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承载力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理论与方法
出版时间: 2017年版
丛编项: 博士后文库
内容简介
当前世界各国城市灾害均呈现出复杂而多发的趋势,灾害研究正逐渐成为城市安全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博士后文库:基于环境承载力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理论与方法》以风险控制为主线,以预防和减缓城市重大灾害风险为目标,通过融合不同的灾害风险数据,识别城市主要灾害类型和分布;结合城市环境承载力等数据,构建基于灾害风险评估和环境承载力的城市安全承载力数据库,提出城市公共安全承载力评价体系;结合主成分得分结果,集成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优化、措施等技术方法,从总体、布局和细节上给出公共安全规划优化方案,最后进行案例实证研究。《博士后文库:基于环境承载力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理论与方法》对于建立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和程序,推动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定量化和可操作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博士后文库:基于环境承载力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理论与方法》可作为高等院校城市规划设计、防灾减灾、安全科学与工程、建筑学、景观学和环境科学等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供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政府管理者参考。
目录
《博士后文库》序言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历程
1.2.1 环境承载力相关研究
1.2.2 城市综合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1.2.3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
1.2.4 社区公共安全规划研究
1.2.5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城市公共安全相关术语
1.3.1 承载力
1.3.2 城市公共安全
1.3.3 灾害风险分析
1.3.4 综合评价
1.4 主要研究工作
1.4.1 研究思路
1.4.2 关键科学问题
1.4.3 技术路线
1.4.4 研究方法
1.4.5 研究内容
1.4.6 研究框架
第2章 城市安全基础研究
2.1 基础理论构成
2.1.1 理论基础
2.1.2 相关基础理论支撑
2.1.3 城市公共安全理论
2.2 相关理论方法
2.2.1 环境承载力理论
2.2.2 灰色关联分析
2.2.3 因子分析法
2.2.4 主成分分析法
2.2.5 层次分析法
2.3 安全科学理论
2.3.1 城市风险分析理论
2.3.2 防灾减灾理论
2.4 城市公共安全理论
2.4.1 安全城市理论
2.4.2 可防卫空间理论
2.4.3 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
2.4.4 安全社区
2.4.5 城市安全规划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与规划问题
3.1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现状
3.1.1 规划实践中存在问题
3.1.2 可持续发展问题
3.1.3 成果实用性问题
3.1.4 城市安全工程建设问题
3.2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与规划类型
3.2.1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构建
3.2.2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类型
3.2.3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阶段
3.3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探索
3.3.1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系统研究
3.3.2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灾害与风险分析原理
4.1 城市灾害概述
4.1.1 城市与灾害
4.1.2 城市灾害
4.1.3 城市灾害特征
4.2 城市灾害类型
4.2.1 灾害类型
4.2.2 城市灾害主要类型
4.3 城市灾害风险评价
4.3.1 灾害风险分析
4.3.2 灾害预防
4.3.3 城市灾害风险评价与损失预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公共安全承载力评价与优化
5.1 城市灾害风险分析
5.1.1 信息收集与调查
5.1.2 风险水平确定
5.1.3 致灾因子分析
5.1.4 承灾体易损性分析
5.1.5 致灾因子和承灾体易损性权重
5.1.6 风险因子确定
5.2 城市公共安全承载力体系构建
5.2.1 编制指标原则
5.2.2 评价方法选择
5.2.3 评价体系分类
5.2.4 指标筛选与分析
5.3 城市公共安全承载力评价步骤
5.3.1 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
5.3.2 综合评价的权重确定
5.3.3 因子分析
5.3.4 主成分得分
5.3.5 城市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5.3.6 安全承载力模型
5.4 应对灾害的城市安全规划优化
5.4.1 应对公共安全的定量方法
5.4.2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优化
5.4.3 社区公共安全体系优化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宾县公共安全评价体系与优化
6.1 风险分析
6.1.1 灾害信息收集
6.1.2 致灾因子分析
6.1.3 承灾体分析
6.1.4 风险因子确定
6.2 公共安全承载力体系构建
6.2.1 指标筛选与分析
6.2.2 指标体系建立
6.2.3 指标体系测度与评价
6.3 公共安全承载力评价结果分析
6.3.1 主成分1公共医护和基础设施安全因子
6.3.2 主成分2公共医疗保障和农技安全因子
6.3.3 主成分3饮水和生态环境安全因子
6.3.4 主成分4~7其他主要安全因子
6.3.5 各指标标准值区间确定
6.4 宾县公共安全规划优化
6.4.1 公共医疗体系安全规划优化
6.4.2 防灾避难设施规划优化
6.4.3 重点基础设施安全规划优化
6.4.4 乡镇公共设施安全规划优化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城市社区公共安全体系与优化
7.1 社区公共安全评价体系程序
7.2 社区安全风险分析
7.2.1 事故及灾害风险评价调查
7.2.2 致灾因子分析
7.2.3 承灾体易损性分析
7.2.4 致灾因子和承灾体易损性权重
7.2.5 风险因子确定
7.3 社区公共安全承载力体系构建
7.3.1 主成分评价体系构建
7.3.2 社区公共安全承载力评价
7.3.3 评价结论
7.3.4 各指标标准值区间确定
7.4 社区公共安全规划优化
7.4.1 社区整体公共安全规划优化
7.4.2 用地性质公共安全规划优化
7.4.3 交通服务优化
7.4.4 社区规划应急救援管理优化
7.5 案例分析
7.5.1 社区安全改进前概况
7.5.2 社区安全改进建议
7.5.3 社区安全改进结果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哈尔滨公园安全评价体系构建与优化
8.1 灾害及风险评价调查
8.1.1 哈尔滨城市灾害
8.1.2 哈尔滨存在风险及现状问题
8.1.3 哈尔滨公园实地安全调研
8.2 哈尔滨公园风险分析
8.2.1 哈尔滨区域可达性分析
8.2.2 致灾因子分析
8.2.3 公园数据选取
8.2.4 承灾体易损性分析
8.2.5 致灾因子和承灾体易损性权重
8.2.6 风险因子确定
8.3 哈尔滨公园安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构建
8.3.1 指标选取
8.3.2 哈尔滨公园防灾指标体系构建
8.3.3 哈尔滨公园防灾主成分分析
8.3.4 主成分分析
8.4 哈尔滨公园防灾规划优化
8.4.1 空间布局最优化
8.4.2 用地布局
8.4.3 哈尔滨公园防灾规划
8.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宾县风险承灾体权重赋值专家咨询表
附录B 宾县公共安全风险因子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C 宾县公共安全基础指标数据
附录D 宾县各乡镇描述统计量表
附录E 社区居民调查问卷
附录F 各社区调研概况
附录G 社区公共安全承载力数据处理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