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城开书系 城市场所空间的认知与设计 荆其敏,荆宇辰,张丽安 著 2016年版

收藏
  • 大小:20.2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
资源简介
城开书系 城市场所空间的认知与设计
作者:荆其敏,荆宇辰,张丽安 著
出版时间: 2016年版
丛编项: 城开书系
内容简介
  《城开书系 城市场所空间的认知与设计》讲述的是在城市广场设计中从空间到场所的“场所精神”新概念、可认知场所的识别性和地域性,以及如何在城市中建立可认知的场所。场所理论是当今城市设计的新潮理论,追求城市设计中的场所精神改变了过去从形式出发设计的城市空间,建立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新理念。《城开书系 城市场所空间的认知与设计》讲述如何遵循以人的情感为中心建立的可认知的场所空间准则,从而要创造出充满人性化的空间设计手法,及如何落实在城市设计之中。
  《城开书系 城市场所空间的认知与设计》可供建筑、城市规划、环境景观专业的师生、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以及广大读者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场所精神
一 城市之美,美在形神兼备
1.有声无色、有形无神的大广场
2.广而无场,大而无当
3.广场变公园,公园变广场,广场变场所
二 城市场所空间的认知理论
1.城市空间的认知理论
2.城市空间场所的可识别性
3.城市空间认知理论的应用
三 人性化可认知的场所空间
1.从城市生活方式的个性化中寻找失落的“场所精神”
2.人是场所精神的主体,场所空间中的人情味
3.人性化可认知的场所空间设计
第二章 可认知场所空间的识别性
一 从感知到认知
二 从表象到印象
三 从思维到记忆
四 从感觉到知觉
第三章 从空间到场所
一 城市空间的识别性
二 城市空间中人的思想与记忆
1.空间与记忆
2.空间对于记忆的借用和错位
3.属于民众的场所空间
三 有特色可认知的城市空间成为场所空间
四 可认知的城市场所应该是人们生活的场所空间
第四章 可认知场所空间的地域性
一 城市空间界定与地域文化
二 感悟广场空间的精神个性
三 街区场所空间
1.疙瘩楼住宅变餐厅
2.巷空间
3.餐饮一条街——富有情趣的吃喝场所
4.文化一条街——城市中的文化情
5.街上的生活——大声吆喝的商业街
四 围合空间中的场
五 绿地园林与大自然对话的场所空间
六 思乡的场所空间
七 小朋友的驻足之地
1.施工留下的童趣
2.动物园中的童趣
第五章 城市中可认知场所空间的故事
一 历史故事
1.文脉的延续——城堡广场
2.历史变迁是滨河规划的核心
3.有意义的历史事件
4.历史纪念性
5.历史闻名性
二 地方性故事
1.怀旧的德国芒丘小镇
2.怀念乡情,驻足回忆
3.城市地域乡土化
4.天津的欧式建筑风情区
5.异文化都市聚落
三 个人经历的故事
1.拿破仑的门楼
2.杜甫草堂和成都草堂茶亭
3.李大钊烈士雕像和孙中山纪念堂
四 现场发生的故事
1.悲情广岛
2.交河乌托邦
3.明珠在怀而不自知
4.历史拼图
5.对1976年唐山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怀念
第六章 城市中可识别性场所空间的建立
一 怎样创作和建立可认知的场所空间
1.注重城市设计中的人文向度
2.注重城市设计中的自然环境向度
二 可认知场所空间建立的方法
1.建立城市设计的文化准则
2.建立城市场所空间的有机共生模式——古今合璧
3.建立城市场所空间的复合模式——新旧建筑历史的拼贴
4.注重旧城保护
5.旧城保护是对城市文化环境的保护
6.旧城改造政策——由“拆”到“保”
三 城市场所空间人文景观的规划设计
1.城市场所空间的人文景观设计原则
2.人文景观场所空间的多样性原则
四 被动式休闲场所的设计原则和手法
五 场所空间中的设计要素
1.视觉设计要素
2.空间的层次性
3.主导和从属、平衡和动势
4.交替、重叠空间、肌理
5.光影与色彩环境
6.文脉设计要素
六 场所空间中的文化景观
1.哈尔滨复旧
2.融入场所空间中的城市雕塑
3.建筑立面上的装饰语法——浮雕
4.场所空间中有情的壁画
5.亲水小品
七 城市场所空间中的创新
1.街道上的创新设施
2.路标符号——停车库和车轮橱窗餐厅
3.建筑师个人设计风格的形式特征
4.商标、广告、符号
5.城市标志性建筑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