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部变态反应病学
作者:顾之燕 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耳鼻咽喉头颈部变态反应病学》以耳鼻咽喉头颈部变态反应疾病以及和变态反应免疫学机制或因素相关的疾病为核心,展开阐述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与变态反应和免疫学相关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耳鼻咽喉头颈部变态反应病学》分九篇共62章,并配百余幅插图。第一篇主要阐述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免疫学基础;第二篇着重表述呼吸道变应性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学和最新概念,并阐述呼吸道变应性疾病与黏膜免疫和系统免疫缺陷病的关系;第三篇详尽介绍了变应性鼻炎和哮喘,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系统性炎症和炎症级联反应的概念、嗜酸性粒细胞、非变应性因素、遗传及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三联征等;第四篇介绍了鼻腔局部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抗组胺药、抗白三烯药以及皮下和舌下免疫治疗;第五篇介绍了与真菌和慢性鼻窦炎相关的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第六篇讲述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免疫学机制、相关标志物及临床免疫学检测,以及免疫学治疗的最新进展;第七篇集中表述与变态反应和免疫学相关的耳部疾病;第八篇讲述其他耳鼻咽喉头颈部疾病的免疫学和变态反应因素,以及细胞免疫缺陷及艾滋病和系统性免疫病在耳鼻咽喉头颈部的表现;第九篇介绍了与本书所述疾病相关的功能检查,包括鼻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听力和前庭功能检测。书末附中英文和英中文名词对照。本书由顾之燕教授、李源教授主编。
目录
篇一 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免疫学基础
第1章 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相关变应原
第2章 参与变应性疾病发病的主要细胞及分子
第3章 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免疫应答反应
第4章 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
第5章 呼吸道变应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篇二 呼吸道变应性炎症及其相关因素
第6章 呼吸道炎症反应
第7章 呼吸道黏膜最轻持续性炎症反应和组织重塑
第8章 调节性T细胞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
第9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与慢性呼吸道炎症
第10章 神经肽与呼吸道变应性炎症
第11章 小儿卡他
第12章 柴油机排出微粒:全球性呼吸道变应性疾病流行增加的因素
第13章 膳食中抗氧化剂及脂质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
第14章 黏膜免疫与学龄前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第15章 免疫缺陷病与呼吸道炎症性疾病
篇三 变应性鼻炎和哮喘
第16章 变应性鼻炎
第17章 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系统性炎症反应和炎症级联反应
第18章 花粉和花粉症
第19章 儿童和老年变应性鼻炎
第20章 变应性鼻炎、非变应性鼻炎与哮喘
第21章 变应性鼻炎的非免疫学非特异性反应性增强因素
第22章 嗜酸陸粒细胞与变应性鼻炎
第23章 变应性鼻炎与遗传
第24章 支气管哮喘
第25章 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三联征
第26章 妊娠性鼻炎和妊娠期变应性鼻炎
第27章 天然乳胶变态反应性鼻一结膜炎和哮喘
篇四 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治疗
第28章 鼻腔局部用糖皮质激素药物
第29章 组胺和抗组胺药
第30章 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抗白三烯治疗
第31章 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皮下免疫治疗
第32章 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舌下免疫治疗
篇五 真菌过敏与呼吸道炎症性疾病
第33章 真菌变应原与变应性鼻炎及哮喘
第34章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第35章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第36章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鼻窦炎
第37章 慢性鼻窦炎合并变应性鼻炎或哮喘
篇六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免疫学因素及治疗
第38章 变态反应与头颈部恶性肿瘤
第39章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免疫学机制
第40章 头颈部恶性肿瘤相关标志物及临床免疫学检测
第41章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免疫学治疗
篇七 耳部疾病的变态反应和免疫学因素
第42章 耳部湿疹
第43章 分泌性中耳炎的免疫学因素及治疗
第44章 中耳乳突胆脂瘤的免疫学机制
第45章 同种异体移植鼓室成形术的中耳免疫应答
第46章 耳硬化症病因学:一个主要与麻疹病毒感染性免疫相关的疾病?
第47章 鼓室硬化病因和病理的免疫学因素
第48章 Beu麻痹的免疫学因素及治疗
第49章 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
第50章 内耳免疫反应与慢性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聋
第51章 眩晕的免疫学机制
第52章 突发性聋的免疫学机制
篇八 其他耳鼻咽喉头颈部疾病的免疫学因素和变态反应
第53章 耳廓和鼻喉气管复发性多软骨炎
第54章 扁桃体和腺样体及其相关疾病免疫学
第55章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和甲状旁腺病
第56章 喉部血管性水肿和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第57章 细胞免疫缺陷及艾滋病在耳鼻咽喉头颈部的表现
第58章 系统性免疫病的耳鼻咽喉头颈部表现
篇九 相关功能检查
中英文名词对照
英中文名词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