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维度视角下城市轨道站区用地优化策略研究 以广州为例
出版时间: 2015年版
内容简介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以广州为例,过去10多年间快速发展。但与大多数城市一样,囿于部门条块限制,加上建设速度影响,决策往往欠完善。特别是站点建设,利益纠葛与难易程度导致许多站点设置,无法与城市功能良好契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铁这样的大运量公共交通工具的实际效用。有鉴于此,成芳博士的论文针对广州100多个站点进行分析研究,反向求证规划的合理性,以此希望得到方法论上的反思,也希望有利于城市功能的优化调整。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城市轨道交通
1.2.2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
1.2.3 用地优化的内涵
1.3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本书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4.1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书框架与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城市轨道站区用地优化相关研究综述
2.1 相关研究领域及现状特征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动态
2.2.1 轨道公交与城市土地利用互馈关系研究
2.2.2 TOD发展溯源及在中国的引介历程
2.2.3 轨道站区用地优化相关实证量化研究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轨道站区用地优化研究框架的构建
3.1 理论基础:轨道站区用地优化相关理论理念
3.1.1 建筑学科相关领域
3.1.2 其他相关学科领域
3.1.3 相关理论的启示
3.2 实践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相关建设实践启示
3.2.1 深入民心的“指状规划”??丹麦哥本哈根
3.2.2 高度融合城市公共中心的轨网体系??日本东京
3.2.3 有机联系的TOD走廊??美国阿灵顿R-B段
3.2.4 凸显城市公共效应的轨道站点??新加坡
3.2.5 以步行和轨道站点为核心的空间一体化??中国香港
3.2.6 典型城市经验借鉴与启示
3.3 研究视角:“两个尺度+三个维度”的实证分析框架
3.3.1 轨道站区空间要素解析与梳理
3.3.2 基于城市设计视角解读站区空间要素
3.3.3 轨道站区空间要素综合数据库框架
3.3.4 基于“两个尺度+三个维度”的实证分析思路
3.4 技术支撑:基于GIS平台的轨道站区综合数据库
3.4.1 面向城市设计的GIS技术及相关研究
3.4.2 主要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3.4.3 基于“空间分层”思路构建站区GIS综合数据库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广州轨道站区用地优化面临的趋势与挑战
4.1 广州轨道交通发展历程与总体特征
4.1.1 现状概况与发展历程
4.1.2 现状总体特征与国内外典型大城市比较
4.2 广州轨道站区用地优化的宏观背景与需求
4.2.1 国内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如火如荼
4.2.2 轨道交通引领广州城市空间格届转变初现端倪
4.2.3 广州规划策略对站区用地优化提出刚性需求
4.3 综合效益最大化是轨道站区用地优化的必然趋势
4.3.1 促进联合开发提升站区经济效益
4.3.2 倡导站区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
4.3.3 重视轨道站区的社会文化效益
4.4 广州轨道站区用地优化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挑战
4.4.1 广州轨道交通线路网络体系尚待完善
4.4.2 轨道站区用地开发缺乏有效分类指导
4.4.3 站区用地开发与城市更新亟待统筹协调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城市尺度的广州轨道站区空间特征剖析
5.1 现状站点网络与城市公共中心的空间耦合分析
5.1.1 相关概念厘定及数据来源
5.1.2 广州城市公共中心现状概述
5.1.3 城市公共中心与现状站点网络的空间叠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