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研究

收藏
  • 大小:59.54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
资源简介
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研究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研究》的作者将研究选题聚焦于建筑物与城市空间的关联部分,认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与建筑物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注重建筑物的空间营造来整合城市公共空间,是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契机。撰写视角独特,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研究》针对我国当前城市建设中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脱节、城市公共空间缺乏活力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公共空间发展模式——“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并对这一模式的操作范围、设计原则,以及相关的城市规划控制措施等进行了研究。《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研究》可供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建筑院校师生以及城市规划管理者学习参考。
目录

前言(Preface)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研究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概况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特色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4.2 研究的主要特色和价值
1.5 研究的方法
1.5.1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1.5.2 现象学、类型学和形态学的方法
1.6 美好城市生活展望
第2章 我国城市公共空间面临的挑战和解决之道
2.1 相关概念
2.1.1 空间公共性
2.1.2 城市公共空间
2.1.3 公共建筑
2.2 我国目前城市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
2.2.1 城市公共空间数量上缺乏、品质上不足
2.2.2 现有的城市公共空间及城市公共建筑公共性不足
2.2.3 城市公共空间对城市生活的支持度不高
2.2.4 当代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建筑的“孤岛”现象
2.2.5 现有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存在盲区
2.2.6 公共建筑项目的评价危机
2.3 当代城市生活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新需求
2.3.1 城市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对城市公共空间使用的影响
2.3.2 当代城市生活的特点
2.3.3 消费社会下城市消费空间的倾向
2.3.4 当代城市建筑发展新趋势
2.4 解决之道: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
第3章 建筑的城市价值
3.1 建筑在城市中的价值
3.2 城市建筑在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中扮演的角色
3.2.1 城市建筑对城市广场的意义
3.2.2 建筑对城市街道的意义
3.2.3 建筑对其他城市公共空间的意义
3.3 城市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
3.3.1 建筑在城市中的控制领域与规划红线的关系
3.3.2 公众活动范围与建筑的使用功能的关系
3.3.3 建筑形态与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关系
3.4 建筑在城市中的价值体现
3.4.1 使用功能上的体现
3.4.2 场所意义上的体现——对市民活动的支持度
3.4.3 城市形态上的体现
第4章 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的要素和类型
4.1 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可操作的空间范围和类型
4.1.1 建筑用地红线内的外部空间
4.1.2 建筑物的架空空间
4.1.3 建筑物裙房屋顶(或多层建筑的屋顶)
4.1.4 建筑物内部空间(包括中庭、空中花园等)
4.1.5 建筑物的灰空间
4.1.6 建筑物的地下空间
4.2 不同类型的建筑在主导城市公共空间过程中的特点
4.2.1 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中交通建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
4.2.2 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中商业建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
4.2.3 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中办公建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
4.2.4 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中文化建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
4.2.5 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中其他公共建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
4.2.6 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中居住建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
4.3 以建筑为导向的各类城市公共空间
第5章 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设计原则和发展目标
5.1 规划层面的指导性原则
5.1.1 功能——混合原则
5.1.2 边界——开放性原则(适度模糊)
5.1.3 广场——小尺度与多样性原则
5.1.4 绿化——参与性原则
5.1.5 街道——以功能配置激发活力原则
5.1.6 交通——步行优先、停车共享原则
5.2 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原则
5.2.1 原则形成的前提
5.2.2 相关设计原则
5.3 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发展目标
5.3.1 空间连续之都
5.3.2 24小时活力之都
5.3.3 文化之都
5.3.4 趣味之都
5.3.5 健康之都
第6章 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规划控制研究——以纽约为例
6.1 纽约市私有公共空间建设的历史
6.1.1 1916年分区规划决议
6.1.2 1961年分区规划决议
6.1.3 1961年分区规划决议中针对私有公共空间的相关规范
6.1.4 1968年—1973年私有公共空间的新分类
6.1.5 1967年—1973年特殊要求区域的私有公共空间
6.1.6 1975年到1977年对广场的改革
6.1.7 从1977年至今私有公共空间良性发展
6.2 纽约市私有公共空间规划法规的制定、运作和执行
6.2.1 法律框架
6.2.2 私有公共空间设计标准
6.2.3 私有公共空间的运作规范
6.2.4 影响私有公共空间的事后法律行为
6.2.5 强制条例
6.3 实例分析
6.3.1 实例1:水街55号
6.3.2 实例2:迈迪逊大道550号索尼中心
第7章 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设计实践
7.1 城市公共空间引擎——上海中远两湾城大公建
7.2 空间减速器——上海“美地芳邻”住宅区及商业街
7.3 事件诱发器——江门市文化广场及博物馆、美术馆
7.4 多层次城市公共空间系统——韩国大田市火车站地区复兴计划国际竞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