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文学·音乐·表演 下 第六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傅谨主编
出版时间: 2017年版
内容简介
《京剧的文学·音乐·表演:第六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套装上下册)》为第六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该学术研讨会旨在推进京剧研究与传播,致力于京剧健康发展。此论文集共收录95篇论文,内容包括:京剧的文学脉络、京剧音乐的历史演变、京剧表导演理论探讨、京剧史研究、京剧的传播、当代京剧发展等。
目录
(下卷)
第三编 京剧音乐
京剧音乐和它的现代发展
传奇、昆剧、乱弹、京剧:清代戏曲的“四手联弹”
《戏曲发声法初探》——以京剧声腔为例
由“中字理论”探讨梅派京胡弓法
京剧唱腔与视唱教学的链接
音乐模式:京剧进课堂与戏曲的定位问题
京剧《曹操与杨修》的文学、音乐与表演
京胡“气质”
京剧四大名旦《玉堂春》老唱片文本唱腔比较研究
京胡艺术“学院派”散论
论程砚秋京剧《女儿心》唱腔的整理改编
第四编 京剧表演
京剧表演中“笑”的艺术魅力
京剧剧本中舞台指示演化与类别初探——以《四郎探母》历代各种版本为例
为角色表演搭建平台的京剧文学
从功法、行当和家系角度考察日本歌舞伎女形表演艺术的传承
京剧表演艺术流派继承与创新的几点思考
“样板戏”的音乐变革及其舞剧化倾向
京剧流派艺术辩证关系六题
《打城隍》《打杠子》《打面缸》与《打花鼓》四出京剧丑角开蒙戏的艺术特色与教学实践
关于发展男旦恢复跷工的建议
戏曲表演“做”与“打”
京剧丑行的分类辨析与职能
马连良念白艺术研究初探
试论李少春的京剧表演创新——以《野猪林》《白毛女》为例
京剧“武旦戏”在台湾的传承与特色——以《泗洲城》为例
论大小场——《智取威虎山》:从话剧到现代戏、样板戏
戏曲演员身体素质与设计性补足训练
第五编 梅兰芳和京剧名家
Neher Versus Shaginyan:Two Female Critics Taking Opposite Stands
梅兰芳表演理论及体系——《舞台生活四十年》个案研究
一九四九年的梅兰芳
梅兰芳在夏威夷:影响与传播的分层
梅兰芳对京昆艺术和中国革命的贡献——在中国戏曲学院第五届京剧研究生班上的讲演
梅兰芳访苏游欧的深远影响
沿“移步不换形”,寻“戏曲之形”——探究梅兰芳戏曲创新核心观念的基本内涵
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存在:梅兰芳题材小说论略
被忽略的友谊——梅兰芳与徐志摩
纪念大师的第一步
余三胜籍贯考
余胜荪生平与艺术钩沉
从程长庚接受看民国时期京剧批评的两个维度
苍凉恳挚奇正相生——从谭腔看谭鑫培的艺术魅力
对“表演”理解的变异——从《儿女英雄传》到《十三妹》
再谈周信芳和王荣山——答刘世军先生
读裘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