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地区地震生物与泥火山观测
作者:高小其,李静,娄恺等 著
出版时间:2018年版
内容简介
《天山地区地震生物与泥火山观测》介绍了地震微生物研究的基本概念以及研究方法,论述了地震生物监测的技术方法,给出了一些具有使用价值的实践结果。特别是系统介绍了哈萨克斯坦生物观测网的发展与现状,从研究对象和方法、地震孕育发生过程有关的生物参数获取与信息分析等,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依据与结论。同时,《天山地区地震生物与泥火山观测》系统介绍了泥火山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在地震预测研究中的作用等。总之,《天山地区地震生物与泥火山观测》涉及了跨度较大的研究领域,从中也可展示作者潜心从事地震监测预报探索的精神,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坚实的归纳总结能力。
目录
第1章 地震生物学
1.1 地震预报问题的现状
1.1.1 地震预报和地震前兆的阶段划分
1.1.1.1 地震预报的阶段
1.1.1.2 前兆的分类
1.1.1.3 地球各个地区地震的生物前兆
1.1.2 世界实践中动物行为异常预报地震的科学手段和方法
1.2 地震生物监测的科学方法基础
1.2.1 地震现象生物指示作用的基本依据
1.2.1.1 地震生物监测系统组建的实验一理论前提
1.2.1.2 哈萨克斯坦生物观测网的发展与现状
1.2.2 研究对象和方法
1.2.2.1 研究对象
1.2.2.2 研究方法
1.2.3 与地震过程有关的生物参数信息度的研究
1.2.3.1 强震震中区考察资料中动物行为习性异常标志的信息度
1.2.3.2 异常反应的表现强度和预测时间与震中距和地震烈度之间的关系
1.2.3.3 关于地震生物前兆显示区域的大小问题
1.2.4 物理因素对生物机体作用的试验研究
1.2.4.1 物理因素对处于接近自然条件下生物试验场中生物体的影响
1.2.4.2 在实验室条件下物理因素对生物对象的影响
1.2.5 作为地震过程结果的动物行为反应异常形成的物理生物学原理
1.2.5.1 动物行为反应模型
1.2.5.2 强震孕育时期外部因素对动物作用的模型
1.2.5.3 地震危险区动物活跃度异常的形成机制
1.3 地震短期预报的科学基础及地震生物学方法
1.3.1 生物资料方面识别前兆类型的判据
1.3.2 地震生物监测有效性的实际结果
第2章 地震微生物异常的识别及其特征
2.1 微生物简介
2.1.1 微生物的定义及特点
2.1.2 微生物的生态功能
2.1.3 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2.2 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的免培养研究方法
2.2.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2.2.2 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
2.3 断裂带地下水概述
2.4 地下水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2.5 断裂带环境因子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5.1 水文地球化学因素的影响
2.5.2 空间分布差异性的影响
2.5.3 时间变化和扰动的影响
2.5.4 地下水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
2.6 乌鲁木齐10号泉水体细菌群落对地震的响应
2.6.1 乌鲁木齐10号泉水体细菌T-RFLP图谱定性分析
2.6.2 乌鲁木齐10号泉优势类群及特殊类群的丰度变化趋势
2.6.3 乌鲁木齐10号泉水体细菌多样性指数
2.6.4 乌鲁木齐10号泉水体细菌聚类分析
2.6.5 有感地震对10号泉水文地球化学元素的影响
2.6.6 乌鲁木齐10号泉水可培养细菌群落动态变化特征
2.6.7 地震前后泉水细茵碳源代谢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
2.6.8 地震前后泉水细菌对化学敏感物质代谢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
2.6.9 地震前后泉水水体细菌碳源利用类型分析
2.6.1 0判别函数的建立
2.6.1 1地震前后样品判别模型的回判验证
2.6.1 2判别分析后lO种碳源代谢AwCD值的变化情况
2.6.1 310种判别因子(碳源)代谢情况
2.6.1 4地震信息
2.6.1 5地震前后乌鲁木齐10号泉水体细菌碳源利用及化学敏感物质的BIOLOG分析
2.6.1 6地震前后及无地震时期细菌群落碳源类型利用差异分析
2.6.1 7地震前后乌鲁木齐10号泉优势类群细菌的动态响应
2.6.1 8地震前后泉水细菌优势类群多样性指数
2.6.1 9地震前后新出现的泉水细菌类群与水文理化性质的CCA分析
2.6.2 0地震前后泉水中消失的优势细菌类群
2.6.2 1结论
第3章 中亚五国地下流体前兆异常震例
3.1 中亚各国地震预报试验场及地下流体观测台网
3.1.1 哈萨克斯坦地下流体观测系统
3.1.2 吉尔吉斯斯坦地下流体观测系统
3.1.3 乌兹别克斯坦地下流体观测系统
3.1.4 塔吉克斯坦地下流体观测系统
3.1.5 土库曼斯坦地下流体观测系统
3.2 中亚五国及邻区强震活动概况
3.3 中亚地震流体前兆异常震例资料
3.3.1 1946年11月4日土库曼斯坦卡赞治克7.2 级地震
3.3.2 1948年10月5日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7.1 级地震
3.3.3 1966年4月26日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5.3 级地震
3.3.4 1970年6月5日吉尔吉斯斯坦萨雷卡梅什6.7 级地震
3.3.5 1973年2月8日塔吉克斯坦奥比-加尔姆4.7 级地震
3.3.6 1974年7月2日科奇科尔卡5_3级(k=12.7 )地震
3.3.7 1974年8月11日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边界乌兹别里山口(阿赖)7.3 级地震
3.3.8 1976年4月8日,5月17日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加兹里7.0,7.3 级地震
3.3.9 1977年1月31日吉尔吉斯斯坦伊依什法拉一巴特肯6.3 级地震
3.3.1 01977年6月21日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加尔姆4.3 级地震
3.3.1 11977年12月6日乌兹别克斯坦塔瓦克塞5.0级地震
3.3.1 21978年3月24日吉尔吉斯斯坦扎拉纳什一丘普6.7 级地震
3.3.1 31978年9月16日,1979年1月16日阿什哈巴德东南伊朗7.7 级地震、6.7 级地震
3.3.1 41978年11月1日塔吉克斯坦阿赖6.8 级地震
3.3.1 51979年7月21日吉尔吉斯斯坦萨雷塔什4.3 级地震
3.3.1 61979年9月25日哈萨克斯坦巴卡纳斯5.6 级地震
3.3.1 71980年7月6日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南巴尔什考恩5.6 级地震(41°48',77°31',K=13.6 )
3.3.1 81980年12月11日,12月30日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纳扎尔别克5.0.5.0级地震
3.3.1 91981年9月29日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东南苏尔坦纳巴德地方震
3.3.2 01982年5月6日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契米奥5.6 级地震
3.3.2 11982年12月16日阿富汗6.7 级地震
3.3.2 21982年12月31日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乔尔蓬一阿塔5.6 级地震
3.3.2 31983年2月27日塔吉克斯坦5.5 级地震
3.3.2 41983年12月16日吉尔吉斯斯坦阿赖(K=14.5 )地震
3.3.2 51983年12月21日哈萨克斯坦卡吉一赛依4.9 级地震
3.3.2 61983年12月31日兴都库什7.0级深源地震
3.3.2 71984年2月17日乌兹别克斯坦帕普5.6 级地震
3.3.2 81984年3月19日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加兹里7.2 级地震
3.3.2 91984年10月26日塔吉克斯坦治尔加塔尔(共产主义峰)6.3 级地震
3.3.3 01985年8月23日,9月11日中国新疆乌恰7.4 ,6.6 级地震
3.3.3 11985年10月13日卡依拉库姆6'2级地震(40°30',69°45',H=10km)
3.3.3 21986年12月26日,1987年9月7日西土库曼斯坦5.0,5.4 级地震
3.3.3 31988年6月17日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5.4 级地震
3.3.3 41989年3月5日吉尔吉斯斯坦塔什巴萨特4.5 级地震
3.3.3 51990年6月14日哈萨克斯坦斋桑7.3 级地震
3.3.3 61990年11月12日哈萨克斯坦拜沙龙6_3级地震
3.3.3 71992年5月15日乌兹别克斯坦伊兹巴什干6.1 级地震
3.3.3 81992年8月19日吉尔吉斯斯坦苏萨梅尔7.5 级地震
3.3.3 91993年12月30日哈萨克斯坦塔尔迪库尔干捷克利5.6 级地震(44°49',78°46',h=20km,k=15.O)
3.3.4 01995年10月8日乌兹别克斯坦乌其库尔干5.9 级地震
3.3.4 11996~1998年帕米尔一兴都库什强地震
3.3.4 21999年10月31日,2000年4月20日,2001年1月18日乌兹别克斯坦卡玛希5.0、5.4 、5.3 级地震
第4章 泥火山观测
4.1 泥火山概述
4.1.1 泥火山分布
4.1.2 泥火山的特征和分类
4.1.3 泥火山的成因机制
4.1.4 我国泥火山的研究历史与展望
4.2 新疆北天山泥火山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4.2.1 泥火山地质概况
4.2.2 泥火山活动方式
4.2.3 北天山泥火山地球化学特征
4.2.3.1 液体成分
4.2.3.2 气体成分分析
4.2.3.3 固体成分
4.2.3.4 泥火山气体放射性同位素
4.2.3.5 北天山地区泥火山地球化学成因
4.3 北天山泥火山喷发与地震活动研究
4.3.1 霍尔果斯泥火山活动与新疆地区中强以上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
4.3.1.1 霍尔果斯泥火山活动及记录情况
4.3.1.2 “脉冲”异常现象与地震的对应性分析
4.3.1.3 依据霍尔果斯泥火山开展地震预测
4.3.1.4 霍尔果斯泥火山具有较好映震性能的可能原因分析
4.3.2 新疆泥火山群地震前兆异常实时监测
4.3.3 新疆Ms6.0和Ms6.6 级地震近场泥火山宏观异常现象
4.3.3.1 艾其沟泥火山观测点简介
4.3.3.2 Ms6.0和Ms6.6 两次震例现象
4.3.3.3 针对上述两次泥火山宏观异常的认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