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现代中学国文教育简史 1904-1949年 赵新华著 2018年版

收藏
  • 大小:86.59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
资源简介
现代中学国文教育简史 1904-1949年
作者:赵新华著
出版时间:2018年版
内容简介
  吕思勉先生曾指出:“一国之民所以能结合为一国家者,结合之力尤以语言文字为大。盖语言文字相同,则国民之感情因之而亲洽,一国之文化缘此而获调和。”《现代中学国文教育简史(1904-1949年)》叙述了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独立的“国文”科也应运而生。在接下来的近半个世纪里,中学国文教育随着教育思潮、课程文件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并呈现独特的历史变迁历程:清末民初时期重在让学生知古今文章流变、读清真雅正之文;20世纪20年代新学制时期,重在培养学生自由发表思想、欣赏浅近文学的能力;“课程标准”时期重在培养健全的现代国民叙说事理、表情达意能力,“九·一八”事变后,又提出了“振奋民族精神、了解固有文化”的目标,要求重点了解学习“代表民族人物之传记及其作品”。
目录
第一章 道德为先应用为范(1904-1911年)
第一节 清末时期中学国文教育的政策性规定
一 中国现代“中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 现代“国文”学科的独立
三 《奏定学堂章程》中有关中学国文教育的规定与要求
第二节 清末时期的现代中学国文教科书
一 中国现代教科书的萌芽与发展
二 清末时期现代中学国文教科书编辑出版概况
三 清末时期中学国文教科书中呈现的现代国文教育理念
四 清末时期的代表性现代中学国文教科书概貌
第三节 清末时期的现代中学国文考试
一 新式学堂招生对国文的要求
二 出国留学考试中的国文程度要求
小结
第二章 审美渐显关注情感(1912-1919年)
第一节 民国初期现代中学国文教育的政策性规定
一 民国初期现代中学规范化发展的制度保证
二 民国初期课程文件对中学国文教育的规定与要求
第二节 民初时期的现代中学国文教科书
一 重订清末时期的中学国文教科书
二 民初时期新编现代中学国文教科书
三 现代中学国文知识教科书
四 民初时期现代中学国文教科书编排的进步
五 民初代表性现代中学国文教科书概貌
第三节 民国初期的现代中学国文考试
一 民初大学预科招生考试中的国文试题
二 民初研究生入学考试、留学生考试中的国文试题
三 公务员考试中的国文试题
小结
第三章 古今并选大众经典(1920-1927年)
第一节 民国新学制时期现代中学国文教育的政策性规定
一 中国“三三”制现代中学教育体制的确立
二 新学制时期对现代中学国文教育的政策性规定与要求
第二节 新学制时期的现代中学国文教科书
一 自修用补充教材
二 新编现代中学国文教科书
三 新学制时期代表性现代中学国文教科书概貌
四 教科书中的女性形象:社会底层人,自立女国民
第三节 新学制时期的现代中学国文考试
一 大学入学考试中的国文试题
二 现代中学入学考试试题
小结
第四章 注重实用欣赏文艺(1928-1932年)
第一节 1929年课程标准时期国文教育的政策性规定
一 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颁布与实施
二 1929年课程标准对现代中学国文教育的规定与要求
第二节 1929年课程标准时期的中学国文教科书
一 新的出版机构陆续介入,教科书种类众多
二 现代中学国文教科书编排的科学化、规范化
第三节 1929年课程标准时期的中学国文考试
一 初级中学入学试题淡化文言、降低难度
二 高级中学入学考试“国文”常识,不可忽视古代作品
小结
第五章 文化宣传主题首选(1933-1937年)
第一节 1932年课程标准时期国文教育的政策性规定
一 1932年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新变化
二 1932年中学国文课程标准摘录
第二节 1932年课程标准时期的中学国文教科书
一 普通中学教科书
二 国文特种读本
第三节 1932年课程标准时期的中学国文考试
一 初中入学考试禁止文言,难度再次降低
二 初中毕业会考试题,不可忽视古代文学、文法知识
三 高中入学考试国文试题青睐文言,注重国学常识
小结
第六章 战火弥漫国文不断(1938-1945年)
第一节 全面抗战时期国文教育的政策性规定
一 沦陷区教育政策
二 国统区教育政策
三 根据地教育政策
第二节 全面抗战时期的现代中学国文教科书
一 沦陷区的中学国文教科书
二 国统区中学国文教科书
三 根据地中学国文教科书
四 全面抗战时期各版本中学国文教科书选文文、白比例
小结
第七章 语言教育、思想教育并行(1946-1949年)
第一节 解放区教育政策与中学国文教科书的编辑出版
第二节 解放区现代中学国文教育的特点
一 《中等国文》选文概况
二 《中等国文》呈现的解放区中学国文教育特点
小结
附录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