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测量学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高等测量学》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测绘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在测绘基础理论的阐述上贯彻“简明扼要、深浅适中”的写作原则,以实用化为目的,强化了对实践环节的详细介绍。全书完全采用国家现行的各种规范、标准,大量删减与归纳了落伍的、目前个别地区(或个别领域)尚用的知识、理论和技术,彻底淘汰了过时的、目前人们已不用或罕用的知识、理论和技术,全面介绍了目前国际最新的、最流行的、最具普及性的知识、理论和技术,将“学以致用”原则贯穿教材始终,努力借助通俗的、大众化的语言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并尽最大可能满足读者的自学需求。《高等测量学》适用的专业主要包括本科土建类、水利类、地矿类、交通运输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测绘类、环境与安全类、农林类、农业工程类的各个相关专业;本书不仅适用于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也适用于网络高等教育、电视大学、夜大学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还可以作为国家执业资格考试用书,同时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 测绘科学概论
1.1 测绘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1.1.1 测绘科学的定义、学科属性与主要分支学科
1.1.2 测绘科学的作用
1.1.3 测绘科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2 地球外表形态的描述方法
1.2.1 地球的物理形状
1.2.2 地球的数学形状
1.3 地球上点位的表示方法
1.3.1 大地坐标
1.3.2 天文坐标
1.3.3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1.3.4 独立平面直角坐标
1.3.5 三维地心坐标
1.3.6 高程
1.3.7 高差
1.4 测量的基本工作与原则
1.4.1 水平面与水准面
1.4.2 普通测量的工作程序与原则
1.4.3 高等测量学课程的基本任务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测量误差
2.1 测量误差及特点
2.1.1 观测值与真值
2.1.2 观测条件
2.1.3 观测误差的来源
2.1.4 观测误差的分类
2.1.5 偶然误差的性质
2.2 测量精度
2.2.1 中误差
2.2.2 相对误差
2.2.3 允许误差
2.3 测量误差的影响规律
2.4 等精度观测数据处理
2.5 不等精度观测数据处理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水准仪的作用与使用方法
3.1 水准仪的测量原理
3.2 水准测量仪器与工具
3.2.1 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
3.2.2 水准尺
3.2.3 尺垫
3.2.4 三脚架
3.3 水准测量的常规作业过程
3.4 普通微倾式水准仪的使用
3.4.1 安放三脚架
3.4.2 连接水准仪
3.4.3 粗平
3.4.4 后尺测量
3.4.5 前尺测量
3.5 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3.5.1 水准路线的形式
3.5.2 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3.5.3 算例
3.6 自动安平水准仪
3.7 精密水准仪
3.8 电子水准仪
3.8.1 电子水准仪的主要特征及原理
3.8.2 电子水准仪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3.9 激光水准仪
3.10 激光扫平仪
3.10.1 激光扫平仪的工作原理
3.10.2 典型的激光扫平仪
3.10.3 激光扫平仪应用示例
3.11 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3.11.1 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3.11.2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3.12 水准仪测量注意事项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距离测量
4.1 钢尺鉴定与钢尺量距
4.1.1 钢尺量距设备与工具
4.1.2 钢尺的长度鉴定
4.1.3 钢尺量距的主要工序
4.1.4 钢尺丈量的误差分析
4.2 电磁波测距
4.2.1 光电测距仪的测距原理
4.2.2 光电测距仪测距成果的数据处理
4.2.3 光电测距仪的标称精度
4.2.4 光电测距气象改正的精密方法
4.2.5 光电测距仪测距值的归算
4.2.6 手持式激光测距仪
4.3 视距测量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经纬仪及电子全站仪的作用与使用
5.1 经纬仪分类、构造与测角原理
5.1.1 经纬仪水平角测量原理
5.1.2 经纬仪竖直角测量原理
5.1.3 经纬仪概貌
5.1.4 经纬仪的组成及读数方法
5.2 经纬仪及电子全站仪的安置方法
5.2.1 经纬仪安置的基本要求
5.2.2 垂球对中经纬仪的安置方法
5.2.3 光学对中经纬仪的安置方法
5.3 经纬仪角度测量
5.3.1 测回法测量水平角
5.3.2 方向观测法测量水平角
5.3.3 水平角观测注意事项
5.3.4 竖直角测量的目的
5.3.5 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5.3.6 竖直角的观测方法
5.3.7 竖直角观测数据的处理
5.3.8 经纬仪竖盘指标自动补偿装置的特点
5.4 直线定向
5.4.1 定向基准方向线
5.4.2 三个定向基准方向线间的关系
5.4.3 直线方向的表示方法
5.4.4 方位角测量方法
5.5 测量平面直角坐标计算的基本法则
5.5.1 坐标正算
5.5.2 坐标反算
5.5.3 坐标方位角的连续推算
5.6 电子全站仪的构造与测量原理
5.6.1 电子全站仪概貌
5.6.2 电子全站仪的构造与特点
5.6.3 电子全站仪的测角系统--电子经纬仪
5.6.4 电子全站仪的参数设置
5.7 激光经纬仪与激光铅垂仪
5.8 经纬仪及电子全站仪的检验与校正
5.8.1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5.8.2 电子全站仪的检验与校正
5.9 经纬仪及电子全站仪测量注意事项
5.9.1 经纬仪测量注意事项
5.9.2 电子全站仪测量注意事项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控制测量与GPS技术
6.1 控制测量概述
6.2 国家控制网
6.3 工程控制网
6.4 GPS测量技术
6.4.1 GPS概况
6.4.2 GPS测量中的专用术语
6.4.3 GPS的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
6.4.4 GPS测量的精度
6.4.5 GPS测量控制网技术设计
6.4.6 GPS测量的选点要求
6.4.7 GPS点测量标石的安置
6.4.8 GPS测量系统的基本要求
6.4.9 GPS观测的基本要求
6.4.10 GPS观测的数据处理
6.4.11 Leica 1200系列GPS接收机的使用方法
6.5 导线测量
6.5.1 导线测量外业
6.5.2 导线测量内业
6.5.3 算例(附合导线)
6.6 交会测量
6.7 高等水准测量
6.7.1 三、四等水准测量实施要点
6.7.2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6.8 跨河水准测量
6.8.1 跨河水准测量特点及跨越场地选择
6.8.2 观测方法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地形图测绘及应用
7.1 地图概论
7.2 地形图的基本架构
7.2.1 地形图的比例尺
7.2.2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7.2.3 地物的表示方法
7.2.4 地貌的表示方法
7.3 地形图的测绘方法
7.3.1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7.3.2 控制测量
7.3.3 碎部点的选择方法
7.3.4 碎部测量
7.3.5 地形图绘制
7.4 地形图的阅读与应用
7.5 地理信息系统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 测量放样
8.1 点位放样
8.2 高程放样
8.3 坡度放样
8.4 曲线放样
思考题与习题
第9章 土木建筑工程测量
9.1 土木建筑工程的特点
9.2 土木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工作
9.2.1 建筑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
9.2.2 土木建筑施工平面控制测量
9.2.3 土木建筑施工的高程控制测量
9.2.4 建筑定位放线与基础施工测量
9.2.5 结构施工测量
9.2.6 工业建筑施工测量
9.2.7 建筑装饰施工及设备安装测量
9.2.8 特殊工程施工测量
9.2.9 建筑小区市政工程施工测量
9.2.10 变形测量
9.2.11 竣工测量及竣工图的编绘
思考题与习题
第10章 线路(公路与输电)工程测量
10.1 线路工程的特点
10.2 线路(公路与输电)工程测量的基本工作
10.2.1 线路工程测量的基本特点
10.2.2 500kV输电线路工程测量
10.2.3 220kV及以下架空送电线路工程测量
10.2.4 公路工程测量
思考题与习题
第11章 地下工程测量
11.1 地下工程的特点
11.2 地下工程测量的基本工作
11.2.1 水工地下工程测量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11.2.2 地下采矿工程测量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11.2.3 地铁施工精准测控
思考题与习题
第12章 农林工程测量
12.1 农林工程的特点
12.2 农林工程测量的基本工作
12.2.1 农林工程测量的特点及方格网测设
12.2.2 土地平整测量
12.2.3 农林工程测量中的建筑施工测量
12.2.4 农林工程测量中的园路施工放样
12.2.5 农林工程测量中的堆山与挖湖放样
12.2.6 农林工程测量中的植物种植放样
12.2.7 农林工程测量中的灌区工程测量
思考题与习题
第13章 水利工程测量
13.1 水利工程的特点
13.2 水利工程测量的基本工作
13.2.1 野外选线
13.2.2 平面控制测量
13.2.3 高程控制测量
13.2.4 主要轴线的放样
13.2.5 施工放样
13.2.6 开挖工程测量
13.2.7 立模与填筑放样
13.2.8 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的安装测量
13.2.9 地下洞室测量
13.2.10 辅助工程测量
13.2.11 施工场地地形测量
13.2.12 疏浚及渠堤施工测量
13.2.13 施工期间的外部变形监测
13.2.14 竣工测量
13.2.15 水利测量技术现状与未来
思考题与习题
第14章 交通枢纽工程测量
14.1 交通枢纽工程的特点
14.2 交通枢纽工程测量的基本工作
14.2.1 机场测量
14.2.2 港口规划测量
思考题与习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