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分析化学 [刘金龙 主编] 2012年版

收藏
  • 大小:16.98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
资源简介
分析化学
作者:刘金龙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分析化学》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农林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农林院校非化学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和化学教学基本内容”的指导精神,结合山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等农林院校化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而编写的。本书列入化工教育协会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书共分十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类、发展趋势;第二章至第十五章介绍了定量分析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滴定分析法概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分析化学中的常用分离方法、电势分析法、吸光光度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现代仪器分析简介以及样品分析的一般过程等内容。《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分析化学》从目前各非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化学教学实际出发,立足于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点,优化经典内容,加强基础,适当扩充知识面、增加适量新内容,注重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联系当前农业、资源、环境、材料、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等实际问题。内容充实、体系完整、重点突出,概念清晰准确。为了便于教学和自学,各章均附有本章小结和足量的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思考题和习题。本书适用于与化学关系密切的,如生命科学类、动植物检验类、资源与环境保护类、食品安全、制药工程等专业所开设的较高层次基础化学课程使用,也可作为相关科技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分类
一、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二、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三、常量、半微量、微量、超微量分析
四、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五、例行分析、仲裁分析和快速分析
第三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一、分析理论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
二、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 定量分析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第一节 定量分析误差的种类和来源
一、系统误差
二、随机误差
第二节 准确度与精密度
一、准确度与误差
二、精密度与偏差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第三节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一、频率分布
二、正态分布
三、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第四节 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
一、置信度与μ的置信区间
二、可疑测定值的取舍
三、显著性检验
第五节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一、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二、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
三、检验和消除系统误差
四、减小随机误差
第六节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一、有效数字的意义和位数
二、数字修约规则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第一节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及滴定方式
一、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三、滴定方式
第二节 滴定分析的标准溶液
一、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二、化学试剂的规格与基准物质
三、标准溶液的配制
第三节 滴定分析的有关计算
一、滴定分析计算的理论依据
二、滴定分析计算示例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 酸碱反应及其平衡常数
一、酸碱反应及其实质
二、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以及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
第二节 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
一、一元弱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
二、多元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
第三节 酸碱溶液pH的计算
一、质子等衡式(质子条件式)
二、酸碱溶液pH的计算
第四节 酸碱指示剂
一、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二、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三、混合酸碱指示剂
第五节 酸碱滴定原理及指示剂选择
一、强碱与强酸的滴定
二、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
三、多元酸(碱)的滴定
四、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第六节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一、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二、酸碱滴定法应用实例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EDTA及其配合物
一、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结构与性质
二、EDTA在水溶液中各存在型体的分布系数
三、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的特点
第三节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平衡
一、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二、溶液中各级配合物浓度的计算
第四节 影响配位平衡的主要因素
一、酸效应及酸效应系数
二、配位效应及配位效应系数
三、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第五节 配位滴定原理
一、配位滴定曲线
二、影响配位滴定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
三、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判据
四、配位滴定中适宜pH范围
第六节 金属指示剂
一、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二、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三、金属指示剂的选择
四、金属指示剂的封闭、僵化和氧化变质现象
五、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第七节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一、控制溶液酸度
二、利用掩蔽和解蔽作用
三、采用其他配位剂
四、分离干扰离子
第八节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一、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
二、各种配位滴定方式
三、配位滴定法应用实例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一、标准电极电势和条件电极电势
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三、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四、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第二节 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一、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二、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电势的计算
三、影响氧化还原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的指示剂
一、自身指示剂
二、特殊指示剂
三、氧化还原指示剂
第四节 常见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其应用
一、高锰酸钾法
二、重铬酸钾法
三、碘量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
第一节 沉淀滴定法基本原理
第二节 银量法
一、莫尔法
二、佛尔哈德法
三、法扬司法
第三节 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一、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二、应用示例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八章 分析化学中的常用分离方法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
一、无机沉淀剂分离
二、有机沉淀剂分离
三、共沉淀分离
第二节 液?液萃取分离法
一、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
二、萃取体系的分类和萃取条件的选择
三、萃取分离技术
四、溶剂萃取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离子交换分离法
一、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和性质
二、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
三、离子交换分离操作技术
四、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
第四节 常规色谱法
一、柱色谱法
二、纸色谱法
三、薄层色谱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九章 电势分析法
第一节 电势分析法基本原理
一、直接电势法
二、电势滴定法
三、电池电动势的测量
第二节 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
一、参比电极
二、指示电极
第三节 直接电势法及应用
一、溶液pH值的测定
二、离子活度(浓度)的测定
三、直接电势法的应用
第四节 电势滴定法
一、电势滴定法的原理
二、电势滴定终点的确定
三、电势滴定法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章 吸光光度分析法
第一节 吸光光度法的基础知识
一、光的基本性质
二、光的互补作用与溶液的颜色
三、光的吸收曲线
第二节 光的吸收定律
一、朗伯?比耳定律
二、朗伯?比耳定律的推导
三、吸光度与透光度
四、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及桑德尔灵敏度
第三节 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
一、吸光光度法对显色反应的要求
二、影响显色反应的主要因素
三、显色剂
第四节 吸光光度分析法及仪器
一、吸光光度分析的类型
二、吸光光度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
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
四、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第五节 吸光光度法测量误差及测量条件的选择
一、吸光光度法的测量误差
二、测量条件的选择
第六节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一、示差吸光光度法
二、多组分的分析
三、配合物组成的测定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一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一、共振发射线与吸收线
二、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的关系
三、原子吸收线的宽度
四、原子吸收的测量
五、灵敏度和检出限
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一、光源
二、原子化器
三、分光系统
四、检测系统
五、读数装置
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第三节 仪器测量条件的选择
一、分析线的选择
二、灯电流的选择
三、原子化条件的选择
四、燃烧器高度的选择
五、进样量
六、单色器狭缝宽度与光谱通带的选择
第四节 定量分析方法
一、标准工作曲线法
二、标准加入法
第五节 干扰及消除方法
一、光谱干扰
二、化学干扰、物理干扰及电离干扰
第六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一、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化学元素
二、有机物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第一节 色谱法概述
一、色谱法原理介绍
二、色谱法的分类
第二节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及基本原理
一、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二、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气相色谱的实验技术
一、色谱系统
二、实验技术要点
三、程序升温和衍生物制备
第四节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三、气相色谱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第五节 气相色谱法的新进展
一、顶空气相色谱
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三、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技术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技术参数
一、速率理论
二、柱外效应
三、分离度
四、系统适应性实验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色谱系统
一、高压泵
二、梯度洗脱装置
三、进样器
四、色谱柱
五、检测器
六、数据处理系统和结果处理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方式
一、吸附色谱法
二、分配色谱法
三、离子色谱法
四、尺寸排阻色谱法
五、亲和色谱法
第四节 样品预处理与色谱柱的保护
一、样品预处理
二、色谱柱的保护
第五节 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的新进展
一、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概述
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概述
三、高效毛细管液相色谱法概述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四章 现代仪器分析简介
第一节 光分析法导论
一、电磁波的辐射能特性
二、光分析法的分类
第二节 原子发射光谱法
一、基本原理
二、原子发射光谱仪
三、应用
第三节 原子荧光光谱法
一、基本原理
二、原子荧光光谱仪
三、应用
第四节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法
一、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二、荧光和磷光强度的影响因素
三、荧光/磷光分析仪器
四、荧光/磷光分析法应用
第五节 红外分光光度法
一、分子的红外吸收
二、红外光谱解析程序
第六节 核磁共振波谱法
一、基本原理
二、1HNMR谱的解析
三、13CNMR谱的特点与解析
第七节 流动注射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五章 样品分析的一般过程
第一节 试样采集和制备
一、试样的采集
二、试样的制备
第二节 试样的分解与处理
一、无机试样的分解处理
二、有机试样的分解处理
三、试样分解处理方法的选择
四、干扰组分的处理
第三节 测定方法的选择
一、测定的具体要求
二、被测组分的性质
三、被测组分的含量
四、共存组分的影响
五、实验室条件
第四节 分析结果的计算和数据评价
一、分析结果的计算及表示方法
二、分析结果的报告与评价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附录
附录一 相对原子质量表(2001年国际原子量)
附录二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表
附录三 弱酸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
附录四 弱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
附录五 常用浓酸浓碱的密度和浓度
附录六 几种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附录七 常用标准缓冲溶液不同温度下的pH值
附录八 金属离子与EDTA配合物的lgKf(25℃)
附录九 标准电极电势表(25℃)
附录十 部分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势(25℃)
附录十一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5℃)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