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临床实用舌象图谱 王彦晖 主编 2012年版

收藏
  • 大小:35.51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
资源简介
临床实用舌象图谱
作者: 王彦晖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临床实用舌象图谱》集著者10多年舌诊研究之大成,从数万张舌象图片中精选近300张,力求以舌诊为主线,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初步构建中医理法方药的耦合体系。《临床实用舌象图谱》除了阐述舌诊的基础知识外,着重研究舌象与证素、体质、治则、治法、常用中药和方剂的关系,尤其在方药的使用上,更汇集了著者多年独到的临证经验。《临床实用舌象图谱》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颇多创新,既适合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专业人士使用,也适合非中医人士学习了解中医,并可作为指导养生保健的参考书。
目录
1 舌诊基础知识
 1.1 舌诊的历史溯源
 1.2 舌的形态结构
 1.3 舌诊原理
 1.4 舌体分候脏腑理论
 1.4.1 以脏腑分属诊舌部位
 1.4.2 以三焦分属诊舌部位
 1.4.3 以胃脘分属诊舌部位
 1.4.4 现代医学解剖器官在舌面的分部
 1.5 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5.1 光线
 1.5.2 舌诊姿势
 1.5.3 舌诊顺序
 1.5.4 辨染苔
 1.5.5 刮舌与揩舌
 1.5.6 季节与时间
 1.5.7 年龄与体质
 1.5.8 人种与舌象
 1.6 舌诊的内容
 1.6.1 正常舌象
 1.6.2 望舌质
 1.6.2.1 舌神
 1.6.2.2 舌色
 1.6.2.3 舌形
 1.6.2.4 舌态
 1.6.3 望舌苔
 1.6.3.1 苔质
 1.6.3.2 苔色
 1.6.4 舌下络脉
 1.6.5 舌质与舌苔的综合诊察
 1.6.6 舌象的动态诊察
 1.6.6.1 风寒入里化热
 1.6.6.2 温病卫气营血传变
 1.6.6.3 内伤杂病的演变
2 病位证素与舌象
 2.1 五脏证素与舌象
 2.1.1 心神与舌象
 2.1.2 心与舌象
 2.1.3 肺与舌象
 2.1.4 脾与舌象
 2.1.5 肝与舌象
 2.1.6 肾与舌象
 2.2 六腑证素与舌象
 2.2.1 胃与舌象
 2.2.2 胆与舌象
 2.2.3 小肠与舌象
 2.2.4 大肠与舌象
 2.2.5 膀胱与舌象
 2.3 其他病位证素与舌象
 2.3.1 胞宫与舌象
 2.3.2 精室与舌象
 2.3.3 胸膈(上焦)与舌象
 2.3.4 少腹(下焦)与舌象
 2.3.5 表与舌象
 2.3.6 半表半里与舌象
 2.3.7 肌肤与舌象
 2.3.8 经络与舌象
 2.3.9 筋骨(关节)与舌象
3 病性证素与舌象
 3.1 六淫证素与舌象
 3.1.1 风与舌象
 3.1.2 寒与舌象
 3.1.3 暑与舌象
 3.1.4 湿与舌象
 3.1.5 燥与舌象
 3.1.6 火热与舌象
 3.2 阴阳虚损证素与舌象
 3.2.1 阳虚与舌象
 3.2.2 阴虚与舌象
 3.2.3 亡阳与舌象
 3.2.4 亡阴与舌象
 3.3 气血证素与舌象
 3.3.1 气虚类证素与舌象
 3.3.1.1 气虚与舌象
 3.3.1.2 气陷与舌象
 3.3.1.3 气不固与舌象
 3.3.1.4 气脱与舌象
 3.3.2 血虚类证素与舌象
 3.3.2.1 血虚与舌象
 3.3.2.2 血脱与舌象
 3.3.3 气滞类证素与舌象
 3.3.3.1 气滞与舌象
 3.3.3.2 气逆与舌象
 3.3.3.3 气闭与舌象
 3.3.4 血瘀与舌象
 3.3.5 血热与舌象
 3.3.6 血寒与舌象
 3.4 津液证素与舌象
 3.4.1 痰与舌象
 3.4.2 水饮与舌象
 3.4.3 津液亏虚与舌象
 3.5 其他证素与舌象
 3.5.1 食积与舌象
 3.5.2 内风与舌象
 3.5.3 精亏与舌象
4 六经病证与舌象
 4.1 太阳病证与舌象
 4.1.1 太阳经证与舌象
 4.1.1.1 太阳中风证与舌象
 4.1.1.2 太阳伤寒证与舌象
 4.1.2 太阳腑证与舌象
 4.1.2.1 太阳蓄水证与舌象
 4.1.2.2 太阳蓄血证与舌象
 4.2 阳明病证与舌象
 4.2.1 阳明经证与舌象
 4.2.2 阳明腑证与舌象
 4.3 少阳病证与舌象
 4.4 太阴病证与舌象
 4.5 少阴病证与舌象
 4.5.1 少阴寒化证与舌象
 4.5.2 少阴热化证与舌象
 4.6 厥阴病证与舌象
5 卫气营血证与舌象
 5.1 卫分证与舌象
 5.2 气分证与舌象
 5.3 营分证与舌象
 5.4 血分证与舌象
6 体质与舌象
 6.1 平和质与舌象
 6.2 气虚质与舌象
 6.3 阳虚质与舌象
 6.4 阴虚质与舌象
 6.5 痰湿质与舌象
 6.6 湿热质与舌象
 6.7 瘀血质与舌象
 6.8 气郁质与舌象
 6.9 实热质与舌象
 6.10 肾虚质与舌象
7 中药与舌象
 7.1 解表药与舌象
 7.1.1 辛温解表药与舌象
 7.1.1.1 麻黄与舌象
 7.1.1.2 桂枝与舌象
 7.1.1.3 紫苏叶与舌象
 7.1.1.4 荆芥与舌象
 7.1.1.5 防风与舌象
 7.1.1.6 白芷与舌象
 7.1.2 辛凉解表药与舌象
 7.1.2.1 薄荷与舌象
 7.1.2.2 桑叶与舌象
 7.1.2.3 菊花与舌象
 7.1.2.4 葛根与舌象
 7.1.2.5 柴胡与舌象
 7.1.2.6 升麻与舌象
 7.2 清热药与舌象
 7.2.1 清热泻火药与舌象
 7.2.1.1 石膏与舌象
 7.2.1.2 知母与舌象
 7.2.1.3 芦根与舌象
 7.2.1.4 天花粉与舌象
 7.2.1.5 栀子与舌象
 7.2.1.6 夏枯草与舌象
 7.2.2 清热燥湿药与舌象
 7.2.2.1 黄芩与舌象
 7.2.2.2 黄连与舌象
 7.2.2.3 黄柏与舌象
 7.2.2.4 苦参与舌象
 7.2.3 清热凉血药与舌象
 7.2.3.1 生地黄与舌象
 7.2.3.2 玄参与舌象
 7.2.3.3 牡丹皮与舌象
 7.2.3.4 赤芍与舌象
 7.2.4 清热解毒药与舌象
 7.2.4.1 金银花与舌象
 7.2.4.2 连翘与舌象
 7.2.4.3 蒲公英与舌象
 7.2.5 清虚热药与舌象
 7.2.5.1 青蒿与舌象
 7.2.5.2 地骨皮与舌象
 7.3 泻下药与舌象
 7.3.1 攻下药与舌象
 7.3.1.1 大黄与舌象
 7.3.2 润下药与舌象
 7.3.2.1 火麻仁与舌象
 7.4 祛风湿药与舌象
 7.4.1 独活与舌象
 7.4.2 威灵仙与舌象
 7.4.3 防己与舌象
 7.5 芳香化湿药与舌象
 7.5.1 苍术与舌象
 7.5.2 厚朴与舌象
 7.5.3 藿香与舌象
 7.5.4 砂仁与舌象
 7.5.5 白豆蔻与舌象
 7.6 利水渗湿药与舌象
 7.6.1 茯苓与舌象
 7.6.2 泽泻与舌象
 7.6.3 薏苡仁与舌象
 7.6.4 车前子与舌象
 7.6.5 滑石与舌象
 7.6.6 木通与舌象
 7.6.7 金钱草与舌象
 7.6.8 萆薢与舌象
 7.6.9 茵陈蒿与舌象
 7.7 温里药与舌象
 7.7.1 附子与舌象
 7.7.2 干姜与舌象
 7.7.3 肉桂与舌象
 7.7.4 吴茱萸与舌象
 7.7.5 细辛与舌象
 7.8 理气药与舌象
 7.8.1 陈皮与舌象
 7.8.2 枳实与舌象
 7.8.3 木香与舌象
 7.8.4 香附与舌象
 7.8.5 乌药与舌象
 7.8.6 沉香与舌象
 7.9 消食药与舌象
 7.9.1 山楂与舌象
 7.9.2 神曲与舌象
 7.9.3 麦芽与舌象
 7.9.4 莱菔子与舌象
 7.10 止血药与舌象
 7.10.1 小蓟与舌象
 7.10.2 地榆与舌象
 7.10.3 仙鹤草与舌象
 7.10.4 三七与舌象
 7.10.5 蒲黄与舌象
 7.10.6 艾叶与舌象
 7.11 活血化瘀药与舌象
 7.11.1 川芎与舌象
 7.11.2 延胡索与舌象
 7.11.3 郁金与舌象
 7.11.4 丹参与舌象
 7.11.5 虎杖与舌象
 7.11.6 益母草与舌象
 7.11.7 牛膝与舌象
 7.12 化痰止咳平喘药与舌象
 7.12.1 化痰药与舌象
 7.12.1.1 半夏与舌象
 7.12.1.2 天南星与舌象
 7.12.1.3 桔梗与舌象
 7.12.1.4 旋覆花与舌象
 7.12.1.5 瓜蒌与舌象
 7.12.1.6 贝母与舌象
 7.12.1.7 竹茹与舌象
 7.12.2 止咳平喘药与舌象
 7.12.2.1 杏仁与舌象
 7.12.2.2 紫菀与舌象
 7.12.2.3 桑白皮与舌象
 7.12.2.4 葶苈子与舌象
 7.12.2.5 枇杷叶与舌象
 7.13 安神药与舌象
 7.13.1 朱砂与舌象
 7.13.2 磁石与舌象
 7.13.3 酸枣仁与舌象
 7.13.4 远志与舌象
 7.13.5 合欢皮与舌象
 7.13.6 首乌藤与舌象
 7.14 平肝息风药与舌象
 7.14.1 羚羊角与舌象
 7.14.2 石决明与舌象
 7.14.3 牡蛎与舌象
 7.14.4 钩藤与舌象
 7.14.5 天麻与舌象
 7.14.6 刺蒺藜与舌象
 7.14.7 全蝎与舌象
 7.14.8 僵蚕与舌象
 7.15 开窍药与舌象
 7.15.1 石菖蒲与舌象
 7.16 补虚药与舌象
 7.16.1 补气药与舌象
 7.16.1.1 人参与舌象
 7.16.1.2 西洋参与舌象
 7.16.1.3 党参与舌象
 7.16.1.4 黄芪与舌象
 7.16.1.5 白术与舌象
 7.16.1.6 山药与舌象
 7.16.1.7 甘草与舌象
 7.16.1.8 大枣与舌象
 7.16.2 补阳药与舌象
 7.16.2.1 鹿茸与舌象
 7.16.2.2 肉苁蓉与舌象
 7.16.2.3 仙茅与舌象
 7.16.2.4 淫羊藿与舌象
 7.16.2.5 杜仲与舌象
 7.16.2.6 补骨脂与舌象
 7.16.2.7 益智仁与舌象
 7.16.2.8 菟丝子与舌象
 7.16.2.9 沙苑子与舌象
 7.16.3 补血药与舌象
 7.16.3.1 当归与舌象
 7.16.3.2 熟地黄与舌象
 7.16.3.3 白芍与舌象
 7.16.3.4 阿胶与舌象
 7.16.4 补阴药与舌象
 7.16.4.1 沙参与舌象
 7.16.4.2 麦冬与舌象
 7.16.4.3 枸杞子与舌象
 7.16.4.4 龟甲与舌象
 7.16.4.5 鳖甲与舌象
 7.17 收涩药与舌象
 7.17.1 五味子与舌象
 7.17.2 肉豆蔻与舌象
 7.17.3 莲子与舌象
 7.17.4 芡实与舌象
 7.17.5 山茱萸与舌象
 7.17.6 桑螵蛸与舌象
8 方剂与舌象
 8.1.解表剂与舌象
 8.1.1 麻黄汤与舌象
 8.1.2 桂枝汤与舌象
 8.1.3 银翘散与舌象
 8.2 泻下剂与舌象
 8.2.1 大承气汤与舌象
 8.2.2 大黄附子汤与舌象
 8.3 和解剂与舌象
 8.3.1 小柴胡汤与舌象
 8.3.2 蒿芩清胆汤与舌象
 8.3.3 逍遥散与舌象
 8.3.4 半夏泻心汤与舌象
 8.4 清热剂与舌象
 8.4.1 泻白散与舌象
 8.4.2 白虎汤与舌象
 8.4.3 清营汤与舌象
 8.4.4 犀角地黄汤与舌象
 8.4.5 黄连解毒汤与舌象
 8.5 温里剂与舌象
 8.5.1 理中丸与舌象
 8.5.2 四逆汤与舌象
 8.6 补益剂与舌象
 8.6.1 四君子汤与舌象
 8.6.2 六君子汤与舌象
 8.6.3 补中益气汤与舌象
 8.6.4 四物汤与舌象
 8.6.5 六味地黄丸与舌象
 8.6.6 肾气丸与舌象
 8.7 安神剂与舌象
 8.7.1 朱砂安神丸与舌象
 8.7.2 酸枣仁汤与舌象
 8.8 理气剂与舌象
  柴胡疏肝散与舌象
 8.9 理血剂与舌象
 8.9.1 血府逐瘀汤与舌象
 8.9.2 温经汤与舌象
 8.10 治风剂与舌象
 8.10.1 川芎茶调散与舌象
 8.10.2 天麻钩藤饮与舌象
 8.11 治燥剂与舌象
 8.11.1 杏苏散与舌象
 8.11.2 沙参麦冬汤与舌象
 8.12 祛湿剂与舌象
 8.12.1 平胃散与舌象
 8.12.2 千金苇茎汤与舌象
 8.12.3 三仁汤与舌象
 8.12.4 甘露消毒丹与舌象
 8.12.5 五苓散与舌象
 8.12.6 真武汤与舌象
 8.13 祛痰剂与舌象
 8.13.1 二陈汤与舌象
 8.13.2 温胆汤与舌象
 8.13.3 小青龙汤与舌象
 8.14 消导化积剂与舌象
 8.14.1 保和丸与舌象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