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与应用

收藏
  • 大小:84.62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
资源简介
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与应用
作者:张振文,宋伟刚 著
出版时间: 2015年版
内容简介
《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与应用》为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国家标准《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规范》(GB50431—2008)而编制。内容涉及设计规范中相关规定的进一步解释与说明;介绍了国内外大型工程项目带式输送机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情况;对国内外设计标准的延续与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着重于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和部件选型方法;并对带式输送机工程的环保、安全、电气控制、带式输送机动力学等进行了介绍。全书分18章,并在书后附有与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相关的标准目录。
  《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与应用》适用于从事散料输送与装卸等相关领域的设计、技术咨询、科研、工程管理技术人员使用,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1.1.1 结构简单
1.1.2 节能与经济性
1.1.3 输送物料范围广
1.1.4 输送距离长
1.1.5 输送能力大、生产效率高
1.1.6 线路布置灵活、适应性强
1.1.7 提升角度大
1.1.8 受料和卸料灵活
1.1.9 安全可靠性高
1.1.10 环保性能优越
1.1.11 操作简单、容易实现程序控制
1.2 带式输送机的分类
1.2.1 按结构形式分类
1.2.2 按移动性能分类
1.2.3 按承载方式分类
1.2.4 按线路布置分类
1.2.5 带式输送机规格的划分
1.3 设计基础资料
1.3.1 物料原始数据
1.3.2 带式输送机工作条件
1.4 物料特性
1.4.1 粒度及组成
1.4.2 堆积密度
1.4.3 堆积角
1.4.4 湿度(含水率)
1.4.5 外摩擦系数
1.4.6 磨损性和磨琢性
1.4.7 其他特殊性能
1.5 带式输送机应用实例
1.5.1 德国哈默巴赫矿(Hambach)褐煤露天矿
1.5.2 土耳其埃尔比斯坦(Elbistan)地区基斯拉克依(Kislakoy)褐煤露天矿
1.5.3 澳大利亚劳阳(Loyyang)褐煤露天矿
1.5.4 南非锡兴(Sishen)露天铁矿
1.5.5 西撒哈拉磷酸盐带式输送机系统
1.5.6 印度Reliancesasan电厂越野带式输送机
1.5.7 霍林河露天煤矿
1.5.8 元宝山露天煤矿
1.5.9 准格尔黑岱沟露天煤矿
1.5.1 0酒钢西沟石灰石矿
1.5.1 1向家坝骨料输送线
1.5.1 2华润封开长距离输送带式输送机

第2章 输送带
2.1 输送带类型及其应用
2.2 输送带的产品标准
2.2.1 钢丝绳芯输送带
2.2.2 织物芯输送带
2.2.3 输送带的电气和可燃性安全要求
2.2.4 特殊性能输送带的国家标准
2.3 输送带选择
2.3.1 输送带应满足的要求
2.3.2 输送带的选择原则
2.4 输送带覆盖层
2.4.1 覆盖层厚度确定原则
2.4.2 输送带覆盖层性能
2.4.3 输送带覆盖层厚度
2.4.4 输送带的特殊性能要求
2.5 输送带接头
2.5.1 输送带的接头形式及选择
2.5.2 ISO15236-4的接头形式
2.5.3 接头的尺寸设计与要求
2.6 输送带安全系数
2.6.1 输送带安全系数的规定
2.6.2 德国工业标准的规定
2.6.3 国外对安全系数的研究成果
2.6.4 国外制造业推荐的钢丝绳芯输送带安全系数

第3章 滚筒
3.1 滚筒直径的确定
3.1.1 GB5043l-2008滚筒直径选择方法
3.1.2 ISO3684和DIN22101的比较分析
3.1.3 滚筒的载荷条件
3.1.4 美国滚筒直径的选择方法
3.2 滚筒的结构
3.2.1 滚筒的结构
3.2.2 滚筒表面型式

第4章 托辊组
4.1 托辊组的类型与选择
4.1.1 托辊组的类型
4.1.2 托辊组的形式选择
4.2 托辊的载荷与寿命计算
4.2.1 GB50431-2008托辊静载荷计算方法
4.2.2 CEMA502托辊选择方法
4.3 托辊组的布置
4.3.1 受料区托辊组布置
4.3.2 标准段托辊组布置
4.3.3 凸弧段托辊组的布置
4.3.4 防跑偏托辊组的设置
4.3.5 梳形托辊组布置

第5章 驱动装置
5.1 带式输送机驱动系统的要求
5.2 驱动装置类型及特点
5.2.1 直流电动机驱动
5.2.2 笼型电动机驱动
5.2.3 绕线型交流电动机
5.2.4 交流电动机和变频调速驱动装置
5.2.5 笼型电动机的复合传动
5.2.6 输送机电动滚筒
5.3 驱动装置选择
5.3.1 驱动装置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5.3.2 驱动装置形式的选择
5.3.3 驱动装置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第6章 拉紧装置
6.1 拉紧装置类型和选择
6.1.1 拉紧装置的类型
6.1.2 拉紧装置的选择
6.2 拉紧装置的布置与拉紧行程
6.2.1 拉紧装置布置原则
6.2.2 拉紧行程
6.3 拉紧系统中的附加阻力
6.3.1 自动拉紧力
6.3.2 钢丝绳摩擦

第7章 制动和逆止装置
7.1 一般规定
7.2 制动和逆止装置类型
7.2.1 制动装置
7.2.2 逆止装置
7.3 制动与逆止装置的选择
7.3.1 逆止装置的计算
7.3.2 制动器与逆止器选择应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第8章 清扫器和输送带翻转装置
8.1 清扫器
8.1.1 清扫器作用及应满足的要求
8.1.2 清扫器的类型
8.1.3 清扫器的选择
8.2 输送带翻转装置
8.2.1 输送带翻转装置作用
8.2.2 输送带翻转装置类型
8.2.3 输送带翻转装置选择
8.2.4 CEMA对输送带翻转的建议

第9章 输送量、带速和带宽
9.1 输送量
9.1.1 设计输送量
9.1.2 理论输送量
9.1.3 国内外输送物料截面积计算方法
9.1.4 物料的运行堆积角
9.1.5 倾斜系数
9.2 带速
9.2.1 带速选择
9.2.2 美国CEMA推荐的最大带速
9.2.3 带式输送机带速系列
9.2.4 带式输送机带速与输送带宽度的匹配范围
9.3 带宽
9.3.1 带宽选择原则
9.3.2 带宽选择步骤
9.3.3 带宽的校核
9.3.4 国外关于带式输送机允许的最大物料尺寸
9.3.5 带宽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第10章 运行阻力与驱动功率
10.1 运行阻力
10.1.1 主要阻力
10.1.2 附加阻力
10.1.3 特种阻力和倾斜阻力
10.2 CEMA运行阻力计算方法
10.2.1 CEMA传统计算方法
10.2.2 CEMA(6)运行阻力计算原则
10.3 驱动功率的确定与分配
10.3.1 传动滚筒圆周力
10.3.2 电动机功率
10.3.3 驱动功率分配
10.4 向下输送的带式输送机阻力和功率
10.4.1 圆周力计算
10.4.2 电动机功率计算
10.4.3 制动圆周力计算
第1l章 输送带张力与启动加速、减速停机计算
11.1 输送带张力要求与张力计算方法
11.1.1 输送带张力计算的作用
11.1.2 输送带各点的张力计算
11.1.3 输送带拉紧力与拉紧行程
11.2 启动加速与减速停机
11.2.1 惯性力
11.2.2 启动加速
11.2.3 减速停机
11.2.4 下运带式输送机的启动与制动
11.3 计算实例

第12章 带式输送机动力学分析
12.1 国内外带式输送机动力学研究概况
12.2 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2.2.1 动力学模型
12.2.2 求解技术
12.3 典型带式输送机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12.3.1 启动过程分析与拉紧装置位移
12.3.2 拉紧装置布置位置不同的工作拉紧位移
12.3.3 对系统运行的控制调节的效果
12.3.4 停机过程张力过低的情况
12.3.5 关键性制动器应用的动态调节
12.4 动态分析的作用及其应用范围
12.4.1 带式输送机的启动控制
12.4.2 动态分析的应用范围及作用
12.5 避免共振设计

第13章 安全保护装置
13.1 一般规定
13.2 安全检测装置的类型
13.2.1 紧急开关
13.2.2 输送带打滑检测保护装置
13.2.3 输送带防跑偏装置
13.2.4 输送带纵向撕裂保护装置
13.2.5 输送带断带检测保护装置
13.2.6 料流检测保护装置
13.2.7 溜槽堵塞检测装置
13.2.8 向下输送的带式输送机保护装置的要求
13.3 安全检测装置的选择

第14章 辅助设备
14.1 除铁和金属检测装置
14.1.1 除铁装置的作用和种类
14.1.2 金属检测装置
14.1.3 除铁装置和金属检测装置的选择与布置
14.2 输送带接头装置
14.2.1 输送带接头装置类型
14.2.2 输送带接头装置的选择和要求
14.3 计量装置
14.3.1 电子皮带秤
14.3.2 核子皮带秤
14.3.3 计量装置选择与布置
14.4 采样方法与采样装置
14.4.1 采样方法
14.4.2 采样装置
14.4.3 采样装置选择与布置

第15章 电气与控制
15.1 供电与配电
15.1.1 供电
15.1.2 配电
15.2 单机与集中控制要求
15.2.1 单机控制要求
15.2.2 集中控制要求
15.3 加速、减速和转矩控制装置
15.3.1 启动
15.3.2 转矩控制
15.3.3 加速度的控制
15.4 控制方法与控制系统
15.4.1 控制方法
15.4.2 控制系统
15.5 电气保护和通信

第16章 消防与粉尘防治
16.1 消防的基本要求
16.2 防尘与除尘
16.2.1 防尘与除尘要求和方法
16.2.2 优化带式输送机的结构
16.2.3 控制粉尘与漏料的方法
16.2.4 空气运动的控制
16.2.5 粉尘抑制
16.2.6 粉尘收集
16.3 清扫
16.3.1 水力清扫
16.3.2 真空清扫

第17章 输送机布置
17.1 输送机布置原则
17.1.1 带式输送机整机布置的原则
17.1.2 带式输送机的转载站、驱动站、栈桥、地下通道的安全出口
17.1.3 带式输送机工程系统安全出口距离的建议
17.2 受料
17.2.1 受料段的布置要求
17.2.2 导料槽的布置要求
17.2.3 受料缓冲
17.3 卸料
17.3.1 卸料设备的布置要求
17.3.2 卸料设备
17.3.3 卸料溜槽
17.4 槽形过渡段
17.4.1 槽形过渡段的设计要求
17.4.2 槽形过渡段的长度
17.5 凸弧段
17.5.1 凸弧段的曲率段设计要求
17.5.2 凸弧段最小曲率半径
17.5.3 美国CEMA关于凸弧段的曲率半径规定
17.5.4 德国DIN22101-201l的规定
17.6 凹弧段
17.6.1 凹弧段设计要求
17.6.2 凹弧段最小曲率半径
17.6.3 美国CEMA的建议
17.6.4 德国DIN22101-2011的规定

第18章 机架与系统结构
18.1 机头站、机尾站与中间架
18.1.1 机头站
18.1.2 驱动站
18.1.3 机尾站
18.1.4 中间架
18.2 转载站与分流站
18.2.1 转载站
18.2.2 分流站
18.3 栈桥与地道
18.3.1 栈桥
18.3.2 地道
附录 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相关标准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