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文化研究
作者:王冀生著
出版时间:2019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围绕教育、大学的本质及其规律展开论述,深入分析中西两种文化各自的优点和不足,通过价值整合和综合创新,在“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相互融合”和“坚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西方现代文明所长”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一种既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高于西方现代文明的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旨在把我国建设成为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强国。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人的发展和教育本质
2一、 教育的本质和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
4二、 “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活动永恒的主题
6三、 “文化育人”是教育本质的核心和灵魂
9四、 “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崇高理想
11 第二章我国古典人文主义教育传统
12一、 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
16二、 以孔子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7三、 我国先秦时期“大学之道”的核心和精髓
20四、 中国科举制度和书院教育的历史地位
23 第三章西方教育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
24一、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倡导的“自由教育”思想
25二、 德国威廉·冯·洪堡“由科学而达致修养”的新教育观
28三、 西班牙奥尔特加·加塞特的《大学的使命》
32四、 美国约翰·S.布鲁贝克“使高等教育合法存在的哲学”
36 第四章一个中西两种文化矛盾冲突的世纪
37一、 开创我国大学从传统到近代的新纪元
39二、 孙中山革命精神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大学理念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文化研究目录 41三、 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在中国的传播
45四、 “西南联大”的独特价值和历史地位
46五、 延安时期解放区高等教育改革实践
47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理念的初步探索
51七、 我国大学从传统到社会主义转换的文化脉络
56八、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58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建设理论
59一、 高等教育的科学内涵和学科建设
62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64三、 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66四、 全面理解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科学内涵
68五、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70六、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转折
71七、 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问题
73八、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74九、 在本土化的基础上加速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
76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建设理论要点
81 第六章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
83一、 “以人为本”是一种教育哲学观
85二、 21世纪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
87三、 时代呼唤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一代新人
90四、 坚持“人文、科学、创新的统一” 93五、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
96六、 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特点、规律和崇高使命
99七、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办学模式
101八、 从“技能本位”到“文化育人”高职教育转型升级
103九、 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位,办出特色
106十、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目标的再认识
109 第七章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
110一、 大学的本质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
113二、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文脉和大学人的精神家园
114三、 大学精神的核心是一种生命信念和价值追求
117四、 “人文关怀”和“独立精神”是大学的“永恒之魂”
119五、 大学精神衰微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要话题
120六、 我国大学精神衰微的主要表现和根源分析
123七、“文化为魂”是大学赖以存在的精神支柱
125八、 我国大学精神衰微的本质是“道德信仰缺失”
126九、 《大学文化哲学》在当代中国应运而生
129十、 从“高深学问”到“大学文化”是个质的飞跃
131 第八章具有根本意义的划时代教育变革
132一、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135二、 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137三、 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方向
138四、 坚信“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140五、 青年要自觉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43六、 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45七、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促使我国高职教育向中高端进军
147八、 扎根中国大地,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和大学建设
150九、 建设一支“师者仁心,学为人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151十、 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154 第九章构建当代中国大学人的精神家园
155一、 人文: 生命信念和精神境界
158二、 理性: 知识理性和价值理性
160三、 求实: 服务社会和坚守品位
162四、 创新: 自强不息和时代呼唤
165 第十章坚持以人为本和逐步走向和谐
166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在文化
168二、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69三、 全面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和谐评估新局面
172四、 为实现“以人为本,走向和谐”崇高信仰而奋斗
175 参考文献
179 附录一作者主要论著
197 附录二知名学者评论
215 舍大于得坚守自我(米寿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