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希尔伯特空间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现代经济学将数学作为研究工具,使其体系更加严密;将计量经济学作为实证检验和经济实践的手段,使其应用更加广泛。但人们也承认研究的结果比较简单,人们的预期与经济运行的结局相去甚远。在实际的经济生活境遇中,特别是在经济危机到来前后,人们都可以体会到经济学对实际的经济现实指导性不大,有时甚至是无能为力。这不仅仅是研究方法的问题,而且也是人的经济行为与经济学研究内容是否一致的问题。那么,在人的行为哲学方面是否有相应的数学工具呢?书稿从弗农(R·Venon,1966)最简单的创新产品生命周期入手,根据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读者一起进入到一个特殊的人的经济活动时空空间——希尔伯特空间,共同探讨这些问题的秘密和寻求它的解决方案。1.人的行为不可逆问题,根据人的经济行为的时空特点。2.把人的经济行为不确定性压缩到最小的时空空间,而把这个小时空空间作为一个特殊的市场"微粒",用现代统计原理来确定它。3.在非市场化的区域里,能否用数学工具找出其市场化成立的条件?4.能否将人的预期与市场经济运行的趋向统一起来? 5.能否找到现代金融经济学里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相互作用的关系?
目录
前言第一篇第一章 从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进入到特殊的经济活动空间 一、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及复矢量表示 二、创新产品的价格和产量——从希尔伯特时空空间的入口处到人的经济活动空间 三、希尔伯特时空空间与传统经济时空观在方法论上的几点不同 四、现代经济学对希尔伯特空间的研究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本章结语第二章 科学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及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一、现代经济学家对科学技术推进经济增长作用的进一步认识 二、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三、实证经验检验 本章结语第三章 用中、美、日三国统计数据对科学技术进步推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 一、对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的不断探索 二、模型的构造和实证检验设计 三、数据的选取和实证检验 本章结语第二篇第四章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零点、饱和点超越 一、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谈起 二、超经济规模经济政府主导的饱和点 三、对经济转型期α+iβ=z时政府作用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四、发展悖论背后的实质——体制的问题应如何面对 本章结语第五章 规模化效应中的政府作用特点及实质 一、本章问题的研究现状和我们的基本观点 二、经济空间集聚速度的稳态收敛模型和实证检验模型 三、实证检验 本章结语第六章 经济转型与市场化进程,微、宏观经济的两条曲线和两种作用 一、经济均衡中的微、宏观经济特点 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体的市场运行和人均经济增长 三、实证经验检验和微、宏观经济的关系 本章结语第三篇第七章 货币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脱离——金融危机的形成 一、泰晤士河上的千禧桥和金融市场上的“千禧桥” 二、次级贷款房地产市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三、经济金融体系创新、敢问路在何方 本章结语第八章 经济运行的科学依据和健康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两次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经济学背景和主流经济学被摒弃的主要根源 二、唯物史观视野里的社会经济发展路径与市场经济增长过程的特殊性关系 三、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用经济学解释现代经济社会与历史发展的和谐性 本章结语第九章 资本生产的时空空间和运行中的时空坍塌 一、资本主义财富积累的元素形式——马克思经济学的出场路径和特殊经济时空观的进入途径 二、资本主义生产时一空空间的坍陷——资本的信用机制和掠夺积累 三、资本主义生产时空观和时一空塌陷理论分析的数学支撑 本章结语第四篇第十章 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的转换问题讨论 一、研究范式转移过程中的境遇 二、研究范式转移过程中的压力 三、现代经济研究中的一次范式转移以及对发展经济学的影响 本章结语第十一章 建立和人的经济活动时空观相一致的经济学研究范式 一、为适应学科规范却一再违背科学哲学原理的现代经济学 二、现代经济学并没有找到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基础 三、从对科学哲学的不适应到社会经济界的普遍质疑,看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确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本章结语第十二章 从货币供给模型导入我们的问题核心 一、从货币供给的市场模型谈起 二、“IS-LM”模型的背后确实“隐藏着一个秘密” 三、在总产出扩张压力下市场利率传递的实证经验检验 本章结语第五篇第十三章 自然运行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宏、微观分界点 一、自然界的运动——时空的连续性与分立性 二、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时空的连续性与分立性 三、经济增长速度的存在所引起的人类对经济增长的新认识 四、分界点——沉思与追问 本章结语第十四章 实体经济的市场条件和运行机理 一、关于实体经济的定义和它的边界 二、虚拟经济扩张、实体经济壮大发展的动力及界限 三、实证检验 本章结语第十五章 从实体经济的边界看企业的边界 一、企业的边界定义和人们提出的问题 二、实体经济的边界与企业边界的比较及其它们的经济学意义 三、近似的基本模型 四、模型的经验性检验——对现实问题的解释 本章结语参考文献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