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研究 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纲
作者:李伯聪,李三虎,李斌 著
出版时间: 2017年版
丛编项: 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突出的特征和重要的意义是填补学科空白,具有学术领域开拓性特征。全书采用“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和“长时段—中时段—短时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途径,既有色彩斑斓的历史场景,又有宏观大背景中的历史线索及演进规律,史论结合,系统论述中国近现代工程转型发展、曲折前进、奋斗创新的历史,分析、总结了中国工业化进程、科技发展、产业发展、产业集聚、产业转型、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规律。 全书内容丰富,援引了大量史料,适于对中国经济史、工程史、科技史、科学史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普通读者阅读。
目录
绪论
中国古代工程体系向现代工程体系转型
和工程大国崛起的150年历程
(1861—2010)/第一节工程史的学科性质和内容特征/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的历史分期、整体定性和主要线索/
第三节中国近现代工程史和“魏源—李鸿章—郭嵩焘问题”/
第一篇
历史机遇的丧失和中国近现代工程体系的开端期
(1861—1911)/第一章三次历史机遇的错失和中国工程—经济体系的“量—质吊诡”
(1405—1840)/第一节明朝时期中国三次历史机遇的来临和错失/
第二节鸦片战争前中国工程—经济体系的“量—质吊诡”/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工程史开端的二十年延误(1840—1861)/第一节中国1840年后二十年中的三场战争/
第二节二十年大局延误中的局部变化/
第三章中国近代工程史的开端期: 洋务运动时期(1861—1894)/第一节中国近现代工程体系转型开创期开端的标志/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工程体系的初创和散点发展/
第三节中国近现代工程共同体的初步形成/
第四节本时期的工程思想和工程教育/
第四章迟到的制度改革和近代工程体系的多方位演进
(1895—1911)/第一节放开民营经济的政策转变和滞后的制度改革/
第二节“民进官退”和近现代工程体系建设的新发展/
第三节本时期的工程思想以及工程与社会的互动/
第二篇
中国现代工程体系的曲折发展和初步奠基
(1912—1949)/第五章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工程发展
(1912—1937)/第一节北洋政府时期的工程和产业发展/
第二节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工程和产业发展/
第三节现代工程共同体的继续发展和制度化进程/
第四节本时期的工程思想、工程文化和工程与社会的互动/
第六章全面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时工程体系
(1937—1949)/第一节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时工程体系/
第二节历史大转折和中国工程—经济体系的急剧动荡/
第三节本时期的工程政治、工程思想和工程与社会的互动/
第三篇
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国家工程体系重工业化的升级再造
(1949—1978)/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初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与“一五”计划的大规模工程建设(1949—1957)/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1949—1952)/
第二节国家工程体系的全面升级和体系再造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1953—1957)/
第三节两个工程个案/
第四节本时期的工程思想、工程教育和工程共同体/
第八章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工程体系的曲折发展
(1958—1978)/第一节“大跃进”和“大跃进”后的调整/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工程—经济领域的变化/
第三节“三线”建设和“四三方案”/
第四节三个工程个案/
第五节本时期的工程教育、工程与政治、工程与社会互动/
第四篇
改革开放、国家工程体系的多重转型与工程大国的崛起
(1978—2010)/第九章改革开放后的创业活力激发、企业改革和工程共同体重塑
(1978—1992)/第一节改革开放的初始条件和“三步走”的长期战略/
第二节“大包干”与乡镇企业的兴衰变迁/
第三节国企改革与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节吸引外资与国外工程技术引进/
第五节中国现代工程共同体的结构变局和历史新篇章/
第十章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程要素集成与信息时代国家工程体系的升级转型(1992—2001)/第一节市场经济体制下工程秩序的建立/
第二节信息时代国家工程体系的升级转型/
第三节快速城镇化进程和工程集聚/
第四节工程教育改革发展与中国工程院创建/
第五节几个重大工程案例/
第十一章工程发展新理念、“两化”工程大国崛起和中国工程体系开始“三重重塑”(2001—2010)/第一节入世后的国际接轨和新的工程发展理念/
第二节新世纪“四大工程”和中国工程发展新趋势/
第三节“两化”工程大国崛起和中国工程体系的“三重重塑”/
余论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和工程史的几个理论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