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想领悟
出版时间:2008
丛编项: 中学数学拓展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数学思想概述;第二章两大“基石”思想;第三章两大“支柱”思想;第四章两大“主梁”思想;第五章数学思想的运用与领悟。本书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数学专业及国家级、省级中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数学思想概述
1.1 对数学思想重要性的认识渐趋深刻
1.1.1 经验的总结
1.1.2 现实的需要
1.1.3 认知的实现
1.2 大力加强对数学思想的探讨
1.2.1 思想和数学思想
1.2.2 数学思想与科学思想
1.2.3 历史上数学思想的几次重大突破与中学数学教材内容的阶段性转折
1.2.4 数学思想中的基本数学思想
1.2.5 思路、思绪、思考和意识(观念)
1.2.6 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关系
思考题
第二章 两大“基石"思想
2.1 符号化与变元表示思想
2.1.1 换元思想
2.1.2 方程思想
2.1.3 参数思想
2.2 集合思想
2.2.1 类分思想(并集思想)
2.2.2 求同思想(交集思想)
2.2.3 互补思想(补集思想)
思考题
思考题参考解答
第三章 两大“支柱"思想
3.1 对应思想
3.1.1 映射思想
3.1.2 函数思想
3.1.3 变换思想
3.1.4 对称思想
3.1.5 递归思想
3.1.6 数形结合思想
3.2 公理化与结构思想
3.2.1 公理化思想
3.2.2 演绎思想
3.2.3 日纳思想
3.2.4 类比思想
3.2.5 结构思想
3.2.6 极限思想
3.2.7 模型思想
思考题
思考题参考解答
第四章 两大“主梁”思想
4.1 系统与统计思想(一)
4.1.1 系统思想
4.1.2 整体思想
4.1.3 分解组合思想
4.1.4 运动变化思想
4.1.5 最优化思想
4.2 系统与统计思想(二)
4.2.1 统计思想
4.2.2 随机思想
4.2.3 统计调查思想
4.2.4 假设检验思想
4.2.5 量化思想
4.3 化归与辩证思想(一)
4.3.1 化归思想
4.3.2 纵向化归
4.3.3 横向化归
4.3.4 同向化归
4.3.5 逆向化归
4.4 化归与辩证思想(二)
4.4.1 辩证思想
4.4.2 对立统一思想
4.4.3 互变思想
4.4.4 转换思想
4.4.5 一分为二思想
思考题
思考题参考解答
第五章 数学思想的运用与领悟
5.1 集合问题
5.1.1 学习集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符号化与变元表示思想的运用
5.1.2 集合的图形表示及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5.1.3 关注集合元素的特征——符号化与变元表示思想的运用
5.1.4 重视空集的特殊性和重要作用——一分为二思想的运用
5.1.5 反面求解——补集思想的运用
5.2 简易逻辑与推理问题
5.2.1 逻辑联结词与真假命题的集合语言表示——结构思想的运用
5.2.2 用集合观点处理充要条件问题——集合思想的运用
5.2.3 对数学归纳法的深入理解——递归思想的运用
5.3 函数问题
5.3.1 映射、函数等概念的正确把握——特殊与一般转换思想的运用
5.3.2 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的应用——模型思想的运用
5.3.3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及应用——类分思想的运用
5.3.4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参变量漫谈——运动变化思想的运用
5.3.5 从反函数的定义谈起——对应思想的运用
5.3.6 函数奇偶性的判定与应用——符号化变元表示思想的运用
5.3.7 关于对称问题的求解——对称思想的运用
5.4 三角问题
5.4.1 对角的概念推广与符号表示的深刻认识——符号化与变元表示思想的运用
5.4.2 弧度制及应用——对应思想的运用
5.4.3 诱导公式的新概括——符号化与变元表示思想的运用
5.4.4 函数y=Asin(舛+驴)的图象——变换思想的运用
5.4.5 单位圆的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5.4.6 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应用——特殊与一般转换思想的运用
5.4.7 角的代换与变换——化归思想的运用
5.4.8 三角式余弦定理——特殊与一般转换思想的运用
5.4.9 弦函数的“平方差”公式——整体思想的运用
5.4.10 三角中的三倍角公式——变换思想的运用
5.4.11 余弦定理的简单应用——转换思想的运用
5.5 立体几何问题
5.5.1 平面的属性与描述——符号化与变元表示思想的运用
5.5.2 公理3的三个推论的证明——公理化思想的运用
5.5.3 空间直线位置关系的识别与证明——类分思想的运用
5.5.4 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证明——转化思想的运用
5.5.5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及其求解——转化思想的运用
5.5.6 平面与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归纳思想的运用
5.5.7 二面角的求解方法——归纳思想的运用
5.5.8 立体几何求解题的规范化表述——最优化思想的运用
5.5.9 立体几何中的反证法证明——补集思想的运用
5.5.10 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及求解——运动变化思想的运用
5.5.11 异面直线上两点问的距离公式——化归思想的运用
5.5.12 底面为矩形的棱锥的一个美妙结论——化归思想的运用
5.5.13 平行六面体的妙用——模型思想的运用
5.5.14 立体几何中的几何变换——运动变化思想的运用
5.5.15 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类比思想的运用
5.5.16 一种有效的处理途径一转换思想的运用
5.5.17 一种常用的求解方法——分解组合思想的运用
5.5.18 射影法与解析法的配合运用——转化思想的运用
5.5.19 三类角的珠联璧合关系——系统思想的运用
5.5.20 立体几何中的“定比分点”公式——特殊向一般转换思想的运用
5.6 平面解析几何问题
5.6.1 解析法证题浅谈——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5.6.2 定比分点公式浅析——公式所包含的多种思想
5.6.3 直线及直线方程的建立——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5.6.4 简单的线性规划及应用——最优化思想的运用
5.6.5 直线系方程——参数思想的运用
5.6.6 直线与圆有公共点的运用——参数思想的运用
5.6.7 圆的各种形式的方程及应用——符号化与变元表示思想的运用
5.6.8 谈圆的直径式方程——分解组合思想的运用
5.6.9 动点到两定点距离的和差最值——类比思想的运用
5.6.10 圆、椭圆、双曲线的定义问题——纵向化归思想的运用
5.6.11 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解题——化归思想的运用
5.6.12 一串优美的定值结论——特殊与一般转化思想的运用
5.6.13 圆锥曲线焦半径公式的应用——模型思想的运用
5.6.14 过圆锥曲线上一点的切线方程问题——变换思想的运用
5.6.15 轨迹方程的求法——交集思想的运用
5.6.16 处理圆锥曲线问题应注意的一个方面——对称思想的运月
5.6.17 设而不求——整体思想的运用
5.6.18 简化计算的妙方——对称思想的运用
5.6.19 一道抛物线问题的求解——结构思想的运用
5.6.20 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应用——结构思想的运用
5.7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问题
5.7.1 两个计数原理的理解与运用——类分思想的运用
5.7.2 从集合的角度看排列组合——集合思想的运用
5.7.3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举例——模型思想的运用
5.8 概率问题
5.8.1 对事件及概率的辨析理解——类比思想的运用
5.8.2 从集合角度看事件与概率——集合思想的运用
5.9 向量问题
5.9.1 向量的概念及加减运算——模型思想的运用
5.9.2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应用——符号化与变元表示思想的运用
5.9.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应用——类比与转化思想的运用
5.9.4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5.10 数列问题
5.10.1 关于数列一般概念的理解——结构思想的运用
5.10.2 对等差数列的深化认识——结构思想的运用
5.10.3 用函数观点处理等差数列问题——函数思想的运用
5.10.4 对等比数列的深刻认识——类比与结构思想的运用
5.10.5 等差、等比中项的巧用——化归思想的运用
5.10.6 可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问题——模型思想的运用
5.10.7 数列求和的若干方法——化归思想的运用
5.11 不等式问题
5.11.1 由实数的性质到不等式的性质——化归思想的运用
5.11.2 实系数一元不等式的统一解法——函数思想的运用
5.11.3 两个不等式的一般形式——模型思想的运用
5.11.4 二元与三元均值不等式的巧用——转换思想的运用
5.11.5 构作函数证明不等式——函数思想的运用
5.11.6 运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化归思想的运用
5.12 复数问题
5.12.1 对复数概念的深刻认识——对应思想的运用
5.12.2 复数丰富多彩的性质——变换思想的运用
5.12.3 处理复数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方程思想的运用
5.12.4 借图速解复数题——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5.12.5 复数帮了三角的忙——横向化归思想的运用
5.12.6 复数在求解代数、平面几何问题中的应用——模向化归思想的运用
5.12.7 复数与解析几何问题——化归思想的运用
思考题
思考题参考解答
参考文献
作者出版的相关书籍与发表的相关文章目录
编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