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与检验技术类专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 化学分析与电化学分析技术及应用
作者:王炳强 著
出版时间: 2018年版
内容简介
《化学分析与电化学分析技术及应用》共有十二章,包含了化学分析和电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新技术及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内容涵盖了化学分析和电化学分析基础知识和实验测量中所涉及的各种仪器、装置及测量步骤。内容包括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重量分析等化学分析方法,还包括电解分析、库仑分析、电导分析、电位分析、极谱分析、伏安分析以及电化学联用分析等电化学分析方法。本书适合从事化学分析和电化学分析研究的技术人员,以及相关院校的师生培训使用。
目录
第一章绪论/ 001
第一节化学分析技术导论/ 001
一、化学分析的分类/ 001
二、化学分析术语和符号/ 002
第二节电化学分析技术导论/ 002
一、电化学分析分类/ 003
二、电化学分析术语和符号/ 004
第二章酸碱滴定法/ 006
第一节酸碱溶液pH的计算/ 006
一、酸碱质子理论和酸碱解离平衡/ 006
二、水溶液中酸碱组分不同形式的分布/ 007
三、酸碱溶液pH的计算/ 009
第二节缓冲溶液/ 010
一、缓冲溶液简介/ 010
二、缓冲溶液的选择/ 011
第三节酸碱指示剂/ 012
一、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012
二、变色范围和变色点/ 012
第四节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013
一、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013
二、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014
第五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015
一、一元酸碱的滴定及应用/ 015
二、多元酸碱的滴定及应用/ 018
三、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025
第三章配位滴定法/ 027
第一节乙二胺四乙酸的性质及其配合物的稳定性/ 027
一、乙二胺四乙酸的性质及其配合物/ 027
二、配合物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029
第二节配位滴定指示剂/ 033
一、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033
二、金属指示剂必须具备的条件/ 034
三、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034
第三节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 035
一、控制溶液的酸度/ 036
二、掩蔽和解蔽的方法/ 036
三、选用其他配位滴定剂/ 037
第四节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038
一、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 038
二、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 039
三、EDTA溶液浓度的计算/ 040
第五节配位滴定的应用/ 040
一、滴定方式/ 040
二、应用示例/ 041
第四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047
第一节概述/ 047
一、氧化还原滴定法/ 047
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047
三、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 048
第二节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及终点的确定/ 049
一、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049
二、氧化还原滴定终点的确定/ 050
三、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 050
第三节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 051
一、预处理的条件/ 051
二、常用的预处理试剂/ 052
第四节高锰酸钾法/ 054
一、高锰酸钾法特点/ 054
二、KMnO4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1—2016)/ 054
三、高锰酸钾法应用示例/ 055
第五节重铬酸钾法/ 058
一、重铬酸钾法的特点/ 058
二、重铬酸钾法应用示例/ 059
第六节碘量法/ 063
一、直接碘量法/ 064
二、间接碘量法/ 064
三、碘量法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1—2016)/ 064
四、碘量法应用示例/ 066
第七节硫酸铈法和溴酸钾法/ 067
一、硫酸铈法/ 067
二、溴酸钾法/ 068
第五章沉淀滴定法/ 070
第一节沉淀滴定法和分类/ 070
一、沉淀滴定法/ 070
二、沉淀滴定法分类/ 070
第二节莫尔法的应用/ 070
一、测定原理/ 070
二、溶液酸度/ 071
三、指示剂用量/ 071
四、工业用水中氯含量的测定(莫尔法)/ 071
第三节佛尔哈德法的应用/ 072
一、直接滴定法测定Ag+/ 072
二、返滴定法测定卤化物/ 073
三、硫氰酸铵标准溶液的制备/ 074
第四节法扬司法的应用/ 074
一、测定原理/ 074
二、使用吸附指示剂的注意事项/ 075
三、法扬司法的应用/ 075
四、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荧光黄指示剂法)/ 076
第六章重量分析法/ 078
第一节概述/ 078
一、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 078
二、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078
三、沉淀剂的选择/ 079
四、重量分析法的主要操作过程/ 079
第二节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080
一、溶解度与溶度积/ 080
二、同离子效应/ 081
三、盐效应/ 082
四、酸效应/ 082
五、配位效应/ 082
第三节沉淀的形成及沾污/ 083
一、沉淀的类型/ 083
二、沉淀的形成/ 083
三、沉淀的沾污/ 084
四、减少沉淀沾污的方法/ 085
第四节沉淀的条件/ 085
一、晶形沉淀/ 085
二、无定形沉淀/ 086
三、均匀沉淀法/ 086
四、称量形式的获得/ 086
第五节重量分析结果计算/ 092
一、重量分析中的换算因数/ 092
二、结果计算示例/ 093
第六节重量分析法的应用/ 094
一、挥发法在分析中应用/ 094
二、沉淀法在分析中应用/ 096
三、硫酸镍中镍含量的测定/ 098
第七章电化学分析基础知识/ 100
第一节电化学基础知识/ 100
一、界面双电层/ 100
二、法拉第过程和非法拉第过程/ 104
三、电极反应/ 104
四、电极/溶液界面的传质过程/ 105
五、电极反应动力学/ 107
第二节电化学分析实验测量/ 109
一、三电极体系/ 109
二、工作电极/ 109
三、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 111
四、电解池/ 113
第八章电解和库仑分析法/ 115
第一节电解分析法/ 115
一、电解过程/ 115
二、超电位/ 117
三、电解液的选择/ 119
四、无机物的电解分析和分离/ 119
第二节库仑分析法/ 120
一、库仑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20
二、控制电流库仑滴定法/ 121
三、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 126
四、微库仑分析法/ 128
第九章电导分析法/ 130
第一节电导分析的基本原理/ 130
一、电导与电导率/ 130
二、摩尔电导率和极限摩尔电导率/ 131
三、盐的摩尔电导率和阳离子迁移数/ 133
第二节电导滴定分析/ 134
一、基本原理和滴定装置/ 134
二、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 134
三、电导滴定法在分析测试中的应用/ 135
第三节应用实例/ 138
一、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测定/ 138
二、难溶盐的溶解度和溶度积的测定/ 138
三、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138
第四节自动连续监测/ 139
一、水质监测/ 139
二、大气监测/ 139
三、工业流程中监测/ 140
四、钢铁中C、S的测定/ 140
第五节高频电导滴定/ 140
一、基本原理/ 140
二、高频电导滴定法应用/ 142
第十章电位分析法/ 144
第一节电极电位/ 144
一、标准电极电位/ 144
二、条件电极电位/ 145
第二节液/液界面标准电位/ 145
第三节pH电位法测定/ 147
一、pH的定义/ 147
二、pH标准缓冲溶液/ 148
三、指示电极/ 149
四、非水溶剂介质中的酸度/ 153
第四节离子选择性电极/ 154
一、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 154
二、电位选择系数/ 155
三、测定电位选择系数的方法/ 156
四、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析测试方法/ 156
五、离子选择性电极在分析测试中的应用/ 158
第五节电位滴定法/ 160
一、基本原理和滴定装置/ 160
二、电位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 160
三、电位滴定法的应用/ 162
四、自动电位滴定法/ 163
第十一章极谱和伏安分析法/ 165
第一节极谱分析法/ 165
一、概述/ 165
二、直流极谱分析/ 165
三、交流极谱、方波极谱和脉冲极谱分析/ 169
第二节伏安分析法/ 173
一、概述/ 173
二、线性扫描伏安分析/ 173
三、循环伏安分析法/ 175
四、卷积伏安分析法/ 176
五、溶出伏安法/ 177
第三节常用仪器的原理/ 178
一、经典极谱仪电路原理/ 178
二、示波极谱仪电路原理/ 178
三、恒电位电路原理/ 179
四、新伏安极谱电路原理/ 180
五、双工作电极伏安分析仪原理/ 180
六、微机型电化学伏安工作站 / 180
第十二章电化学联用分析/ 182
第一节光谱电化学技术/ 182
一、概述/ 182
二、电极表面的光透射和光反射/ 182
三、紫外-可见光光谱电化学/ 183
四、发光光谱电化学/ 185
五、振动光谱电化学/ 186
第二节电化学发光分析/ 186
一、联吡啶钌及其衍生物电化学发光体系/ 186
二、鲁米诺电化学发光体系/ 187
三、量子点电化学发光体系/ 188
第三节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 188
一、基本原理/ 188
二、分析应用/ 189
第四节电化学与色谱-电泳技术联用/ 190
一、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联用技术及其应用/ 190
二、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联用技术及其应用/ 190
三、微流控电化学检测系统及其应用/ 191
附录/ 193
附录一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常数/ 193
附录二常用酸碱溶液的相对密度、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 194
附录三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195
附录四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用/ 196
附录五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196
附录六标准电极电势(18~25℃)/ 198
附录七一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 200
附录八一些常见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8℃)/ 201
附录九国际原子量/ 203
附录十一些化合物的分子量/ 204
参考文献/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