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招标机制设计研究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建筑工程招标机制设计研究》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当初选择这个题目多少有点偶然。从本科到硕士,我就读于东北财经大学投资系(曾经的金广建设管理学院,现在的投资工程管理学院),个人的知识积累主要集中在投资领域范围内,研究领域也主要在基础设施投融资方面,最初也打算选择这方面的题目作为我的博士论文内容。在一次课堂讨论中,建设工程招标的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兴趣。建设工程招标承包是实施建设项目的基本方式,国际上早已普及,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即开始试点,如今已全面开放。
目录
1 导论
1.1 基本概念的界定
1.1.1 建设工程招标的概念
1.1.2 建设工程招标的经济特征
1.1.3 建设工程招标的方式
1.2 建设工程招标的产生与发展
1.2.1 招标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1.2.2 中国建设工程招标的发展历程
1.3 本书的创作动机
1.4 本书的研究路线与结构安排
2 建设工程招标经济理论综述
2.1 招标理论的产生
2.2 标准招标模型的建立
2.3 标准招标模型的拓展
2.3.1 风险规避条件下的招标
2.3.2 共同价值或关联价值条件下的招标
2.3.3 非对称条件下的招标
2.4 招标中合谋理论的发展
2.5 最优招标理论分析
2.6 多项目招标理论分析
2.6.1 多项目同步招标机制
2.6.2 多项目序贯招标机制
2.6.3 多项目招标的收益等价
2.6.4 多项目最优招标
2.7 新兴招标市场机制设计
2.7.1 离岸石油开采权招标
2.7.2 美国国债招标
2.7.3 个人通信服务执照招标
2.7.4 网上招标
2.8 招标理论的总体评述与前沿问题
3 建设工程招标的基本模型
3.1 独立私有价值招标模型的假设
3.2 招标的贝叶斯一纳什均衡
3.2.1 贝叶斯一纳什均衡的界定
3.2.2 一级价格密封招标的贝叶斯一纳什均衡
3.2.3 二级价格密封招标的贝叶斯一纳什均衡
3.2.4 高级价格密封招标的贝叶斯一纳什均衡
3.3 招标收益等价定理
3.3.1 SIPV招标的技术性描述
3.3.2 一般收益等价定理的证明
3.4 影响招标结果的因素
3.4.1 投标者人数的不确定
3.4.2 投标者估价的离散性
3.4.3 投标者的风险规避程度
3.4.4 投标者信念的相关性
3.4.5 投标者的非对称性
4 建设工程标准招标的最优机制
4.1 建设工程最优招标的简化方法
4.2 建设工程招标的最优保留价格
4.2.1 最优保留值的计算
4.2.2 最优保留价格的保密问题
4.2.3 对相关法律条款的质疑
4.3 建设工程最优招标的机制设计方法
4.4 对建设工程最优招标的机制的进一步解释
5 建设工程非对称的最优招标机制
5.1 非对称条件招标的前提假设
5.2 非对称条件下的均衡投标
5.3 非对称条件下的招标收益比较
5.4 非对称条件下招标收益的数值检验
6 建设工程投标者风险规避的招标机制
6.1 投标者偏好的模型化
6.2 风险规避模型的前提假设
6.3 标准招标形式的均衡分析
6.4 两种标准招标方式的比较
6.5 最优招标问题的描述
6.5.1 投标者的问题
6.5.2 招标者的问题
6.6 最优招标的投标者偏好特性
7 建设工程多项目招标的机制
7.1 多项目招标的条件假设
7.2 多项目招标的技术性描述
7.3 多项目招标的最优机制设计
7.4 多项目的密封招标
7.4.1 歧视价格招标
7.4.2 单一价格招标
7.5 非对称情况下的多项目招标
7.5.1 互不相干项目的招标
7.5.2 互补或替代项目的招标
8 建设工程招标机制中的合谋问题
8.1 现代合谋理论的发展
8.2 工程项目招标中合谋的存在
8.3 工程项目投标的合谋策略
8.3.1 独立价值项目投标的合谋策略
8.3.2 公共价值项目投标的合谋策略
8.4 工程项目招标方式与合谋的稳定性
8.5 合谋与工程项目招标方式选择
附录
附录5.1
附录6.1
附录6.2
附录6.3
附录6.4
附录6.5
附录6.6
附录6.7
附录6.8
附录7.1
附录7.2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