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学兔兔建筑工程网,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籍手册>建筑书籍 >博士论丛 基于新文脉主义的城市色彩可持续研究 边文娟 著 2019年版

博士论丛 基于新文脉主义的城市色彩可持续研究 边文娟 著 2019年版

收藏
  • 大小:53.41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类别:建筑书籍
本站推荐: 升级会员 无限下载,节约时间成本!
关键词:基于   色彩   博士   主义   文脉
资源简介
博士论丛 基于新文脉主义的城市色彩可持续研究
作者:边文娟 著
出版时间: 2019年版
内容简介
随着城市色彩规划的兴起,色彩污染逐步得到缓解,但由于研究视野的局限性使城市色彩研究进入了瓶颈期。随着“城市双修”的深入发展以及城市更新高峰期到来,当前城市色彩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从整体、全面的研究视角来整合提升理论成果与实践方法论,以促进城市色彩全方位、立体化,可持续发展,更加有效地指导城市色彩规划。城市色彩是城市文脉系统中的子系统,也是城市文脉传承的显性因子,反映了城市文脉积淀的本质。因此基于以上发展困局以及实践需求,将城市色彩可持续发展做为研究重点,从文脉延续的角度,系统的研究城市色彩的传承与嬗变,通过引介新文脉主义,结合城市色彩理论、城市自组织,生态学等理论,提出以推动城市色彩基因再生为目标的“城市色脉”理念,并阐述其内涵外延、形成因素以及特性,将已有的城市色彩研究成果统筹到“色彩时空框架”内,整合城市时态、城市空间形态、城市文脉形态与城市色彩形态构成城市色脉网络体系,并借助“城市色脉切片”模型,剖析探究城市色脉演变的内在规律以及可持续发展机制,提出切实可行的城市色彩可持续发展策略,有利于深入挖掘城市色彩文化内涵,完善城市色彩体系,引导城市色彩研究从具象化走向抽象化,平面化走向立体化,碎片化走向全面化,使城市色彩发展更具整体性、有机性、时代性、前瞻性,从而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城市特色风貌建设。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起源与意义
1.1.1 研究起源
1.1.2 研究意义
1.2 城市色彩研究综述
1.2.1 城市色彩研究的发展轨迹
1.2.2 国外城市色彩研究现状
1.2.3 国内城市色彩研究现状
1.2.4 国内城市色彩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内容、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城市色彩与城市文脉理论的多维度融合
2.1 城市色彩理论研究现状
2.1.1 城市色彩相关概念界定
2.1.2 城市色彩的构成
2.1.3 城市色彩的属性
2.2 城市色彩基础理论
2.2.1 色彩学
2.2.2 色彩地理学
2.2.3 色彩心理学
2.2.4 艺术符号学
2.3 新文脉主义理论研究
2.3.1 新文脉主义理论体系
2.3.2 新文脉主义内涵
2.3.3 将新文脉主义理论引入城市色彩的重要意义
2.4 其他相关理论
2.4.1 地域文化
2.4.2 人本主义
2.4.3 文化生态学
2.4.4 生态遗传学
2.4.5 现象学与色彩现象学
2.4.6 城市自组织理论
2.4.7 无意识理论

第3章 城市色脉理论建构
3.1 城市色脉的概念内涵
3.1.1 城市的概念
3.1.2 城市文脉的概念
3.1.3 城市色脉的概念
3.2 城市色脉的外延
3.2.1 城市色彩基因组织
3.2.2 城市色脉时空框架
3.2.3 城市色脉网络构成
3.3 城市色脉的影响因素
3.3.1 自然环境
3.3.2 人文环境
3.3.3 意识形态
3.4 城市色脉的构成要素
3.4.1 时空要素
3.4.2 文化要素
3.4.3 色彩要素
3.5 当代城市色脉的表现形态
3.5.1 并置
3.5.2 嫁接
3.5.3 杂糅
3.6 城市色脉的特征属性
3.6.1 历时性
3.6.2 文化性
3.6.3 整体性
3.6.4 自发性
3.6.5 动态性
3.6.6 临界性
3.6.7 复杂性
3.6.8 有机性
3.6.9 多样性
3.7 城市色脉的功能作用
3.7.1 整合功能
3.7.2 调控功能
3.7.3 发展功能
3.7.4 引导功能

第4章 多视角的城市色脉与演变机制
4.1 城市色脉与史脉
4.2 城市色脉与地脉
4.3 城市色脉与人脉
4.4 城市色脉与城脉
4.5 多维度的城市色脉解读
4.5.1 时间维度中的城市色脉
4.5.2 空间维度中的城市色脉
4.6 多视角的城市色脉解读
4.6.1 微观视角下的城市色脉
4.6.2 中观视角下的城市色脉
4.6.3 宏观视角下的城市色脉
4.7 城市色脉切片理论模型建构
4.7.1 城市色脉切片模型
4.7.2 “城市色轴”的提取
4.8 城市色脉演变的影响因素
4.8.1 城市自组织力量
4.8.2 城市他组织力量
4.9 城市色脉的演变进程
4.9.1 本土基因自发积淀
4.9.2 外来基因侵袭介入
4.9.3 走向胜太协同融合
4.1 0城市色脉内在演变机制
4.1 0.1 积淀期:延续与发展
4.1 0.2 干扰期:渐变与突变
4.1 0.3 涨落期:断裂与进化
4.1 0.4 适应期:取代与融合

第5章 城市色彩的可持续研究
5.1 城市色彩可持续研究目标
5.2 城市色彩可持续研究原则
5.3 城市色脉系统价值评价体系初探
5.3.1 评价原则
5.3.2 评价体系框架的建立
5.3.3 评价体系框架要素分析
5.4 城市色脉系统有机发展策略
5.4.1 宏观层面
5.4.2 中观层面
5.4.3 微观层面
5.5 城市色彩有机发展控制流程
5.5.1 城市色彩数据分类整合
5.5.2 异质城市色彩传入风险评估
5.5.3 城市色彩基因适宜性评估
5.5.4 城市色彩基因筛选
5.5.5 城市色彩基因优化
5.5.6 建立城市色彩基因库
5.6 城市色彩可持续研究的实践意义
5.6.1 旧城旧区
5.6.2 新城新区
5.6.3 过渡区

第6章 城市色彩的可持续研究——以天津中心城区为例
6.1 天津城市色脉构成
6.2 天津城市色脉演变历程分析
6.2.1 传统商业时期城市色彩积淀期
6.2.2 民国时期城市色彩干扰期
6.2.3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色彩涨落期
6.2.4 市场经济时期城市色彩适应期
6.2.5 天津城市色脉切片模型
6.2.6 天津城市色轴的提取
6.3 天津城市色脉演变趋势分析
6.3.1 天津中心城区建筑色彩调研样本
6.3.2 天津城市色彩演变趋势分析
6.4 天津城市色彩的可持续研究
6.4.1 天津城市色脉的核心价值
6.4.2 天津城市色脉可持续控制策略
6.4.3 天津城市色彩有机发展控制流程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