
Project and Inspection Lots ........................................30
Appendix F Illicit connection reconstruction activities form ........ 32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 34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 35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36
1
1 总则
1. 0. 1 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规范福建省建筑与小区雨
污混接改造工作,制定本标准。
1. 0. 2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既有建筑与小区排水管网及配套设
施雨污混接改造工程的调查、设计、施工与验收、运维管理和效
果评估。
1. 0. 3 建筑与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工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
应符合国家、行业和福建省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2
2 术语
2. 0. 1 雨污混接illicit connection
在建筑与小区的排水系统中,污水系统错误接入雨水系统,
或雨水系统错误接入污水系统,造成雨水、污水混流的现象。
2. 0. 2 混接改造illicit connection reconstruction
消除或者减缓雨污混接状况的工程技术措施。
2. 0. 3 外水入渗extraneous water infiltration
地下水、自来水管渗漏水、水体侧渗水等不具有污水属性的
水通过不严密处渗入污水系统内的现象。
2. 0. 4 混接调查illicit discharge investigation
综合运用人工调查、仪器探查、泵站运行配合等方法,查明
调查区域内混接点、雨污混接源空间位置、流量水质、管道缺陷
等要素,并通过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判断,得出雨污混接状况和程
度的评估结论的过程。
2. 0. 5 接户井service manhole
建筑与小区排水总管接入市政排水管道前的最后一座检查
井,本标准特指市政接户井或市政接驳井。
2. 0. 6 混接点illicit connective points
在分流制地区,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连接处;分流制雨水、
污水管道和合流制管道连接处;管道中不属于本管道收集属性的
其他水流入之处。
2. 0. 7 特征因子tracer parameters
用以指示某种混接类别的水质物理、化学指标。
2. 0. 8 地下管线探测underground pipeline detection
利用各种探测技术和设备对地下管线进行非破坏性检测的过
3
程。
2. 0. 9 断接storm water pipe disconnection
通过切断建筑雨水立管,将屋面雨水合理连接到下沉式绿地、
雨水花园(坛)、雨水桶等透水区域或调蓄设施,通过渗透、调
蓄及净化等方式,断开与室外雨水管网直接连接从而控制雨水径
流的方法。
2. 0. 10 截流设施intercepting facilities
截流井、截流干管、溢流管及防倒灌等附属设施组成的构筑
物和设备的总称。
4
3 基本规定
3. 0. 1 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应以批准的上位规划、可行性研究报
告和方案等文件为依据,遵循因地制宜、统筹建设、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和档案完整的原则。
3. 0. 2 雨污混接改造宜结合黑臭水体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和海
绵城市建设等城市更新工程统筹建设。
3. 0. 3 运维管理单位应建立巡查和养护机制,对雨水、污水管
网及配套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
3. 0. 4 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应在工程验收后的试运行阶段或运行
维护阶段进行效果评估。
3. 0. 5 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前期调查文件、设计文件与施工过程
资料、运维管理资料和效果评估资料等应统一归档管理。
3. 0. 6 涉及有限空间内作业的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排水
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 6、《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运行、维
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68 等的规定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
3. 0. 7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所涉及的建筑或小区的雨污混
接改造,尚应符合历史文化保护的有关规定。
5
4 前期调查
4. 1 一般规定
4. 1. 1 雨污混接改造前应进行资料收集、混接调查和现场踏勘
等前期调查。
4. 1. 2 雨污混接调查范围为室内排水管至接户井之间的雨水、
污水管道及配套设施,包含建筑与小区范围内的海绵设施分布情
况等。调查内容应按附录A 进行填写。
4. 1. 3 混接调查应由具备相应技术能力和拥有专业装备的单位
承担,调查人员应具备相应技术能力或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4. 1. 4 混接调查宜同步开展排水管道清通、检测评估和修复,
排水管道检测成果应按附录B 进行填写。
4. 1. 5 前期调查应根据收集资料和混接调查进行混接预判,结
合现场踏勘,核查雨污混接状况并明确混接形式。
4. 1. 6 地下管线较复杂时,应增加地下管线探测,并应注意与
周围环境的协调和保护。
4. 2 资料收集
4. 2. 1 应收集建筑与小区基本信息、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排
水管网、相关管线和竣工图等相关资料。
4. 2. 2 当建筑与小区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施工要求时,还应
收集勘察资料。
4. 2. 3 根据建筑或场所类别收集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沿街底层商业类别、用水量、生活排水路径、经营性排
水规模和截污措施设置情况、运维记录等资料;
6
2 公厕、垃圾收集点、垃圾场站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排水去
向和预处理设施的位置、规模等;
3 餐饮场所用水量、污水处理设施的位置、规模,地面清
洗排水去向、频次、用水量等;
4 汽车维修、美容美发、洗涤等涉水场所的污水处理设施
位置、污水排水去向、用水量等;
5 农贸市场和商超等场所的预处理设施设置情况等;
6 医疗等机构的排水去向、预处理设施等;
7 集中商业区的污水排水去向、用水量、预处理设施等;
8 历史建筑及文化街区相关保护规定等。
4. 2. 4 应收集景观水体、戏水池、游泳池等用排水时间、周期、
运维记录等资料。
4. 3 混接调查
4. 3. 1 应调查室外排水管网的属性、拓扑关系、管径、建设年
限、规格、材质、标高、淤积、堵塞、缺陷及运行情况等。
4. 3. 2 应调查化粪池、隔油池、格栅井、沉淀池、污水处理设
施等排水管网配套设施的位置、规模、运维记录、排出口位置和
标高。
4. 3. 3 应调查接户井数量、位置,旱天、雨天排水和水位情况。
4. 3. 4 混接调查时应结合收集的资料,选用合适的混接调查手
段,对建筑与小区内的积水内涝、污水冒溢等问题进行分析,预
判存在雨污混接的区域。
4. 3. 5 混接点位置调查可采用人工开井目视或水质检测方法进
行检查。存在以下情况之一时,可预判存在雨污混接:
1 无降雨或雨后72 小时市政雨水接户井有污水流出、排水
浑浊、有臭味或水质不符合相关水质标准;
2 旱天污水管下游检查井的污染物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值;
7
3 雨天污水检查井内水位升高、水质明显降低、流量明显
增加或产生冒溢现象。
4. 3. 6 当人工开井目视检查无法判断管道混接情况时,可采用
电视检测(CCTV)、潜望镜检测(QV)、声纳检测、水量检测、
水质特征因子和染色检查等溯源方法对混接点进行调查。
4. 3. 7 调查使用的仪器设备及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GB 3836.1、《城市地下管线探测
技术规程》CJJ 61、《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 181
等的规定。
4. 3. 8 混接调查应形成混接点的位置、流量、水质和污染源类
型等内容的记录,应按附录C 进行填写。
4. 3. 9 混接调查完成后应收集、分析和整理原始记录材料,并
按下列内容编制前期调查报告:
1 项目背景、调查范围、调查内容、设备和人员投入、完
成情况等项目概况;
2 技术路线、技术设备及调查方法等;
3 排水现状、混接类型及数量统计、混接点信息汇总等混
接状况说明;
4 调查范围内管网和检查井缺陷问题一览表、现状管道混
接问题一览表和排水户信息一览表等评估结论;
5 混接点分布总图、混接点位置分布图、结构性/功能性缺
陷管道分布图等作为附图;
6 混接问题汇总和混接改造建议。
4. 4 现场踏勘
4. 4. 1 勘察设计单位应结合前期调查报告进行现场踏勘。
4. 4. 2 应从屋面及阳台雨水排水形式、屋面类别及雨水收集口,
雨水、污水出户管接驳点、数量、连接方式和雨水立管底部下垫
8
面等方面进行建筑单体现场踏勘。
4. 4. 3 场所排水应分别从下列方面进行现场踏勘:
1 公厕、垃圾收集点、垃圾场站等公共服务设施规模、位
置、清运频次;
2 理发店、洗浴场所、游泳场馆等洗涤废水收集和预处理
设施;
3 餐饮污水、废水排放隔油处理设施;
4 修配厂(场)、洗车场、汽车加油加气站等污废水收集
和排放预处理设施;
5 农贸市场及商超生鲜等经营场所各类污水、废水收集和
排放预处理设施;
6 医疗等机构排水设施设置位置及排放情况。
4. 4. 4 应从雨水、污水管道相互连通的状况、混接点位置进行
室外排水管网现场踏勘。
4. 4. 5 应从化粪池、隔油池、格栅井、沉淀池、污水处理设施
的位置、排出口位置、接户井数量、位置进行排水管网配套设施
现场踏勘。
4. 4. 6 结合收集的资料和混接调查的结果,通过现场踏勘识别
存在的雨污混接问题,应形成现场踏勘记录,并按附录D 进行填
写。
9
5 设计
5. 1 一般规定
5. 1. 1 应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制定改造方案。施工图设计应
以相关部门审查批准的方案为依据。
5. 1. 2 根据前期调查报告,宜同步进行排水管网的缺陷修复设
计和外水入渗治理。
5. 1. 3 除屋面雨水、空调冷凝水排水、游泳池放空排水、室内
水景排水、消防水池和生活水池(箱)等非生活排水外,建筑内
其他生活排水应整改后纳入污水系统。
5. 1. 4 雨污混接改造需要进行道路路面、园林绿化和屋面修复
的,应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同步进行设计。
5. 1. 5 当周边有海绵设施时,混接改造后的雨水立管应进行断
接,同时可利用水体和下沉绿地等进行雨水调蓄。
5. 2 建筑排水
5. 2. 1 当阳台雨水管独立设置且存在污水混入时,应在排出管
上加设水封装置,立管顶部加设通气管,接入室外污水管网。
5. 2. 2 当阳台与屋面雨水共用排水立管且存在污水混入,改造
设计时采用新增屋面雨水立管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新增屋面雨水斗时,原雨水斗位置可根据系统排气需要
增设通气管,原排水立管接至室外污水管网,新增雨水斗接入新
增雨水立管;新增雨水斗的位置、规格及雨水立管应满足屋面雨
水排放要求;
2 保留屋面雨水斗时,原雨水斗应与下方合流立管切断,
10
合流立管顶部加设通气管作为污水立管,接入室外污水管网;新
增雨水立管与原雨水斗连接;
3 原合流立管作为污水管接入室外污水管网前应设水封装
置;最低排水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距立管管底垂直距离不得小于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 的规定;
4 通气管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标准》GB 50015 的规定;
5 因增设雨水斗或伸顶通气管造成屋面破损,需对屋面进
行修复时,应对破坏的屋面防水层进行修复;在结构条件允许时,
宜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设置绿色屋面。
5. 2. 3 当阳台与屋面雨水共用排水立管且存在污水混入,改造
设计时采用新增污水立管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水支管应与原合流立管断开,经存水弯接入新增的污
水立管;新增污水立管接入室外污水管网,顶部应设通气管,通
气管设计要求同本标准第5.2.2 条第4 款的规定;
2 原合流立管上的排水支管接入口应进行封堵,原合流立
管排出管接入雨水管网。
5. 2. 4 当阳台与屋面雨水共用排水立管且存在污水混入、无条
件新增立管时,应在现状排水立管末端增加截流设施,溢流部分
接入室外雨水管网,原排出管增设水封装置后,接入室外污水管
网。
5. 3 场所排水
5. 3. 1 医疗等机构排水混接改造的洗涤废水严禁排入雨水系统。
5. 3. 2 垃圾收集转运场所排水混接改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垃圾房内改造应设置排水收集及沉淀过滤设施,排水设
施应就近接至污水管网;
2 露天垃圾收集点改造应设置专用冲洗水收集及沉淀拦污
11
设施,并应设置防止雨水混入的设施;
3 垃圾中转站改造应设置污水收集及沉淀拦污设施,并应
设置防止雨水混入的设施。
5. 3. 3 未设置预处理设施的场所排水,改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理发店、洗浴场所、游泳场馆等生活废水应经室外毛发
收集池或毛发收集器预处理后,再排入室外污水管网;
2 农贸市场、商超生鲜及餐饮等经营场所应设置隔油池、
格栅等预处理设施,达标后再排入室外污水管网;
3 修配厂(场)、洗车场、汽车加油加气站的废水应设置
隔油沉砂池,经处理后排入室外污水管网。
5. 4 室外排水
5. 4. 1 室外排水管网的布置应根据小区地形标高、排水流向及
周边市政排水管网条件,按管线短、埋深小的原则进行管位设计。
5. 4. 2 应校核既有室外排水管道的排水能力,结合管道检测结
果,对既有管道的更换或保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不满足排水能力的管道,优先予以更换;
2 对于存在缺陷且经评估修复后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的
管道,应予以更换;
3 对于满足排水能力、存在缺陷且修复后满足使用要
求的管道,应予以保留。
5. 4. 3 分流制的雨水、污水排水管网混接处应进行永久性封堵
和截断,并分别接入污水、雨水排水系统。
5. 4. 4 合流制排水管网改造,有条件分设雨水、污水管网两套
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污口分散或不便于接驳的,原室外合流管道作为污水
管道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新增雨水管渠接入市政雨水管网;
2 排污口较为集中且便于接驳的,原室外合流管道作为雨
12
水管道接入市政雨水管网,新增污水管道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3 新增雨水管渠的排水能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
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 和《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
的规定,标高应根据建筑与小区地面标高和市政接驳雨水管道的
标高确定;
4 存在雨天积水情况时,应采取提高雨水管渠排水能力、
调整道路竖向、优化排水分区或设置海绵城市设施等措施。
5. 4. 5 合流制排水管网改造,不具备条件分设雨水、污水管网
两套系统时,宜改造为污水管网,并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合流管道满足污水排水要求,且满足本标准第5.4.2
条中具备保留使用条件的,可作为污水管道;
2 对于合流管道不满足使用要求的,应予以更换并作为污
水管道;
3 雨水应采用雨水沟(渠)排放。
5. 4. 6 截流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截流设施的选用与设置,应根据排水管网布置、溢流管
下游水位高程、内涝风险、用地和周边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2 截流设施位于地势较低或排水管网末端的,应根据市政
污水管网水位与截流井水位等设置闸门或水泵等防倒灌设施;
3 截流设施宜设置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监测系统;
4 截流设施内宜设流量控制设施。
5. 4. 7 既有检查井采用非开挖修复设计时,应符合现行国家和
行业标准的规定;新建检查井宜采用成品或装配式。
5. 4. 8 对于破损严重、盖板不严或不配套的排水井盖应予以更
换,并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检查井盖》GB/T 23858 规定的标识要
求,注明“污”或“雨”等字样,并应同步完善检查井的防坠落
措施。
5. 4. 9 废弃管道应予以拆除或填实;当不具备条件且不会对人
身安全、周边环境造成危害时,可予以保留。
13
5. 4. 10 未设置化粪池的建筑与小区宜在接户井前增设沉泥井,
并在出口处设置格栅等截污措施。
5. 5 海绵设施
5. 5. 1 有条件对硬化铺装进行海绵化改造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小区内道路、广场、露天停车场和庭院步道等硬化铺装
应坡向海绵设施,根据需要设置雨水引流设施;
2 地下室顶板上方改造为透水铺装时,覆土厚度应不小于
600mm,且应设置排水板或渗排水管。
5. 5. 2 有条件对绿地进行海绵化改造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照地块原有场地标高,结合土方平衡,确定绿地标高;
2 绿地应结合场地等高线,分块设计,采用雨水花园、下
沉绿地等形式进行调蓄;
3 绿地宜低于路面100mm~200mm,绿地内雨水口箅面标
高应根据收水范围调蓄量要求确定;
4 种植土层应根据雨水下渗时间对应的土壤渗透系数进行
配置。
5. 5. 3 有条件设置渗透设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施边界与建筑物基础的距离应大于5m,不足5m 的应
采取防渗措施;
2 渗透面距地下水位的距离应大于1m,不足1m 的应采取
防渗措施,渗透面应从最低处计;
3 与道路相邻的设施应在道路路基外设置防渗设施。
5. 5. 4 有条件设置绿色屋面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建筑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绿色屋面形式,进行屋
面结构荷载复核和加固,完善屋面防水层及阻根层的构造措施;
2 屋面植物应根据生态条件种植生命力强、抗逆性强、外
形较低矮的植物,不应选择根系穿刺性强的植物;坡屋面可选择
14
种植低维护植物;
3 绿色屋面灌溉宜采用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15
6 施工与验收
6. 1 一般规定
6. 1. 1 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应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和国家现行标准
进行施工。
6. 1. 2 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
并按规定程序审批后执行。
6. 1. 3 施工人员应经过相应的技术培训或具有相应施工经验。
6. 1. 4 所用的管材、管道附件、构(配)件和主要原材料进入
施工现场时应进行验收,并应查验产品合格证或应通过芯片读取
查验产品信息。
6. 1. 5 所用管节、半成品、构(配)件等运输、保管和施工过
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损坏。
6. 1. 6 施工的全过程应按国家现行相应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
控制,每检验批完成后,必须进行质量检验,各专业工程之间的
相关工序应进行交接检验。
6. 1. 7 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经各方验收合格并形成记录,未经
检验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 1. 8 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
和检验批的划分可按附录E 在工程施工前确定。
6. 2 施工
6. 2. 1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前期调查报告和设计文件,做好
场地测量、地质与地下管线复核等工作,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向监理单位提交测量复核书面报告,经监理工程师签字
16
批准后,方能作为放线测量、建立施工控制网、线、点的依据;
2 高程控制测量应复核上下游市政排水管道、排水沟渠、
河湖水系及周边道路的竖向高程。
6. 2. 2 施工单位应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现状管线、设施等进行
探查和保护,并编制现状管线、设施等保护专项方案。
6. 2. 3 施工单位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
规范》GB 50870 的规定进行施工安全技术管理,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单位应组织开展分级、分层次的安全技术交底和安
全技术实施验收活动;
2 施工现场采用的安全防护网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
网》GB 5725 的相关要求;
3 路面作业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工作人员应穿戴配
有反光标志的安全警示服;
4 下井作业应符合本标准第3.0.6 条的规定。
6. 2. 4 施工单位应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
规,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弃物以及
噪声、振动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6. 2. 5 建筑排水改造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楼栋统筹分步实施,未实施区域应予以特殊说明并
留档;
2 高处作业应满足相应的作业规范,宜采用登高车或脚手
架等方式;
3 应根据屋面排水找坡方向,在屋面找坡低点设置雨水斗;
4 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雨后观察或淋水试验,
雨水斗应进行蓄水试验,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5 雨水、污水立管安装后应做灌水试验;
6 雨水、污水立管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标识。
6. 2. 6 室外排水设施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开槽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
17
及验收规范》GB 50268 的规定,基槽开挖和回填应满足设计要求;
2 非开挖修复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道非
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CJJ/T 210 的规定;
3 管道埋设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和通水试验,排水应畅通,
无堵塞,管接口无渗漏;
4 混接点封堵材质采用砖砌墙配合素混凝土时,素混凝土
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混凝土砖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U20,胶
粘剂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
术规范》GB 50728 的规定。
6. 2. 7 排水管道与检查井连接施工时,检查井基础与管道基础
之间的过渡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
规范》GB 50332 和《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9
等的规定。
6. 2. 8 检查井采用非开挖修复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
定。
6. 2. 9 隔油器(池)、化粪池、格栅井和毛发收集器等预处理
设施和截流设施等应按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施工。
6. 2. 10 海绵设施应按照设计文件要求施工,竖向标高应与市政
雨水管网、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
6. 2. 11 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应按附录F 填写雨污混接改造情
况表。
6. 3 验收
6. 3. 1 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应按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
及单位(子单位)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单位(子单位)质量验收
应在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的基础上进行。
6. 3. 2 质量验收记录的填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
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 和《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18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 和福建省有关验收标准的规定。
6. 3. 3 工程质量验收时应具备下列文件:
1 施工图、竣工图及变更文件;
2 管材、管件及其他主要材料的出厂合格证;
3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 检验批、分项、分部及单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5 管道功能性试验记录;
6 雨污混接改造情况表。
6. 3. 4 建筑排水及开槽埋管工程的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 和《建筑给水排
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 的规定,并应符合下
列要求:
1 管道预埋、敷设应满足设计文件的要求;
2 立管连接件应设置齐全、位置正确、安装牢固美观,连
接部位无扭曲、变形;
3 建筑屋面工程在屋面防水层和节点防水完成后,应进行
雨后观察或淋水、蓄水试验;
4 混接点封堵材料、构造应满足设计要求;
5 末端截流等相关设施的液位控制和阀门开关应安装正常;
6 隔油器、隔油池和毛发收集器等污水预处理设施应按要
求施工到位;
7 雨污水立管及地面检查井应标识清晰整洁,并与实际相
符。
6. 3. 5 非开挖修复工程的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
定。
6. 3. 6 海绵设施的验收应满足现行国家、行业和福建省有关工
程验收标准的规定。
6. 3. 7 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单位(子单位)质量
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19
50300 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 等的规
定。
6. 3. 8 工程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将有关设计资料、施工验
收文件和技术资料立卷归档。归档资料应包含下列内容:
1 调查技术报告及有关测绘图纸资料;
2 项目工程设计、工程竣工验收和工程监理等有关档案资
料;
3 电视检测(CCTV)、潜望镜检测(QV)等有关影像资
料。
20
7 运维管理
7. 1 一般规定
7. 1. 1 运维管理应从巡视检查、检测评估、养护维修等方面进
行。
7. 1. 2 排水管网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养护,机械设备无法进入的
区域可采用人工养护。
7. 1. 3 每年雨季之前,运维管理单位宜对排水管网及配套设施
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清疏和维修工作。
7. 1. 4 运维管理单位应掌握所辖排水管网及配套设施数量和状
态,建立基础信息台账并动态更新,宜建立信息化排水管理系统。
7. 2 巡视检查
7. 2. 1 巡视检查应从地面巡视和内部检查进行。
7. 2. 2 地面巡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对排水管网、检查井井盖、雨水箅、排水明渠、雨水排
口、截流设施等进行巡视;
2 巡视频次不宜低于每周1 次;遇有特殊情况或恶劣天气时
应增加巡视检查频次;
3 优先选用信息化系统和人工巡视相结合的巡视方式。
7. 2. 3 内部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从检查井、雨水口、压力管道等位置进行检查;
2 接户井检查频次不宜低于每月1 次;筛网、格栅等检查频
次不宜低于每3 个月1 次;其他管网及配套设施检查频次不宜低
于每6 个月1 次;
21
3 内部检查方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
评估技术规程》CJJ 181 等的规定。
7. 2. 4 在巡视检查中发现井盖和雨水箅缺失或损坏、排水管道塌
陷后,应封闭防护并立即设置警示标志。
7. 2. 5 应将巡视检查情况及时、准确、详细地记录在日志中,并
保留影像资料。
7. 3 检测评估
7. 3. 1 应对排水管网及配套设施的功能、结构状态进行检测评估,
现场检测人员的数量不得少于2 人。
7. 3. 2 排水管网及配套设施检测方法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和
检测设备的适用范围确定,检测内容和频次可参照现行地方标准
《福建省城镇排水管渠安全运维与管理标准》DBJ/T 13-300 等的
规定。
7. 3. 3 检测评估后应提交专项检测评估报告。运行维护单位应依
据专项检测评估报告制订年度养护维修计划和大修计划。
7. 4 养护维修
7. 4. 1 排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养护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对丢失或损坏的排水检查井井盖、防坠落安全网或雨水
箅进行补装和更换;
2 应对检查井、雨水口和排水管道内的淤泥及沉渣等进行清
除;
3 应对损坏的井筒、踏步、井室、流槽等进行维修。
7. 4. 2 养护频次应根据管渠性质、使用年限、管径大小、重要性、
排水户类型等因素确定,并符合表7.4.2 的规定。
22
表7. 4. 2 养护频次
类别养护频次(次/a)
雨水管网0.5~2
污水管网0.2~2
检查井4
雨水口4
海绵设施2
注: 1 影响收、排水功能时应及时清疏, 重要区域或经常易淤积的雨水管涵应
加密疏浚频次;
2 模块化绿色屋面的运维养护频次宜为每月1次。
7. 4. 3 可采用射水疏通、绞车疏通、推杆疏通、转杆疏通、水力
疏通和人工铲挖等方式进行排水管道疏通。宜采用吸泥车、抓泥
车等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井和雨水口的清掏。
7. 4. 4 预处理设施的清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视出水情况进行清掏,化粪池清掏周期应为3~12 个月,
隔油池不应大于7 天;
2 清掏后,设施进、出水口应通畅,表面无积物。
7. 4. 5 应对排水管网及配套设施的运维养护情况进行检查,频次
不应低于每3 个月1 次。
23
8 效果评估
8. 0. 1 效果评估周期应至少跨越一个完整的汛期。
8. 0. 2 效果评估应对接户井水质水量进行检测,并检查配套设施
的运行情况。
8. 0. 3 效果评估结果为合格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无降雨或雨后72 小时市政雨水接户井无污水流出或排水
水质符合相关水质标准;
2 降雨并形成径流时,市政污水接户井排水量、水质无明显
变化;
3 水封井、分流井、末端截流装置等设施在通水试验期间和
运行期间排水正常。
8. 0. 4 效果评估结果不合格时,建设单位应组织混接调查单位、
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运维单位分别进行补充调查、完善方
案及配合整改。
24
附录A 前期调查表
表A 前期调查表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物业单位:
设计
单位
设计
负责

联系
电话
基本
情况
项目性质□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
□集中商业区
区位
竣工时间
近期更新或改造历史情况□无
改造时间、内容: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建筑情况(楼栋数量、层数、户
数)
楼栋: 层数:
户数:
排水
设施
情况
市政排水市政排水体制□分流制□合流制
市政污水
接户井位
置、管径、
标高
市政污水接户井位
置、管径、标高
侧, 路,管径,标高
侧, 路,管径,标高
侧, 路,管径,标高
侧, 路,管径,标高
市政雨水
接户井位
置、管径、
标高
市政污水接户井位
置、管径、标高
侧, 路,管径,标高
侧, 路,管径,标高
侧, 路,管径,标高
侧, 路,管径,标高
25
续表A
排水
设施
情况
市政排水
市政接户井错、混
接情况
□无□有处
市政接户井缺陷等

污水管:一级处,二级处
三级处,四级处
雨水管:一级处,二级处
三级处,四级处
小区排水
项目排水体制□分流制□合流制
小区污水系统概述
小区雨水系统概述
(从立管开始描述
至接户井)
小区污水管(mm)
小区雨水管(mm)
排水预处理设施□化粪池: 座□隔油池: 座
其他:
垃圾收集点
位置:
冲洗设施:□有□无
错、混接情况□无□有埋地管错接处
缺陷养护等级
污水管:一级处,二级处
三级处,四级处
雨水管:一级处,二级处
三级处,四级处
建筑单体
立管
根,雨水管根,污水管根,
雨水立管断接根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内排水□外排水□内外排水兼有
错、混接情况□无□有其中,立管错混接处,
埋地管错接处
其他业态
商业类型
□无
□餐饮□洗车□洗浴□医疗机构
□农贸市场、商超生鲜□其他
污水排放情况□直排□处理后直排□外运处理
处理措施□有□无内容:
海绵设施布置情况
其他问题(积涝、堵塞、臭味等)
混接排查反馈及修改情况
26
附录B 排水管道检测成果表
表B 排水管道检测成果表
编号: 检测方法:
管段
编号
管道
类型
管道
规格
管道
长度
敷设
年代
起点
埋深
终点
埋深
检测
长度
检测
方向
检测
地点
检测
日期
管道缺陷状况
序号
缺陷
名称
纵向位置(m)
/环向位置
纵向
长度
缺陷等级分值
管段状况评估
结构性缺陷类型
(缺陷密度SM)
功能性缺陷类型
(缺陷密度YM)
修复等级
(修复指数RI)
养护等级
(养护指数MI)
照片1 照片2
备注
检测单位:
27
附录C 雨污混接点调查表
表C 雨污混接点调查表
编号
连接管
道规格
连接管
道标高
混接点
编号
地点
混接状
况说明
旱天水
质流量
类型数值日期
NH3-N(mg/L)
混接
原因
pH
CODCr(mg/L)
流量(m3/d)
...
雨天水
质水量
情况
NH3-N(mg/L)
pH
CODCr(mg/L)
流量(m3/d)
...
备注注明流量方法和取样时间
混接处图片、检查井和管道连接示意图
混接处周边参照物照片及平面位置示意图
调查者: 校核者: 编制日期:
28
附录D 现场踏勘记录表
表D 现场踏勘记录表
项目编号:








项目性质□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
□集中商业区
区位
竣工时间
近期更新或改造历史情况□无;
改造时间、内容:






市政排水体制□分流制,□合流制
市政污水接户井位置、管径、标高
侧, 路,管径,标高
侧, 路,管径,标高
侧, 路,管径,标高
侧, 路,管径,标高
市政雨水接户井位置、管径、标高
侧, 路,管径,标高
侧, 路,管径,标高
侧, 路,管径,标高
侧, 路,管径,标高
项目排水体制□分流制□合流制
小区污水管管径(mm) DN
小区雨水管管径(mm) DN
29
续表D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排水形式:□内排水□外排水
□内外排水兼有
雨水立管断接:□有□无
排水预处理设施及位置□化粪池: 座□隔油池: 座
位置: 其他:
垃圾收集点
位置:
冲洗设施:□有□无
其他业态
商业类型
□无
□餐饮□洗车□洗浴□医疗
□其他
污水排放情况□直排□处理后直排□外运处理
预处理措施□有□无内容:






错混接数量
立管错混接处
埋地管错接处
错混接位置












其他问题
30
附录E 主要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
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划分表
表E 主要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划
分表
单位工程(子
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
子分部
工程
分项工程检验批
建筑物排水
设施工程
建筑屋面
基层与
保护
找坡与找平按整个屋面或施工段
隔汽层按整个屋面或施工段
隔离层按整个屋面或施工段
保护层按整个屋面或施工段
防水与密

卷材防水层按整个屋面或施工段
涂膜防水层按整个屋面或施工段
复合防水层按整个屋面或施工段
接缝密封防水层按整个屋面或施工段
排水系统/ 排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雨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按楼层或不大于10m
室外排水
设施工程
土方工程/
沟槽土方(沟槽开挖、沟
槽支撑、沟槽回填)
;基坑土方(基坑开挖
、基坑支护、基坑回填

按流水施工长度
预制管
开槽施
工主体
结构
金属类
管、混凝
土类管、
预应力
钢筒混
凝土管、
化学建
材管
管道基础、管道接口连
接、管道铺设、管道防腐
层(管道内防腐层、钢
管外防腐层)、钢管阴
极保护
可选择下列方式划分:
1 按流水施工长度2
排水管道按井段3 其
他便于过程质量控制
方法
31
续表E
单位工程
(子单位
工程)
分部工程
子分部工

分项工程检验批
室外排水
设施工程
管道和
检查井
非开挖
修复工

原有管道
预处理
管道清掏、管道清洗、
除锈、障碍清除、管道
封堵、导水
每修复井段
非开挖
修复工

软管翻转置入与软管固
化、喷涂、软管牵拉置
入、注浆、管段碎(裂)
管、管段穿插置入、热
力加压、穿插置入、管
段(节)
连接、端口处理
每施工段1 个
检查井
地基加
固、结构
修复
每个检查井地基每个检查井地基
每个检查井结构每个检查井结构
附属构
筑物工

/
各类池或井室(现浇混
凝土结构、成品或预制
拼装结构)、雨水口及
支连管、排(截)水
沟、支墩
同一结构类型的附属构
筑物不大于10个
海绵设施
工程
土方工程/ 沟槽土方(沟槽开挖、
沟槽支撑、沟槽回填)
按流水施工长度
种植土
铺设及
整形
/ 回填种植土、外观整形
按中央分隔带花槽、路
边花基、外侧绿化带等
每个施工段
附属构
筑物工

/
植草沟、雨水花园、排
(截)水沟、井室(现
浇混凝土结构、砖砌结
构、预制拼装结构)、
雨水口及支连管
同一结构类型的附属
构筑物不大于10个
32
附录F 雨污混接改造情况表
表F 雨污混接改造情况表
项目
名称
区位
管理
单位
联系人
基本
情况
项目性质□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
□集中商业区
竣工时间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建筑情况(楼栋数、层数、
户数)
楼栋: 层数:
户数:
现状
问题
排水体制□分流制□合流制
混接立管混接处小区混接处
排水预处理设施□化粪池: 座□隔油池: 座
其他:
垃圾收集点位置:
其他
业态
商业类型□无□餐饮□洗车□洗浴
□医疗□其他
污水排放□直排□处理后直排□外运处理
缺陷等级
污水管:一级处,二级处
三级处,四级处
雨水管:一级处,二级处
三级处,四级处
33
续表F
现状
问题
其他问题(积涝、堵塞、
臭味等)
改造
情况
排水体制□分流制合流制
立管改造处,未改造处
小区改造处,未改造处
排水预处理设施
垃圾收集点
其他业态
缺陷等级
雨水管:
污水管:
其他问题(积涝、堵塞、
臭味等)
其他
34
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35
引用标准名录
1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
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
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
4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
5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
6 《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 50728
7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 50870
8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GB 3836.1
9 《安全网》GB 5725
10 《检查井盖》GB/T 23858
11 《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 6
12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 61
13 《城镇排水管道与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68
14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 181
15 《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CJJ/T 210
16 《福建省城镇排水管渠安全运维与管理标准》DBJ/T 13-300
36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福建省建筑与小区雨污混接改造技术标准
DBJ /T 13-477-2024
条文说明
37
编制说明
《福建省建筑与小区雨污混接改造技术标准》DBJ/T
13-477-2024,经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4 年12 月31 日以
闽建科〔2024〕63 号文批准发布,并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
备案号为J 17963-2025。
本标准制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
我省雨污混接改造的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先进技术法规、技术
标准,并对雨污混接改造开展了专题研究。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
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福建省建筑与小区雨污
混接改造技术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
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
项进行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
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38
目次
1 总则..................................................................................... 39
3 基本规定..................................................................................... 42
4 前期调查..................................................................................... 45
4. 1 一般规定............................................................................. 45
4. 2 资料收集............................................................................. 47
4. 3 混接调查............................................................................. 48
4. 4 现场踏勘............................................................................. 51
5 设计..................................................................................... 52
5. 1 一般规定............................................................................. 52
5. 2 建筑排水............................................................................. 54
5. 3 场所排水............................................................................. 59
5. 4 室外排水............................................................................. 61
5. 5 海绵设施............................................................................. 66
6 施工与验收................................................................................. 68
6. 1 一般规定............................................................................. 68
6. 2 施工................................................................................. 69
6. 3 验收................................................................................. 71
7 运维管理..................................................................................... 72
7. 1 一般规定............................................................................. 72
7. 2 巡视检查............................................................................. 72
7. 3 检测评估............................................................................. 73
7. 4 养护维修............................................................................. 73
8 效果评估..................................................................................... 76
39
1 总则
1. 0. 1 本条阐明了编制本标准的宗旨。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
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有关部署,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
设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的
通知》《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
于印发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国
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污
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
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
知》,推进实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5 部门关于加强城市生活
污水管网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通知》《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
7 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黑臭水体治
理攻坚战实施方案(2024-2025 年)的通知》,加快实施建筑与小
区的雨污混接改造工作,保障调查、设计和施工质量,规范验收
和运维管理,提升城镇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效能,改善城市水环
境。
本标准所称的建筑与小区是指用地性质和使用权属确定的建
设工程项目使用场所、场地和场地内的建筑,本标准适用于民用
建筑项目。
1. 0. 2 本标准所表述的建筑与小区均指既有建筑与小区。根据省
内已开展雨污混接改造城市的工作经验来看,建筑与小区排水管
网及配套设施的雨污混接点约占70%,市政排水管网及配套设施
的混接点约占30%,且建筑与小区内的混接形式更为复杂多样,
是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应重点关注的对象。因此,本标准主要
40
针对的是既有建筑与小区排水管网及配套设施的雨污混接改造工
程。
1. 0. 3 涉及排水管网及配套设施混接改造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
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GB 5001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建筑与
小区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建筑给水排水
与节水相关规定通用规范》GB 55020、《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技术规程》CJJ 142、《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 143、
《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CJJ/T 210 等的规
定。
涉及屋面改造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5、《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693、《建筑与市政工
程防水通用规范》GB 55030、《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 155
等的规定。
涉及道路改造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
规范》CJJ 37、《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 135、《城
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 188、
《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 190 和《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CJJ 194 等的规定。
截流设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 和现行行业标准等的规定。
管网调查、施工与验收及运维管理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给
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建筑给水排水
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
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 6、《城市地
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 61、《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
规程》CJJ 181 和现行地方标准《福建省城镇排水管道检查井防坠
落安全网标准》DBJ/T 13-184、《福建省城镇排水管渠安全运维
41
与管理标准》DBJ/T 13-300 等的规定。
道路工程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
量验收规范》CJJ 1 等的规定。
排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污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排
水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 等的规定。
42
3 基本规定
3. 0. 1 本条阐述了建筑与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工程的总体原则,强
调因地制宜、统筹建设、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档案完整。
3. 0. 2 建筑与小区的雨污混接改造工作与黑臭水体整治、污水处
理提质增效、雨水系统提标、老旧小区改造和海绵城市建设等城
市更新工程息息相关,为避免重复施工、减小影响城市正常运转、
造成投资浪费,相关单位宜统筹考虑、合并实施。
此外,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原则上对海绵城市控制指标不做具
体要求。但考虑到许多城市已逐步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如福州、
厦门、龙岩、南平、漳州等城市已有相关的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
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雨污混接改造时,按照省、市海绵城市
相关规划或系统化方案同步落实海绵管控指标。在改造过程中,
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能够有效减少雨水排放总量和峰值流量,
降低雨污混接率和合流排水区雨水流量,减轻对污水管网、中途
污水提升泵站和末端污水处理厂的压力,减少下游溢流污染的程
度和频次。建筑与小区雨污混接改造过程中“海绵化”做法有很
多,例如将新增或改造的雨水立管末端断接至下游改造的下沉绿
地、雨水花园等进行雨水渗透、调蓄;建筑屋面可结合立管改造,
设置为绿色屋面,减少雨水径流排放量;室外管网改造过程中,
破损路面恢复可结合道路使用功能,在不影响通行及荷载要求下,
采用透水路面,减少地面雨水径流量等。
3. 0. 3 运维管理单位应建立巡查和养护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良好的管理维护可以保障排水管网的
畅通无阻,有效防止污水漫溢,保障雨水排放能力,也可以延长
排水设施的使用寿命。
43
3. 0. 4 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建筑与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工程不同于
传统新建工程,基底条件复杂,流程环节较多,容易存在各方推
诿扯皮现象,经常难以彻底解决雨污混流问题,而效果评估可以
暴露出其中存在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效果评估不能替代工程验
收,应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验证改造工程是否
解决雨污混接的问题,达到工程建设目标。
3. 0. 5 建筑与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全过程的内业资料应归档管理,
方便后期调阅。当条件具备时,收集的改造内业资料可纳入信息
化排水管理平台管理。
运行维护单位应对建设单位移交的竣工资料及时归档,应制
订运行管理制度、岗位操作手册、设备维护保养手册和应急预案,
并应适时开展评估和修订。运行维护单位应制订巡视检查、检测
评估计划,建立作业记录及管理台账,巡查记录应归档保存不少
于3 年。
3. 0. 6 建筑与小区内部及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在设计前期调查、
施工和运维管理过程中,涉及有限空间作业时会存在较大安全隐
患,应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 6、《城镇排水管渠
与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68、《有限空间安全作
业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9 号)、《福建
省住建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暂行办法》(闽建安〔2023〕4
号)都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作出具体要求。
例如,下井作业前,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
要求,应按规定进行强制通风并检测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易燃
易爆气体浓度,现场使用的检测设备,其安全性能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GB 3836 的有关规定。同
时,应确保管道内水深、流速等满足人员进入安全要求,作业现
场严禁吸烟。
总之,涉及有限空间内作业应严格按照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
44
规定进行,并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45
4 前期调查
4. 1 一般规定
4. 1. 1 应优先收集现状建筑与小区排水管道及附属设施的设计
施工或竣工资料,包括建筑单体雨污水管道收纳情况、室外雨污
水管网布置情况、管道属性、拓扑关系、材质、管径和流向等信
息和其他排水设施情况等。
应结合收集的资料及混接调查结果,进行现场踏勘,复核雨
污水排水管位和污染源。工程实践表明,前期调查的资料收集越
完善,混接调查越详细,现场踏勘工作越到位,改造设计方案就
越具实施性,改造效果越能够实现雨污混接改造的目标和要求。
4. 1. 2 建筑与小区内的污水排放源种类多,雨水来源只有建筑屋
面和地面,辨识率相对较高。为做到彻底雨污分流,应根据排水
的来源及特点,从排水源头进行系统排查,包括排水立管、出户
管、检查井、化粪池、隔油池、沉砂池、雨水调蓄池、市政排水
接户井等。
4. 1. 3 建筑与小区的雨污混接调查,是后续设计、施工和运维管
理等环节的基础,是整项工作的关键。雨污混接调查是一项专业
性较强、对质量和安全要求较高的工作,涉及排水管道的系统调
查、排水口位置调查、管道测绘、水质采样与检测、水量测定、
混接分布图绘制、混接报告编辑等方面的内容。混接调查过程中
需要用到各种专业仪器设备,如测绘用仪器、电视和声纳检测设
备、流量计、水质测量仪表等专业装备,所以要求受委托进行调
查的公司必须拥有相关专业设备,具备调查和治理的能力。同时,
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确保调查真实,治理措施有效和高质量。
46
只有承担调查的单位专业性强,人员受到过专业培训,才能够有
效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本条规定混接调查单位应具备相应
技术能力和拥有专业装备,调查人员应经培训合格或具备相应技
术能力方可上岗,以确保调查工作质量。
管网运维管理单位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水管网比较熟悉,配合
专业单位进行调查,便于调查工作的开展。
4. 1. 4 雨污混接调查往往与排水管道结构性检测或外来水调查
等项目同时实施,这些工作亦是雨污混接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步进行管道疏通清淤和检测,可以发现管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
缺陷,明确是否存在雨污混接点、是否有地下水入渗、是否需要
结合雨污混接改造对管道进行修复和翻排。排水管道疏通方式有
射水疏通、绞车疏通、推杆疏通、转杆疏通、水力疏通等,其适
用范围及检测与评估方法可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渠与
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68 和《城镇排水管道检测
与评估技术规程》CJJ 181 的规定。在排水管网雨污混接排查时,
应考虑同步进行局部小范围的管道修复,如可采用点状原位固化
等非开挖修复技术,可同步对小范围管道进行修复,可以大幅度
节约工程造价和工期,同时也可避免过度扰民。
4. 1. 5 规定前期调查应先进行混接预判。雨污混接调查工作既系
统又琐碎,工作量大。为减少工作量或不必要的后续调查工作,
可以先通过简单易行的方法,对表观现象或收集的资料进行混接
预判,初步判别区域是否存在雨污混接现象,结合对典型特征点
进行溯源调查,确定后续混接调查工作范围和内容。
4. 1. 6 地下管线探测可以通过地质勘探
下载地址
DBJ/T 13-477-2024 福建省建筑与小区雨污混接改造技术标准资源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