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学用中药养生治病一本通 超值全彩白金版 孙健 2015年版

收藏
  • 大小:259.03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
资源简介
学用中药养生治病一本通 超值全彩白金版
作者:孙健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应用而不朽。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中药的各种效用越来越多地被证实,人们对中药的认识和关注度也在大大提高,中药逐渐深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除了被用于对症治病,还常被用到餐桌上,煲汤、煮粥、泡茶、泡酒……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选用中药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辨证施治,只有用对中药,才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改善亚健康,起到防治疾病和养生保健的功效。那么,怎样才能辨证用药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配伍、禁忌,懂得常见中药的功能、主治,懂得如何对症选择中药,懂得如何将中药加入药膳、药粥中去治疗一些小病小痛,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生活中学一点中医,懂一些中药药理和基本常识,并不难。《学用中药养生治病一本通(超值全彩白金版)》将生活中常见的数百种中药药材按照各自不同的功效分为补气中药、补血中药、补阳中药、滋阴中药、解表发散中药、清热药、活血化瘀中药、理气行气药、止血药、收涩药、安神药、利水消肿药、化痰止咳中药、消食化积中药、祛暑中药、泻下中药、平肝息风中药、祛风寒湿中药、驱虫药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每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保健药膳、现代研究、选购要点、贮藏方法等,还介绍了中药的起源、性能、配伍、炮制、禁忌,不同体质和不同时节中药养生宜忌等。懂得随季节变化用中药调剂饮食,能够运用药膳为家人治疗或预防常见病和较轻的外科创伤,这些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生活中,多识得一些中草药,认识中药的功效和用法,不仅在生病的时候能灵活运用中草药治病疗疾,在平常还可以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远离疾病的干扰。《学用中药养生治病一本通(超值全彩白金版)》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药知识和运用,每个读者都可以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深奥中医简单学,学以致用,帮助读者从生活细节开始,治病防病,延年益寿。
目录
第一章 认识中药
第一节 中草药的分类
第二节 中草药的产地
第三节 中草药的四性五味
第四节 中草药的归经
第五节 中草药的升降沉浮
第六节 中药五味的宜忌
第二章 中药配伍中的宜忌
第一节 中药配伍
第二节 君臣佐使,搭配有道
第三节 中药“十八反
第四节 中药“十九畏
第五节 药方的组成变化
第三章 中药的煎煮
第一节 中药煎熬前要进行浸泡
第二节 煎煮容器精挑细选
第三节 煎药用水很关键
第四节 煎煮的火候及时间
第五节 煎煮次数有窍门
第六节 常用的入药方法
第四章 中药养生辨清体质
第一节 平和体质首选的中药及药膳
第二节 气虚体质首选的中药及药膳
第三节 阳虚体质首选的中药及药膳
第四节 阴虚体质首选的中药及药膳
第五节 血瘀体质首选的中药及药膳
第六节 痰湿体质首选的中药及药膳
第七节 湿热体质首选的中药及药膳
第八节 气郁体质首选的中药及药膳
第九节 特禀体质首选的中药及药膳
第五章 中药养生四时有别
第一节 春季滋补养生的中药及药膳
第二节 夏季清热解暑的中药及药膳
第三节 秋季滋阴润肺的中药及药膳
第四节 冬季温润补元的中药及药膳
第六章 补气中药
第一节 人参——补气第一圣药
第二节 党参——补中益气养肝血
第三节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虚火
第四节 太子参——补气生津润肺燥
第五节 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排毒
第六节 白术——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第七节 山药——补脾益气,生津益肺
第八节 白扁豆——补虚止泻,药食两用的佳品
第九节 甘草——调和诸药,药中“国老
第十节 刺五加——益气健脾,延年益寿
第十一节 绞股蓝——补气延寿, “秦巴人参
第七章 补血中药
第一节 当归——血虚能补,血枯能润
第二节 何首乌——养血填精补肝肾
第三节 阿胶——补血活血,补虚润肺
第四节 鸡血藤——通筋活络,补血养血
第五节 熟地黄——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第六节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第七节 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第八章 补阳中药
第一节 鹿茸——补肾阳,益精血
第二节 冬虫夏草——益肺止血,补肾阳
第三节 肉苁蓉——润肠通便,益精血
第四节 杜仲——安胎强筋,补肝肾
第五节 巴戟天——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第六节 补骨脂——补肾壮阳,温脾止泻
第七节 蛤蚧——助阳益精,补肺益肾
第八节 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第九节 韭菜子——强筋壮骨,壮阳固精
第十节 蛤蟆油——补肾益精,养阴润肺
第九章 滋阴中药
第一节 女贞子——滋补阴血第一圣物
第二节 银耳——滋阴润燥益肾阴
第三节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第四节 南沙参——养阴清肺,补气化痰
第五节 枸杞子——明目润肺,补肝肾
第六节 百合——养阴润肺,安心神
第七节 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第八节 天冬——滋阴润燥,清火生津
第九节 石斛——养阴清热,益胃生津
第十节 玉竹——滋肺阴,养胃阴
第十一节 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
第十二节 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健骨
第十章 解表发散中药
第一节 麻黄——疗伤寒,解肌第一药
第二节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第三节 紫苏——发表散寒,解鱼蟹毒
第四节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第五节 葛根——解肌透热,生津止渴
第六节 桑叶——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第七节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
第八节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第十一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
第二节 决明子——清热明目,清肠通便
第三节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第四节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第五节 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第六节 蒲公英——解毒消肿,清肝热
第七节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第八节 紫草——清热凉血,解毒透疹
第九节 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
第十节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第十一节 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中药
第一节 川芎——活血行气,止疼痛
第二节 郁金——血分之气药
第三节 姜黄——活血行气,通经之痛
第四节 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
第五节 红花——活血通经,散瘀痛
第六节 桃仁——活血化瘀,润肠通便
第七节 益母草——活血调经,消水肿
第八节 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消痈
第十三章 理气行气中药
第一节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第二节 枳实——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第三节 香附——疏肝解郁,调经止痛
第四节 佛手——疏肝解郁,理气和中
第五节 玫瑰花——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第六节 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第七节 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第八节 小茴香——理气止痛,温阳散寒
第九节 槟榔——下气消食,通利水道
第十四章 止血中药
第一节 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
第二节 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
第三节 紫珠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
第四节 大蓟——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第五节 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第六节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第七节 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第八节 茜草——活血行血,通经脉
第九节 蒲黄——止血化瘀,利尿
第十节 白及——止血,消肿,生肌
第十五章 收涩中药
第一节 浮小麦——除虚热,止汗
第二节 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
第三节 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
第四节 诃子——涩肠止泻,利咽开音
第五节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第六节 覆盆子——益肝肾明目,固精缩尿
第七节 芡实——益肾固精,健脾止泻
第八节 糯稻根须——退虚热,止盗汗
第九节 麻黄根——止汗,实表气,固虚
第十六章 安神中药
第一节 灵芝——养心轻身,抗衰老
第二节 柏子仁——养心安神,通大肠
第三节 合欢皮——解郁安神,和五脏
第四节 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第五节 首乌藤——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第六节 远志——安神益智,祛痰开窍
第十七章 利水消肿中药
第一节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第二节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
第三节 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消水肿
第四节 泽泻——利水消肿,渗湿泄热
第五节 猪苓——利水消肿,渗湿
第六节 冬瓜皮——利水消肿,清热解暑
第七节 玉米须——利水消肿,利湿退黄
第八节 荠菜——利水消肿,明目,止血
第九节 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
第十八章 化痰止咳中药
第一节 半夏——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第二节 罗汉果——清肺利咽,化痰止咳
第三节 柴胡——和解退热,升举阳气
第四节 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第五节 苦杏仁——润肺,消食积,散滞气
第六节 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
第七节 皂荚——祛顽痰,通窍开闭
第八节 旋覆花——降气行水化痰,降逆止呕
第九节 白前——降气化痰
第十节 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第十一节 桔梗——宣肺祛痰,利气宽胸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