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政策设计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中国为什么采取单位GDP碳排放量减少比率作为自己的承诺目标?美国为什么不批准《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是应对气候变化最好的国际协定模式吗?有无可能建立类似于《京都议定书》但更能促进全球参与和最终减排的新机制?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气候变化协定,会得出什么出人意料的结果?现在应该推行国际排放交易吗?等等。这些热点问题读者都可以从本书找到既有理论又有方法论基础的超卓见识。法国Roger Guesnerie和比利时Henry Tulkens主编的《气候政策设计》最大的特点是对当今国际气候谈判与合作中的各类问题从理论和方法上寻踪溯源,对深刻认识和理解气候谈判中的问题具有指点迷津、点化学思、辨识藩篱的作用;在经济学数量模型的运用与分析方面,更是集国际研究前沿之大成;对于国内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来说具有开阔思路、丰富建模方法和技巧的作用,对于从事数量经济分析的学者来说,《气候政策设计》也是一部有益的参考书。
目录
系列前言
撰稿人
第1章 本书概要
第I部分 气候制度的设计
第2章 京都计划改进:作为全球公共物品采购的温室气体控制
第3章 后京都气候体系设计:从分析角度选取的问题
第4章 气候变化政策的设计:有关Bradford和Guesnerie的GPGP方法的讨论
第5章 解开气候发展的戈尔迪之结:政治约束世界中的经济选择
第Ⅱ部分 结果的稳定性
第6章 可持续性全球气候条约的转移体制和制度变迁
第7章 平行气候集团: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合作激励
第8章 国际环境协定中的合作、稳定性和自我执行:概念性讨论
第9章 国际环境协定谈判中的国家异质性:Buchner—Carraro Eyckmans—Finus和Chander—Yulkens章节的联合讨论
第Ⅲ部分 政策设计
第10章 经济学与气候变化
第11章 经济学与气候变化的一个评论
第12章 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的绝对限制与强度限制:不确定性下的效果
第13章 可交易的排放许可的多时期分配
第14章 大气中碳存量上限的最优封存政策
第Ⅳ部分 模型与政策
第15章 全球气候变化速率重要的原因及程度
第16章 气候政策下的泄漏和边境税调节:得自水泥产业地理模型的教训
第17章 全球变暖潜能悖论:对气候政策设计的启示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