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籍手册>计算机与网络 >软件工程与计算 卷3 团队与软件开发实践 骆斌主编 刘嘉,张瑾玉,黄蕾编著 2012年版

软件工程与计算 卷3 团队与软件开发实践 骆斌主编 刘嘉,张瑾玉,黄蕾编著 2012年版

收藏
  • 大小:104.88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类别:计算机与网络
  • 更新日期:2024-04-16
推荐:升级会员 无限下载,节约时间成本!
关键词:团队   计算   软件   实践   开发
资源简介
软件工程与计算 卷3 团队与软件开发实践
作者:骆斌主编 刘嘉,张瑾玉,黄蕾编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丛编项: 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规划教材:软件工程与计算(卷3):团队与软件开发实践》作为国家精品课程“软件工程与计算”系列课程的第三门课程配套教材,《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规划教材:软件工程与计算(卷3):团队与软件开发实践》关注综合性软件工程实践,运用“软件工程与计算”系列前两门课程所学软件工程、程序设计和软件职业知识,采用螺旋开发模型,强化项目管理实践、团队实践、软件工程制品与评审实践,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和软件工程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项目管理能力。《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规划教材:软件工程与计算(卷3):团队与软件开发实践》可作为高等院校软件工程、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本科生软件工程实践类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有关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软件工程实践概述
1.1 预备知识1:软件项目管理
1.2 预备知识2:螺旋模型
1.3 课程案例描述
1.4 课程案例的软件过程选择
1.5 课程案例的组织
1.5.1 实践过程总体描述
1.5.2 实践过程分阶段描述
1.5.3 实践过程的时间安排
1.5.4 实践过程的阶段评价

第2章 项目启动
2.1 预备知识1:团队建设
2.1.1 团队组成和评估
2.1.2 团队文化
2.2 预备知识2:配置管理初步
2.3 项目启动阶段实践描述
2.3.1 项目启动阶段实践目标
2.3.2 项目启动阶段实践内容和脚本
2.3.3 项目启动阶段团队活动计划
2.4 团队建立实践
2.4.1 团队建立
2.4.2 团队交流与激励机制
2.5 软件开发环境构建实践
2.5.1 版本控制和管理机制
2.5.2 版本控制工具的使用原则
2.6 项目启动会议实践
2.6.1 项目启动会议准备
2.6.2 项目启动会议召开
2.6.3 项目启动会议产物
2.7 项目启动阶段实验手册及评价标准
2.7.1 关于实验手册与评价标准的使用说明
2.7.2 项目启动阶段团队活动检查表
2.7.3 项目启动阶段实验手册
2.7.4 项目启动阶段评分标准

第3章 第一循环
3.1 预备知识1:沟通交流
3.1.1 沟通交流的特点和分类
3.1.2 沟通的方式选择
3.2 预备知识2:项目计划
3.2.1 项目计划的特点和原则
3.2.2 项目计划的内容
3.3 第一循环阶段实践描述
3.3.1 第一循环阶段实践目标
3.3.2 第一循环阶段实践内容和脚本
3.3.3 第一循环阶段团队活动计划
3.4 需求获取实践:面谈
3.4.1 面谈的技巧
3.4.2 面谈记录整理
3.5 风险分析与风险解决
3.5.1 风险识别:“头脑风暴”
3.5.2 风险分类
3.5.3 风险解决
3.5.4 风险解决中的其他因素
3.6 项目范围界定和范围原型实践
3.6.1 范围原型开发活动
3.6.2 范围原型开发过程
3.6.3 项目范围界定
3.7 评审会议实践
3.7.1 评审会议的召开
3.7.2 评审会议的记录
3.7.3 项目范围评审的要点
3.8 建立项目计划
3.8.1 项目计划活动
3.8.2 确定项目进度计划
3.8.3 项目网络图
3.8.4 项目计划文档
3.9 第一循环阶段实验手册及评价标准
3.9.1 第一循环阶段团队活动检查表
3.9.2 第一循环阶段实验手册
3.9.3 第一循环阶段评分标准

第4章 第二循环
4.1 预备知识:软件质量管理
4.1.1 软件质量
4.1.2 软件质量管理
4.1.3 软件评审和软件测试
4.2 第二循环阶段实践描述
4.2.1 第二循环阶段实践目标
4.2.2 第二循环阶段实践内容和脚本
4.2.3 第二循环阶段团队活动计划
4.3 需求获取实践:涉众分析
4.3.1 涉众分析
4.3.2 涉众分析过程
4.4 用户需求风险分析
4.4.1 用户需求风险
4.4.2 需求变更管理
4.4.3 需求评审
4.5 开发用户界面原型
4.5.1 设计用户界面原型
4.5.2 实施用户界面原型并获取用户反馈
4.5.3 后续的改进用户界面原型
4.6 需求规格说明
4.6.1 项目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
4.6.2 通过用例完成需求规格说明
4.6.3 需求规格说明文档
4.7 系统级别的测试
4.7.1 系统级别的测试和后续测试
4.7.2 系统测试计划
4.7.3 系统测试用例
4.8 修订项目计划实践
4.8.1 确定变更内容
4.8.2 变更影响评估和处理
4.8.3 实现计划变更
4.9 第二循环阶段实验手册及评价标准
4.9.1 第二循环阶段团队活动检查表
4.9.2 第二循环阶段实验手册
4.9.3 第二循环阶段评分标准

第5章 第三循环
5.1 预备知识:软件架构
5.1.1 软件架构的含义
5.1.2 软件架构的目标
5.1.3 软件架构的设计原则
5.2 第三循环阶段实践描述
5.2.1 第三循环阶段的实践目标
5.2.2 第三循环阶段实践内容和脚本
5.2.3 第三循环阶段团队活动计划
5.3 筛选关键需求
5.3.1 确定关键的功能需求
5.3.2 确定关键的非功能需求
5.4 架构备选方案和风险分析
5.4.1 提出架构备选方案
5.4.2 白板化备选方案
5.4.3 团队评估会议
5.5 开发演化式架构原型
5.5.1 划分系统层次
5.5.2 设计组件和组件接口
5.6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
5.7 架构评审会议实践
5.7.1 软件架构评审
5.7.2 软件架构评审会议的要点
5.8 集成测试计划和用例
5.8.1 集成测试和持续集成
5.8.2 集成测试计划
5.8.3 集成测试用例
5.9 工作量估算及估算实践
5.9.1 估算参与人员及必要条件
5.9.2 纸牌估算法
5.9.3 估算会议的要点
5.10 第三循环阶段实验手册及评价标准
5.10.1 第三循环阶段团队活动检查表
5.10.2 第三循环阶段实验手册
5.10.3 第三循环阶段评价标准

第6章 第四循环
6.1 预备知识:软件测试技术
6.1.1 软件生命周期中的测试
6.1.2 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6.1.3 Bug的记录和跟踪
6.2 第四循环阶段实践描述
6.2.1 第四循环阶段的实践目标
6.2.2 第四循环阶段工作描述
6.2.3 第四循环阶段团队活动计划
6.3 详细设计实践
6.3.1 识别出类
6.3.2 细化类的方法和接口
6.3.3 详细设计文档
6.4 编码活动实践
6.4.1 持续集成实践
6.4.2 建议实践:测试驱动开发
6.4.3 详细编码
6.4.4 代码检查法
6.5 单元测试
6.5.1 单元测试计划
6.5.2 单元测试用例和工具
6.6 执行各阶段测试
6.6.1 记录测试执行
6.6.2 Bug报告
6.7 内部项目评审
6.8 第四循环阶段实验手册和评价标准
6.8.1 第四循环阶段团队活动检查表
6.8.2 第四循环阶段实验手册
6.8.3 第四循环阶段评价标准

第7章 项目部署
7.1 项目部署阶段实践描述
7.1.1 项目部署阶段实践目标
7.1.2 项目部署阶段实践内容及脚本
7.1.3 项目部署阶段团队活动计划
7.2 项目发布实践
7.2.1 用户使用手册
7.2.2 项目部署及说明
7.3 项目维护准备实践
7.3.1 软件维护活动及维护准备
7.3.2 软件的可维护性审查
7.4 用户验收实践
7.4.1 用户验收概述
7.4.2 软件演示原则
7.4.3 软件验收会议准备
7.5 项目组总结实践
7.5.1 软件项目总结
7.5.2 项目总结会议
7.6 项目部署阶段实验手册及评价标准
7.6.1 项目部署阶段团队活动检查表
7.6.2 项目部署阶段实验手册
7.6.3 项目部署阶段评价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