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理论与实践
作者:张云 等编著
出版时间:2018年版
内容简介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以及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本书以空间规划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地关系理论为支撑,以各类规划数据、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开展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等技术体系研究,研发多规合一规划信息平台解决同一区域空间内原本存在的社会-经济-自然完整的系统,在做规划时被分割成若干相互独立的专业或专项规划,既相互交叉又相互分割,或相互矛盾、相互牵制,达不到整体协调、优化、节约的目标。同时本书以绵竹市、内江市试点工作为例,适时地集中探索多规合一的理论框架、方法技术、实施程序、组织管理,形成较系统新颖的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理论和技术基础,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
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篇
第1章 空间规划体系 3
1.1 概念与内涵 3
1.1.1 空间和空间规划 3
1.1.2 空间规划体系 4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1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第2章 理论基础 18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8
2.2 人-地关系理论 19
2.3 自然地域分异理论 19
2.4 地域功能及规划理论 20
2.5 协作式规划理论 20
2.6 公共策略理论 20
2.7 空间数据及其相关理论 21
第3章 空间性规划整合协调 22
3.1 我国市县空间规划的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22
3.1.1 市县空间规划的现状 22
3.1.2 市县空间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 23
3.2 我国市县空间规划体系的整合重点和路径 25
3.2.1 市县空间规划体系的整合重点 25
3.2.2 市县空间规划体系的整合路径 26
第4章 市县空间规划体系重构 29
4.1 市县空间体系重构的科学内涵 29
4.2 市县空间重构的基本原则 29
4.3 市县空间体系重构试点改革经验 30
4.4 市县空间体系重构内容 31
4.4.1 市县空间上位规划 31
4.4.2 标准体系重构 31
4.4.3 数据改造与重构 31
4.4.4 “多规合一”规划信息平台 33
第5章 市县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与空间功能分区 36
5.1 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36
5.1.1 国土空间开发与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36
5.1.2 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36
5.1.3 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本流程 38
5.2 空间功能区 41
5.2.1 空间功能区的内涵与科学意义 41
5.2.2 空间功能区的基本原则 42
5.2.3 空间功能区的主要研究内容 43
5.2.4 空间功能分区的基本流程 44
5.2.5 空间功能区划分的发展任务布局 45
第二部分 应用篇
第6章 内江市空间规划重构: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49
6.1 内江市概况 49
6.1.1 自然地理概况 49
6.1.2 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51
6.1.3 生态与环境概况 52
6.1.4 社会与经济概况 53
6.1.5 四川省主体功能定位 53
6.2 内江市全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54
6.2.1 地形地势评价 54
6.2.2 交通干线影响度评价 60
6.2.3 区位优势评价 67
6.2.4 人口聚集度评价 74
6.2.5 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80
6.2.6 自然灾害影响评价 85
6.2.7 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 118
6.2.8 可利用水资源评价 128
6.2.9 环境容量评价 175
6.2.10 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181
6.3 内江市空间功能区划分 194
6.3.1 国土空间开发综合评价 194
6.3.2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196
6.3.3 三类空间划分 202
6.3.4 发展布局 207
6.4 总体结论 210
6.4.1 空间开发评价 210
6.4.2 三大空间 211
6.4.3 空间格局 211
第7章 绵竹市空间规划重构:空间规划整合协调 212
7.1 绵竹市概况 212
7.1.1 区位 212
7.1.2 自然地理条件 212
7.1.3 主要自然资源 213
7.1.4 国土空间及开发特征 214
7.2 绵竹市“多规合一”规划信息平台 214
7.2.1 总体设计 214
7.2.2 “多规一张图”功能介绍 216
7.2.3 协同规划系统功能介绍 225
参考文献 265
后记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