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为儿童“经历科学的学习过程”而设计 小学科学过程设计的推广行动 陈素平编著 2016年版

收藏
  • 大小:39.15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
资源简介
为儿童“经历科学的学习过程”而设计 小学科学过程设计的推广行动
作者:陈素平编著
出版时间: 2016年版
丛编项: 温州市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项目丛书
内容简介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自我发问:儿童的学习起点在哪里?儿童是怎样做科学的?儿童是怎样想的?儿童已经学会了吗?怎样使儿童学得好?……一连串的问题牵引着我们对小学科学过程设计研究的孜孜以求。《为儿童“经历科学的学习过程”而设计:小学科学过程设计的推广行动》围绕5个问题8个方面展开,分为九章,每一章都蕴含了研究团队对小学科学过程设计问题的解决智慧,既有小学科学学习设计的理论探寻,更有丰富的实践课例支撑。《为儿童“经历科学的学习过程”而设计:小学科学过程设计的推广行动》为小学科学学习设计提供了鲜活的操作手册,也为教育科研工作者如何推广教科研成果提供了范例。
目录
第一章 导论:小学科学过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推广
一、成果内容:小学科学过程教学设计研究
1.一个设计框架
2.两种基本模式
3.三类设计策略
4.三项应用原则
二、推广设计:“科学·儿童·教学”三统一的关键过程深化研究
1.推广与应用研究的逻辑框架
2.整体设计应用研究点
3.深化研究的突破点
三、行动研究:实践“应用——深化——拓展”一体化的研究路径
1.开题论证,明晰路径
2.集中研讨,聚焦问题
3.分类研究,突出实证
4.论证展示,整体提炼
四、研究成效:突破了小学科学“过程设计”的五大问题
1.儿童的学习起点在哪里——前概念的探查方法研究
2.儿童是怎么做科学的——基于“点”“线”多维度的过程设计
3.儿童是怎么想的——促进科学推理与论证的研讨活动设计
4.儿童已经学会了吗——基于新情境的评价活动设计
5.怎样使儿童学得更好——指向过程优化的教学具设计
第二章 探查儿童前概念的方法:以“浮力”为例
一、探查儿童前概念的程序与方法
1.自由谈话:“问什么”及“怎么问”
2.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前概念的具体表现
3.结构化问卷调查:梳理典型前概念类型
二、儿童对物体不同状态浮力的认识
1.儿童对物体漂浮状态时浮力的认识
2.儿童对物体下沉状态时浮力的认识
3.儿童对物体悬浮状态时浮力的认识
三、研究获得的结论与建议
1.浮力前概念的7点基本结论与运用建议
2.构建前概念探查的三种基本方法及操作建议
[课例1] 《下沉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第三章 适应性学习活动:基于儿童前概念的全程学习设计
一、适应性学习活动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1.对“儿童如何学习科学”的追问
2.对“教学如何展开”的探寻
3.何谓适应性学习活动
二、适应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准备步骤
1.解析前概念结构特点
2.建构概念发展路径
三、适应性学习活动设计的三种路径
1.并列式路径:基于同一层次的不同观点
2.递进式路径:基于同一概念的不同层级
3.混合式路径:对接不同认知学习方式
四、基于评价的活动设计与观察反思
1.引入“科学论证”,检验儿童是否“会学”
2.设计“新情境”,检验儿童是否“学会”
3.介入“课堂观察”,检验学习是否发生
[课例2]《水珠从哪里来》
[课例3]《电和磁》
第四章 “实践-认识”型:指向科学过程本质的学习方式设计(1)
一、对“实践-认识”的再认识
1.对“实践”的再认识
2.对“认识”的再认识
3.实践、认识之间的桥梁
4.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二、设计路径的学习关键特征
1_有结构的实践活动
2.展开实践过程的记录
3.水到渠成的共识
三、不同内容领域的设计策略
1.“生命世界”领域:直接观察+第二手资料
2.“地球与宇宙”领域:模拟实验+类比推理
3.“物质世界”领域:观察实验+描述解释
[课例4]《空气有重量吗》
[课例5]《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五章 “假设-检验”型:指向科学过程本质的学习方式设计(2)
一、对“假设-检验”的再认识
1.对儿童“假设”的再认识
2.对儿童“检验”的再认识
3.对“假设-检验”途径的再认识
4.“假设-检验”的科学思维过程简析
二、“假设-检验”型的方法与设计
1.单假设检验法
2.多假设检验法
三、“假设-检验”过程设计的策略
1.学习题材与学生已有经验相适
2.依据学生假设层次设计相应活动
3.设计“证伪”的检验活动
4.引导学生对假设进行反思
[课例6] 《磁力的大小会改变吗》
第六章 “再设计”:指向科学过程本质的学习方式设计(3)
一、“一次性设计”的现象与反思
1.常见现象:一次性设计
2.科学的过程:像工程师一样做研究
3.学习的过程:不断地自我反思
二、“再设计”过程教学设计的指向
1.指向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2.指向“概念”:丰富核心概念
3.指向学科素养:为学生素养发展做铺垫
三、“再设计”过程设计的模式
1.在初步设计阶段嵌入“再设计”
2.在制作过程阶段嵌入“再设计”
3.在作品完成阶段嵌入“再设计”
四、“再设计”过程设计的课型
1.单节课:化繁为简,跟进“再设计”
2.连锁课:周期组合,循环“再设计”
3.拓展课:学科整合,丰满“再设计”
[课例7]《建高塔》(第一课时)
[课例8]《建高塔》(第二课时)
第七章 研讨活动:促进儿童观点与证据的协调
一、课堂研讨活动现状与科学学习研究的发展
1.现实课堂中研讨活动的现状
2.将研讨与论证作为实践活动的启示
3.学习科学研究新进展的启示
二、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两角色五过程”研讨模型
1.研讨的组织:学习共同体
2.研讨的角色:倾听者与发言者
3.研讨的过程:五个节点的交互
三、围绕“倾听-发言”展开的专项训练游戏设计
1.游戏提示卡:倾听中学会接受
2.色子棋:立场梳理中学会关联
3.抽签筒:发言中学会表达观点
四、促使“工具-思维”互动的集体研讨助学支架设计
1.三阶段助学卡
2.全程任务单
3.可视化图表
五、建构“教师-学生”互动的关键问题引导策略设计
1.学生思维处于前结构无关联时:引导启动经验
2.学生思维处于单点结构无法建构时:引导关注证据
3.学生思维处于多点结构陷入矛盾时:引导逻辑推理
[课例9]《水珠从哪里来》
第八章 新情境:挑战科学学习过程的“最后一公里”
一、新情境之于科学学习过程的意义
1.什么是“新情境”
2.新情境任务设计的现状
3.新情境任务设计的核心要素
二、指向不同教育功能的新情境编制
1.指向概念应用的功能
2.指向思维提升的功能
3.指向兴趣延伸的功能
三、新情境在不同阶段的任务形式
1.单节课总结:口头表达或纸笔答题
2.单元总结:作品设计或主题探究项目
3.学期或学年总结:综合型竞赛活动或表演剧
四、新情境任务设计的多元途径
1.从情境中来,到情境中去
2.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3.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
[课例10]《天气》(单元总结课)
第九章 教学具设计:指向“五性”的实验过程优化
一、定位:从“指向实验结果”到“优化实验过程”
1.贴近学生认知特点
2.助推实验过程展开
3.丰富实验结果的内涵
二、设计:多视角捕捉改进要点
1.扩大探究时空,提供清晰的观察载体
2.增加目标内涵,呈现完整的研究过程
3.替换实验材料,完善丰富的活动载体
三、运用:指向实验过程的“五性”优化
1.科学性:让教学具成就“科学的过程”
2.层次性:让教学具助推科学过程展开
3.操作性:让教学具符合课堂过程实际
4.趣味性:让教学具吸引学生情感参与
5.丰富性:让教学具成为目标内涵的支架
实例:《“抵抗弯曲”实验套件》
附录1 “小学科学过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主报告
附录2 课堂研究观察单
观察单1.学生认知(概念、思维)发展观察表
观察单2.“课堂集体研讨的有效性”观察量表
观察单3.“教师提问引导的有效性”观察量表
观察单4.课堂研讨活动学生个体论证发展观察表
观察单5.学习任务设计学生反应观察单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