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学兔兔建筑工程网,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籍手册>建筑书籍 >地区建筑学系列研究丛书 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的适应性机制 周婷 著 2015年版

地区建筑学系列研究丛书 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的适应性机制 周婷 著 2015年版

收藏
  • 大小:51.13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类别:建筑书籍
  • 更新日期:2023-02-23
本站推荐: 升级会员 无限下载,节约时间成本!
关键词:土家族   演变   丛书   系列   机制
资源简介
地区建筑学系列研究丛书 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的适应性机制
作者:周婷 著
出版时间: 2015年版
丛编项: 地区建筑学系列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周婷编著的这本《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的适应性 机制》引借达尔文的生物适应性理论,旨于从建筑生 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上去认知建筑的适应性,主张以 “人本位”让位于“环境本位”,在本质上认识到环 境的“源”,方能归其于“本”。从地区性与民族性兼具的湘西土家族建筑切入, 通过对其源起至今整个演变历程的长时段考察,本书 得出形成时期建筑的适应性凸显为自然环境的选择作 用,成熟时期社会文化环境的性质决定建筑文化性的 适应方向,而当下正在发生的种种变迁是由于极端复 杂的经济技术环境选择作用凸显的结果。建筑的演变 呈螺旋式的发展趋势。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对象
第一章 适应性的理论与思想
 一、适应性的阐释
  1.适应的基本释义
  2.达尔文进化论的“适者生存”
  3.斯图尔德的“文化适应”
  4.麦克哈格的“适应标准”
  5.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适应观
  6.人居环境科学中的适应性基础
  7.可持续发展观中的适应性要求
 二、建筑的适应性
  1.基本含义
  2.集群性
  3.普遍性与相对性
  4.时态性与时段性
  5.互动性与共生性
  6.中性与多维性
  7.自组织性与可调控性
 三、建筑适应性机制的基本要素
  1.建筑与自然环境
  2.建筑与社会文化环境
  3.建筑与经济技术环境
  4.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
第二章 湘西土家族地区的适应性背景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气候
  2.自然资源
 二、土家族的基本情况
  1.土家族概况
  2.土家族族源
  3.土家族的形成时间
 三、湘西土家族地区的历史沿革及研究阶段划分
  1.溪州之役以前——形成时期
  2.溪州之役至鸦片战争——成熟时期
  3.鸦片战争之后——变迁时期
第三章 湘西土家族村寨的适应性演变
 一、形成时期
 二、成熟时期
  1.村寨选点
  2.山环水绕:老司城
  3.山冈之巅:双凤
  4.枕山面水:劳庄
  5.两山之间:龙西湖
  6.太极之势:小干溪
  7.开门见山:那丘
  8.适应性特征
 三、变迁时期
  1.形态异质
  2.交通升级
  3.结构离散
  4.规模矛盾
 四、小结
第四章 湘西土家族民居与宗教建筑的适应性演变
 一、形成时期
  1.穴居
  2.巢居
  3.半地穴和早期地面建筑
  4.早期干栏建筑
  5.适应性特征
 二、成熟时期
  1.从叉木架屋到木构瓦房
  2.传统民居的平面功能
  3.传统民居的结构形式
  4.传统民居的材料构造
  5.典型的宗教建筑
  6.适应性特征
 三、变迁时期
  1.传统民居的变迁
  2.新民居的出现
  3.宗教建筑的极端异化
 四、小结
第五章 适应性机制之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
 一、形成时期:凸显制约
  1.聚落:选址的绝对依赖
  2.住所:基本需求的物化
 二、成熟时期:均衡理应
  1.村寨之 “理”
  2.民居之 “应”
 三、变迁时期:自主分化
  1.自然环境的生态异化
  2.村寨的自主生长
  3.民居的游离分化
 四、小结
第六章 适应性机制之社会文化环境的选择作用
 一、形成时期:蒙昧野蛮
  1.朴素的氏族部落文化:原始的住居
  2.征战频繁,社会动荡:部落聚居的维持
 二、成熟时期:有机凸显
  1.民族共同文化和心理的形成
  2.文化涵化
 三、变迁时期:徘徊之间
  1.国家意识形态的建构
  2.民族主体意识的徘徊
 四、小结
第七章 适应性机制之经济技术环境的选择作用
 一、形成时期:原始萌芽
  1.从渔猎采集到原始农耕:定居的可能
  2.从陶器烧制到铁器锻打:材料的换代
 二、成熟时期:稳定发展
  1.封建地主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2.先进技术的传播
 三、变迁时期:复杂凸显
  1.经济体制的转型
  2.技术结构的杂糅
 四、小结
第八章 结论
 一、湘西土家族建筑适应性演变的特点
 二、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的适应性机制
  1.共同进化与螺旋式演变
  2.选择限度与短板效应
  3.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
  4.建筑适应性机制的框架
 三、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