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自然地理
出版时间:2013年版
丛编项: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自然地理》是《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之一,是在1980年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一书的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的。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掘的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吸收最新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包括考古研究以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方法,如孢粉分析、沉积物分析、树木年轮以及14C测定、遥感和卫星像片判读等,全面反映历史时期中国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演变和发展的概貌。论述中国气候、植被、珍稀动物、主要河流、湖泊、海岸、沙漠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进一步探讨中国历史时期自然环境发展演变的规律。《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可作为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中希望了解中国自然环境变迁的师生和广大科技人员及干部阅读参考。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篇 历史时期气候的演变
第一章 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资料
第一节 中国历史气候研究的文献资料
一、官私文献中的气候资料
二、日记中的气候资料
三、档案中的气候资料
四、地方志中的气候资料
第二节 历史文献中物候资料信息的判读
一、物候信息判读的均一性条件
二、物候资料的限制因子选择
三、气候冷暖及其影响的同步性条件
四、人类活动影响的差异性
第二章 历史时期中国的冷暖变化
第一节 全新世以来中国气候冷暖变化概述
第二节 中国东部近2000年温度阶段性
第三节 宋元时期的温暖状况(900~1300年)
一、宋元时期气候温暖的物候证据
二、北宋开封一带冬季温度距平的估算
三、中世纪暖期气候的冷暖波动
第四节 明清时期(1300~1910年)的寒冷状况
一、明清时期冷暖变化及其主要证据
二、近300年部分地区年际温度变化的重建
第五节 历史时期中国三大自然区冷暖变化的比较
一、过去2000年中国三大自然区温度阶段性变化的一致性
二、过去2000年中国三大自然区温度变化的差异
第三章 历史时期中国干湿变化
第一节 全新世以来中国气候干湿变化概述
第二节 过去2000年干湿变化
一、东部季风区
二、其他地区
第三节 近300年降水变化
一、东部季风区
二、西部地区
第四章 极端气候事件
第一节 干旱事件
一、明崇祯十年至清顺治三年(1637~1646年)大旱
二、光绪初(1877年前后)的北方大旱
三、道光十五年(183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旱
第二节 雨涝事件
一、顺治五年(1648年)黄淮海地区特大雨涝
二、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中国东部特大雨涝
第三节 寒冷事件
一、光绪十八年(1892年)寒冬
二、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的冷夏
第五章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若干重要影响
第一节 气候变化对北亚热带双季稻种植的影响
一、北亚热带地区双季稻种植的开始时间
二、明清时期北亚热带地区双季稻种植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第二节 柑橘种植北界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一、历史时期柑橘可能的种植北界
二、气候冷暖变化与北亚热带地区柑橘种植的关系
第三节 中国野生亚洲象分布的变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一、全新世大暖期中亚洲象的分布与亚洲象的气候属性
二、西周以后野生亚洲象的活动北界及其气候意义
三、人类活动在野生亚洲象分布南退中的作用
第二篇 历史时期植被与珍稀动物分布的演变
第六章 历史时期天然植被分布与变化
第一节 植被带及其界线的变化
一、植被带的空间分布格局
二、植被带界线的变化
第二节 主要自然地理区域的天然植被特征
一、东部森林区
二、西北草原与荒漠区
三、青藏高原区
四、黄土高原区
第七章 重要珍稀动物地理分布的变化
第一节 亚洲象
第二节 犀
第三节 大熊猫
第四节 鳄鱼
第五节 麋鹿
第六节 野马与野骆驼
一、野马
二、野骆驼
第三篇 历史时期河流水系的演变(上)
第八章 历史时期黄河的演变
第一节 历史时期黄河的洪水和泥沙
一、黄河中游的侵蚀
二、黄河下游的泥沙
三、黄河下游的洪水
第二节 黄河干流河道的演变
一、黄河上中游河道的演变
二、黄河下游河道的演变
第三节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对平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黄河下游两岸分流和汊道的演变
二、黄河下游湖沼的演变
三、黄河下游平原的环境灾害
第九章 历史时期长江中下游的演变
第一节 长江中游河床的演变
一、长江宜昌—枝城河段的演变
二、长江枝城—城陵矶河段(荆江)的演变
三、长江城陵矶—湖口河段的演变
第二节 长江下游河床的演变
一、长江湖口—大通河段的演变
二、长江大通—镇江河段的演变
第三节 长江河口的演变
一、长江口的演变模式
二、长江口沙洲的演变——以崇明岛为例
第四节 长江中下游湖泊的演变
一、云梦泽演变的历史过程
二、洞庭湖演变的历史过程
三、鄱阳湖演变的历史过程
四、太湖演变的历史过程
第四篇 历史时期河流水系的演变(下)
第十章 历史时期海河水系的形成和演变
第一节 黄河分流的海河水系雏形阶段(战国中期以前)
一、雏形阶段的形成过程
二、雏形阶段海河流域平原的水系系统
第二节 海河水系形成的初期阶段(战国中期—西汉前期)
一、海河水系形成的标志
二、海河水系形成初期的水系系统
三、海河水系形成阶段的其他独流入海水系
第三节 海河水系发展的中期阶段(西汉后期—隋代末期)
一、渤海湾海侵对海河水系发展的影响
二、海河五大支流水系汇合局面的形成
三、海河水系在冀东北的扩展与变化
四、海河水系在西南方向的扩展与变化
第四节 海河水系改造的后期阶段(唐代以后)
一、海河水系的稳定与改造
二、后期阶段其他独流入海的河流
第五节 海河水系演变原因分析
一、人为因素在海河水系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二、自然因素是海河水系发展的基础
第十一章 历史时期珠江水系的演变
第一节 西江下游河道的演变
第二节 北江下游河道的演变
第三节 东江下游河道的演变
第四节 广州市区珠江岸线的演变
一、汉代江岸
二、晋代江岸
三、唐代江岸
四、宋代江岸
五、明代江岸
六、清代江岸
第十二章 历史时期内流河水系的演变
第一节 塔里木河与终端湖的演变
一、塔里木河的演变
二、塔里木河终端湖的演变
第二节 河西走廊河湖水系的演变
一、猪野泽及石羊河水系的演变
二、古居延海的复原及其演变
三、冥水(籍端水)、冥泽及其演变
第十三章 历史时期运河的演变
第一节 运河开凿的历史和地理背景
一、沟通江、淮、河、济运河网络的形成(先秦时期)
二、运河网络的扩大(秦汉时期漕渠和灵渠的开凿)
三、海、河、淮、江、钱塘、珠六大水系运河网络的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
四、南北大运河的形成与淤废(隋唐两宋时期)
五、京杭大运河的形成及其影响(元明清时期)
第二节 运河开凿的自然条件
一、水源问题
二、运河沿线的地貌条件
三、运河和天然河流交汇问题
第三节 运河的开凿对沿运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一、运河的开凿干扰了东部平原的排水系统
二、运河的淤废和沿运地区水资源的枯竭、土壤盐碱化
第五篇 历史时期海岸的演变
第十四章 历史时期环渤海平原海岸的演变
第一节 辽东湾海岸的演变
一、辽河的演变
二、辽东湾海岸的演变
第二节 滦河三角洲海岸的演变
一、全新世中期的海岸线
二、全新世晚期的海岸演变
第三节 渤海湾西部海岸的演变
一、中全新世早期的海岸
二、中全新世中期的海岸
三、中全新世后期的海岸
四、全新世晚期的海岸
第四节 黄河三角洲海岸的演变
一、清咸丰五年(1855年)以前海岸演变概述
二、清咸丰五年(1855年)以后的海岸演变
第五节 莱州湾海岸的演变
一、全新世中期的海岸演变
二、全新世晚期的海岸演变
第十五章 历史时期江苏海岸的演变
第一节 黄河夺淮前的古堡岛海岸
一、江苏滨岸沙带的形成年代
二、苏北淮河口的淤长延伸
三、沿海的古潮汐潟湖链
第二节 苏北黄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一、黄河在苏北入海时河口的延伸
二、苏北黄河三角洲
第三节 江苏海岸线的演变
一、江苏北部海岸的演变
二、江苏南部海岸的演变
第四节 历史时期江苏岸外沙洲(五条沙)及其演变
一、唐宋以前的“海中洲”
二、15~16世纪的江苏岸外沙洲
三、苏北黄河口外的堆积沙体
四、17~18世纪的江苏岸外沙洲
五、19~20世纪初的江苏岸外沙洲
第五节 滨海平原成陆的特点与速度
第六节 黄河北归后海岸带的冲淤调正
一、河口急剧后退和河口堆积沙体的夷平
二、苏北黄河三角洲及滨海平原海岸的冲淤调整
三、大沙的夷平、近岸沙洲的并滩
四、滨岸潮汐水道——西洋的形成和向南延伸
五、岸外沙洲的调整过程
第十六章 历史时期上海地区海岸的演变
第一节 上海地区成陆过程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下沙沙带的形成年代问题
二、关于下沙捍海塘的地望问题
三、关于里护塘的始筑年代问题
四、关于旧瀚海塘的位置与年代问题
第二节 上海地区海岸演变概述
一、距今7000年前的海陆演变
二、距今7000~3000年前上海冈身地带的形成
三、距今3000~1700年前上海中部地区的成陆
四、距今1700~1000年前浦东中部地区的形成
五、距今1000年来浦东东部地区的成陆过程
第三节 上海地区海岸局部沧桑变化——以金山附近海岸为例
一、金山早期的海岸线
二、金山沦海与金山深槽的形成
三、金山海塘与金山嘴的西移
四、金山卫滩地的形成与发展
第十七章 历史时期华南及台湾的海岸演变
第一节 华南全新世早中期大陆海岸与海峡的形成
一、华南全新世早中期大陆海岸演变
二、琼州海峡的形成
三、台湾海峡的形成
第二节 珠江三角洲海岸的演变
一、珠江三角洲的特征
二、珠江三角洲海岸演变过程
第三节 韩江三角洲河道与海岸的演变
一、韩江三角洲河道的演变
二、韩江三角洲海岸的演变
第四节 台湾岛西部平原海岸的演变
一、北段扇形倾斜平原海岸
二、中段扇形倾斜平原海岸和岸外沙坝-潟湖体系
三、南段高雄平原和沙坝-潟湖体系
第六篇 历史时期的沙漠化
第十八章 历史时期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带的沙漠化
第一节 呼伦贝尔沙地
第二节 科尔沁沙地
第三节 毛乌素沙地
第四节 宁夏河东沙区
第十九章 历史时期荒漠地带的沙漠化
第一节 乌兰布和沙漠北部
第二节 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
第三节 河西走廊北部及阿拉善地区
一、民勤西沙窝与端字号-风字号沙窝
二、石羊河流域其他沙漠化区域
三、古居延绿洲
四、张掖“黑水国”
五、马营河、摆浪河下游
六、金塔东沙窝
七、玉门比家滩
八、疏勒河洪积冲积扇西缘
九、芦草沟下游
十、古阳关绿洲
第二十章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带的沙漠化
第一节 古楼兰绿洲
第二节 古尼雅绿洲
第三节 克里雅河下游古绿洲
第四节 和田河流域
第五节 渭干河下游古绿洲
第六节 其他古绿洲
一、安迪尔河下游
二、瓦石峡古绿洲
三、桑株河流域及其周边一带
四、策勒河、达玛沟下游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