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与设计 建筑形式产生的内在动力
作者:薛春霖 著
出版时间: 2016年版
内容简介
《城开书系 类型与设计:建筑形式产生的内在动力》缘起于对设计中一个根本性问题的探讨,即建筑形式从哪里来。切入点是形式(类型)作为一种建筑师的工作策略在形式创造过程中的作用,由此从历史上不同的阶段建筑师对类型的认识、态度、运用策略等多角度展开论述。《城开书系 类型与设计:建筑形式产生的内在动力》探讨了建筑形式的产生规律,以及建筑师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具有一种建筑设计方法论的意义。
《城开书系 类型与设计:建筑形式产生的内在动力》可供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等相关建设管理领域的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学习参考书。
目录
前言
1 “类型”之来龙去脉
1.1 从“类型学”说起
1.1.1 两个领域中的类型学
1.1.2 类型学VS.分类学
1.1.3 建筑类型学
1.2 德·昆西及其类型理论
1.2.1 德·昆西其人
1.2.2 打破“一元发生论”与正视多样性问题
1.2.3 作为“语言”的建筑及其社会功能
1.2.4 类型成为一种理论
1.3 “类型”的进一步的诠释
1.3.1 “type”的一般意义和类型观念
1.3.2 建筑中的类型
1.3.3 类型:形式认识论维度的意义
1.3.4 类型与建筑的物质基础
1.3.5 类型与建筑设计
1.4 本章小结
2 类型的受动时期
2.1 表现为几何图示的类型观念
2.2 维特鲁威的建筑的一般形式
2.2.1 神庙的一般形式
2.2.2 其他建筑的一般形式
2.2.3 一般形式与比例关系
2.3 阿尔伯蒂的古代继承与集中式教堂
2.3.1 认识论的转变:从自然的直接模仿到继承古代
2.3.2 教堂的理想形式:集中式
2.3.3 阿尔伯蒂的实践
2.4 达·芬奇的形式求知与集中式教堂的“设计”
2.4.1 作为解剖学家的艺术家:形式精确性把握与内在结构的探求
2.4.2 形态的比较研究和转型思考
2.4.3 集中式教堂的“设计”:基本形式结构及其多样性的表现
2.5 帕拉第奥的别墅及其模式
2.5.1 原型与原因
2.5.2 三个帕拉第奥别墅
2.5.3 别墅的平面模式
2.5.4 别墅的正立面模式
2.6 本章小结
3 类型的探求时期
3.1 作为内在结构和组成元素的类型观念
3.2 罗杰埃的茅屋原型与设计规则
3.2.1 一个建筑的原型:茅屋
3.2.2 从原型到设计的规则
3.2.3 一个方案设想与巴黎圣日内维夫教堂
3.3 布雷的建筑形式革命
3.3.1 蜕变:从古典主义者到革命性建筑师
3.3.2 遵循规则性原则的纪念性风格
3.3.3 杰作——牛顿纪念堂
3.4 迪朗的分类比较与分解组合
3.4.1 “建筑学既是艺术又是科学
3.4.2 分类与比较:从“学科和杰作的入门”到《古代与现代各类大型建筑对照汇编》
3.4.3 解析与组合:《综合工科学院建筑学课程概要》中的研究和设计方法
3.4.4 对巴黎万神庙(原名圣日内维夫教堂)的批评以及新的设计方案
3.5 森佩尔的建筑要素与“风格”
3.5.1 “一个缺乏风格的时代
3.5.2 从生物分类到建筑类型
3.5.3 建筑四要素
3.5.4 风格:类型的外显与艺术家的创造
3.6 本章小结
4 类型的“抛弃”时期
4.1 进化:从传统类型到注重效率的类型观念
4.2 一个从传统类型到新类型的转型过程
4.2.1 赖特的草原式住宅:帕拉第奥模式的突破
4.2.2 从凡·杜伊斯伯格到密斯:巴塞罗那展览馆作为一种新的形式语言
4.2.3 安海姆的两个展亭:巴塞罗那展览馆形式语言的继续
4.3 风格派的新造型主义
……
5 类型的回归时期
6 计算机与类型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