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城乡空间研究丛书 与城市化共生 可持续的保障性住房规划与设计策略
出版时间:2017年版
内容简介
保障性住房是我国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关键。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城乡空间研究丛书·与城市化共生:可持续的保障性住房规划与设计策略》关注城市化进程中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联性,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首先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共住房规划设计经验,得到如何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调节和干预的启示;其次以南京为样本城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和居住主体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在规划和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前述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探索与城市共生的、可持续的保障性住房规划与设计策略。
目录
前言
1 导论
1.1 中国的城市化与保障性住房的发展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创新点
2 社会住房保障与城市发展
2.1 基本概念
2.1.1 城市化
2.1.2 住房保障
2.1.3 保障对象
2.2 相关研究
2.2.1 城市规划学对公共住房、城市更新的研究
2.2.2 社会学对社会分层、社会冲突问题的研究
2.2.3 城市地理学对城市空间结构、居住空间分异的研究
2.2.4 城市经济学对城市土地和空间、住宅和福利经济的研究
3 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共住房的实践发展
3.1 公共住房与城市化
3.1.1 住房问题是城市发展的永恒话题
3.1.2 公共住房——解决城市居住问题的主要策略
3.1.3 各具差异性的供给模式
3.2 美国的公共住宅
3.2.1 “创新性区划”提高住宅品质和密度
3.2.2 强调开发设计组织的重要性
3.2.3 空间上分散可支付住宅
3.2.4 重视与社区规划的协调关系
3.2.5 向城市公共空间(街道)开放
3.3 瑞典的公共住宅
3.3.1 控制公共居住用地的空间布局
3.3.2 推行住宅标准化和工业化
3.3.3 鼓励住户参与规划、建设和改造
3.4 日本的公营住宅与公团住宅
3.4.1 高速城市化时期的规划措施
3.4.2 小面宽、大进深的节地设计
3.4.3 “nLDK”标准模式与精细化设计
3.4.4 公有集合住宅的更新与团地再生
3.5 中国香港公屋
3.5.1 以公屋开发带动新城建设
3.5.2 高层高密度的集约开发模式
3.5.3 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效交通网络
3.5.4 功能性公共活动空间
3.5.5 Tenant Fitout模式的灵活适用性
3.5.6 由内而外的工业化生产
3.6 新加坡组屋
3.6.1 规划先行、整体系统、不断发展
3.6.2 选址成为关键因素
3.6.3 规模不断缩小的“邻里中心”
3.6.4 工业化生产和高效经济材料
3.6.5 经济适用,不断更新
3.7 分析与借鉴
3.7.1 对比分析
3.7.2 思考借鉴
4 保障性住房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机理
4.1 中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历程
4.1.1 改革开放前的福利住房政策
4.1.2 改革开放后的住房制度改革
4.2 保障性住房与城市化的关联性
4.2.1 城市人口、空间和产业
4.2.2 来自城市化进程中的结构性困境
4.2.3 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入新高峰
4.2.4 长期性和特殊性
4.3 保障性住房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机理
——城市发展中改善居住弱势群体居住状况的动力
4.3.1 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应得到保证
4.3.2 居住弱势群体改变居住状况的机遇
4.3.3 城市边缘地区空间效率的提高
4.4 保障性住房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机理
——保障性住房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4.4.1 以保障性住房推动新城开发
4.4.2 缓解城区压力,有效抑制房价
4.4.3 以保障性住房促进居住融合
5 保障性住房的现实困境——以南京为例
5.1 南京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历程
5.1.1 从“住房市场化”到“兼顾保障性住房”(2002年以前)
5.1.2 政府主导的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2002~2008年)
5.1.3 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入不断完善的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以后)
5.2 空间分布特征与总体发展趋势
5.2.1 阶段性特征
5.2.2 发展趋势
5.3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现实困境
5.3.1 城市化发展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影响
5.3.2 城市届住弱势群体的构成和产生因素
5.3.3 城市居住弱势群体的主要聚居空间及特征
5.3.4 保障性住房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6 保障性住房实证研究——以南京为例
6.1 现状调研
6.1.1 居民构成特征
6.1.2 交通出行状况
6.1.3 公共配套
6.1.4 住区环境
6.1.5 住区规戈0
6.1.6 单体住栋
6.1.7 非物质层面
6.2 形式与挑战
7 基于城市化的保障性住房技术政策和标准
7.1 保障性住房的技术政策建议
7.1.1 充分的建设用地供应体系
7.1.2 多层次的规划及实施体系
7.1.3 完善的质量和建设标准体系
7.2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标准探讨
7.2.1 合理确定建设比例
7.2.2 独立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方式
7.2.3 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的建设标准
8 基于城市化的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策略
8.1 保障性住房的规划选址策略
8.1.1 在新市区与近郊区的选址策略
8.1.2 在老城区中插建、改造策略
8.2 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强度控制
8.2.1 以高层住宅为主建设保障性住房
8.2.2 适当采用围合方式提高容积率
8.2.3 充分利用架空底层和屋顶平台
8.2.4 转换土地用途以集约利用土地
8.3 保障性住房的住区规划设计
8.3.1 空间结构
8.3.2 交通组织
8.3.3 配套设施
8.3.4 公共空间
8.3.5 城市界面
8.4 保障性住房的单体设计要点
8.4.1 面临的问题
8.4.2 设计要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