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中医
作者:皋永利 著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把脉中医》出版之后,本想静下来休息一段时间,也好对过去的一些认识细细回味一番。然而,十几年来对中医发展的关注和思考,已经成为了习惯,遇到问题便难以释怀,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继续跟随中医发展的脚步,对近年仍在争论和新出现的问题,在思考的同时又陆续撰写了60余篇文章,有40余篇在《健康报》“中医周刊”版和《中国中医药报》“视点”版刊出。意料之中是,其中一些观点同样在中医界引起关注和反响。为满足更多读者的需要,稍事谋划与整理,《品味中医》便瓜熟蒂落与大家见面了。虽然时间只有两三年,中医值得讨论的问题还是很多。也许这就是中医的与众不同,永远是那么引入注目,让人关切,令人深思。导致中医问题不断涌现的原因,仍然在于中医突出的文化性与自然科学本质的隐匿性。站在不同的角度,便有不同的认识。传统与现代的比较,发展与回归的碰撞,成为引发学界讨论持久不衰的直接原因。
目录
一 中医方法论之困惑
“李约瑟难题”与中医发展之难
“理论万能”是中医理论发展缓慢的根源
“重道轻器”不是现代中医之路
中医“现象论”不能绝对化
要客观评价“五行学说”
两说并存,利于发展
二 自主发展的应有之义
中医“自主发展”的三个原则
中医临床要坚持中医的主体地位
理性面对中医药发展的矛盾
既要“中医研究”又要“研究中医”
拉斯克奖属于“研究中医”者
“中医研究”也要遵循科学精神
中医现代研究需要弄清的三个基本问题
“传统医学”也要发展
两个“倒逼”道出中医发展关键
三 中医发展只能用疗效说话
临床名医为什么少了
临床成果,果应当结在实践中
临床成果推广遇到的“坎”
中医发展要用疗效说话
别用科学家标准评价名医
论文不是考核中医人才的金标准
赢得中医市场靠什么
四 中医文化就是中医的足迹
对中医文化的理解
靠什么延续中医的根脉
中医文化首先化育医者之心
中医文化“热”重在疗效传导
中医文化建设应关注三个问题
中医文化建设中的两对关系
为中医创新营造文化氛围
五 中医与西医当牵手同行
中西医通约的内在依据
“衷中参西”不是“中医西化”
中医与西医有竞争更须联手
中西医结合“三原则”体现的是科学精神
重新认识“中西医结合”的医学价值
“中西医并重”的另一含义
六 特色的根本就是一种优势
中医优势需要多视角评价
正确认识中医特色下的短板
“治未病”要树立大市场观
评价中医不能以偏赅全
“辨证分型”不容否定
从冷落单方评“方法决定论”
现代化不要丢掉“廉便验”
“廉便验”与“创收自给”难两全
七 “证疗效”与“病疗效”远不是一回事
评价中医疗效不能止于“以证为标准”
中医疗效评价应避免两种倾向
从更高水平看中医疗效
八 创新要听命于时代诉求
中医发展创新的两个立足点
继承与创新中医药是时代需要
中医情志学研究的现代启示
话语转型:用现代语言表述中医
临床贡献率是中医科研评价的核心
什么才是临床创新
中医药研究需要关注三个方面
九 中医的魅力源于内功
十 中医走向世界的门槛
十一 科普的目的是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