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荒漠化地区生态民居模式
作者:张群 著
出版时间: 2016年版
内容简介
《西北荒漠化地区生态民居模式》运用生态学观点,从“人、建筑与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角度出发,探讨了地区民居建筑起源与发展的主要动因、矛盾和缺陷,阐明了民居建筑从简单到复杂、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控制的演变规律,提出了“满足居住需求”是民居建筑演进的原始动力,“科技进步”是建筑发展的支撑条件,阐述了民居建筑基本目标(庇护)的惟一性和建筑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观点。
《西北荒漠化地区生态民居模式》可供建筑设计人员、民居研究人员及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西北荒漠化民居演进现状
1.1.2 传统民居理论研究的特点
1.2 问题提出
1.2.1 现代建筑设计理论难以直接应用于民居设计
1.2.2 传统民居经验不适应现代居住生活需求
1.2.3 模式理论是解决民居问题的有效手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民居演变与发展
2.1 民居概念
2.1.1 常见的民居概念
2.1.2 人的行为与建筑功能
2.1.3 建筑类型划分与民居本质探析
2.1.4 城乡居住建筑的区别与联系
2.2 民居演变的基本规律
2.2.1 庇护为建筑之本
2.2.2 多样化与复杂化演进
2.2.3 民居建筑发展基本规律
2_3 民居发展的动力和条件应
2.3.1 人的需求是建筑发展的主要动力
2.3.2 技术进步是民居发展的支撑条件
2.4.本书“民居”概念的界定
2.5 小结
3 生态民居模式的多样化表达
3.1 生态建筑
3.1.1 “生态”的概念
3.1.2 生态建筑概念
3.1.3 生态建筑的误解
3.2 建筑本体论与形态多样性
3.2.1 建筑本体决定形态多样性
3.2.2 多样性是建筑合理的表达
3.3 建筑模式的决定因素
3.4 生态建筑多样性表达
3.4.1 生态建筑的综合性与时代性
3.4.2 居住需求的可变性决定建筑形态的多样性
3.4.3 外部条件的复杂性决定建筑形态的多样性
3.5 民居生态化表达的多样性
3.5.1 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的实质与局限
3.5.2 民居演变的内部因素分析——人的需求
3.5.3 民居演变的外部因素分析——社会
3.6 小结
4 西北荒漠化地区传统民居模式的环境适应性
5 西北荒漠化地区民居生态化发展困境
6 西北荒漠化地区生态民居模式研究
7 西北荒漠化生态乡村民居实践
8 结论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户型平面图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