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 1872-1949 阎书昌著 2015年版

收藏
  • 大小:138.56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
资源简介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 1872-1949
作者: 阎书昌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晚清西学东渐背景下,西方心理学输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遇。早在1872年,一位署名“执权居士”的中国人创制过“心理(学)”这一颇具中国文化底蕴的学科名称。晚清传教士在心理学课程开设、著述翻译方面作出了拓荒性贡献。晚清新政之后,近代知识分子、留学生纷纷走上推动心理学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舞台,并铸就了一个“黄金时代”。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一批心理学者依然矢志不渝地展开基础研究和实践工作,延续着心理学在中国的血脉,追逐着“中国心理学”的梦想。心理学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是心理学国际传播的组成部分。其中既有传教士、留学生的引介和传播,亦有国外心理学者来华开展的研究和实践,同时还有一批心理学者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展示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对心理学的贡献。《中国近代心理学史(1872-1949)》秉持实证史学的宗旨,发掘和梳理了中国近代心理学发展历程中大量的文献资料,它们将改变或丰富学界对这一历程的许多认识,同时也使近代心理学者的追求为心理学事业后继者所铭记。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一、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
二、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范畴
第二节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指导思想
二、具体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意义
一、整理中国近代心理学发展的事实
二、揭示中国近代心理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三、总结中国近代心理学发展的成就和贡献
四、继承和弘扬中国近代心理学家的科学与人文精神
第二章 西方心理学的早期传入(1872-1902)
第一节 中国对西方心理学的早期接触
一、中国人对心理学的早期接触
二、中国早期开设心理学课程的教会学校
第二节 颜永京与《肄业要览》、《心灵学》
一、《肄业要览》
二、《心灵学》
三、颜永京与心理学早期术语创制
第三节 丁韪良与《性学举隅》
一、《天道溯原》中的心理学知识
二、《性学举隅》的内容与体系
三、《性学举隅》与《心灵学》的简要比较
第四节 晚清其他心理学著述
一、《灵学略论》
二、《格致汇编》的心理学知识介绍
三、《格致小引》和《格致总学启蒙》对心理学的介绍
四、《治心免病法》
第五节 文化背景下“心理学”的创制与传播
一、“心理学”名称在日本的变迁及其确立
二、康有为与“心理学”名词
三、1902年的心理学
四、“心理学”名称变迁的分析
第三章 中国近代心理学的学科初创(1902-1918)
第一节 教育近代化背景下日本心理学的输入
一、京师大学堂与心理学
二、近代师范教育与心理学
第二节 西方心理学的间接输入
一、服部宇之吉:开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科学心理学的教学活动
二、王国维:多元途径输入西方心理学
三、陈枧及其《心理易解》
四、蒋维乔及其两部心理学教科书在教育中的作用
第三节 中国近代心理学先驱蔡元培与陈大齐
一、蔡元培
二、陈大齐
第四节 公众知识分子对心理学的传播
一、谭嗣同
二、梁启超
三、孙中山
第五节 辛亥革命后心理学的发展
一、辛亥革命之后蔡元培和陈大齐的交往
二、“壬子癸丑学制”确立心理学学科的独立地位
三、教育部审定心理学教材
四、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五、作为思想武器的心理学
第四章 中国近代心理学的制度建设(1918-1937)
第一节 留学生与心理学专业队伍的形成
一、留学生的心理学专业训练
二、留学生的心理学博士论文
三、心理学专业队伍的形成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的专业组织
一、中华心理学会
二、中国心理学会
三、中国测验学会
四、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第三节 心理学专业期刊
一、《心理》
二、《心理半年刊》
三、《心理季刊》
四、《中国心理学报》
第四节 心理学的教学研究机构
一、高校心理学系
二、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
第五节 心理学名词的统一与审定
一、庄泽宣与心理学名词审查
二、赵演与心理学名词审查
第五章 中国近代心理学的主要成就(1918-1937)
第一节 心理学学派的输入与传播
一、西方心理学学派的输入与传播
二、苏联心理学的输入与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思想探索
第二节 心理学基本理论建设成就
一、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四、反本能论
第三节 心理学分支领域的研究成就
一、汉字心理学
二、儿童心理学
三、教育心理学
四、生理心理学与动物心理学
五、普通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
六、心理卫生
七、心理与教育测验
八、工业心理学
九、社会心理学
十、理论心理学与历史
第四节 “中国心理学”与心理学中国化的早期实践
一、何谓“中国心理学”
二、早期中国心理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心理学思想的探索
三、面向中国人生活文化与实践的心理学考察
四、中国心理学发展的自省式考察
五、中国心理学发展道路的选择
第六章 抗战时期的中国心理学(1937-1945)
第一节 抗战时期的心理学研究机构及刊物
一、心理学研究机构
二、大学心理学系
三、心理学刊物
四、心理学研究中的抗日精神
第二节 心理学在军事与人事领域的发展
一、周先庚的军事心理学实践与思想
二、萧孝嵘的人事心理学和军事心理学的实践与思想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心理卫生与指导工作
一、心理卫生运动的广泛开展及关注主题
二、丁瓒的心理卫生实践及思想
第四节 抗战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艾伟与教育心理研究所
二、教育心理学相关领域研究
第七章 抗战后中国心理学的恢复(1946-1949)
第一节 心理学组织制度的恢复性工作
一、学会组织
二、心理学系的复建
三、心理学国际交流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工作的延续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二、心理卫生与指导
三、国防与人事心理学
第八章 东西方心理学的交流
第一节 来华的西方心理学家
一、克雷顿、瓦尔科特、麦柯有
二、塞勒(夏仁德)
三、莱曼
四、哈尔彭(韩芬)
五、韦斯特布鲁克(汪宗海)
六、克兰伯格
七、莫
八、鲍曼
第二节 沟通东西方的中国心理学家
一、郭任远
二、戴秉衡
三、艾伟
四、汪敬熙
五、周先庚
第九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