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员必备知识与技能
化学分析工程师实用技术丛书
出版时间: 2011
内容简介
本书从分析化验工作的特点出发,注重实践与理论的应用,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分析化验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与基本知识,是一本对分析化验人员学习和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的必备参考书。本书共分为八章,涉及的内容有分析天平的使用与维护、化验室常用的器皿与器材、化验室用水的制备与检验方法、化验室各种溶液的配制与计算、化学分析操作、实验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包括酸碱、配位、氧化还原、沉淀滴定、沉淀分析和重量分析)、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常用物理常数的测定、化验室安全等,是化验人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书末附有常用酸、碱、盐类和其他化学试剂的性质和常用的有关数据表,以方便读者查阅。本书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体实用。可供生产企业、科研单位从事分析化验工作的人员参考和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作为教学参考书。
第1章 分析天平的使用与维护
1.1 天平的分类与级别
1.1.1 天平的分类
1.1.2 天平的级别
1.2 天平的构造原理
1.2.1 机械天平的构造原理
1.2.2 电子天平的称量原理
1.3 分析天平的质量指标及其测定
1.3.1 天平的稳定性
1.3.2 天平的灵敏性
1.3.3 天平的变动性
1.3.4 天平的正确性
1.4 分析天平的使用规则及其保养
1.4.1 分析天平的使用规则
1.4.2 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
1.4.3 电子天平的称量方法
1.4.4 分析天平的保养
1.5 分析天平常见故障的处理
1.5.1 半自动电光天平常见故障的处理
1.5.2 电子天平常见故障的处理
第2章 化验室常用的器皿与器材
2.1 玻璃仪器
2.1.1 玻璃的分类和性质
2.1.2 常用玻璃仪器及其使用
2.1.3 玻璃仪器的使用规则
2.1.4 成套玻璃仪器
2.1.5 石英玻璃仪器
2.2 金属器皿
2.3 瓷器和非金属材料器皿
2.3.1 瓷器皿与刚玉器皿
2.3.2 塑料器皿
第3章 化验室用水的制备与检验方法
3.1 化验室用水规格及影响纯水质量的因素
3.1.1 化验室用水规格
3.1.2 影响纯水质量的因素与纯水的储存
3.2 纯水的制备
3.2.1 自来水的杂质及检测方法
3.2.2 纯水制备方法简介
3.3 化验室用水检验方法
3.3.1 pH值检验
3.3.2 电导率的测定
3.3.3 可氧化物质限量测定
3.3.4 吸光度的测定
3.3.5 蒸发残渣的测定
3.3.6 可溶性硅的限量试验
3.3.7 阳离子的检验
3.3.8 钙离子的检验
3.3.9 重金属离子的检验
3.3.10 氨的检验
3.3.11 氯离子的检验
3.3.12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3.3.13 CO2的检验
第4章 化验室各种溶液的配制与计算
4.1 化学试剂
4.1.1 化学试剂的分类和纯度规格等级标准
4.1.2 常用试剂的提纯
4.1.3 化学试剂的选用和取用
4.1.4 化学试剂的保管
4.2 一般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计算
4.2.1 溶液浓度的定义及表达公式
4.2.2 配制方法及其计算
4.3 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与标准溶液的计算方法
4.3.1 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4.3.2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其计算
4.3.3 滴定度溶液的配制及其计算
4.3.4 标准溶液浓度的换算
4.4 常见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4.1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4.2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4.3 硫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4.4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4.5 锌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4.6 镁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4.7 铅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4.8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4.9 草酸、草酸盐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4.10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4.11 亚铁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4.12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4.13 碘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4.14 碘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4.15 溴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4.16 硫酸铈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4.17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4.18 硫氰酸铵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5 标准物质溶液或离子标准溶液的配制及其计算
4.5.1 标准物质溶液或离子标准溶液的计算及配制方法
4.5.2 金属离子标准溶液的配制
4.5.3 阴离子标准溶液的配制
4.6 指示剂溶液的配制
4.6.1 指示剂的分类
4.6.2 酸碱指示剂的配制
4.6.3 金属指示剂的配制
4.6.4 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配制
4.6.5 沉淀指示剂的配制
4.6.6 常用分析测定试纸的制作
4.7 缓冲溶液的配制
4.7.1 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
4.7.2 一般缓冲溶液的配制
第5章 化学分析操作、实验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
5.1 容量仪器的洗涤及量器的规范操作和校正
5.1.1 容量仪器的洗涤与保管
5.1.2 量器的规范使用方法
5.1.3 容量器皿的校正
5.2 试样的称量方法及称量误差
5.2.1 试样的称量方法
5.2.2 称量误差
5.3 试样的采集、制备和分解
5.3.1 试样的采集
5.3.2 试样的制备
5.3.3 样品的保存和留样
5.3.4 试样的分解
5.4 滴定分析概述
5.4.1 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5.4.2 分析化学中分析方法的分类
5.4.3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与滴定反应的条件
5.4.4 滴定方式
5.4.5 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5.5 酸碱滴定法
5.5.1 酸碱质子理论
5.5.2 酸碱水溶液pH值的计算
5.5.3 酸碱指示剂
5.5.4 酸碱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5.5.5 应用实例
5.6 配位滴定法
5.6.1 EDTA及其特性
5.6.2 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
5.6.3 配位滴定指示剂--金属指示剂
5.6.4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5.6.5 应用实例
5.7 氧化还原滴定法
5.7.1 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
5.7.2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
5.7.3 常见的几种氧化还原滴定法
5.8 沉淀滴定法
5.8.1 沉淀滴定法概述
5.8.2 银量法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5.8.3 应用实例
5.9 重量分析法及基本操作
5.9.1 重量分析基本原理
5.9.2 重量分析操作
5.9.3 应用实例
第6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6.1 误差的来源
6.1.1 系统误差
6.1.2 随机误差
6.2 误差的表示方法和计算
6.2.1 误差与准确度
6.2.2 偏差与精密度
6.2.3 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
6.3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6.3.1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6.3.2 减少测量误差
6.3.3 增加平行测定,减少随机误差
6.3.4 消除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
6.4 误差的传递
6.4.1 误差在加减法中的传递
6.4.2 误差在乘除法中的传递
6.5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6.5.1 可疑观测值
6.5.2 可疑数据的取舍
6.5.3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6.5.4 最小二乘法的线性回归
6.6 有效数字及其使用规则
6.6.1 有效数字的定义
6.6.2 有效数字的表示方法
6.6.3 计算规则
第7章 常用物理常数的测定
7.1 熔点的测定
7.1.1 毛细管熔点测定法
7.1.2 显微熔点测定法
7.1.3 温度计的校正
7.2 凝固点的测定
7.3 沸点的测定
7.3.1 常量法测定沸点
7.3.2 微量法测定沸点
7.4 密度的测定
7.4.1 密度计法
7.4.2 韦氏天平法
7.4.3 密度瓶法
7.5 折射率的测定
7.6 黏度的测定
7.6.1 黏度的分类
7.6.2 黏度计
7.7 比旋光度的测定
7.8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第8章 化验室安全
8.1 安全防护知识
8.1.1 分析化验人员安全守则
8.1.2 易割伤、化学烧伤、有毒、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操作规程
8.1.3 气瓶安全使用规程
8.1.4 用电安全规程
8.2 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
8.2.1 化学灼伤时的处理
8.2.2 其他方面事故处理
8.3 分析化验室有毒废物或废液处理
8.4 火灾处理
8.4.1 火灾的种类
8.4.2 灭火
8.4.3 灭火设备
附录
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附表1.1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附表1.2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附表1.3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附表1.4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附表1.5 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
附录2 化验分析中的法定计量单位
附录3 常用酸、碱试剂的一般性质
附录4 常用盐类和其他试剂的一般性质
附录5 常见化学物质的毒性和易燃性
附录6 相互接触能发生爆炸的物质
附录7 常见化合物的俗名或别名
附录8 常用饱和溶液的配制方法
附录9 各种干燥剂的通性
附录10 常用化合物的干燥条件
附录1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18~25℃)
附录12 氨羧配合剂类配合物的稳定常数(18~25℃,I=0.1)
附录13 一些金属离子的lgαM(OH)值
附录14 常用掩蔽剂及其使用的条件
附录15 某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位φ
附录16 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8~25℃,I=0)
附录17 常用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参考文献
元素周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