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运行论:引发人类宇宙观变革的天文学大发现(全新修订版)
作者:(波)尼古拉·哥白尼 著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天体运行论》是全球首次正式提出“日心说”的天文学著作,书中大量运用了天文、几何、物理(光学)等学科的知识,系统地论证了“太阳位于宇宙中心,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这一事实,是天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的著作,在人类认识宇宙的漫长过程中,《天体运行论》具有其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
目录
总序
序
自序
导读
第一章 引言
1.1 宇宙是球形
1.2 陆地也是球形
1.3 大地和水构成了统一球体
1.4 天体在?行均匀的永恒的复合的圆周运动
1.5 做圆周运动的地球位于宇宙的什么位置
1.6 宇宙究竟有多大
1.7 为什么地球会被认为静居于宇宙中心
1.8 驳以往不恰当的论证
1.9 地球的运动与宇宙中心
1.10 天球的顺序
1.11 地球多重运动的顺序
1.12 圆周的弦长
1.13 平面三角形的角与边的论证
1.14 球面三角形的论证
第二章 引言
2.1 圆 周
2.2 黄道倾角与回归线间的距离
2.3 赤道、黄道与子午圈相交的弧与角的偏离与计算
2.4 黄道外天体的赤经、赤纬和过中天时黄道数值的测定
2.5 地平圈的交点
2.6 正午日影的差异
2.7 如何推算最大昼长、日出间距和白昼之间的余差
2.8 昼夜是如何划分的
2.9 黄道弧段的斜球经度和中天的度数
2.10 黄道与地平圈的交角
2.11 表的使用
2.12 地平圈两极与黄道形成的角和弧
2.13 天体的运动
2.14 恒星的位置与排列
第三章 引言
3.1 二分点与二至点的岁差
3.2 二分点与二至点岁差不均匀的证明
?3.3 关于二分点和黄赤交角的假设
3.4 圆周运动是如何构成振动和天平动的
3.5 关于二分点岁差和黄赤交角不均匀的证明
3.6 二分点岁差与黄道倾角的均匀行度
3.7 二分点的平均岁差与视岁差的最大差值有多大
3.8 行度间的个别差值表
3.9 再议二分点的岁差
3.10 黄赤交角的最大变化
3.11 二分点均匀行度的历元与非均匀角的测定
3.12 春分点岁差和黄赤交角的计算
3.13 非均匀太阳年的长度是多少
3.14 地心运转的均匀化和平均行度
3.15 关于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初步论证
3.16 太阳视运动的不均匀性
3.17 太阳的第一种差和周年差及其特殊变化
3.18 黄经均匀行度的分析
3.19 太阳均匀行度的位置与历元的确定
3.20 拱点飘移对太阳造成了第二种差和双重差
3.21 太阳的第二种差的变化有多大
3.22 太阳远地点的均匀与非均匀行度
3.23 太阳的近点角及其位置
3.24 关于太阳均匀行度和视行度变化的列表
3.25 视太阳运动量的计算
3.26 不断变化中的自然日
第四章 引言
4.1 早期的月球圆周假说
4.2 月球圆周假说的缺陷
4.3 换一种眼光看月球运动
4.4 月球的运转及其行度
4.5 朔望时月球的第一种行差
4.6 关于月球近地点均匀行度的验证
4.7 月球黄经和近地点的历元
4.8 月球的第二种差及其两个本轮的比值
4.9 月球离开第一本轮高拱点时非均匀运动的余量变化
4.10 如何利用均匀行度推求月球的视行度
4.11 关于月球行差或归一化的表格
4.12 如何计算月球行度
4.13 如何分析和论证月球的黄纬行度
4.14 月球黄纬近点角的位置
4.15 视差仪
4.16 月球的视差
4.17 月地距离的测定及月地距离
4.18 月球的直径及地影直径
4.19 日月直径、轴线和与地球的距离
4.20 日月地的大小及其比较
4.21 太阳的视直径和视差
4.22 月球的可变化视直径和视差
4.23 地球可变化的程度
4.24 在地平经圈上的日月视差值表格
4.25 太阳和月球视差
4.26 分离黄经和黄纬视差
4.27 关于月球视差论述的证实
4.28 日月?平合与平冲
4.29 日月的真合与真冲
4.30 区分在食时出现的日月合冲
4.31 日月食的食分
4.32 预测食延时间
第五章 引言
5.1 行星的运行和平均行度
5.2 早期对行星的均匀运动和视运动的认识
5.3 地球引起的视非均匀性
5.4 行星自身运动的视非均匀性
5.5 土星的运动
5.6 新观测到的土星的另三次冲
5.7 土星运动的分析
5.8 土星位置的测定
5.9 土星视差及土星与地球的距离
5.10 木星的运动
5.11 新观测到的木星的另三次冲
5.12 木星的均速运动
5.13 木星位置的测定
5.14 木星视差及其相对于地球运转轨道的测定
5.15 火 星
5.16 新观测到的火星的另三次冲
5.17 火星的运动
5.18 火星位置的测定
5.19 火星轨道的大小
5.20 金 星
5.21 地球与金星轨道直径的比值
5.22 金星的双重运动
5.23 金星的位置
5.24 金星的近点角
5.25 水 星
5.26 水星的高、低拱点
5.27 水星偏心距的大小及其圆周的比值
5.28 为什么水星视位置大于在近地点的距角
5.29 水星的平均行度
5.30 新观测到的水星的运动
5.31 水星的位置
5.32 进退运动的另一种解释
5.33 五大行星行差表
5.34 五大行星的黄经位置
5.35 五大行星的运行
5.36 测定逆行的时间、位置和弧段
第六章 引言
6.1 关于五大行星黄纬偏离的一般解释
6.2 五大行星在黄纬上运动的圆周理论
6.3 土星、木星和火星轨道的倾斜角
6.4 土星、木星和火星轨道的黄纬值
6.5 金星和水星的黄纬值
6.6 金星和水星的二级黄纬偏离角
6.7 金星和水星的倾角值
6.8 金星和水星的第三种黄纬值
6.9 五大行星黄纬值的计算
附:天文学大事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