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名篇新读
作者:汲安庆著
出版时间:2018年版
内容简介
《中学语文名篇新读/梦山书系》对现行初高中语文教材的部分经典篇目进行解读。作者汲安庆,曾是厦门一中学教师,有长期一线教学经验,后又有理论学习积累,专注文本解读。
在《中学语文名篇新读/梦山书系》中作者尽量从语文的视角,而非文学、文化的视角解读语文名篇,做到感性与理性相谐、熟悉与陌生相乘,并与语文教学中的学术性、审美性有机统一,可供一线教师参考。
目录
代序一 让个性、深意矗立在文本解读中
代序二 视角、融合与创造——谈文本解读对西文艺理论的审美化用
初中编
思绪,像雾、像雨、又像风——解读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传奇过度,人物何以挺立——说说孙犁小说《芦花荡》中人物塑造的概念化和个性化
阿长的“脱裤子防炮击”说语含调侃吗——与孙绍振、钱理群教授商榷
非常态,非常美——从朱自清《背影》中的陌生化手法谈起
小小鸭蛋情趣多——说说《端午的鸭蛋》中的“小叙事”艺术
情比金坚,真心英雄——解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身穷文乃亨——解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爷们你大胆地往前走——解读《岳阳楼记》中的双声话语
乐,还是不乐——就《醉翁亭记》的情感内质与西渡先生商榷
心远真意出——解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哭穷”怎么哭出了“金石声——解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令人眩晕的清新——解读叶赛宁的诗歌《夜》
如金在沙,显然自异——从若瑟夫·达佛朗司的“天使元素”说开去
不可救药的赌性——《范进中举》一文中几类人物形象的性格分析
浅切、平俗表象下的艺术暗潮——白居易《观刈麦》艺术表现力赏析
当鲜活的生命遭遇凌迟——试析孔乙己形象中的象征内涵
高中编
“退”,并非只是叙事线索——揭秘《烛之武退秦师》的意蕴层和形式层
春秋笔法:自由而审美地表现——巴金《小狗包弟》的抒情艺术
不入流,何以也能美——直面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心理骚动”
悲凉之好与淡雅“享虐”——也品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悲凉之味”
“第一快诗”:快在何处——论《归园田居·其一》中的“三乐”
祥林嫂到底因何而死——解读鲁迅小说《祝福》的意蕴
“钻木取火式”表意结构——李密《陈情表》一文形式秘妙探究
孟子的譬喻长于何处——以《王好战,请以战喻》等篇为例
是忧愁,还是悲愤——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情感基调探析
“流水句式”中的主体对抗与超越性结构——以李白《春夜宴丛弟桃花园序》为例
课外编
论《狂人日记》中的黑夜意象
情到深处必单纯——解读《敕勒歌》中的乡土情结
相对中的张力——卞之琳《断章》一诗的表现艺术探赜
道是无情却有情——解读朱自清的《怀魏握青君》
尊严在苦闷的探询中升华——解读帕斯捷尔纳克的《哈姆雷特》
美丽几多重——解读爱伦·坡的《致海伦》
别让自己的心灵瞎去——赏析盖叫天的散文《默》
咬定“青山”不放松——乔叶《坐在最后一排》切题、扣题和点题的艺术
对传统叙事的审美超越——苏叔阳《理想的风筝》一文赏析
附录
本乎情性的“直教——从孙权的成功劝学说开去
藤野先生的”教育经——解读鲁迅的《藤野先生》
“贵近”也能缔造教育神奇——对胡适《我的母亲》中“镜像教育”的思考
“冷”暴力何以“热”流行——关于黄蓓佳小说《心声》引发的教育沉思
丢开教学的臭脸子——从《香菱学诗》看林黛玉的低位教学思想
教育该以怎样的名义——有感于陈胜、吴广的“名义情结”
“我”是我的天堂——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硬汉哲学”的教育启示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