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应试指导 2009版
作者: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应试指导》专家组编
出版时间:2009年版
内容简介
我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1998年6月26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医师法》,最终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我国实行医师资格考试的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也在不断的完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对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也进行了多次认真修订。我出版社为方便考生应考,召集多位专家,在认真研究了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后,编写了复习指南和习题集。兹就关于《中西医结合医师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导》有关事宜说明如下。
一、中西医结合医师(包括助理医师,下同)资格考试大纲是编写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导的唯一依据,因此我们认真研究了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后,弄清大纲对各知识点的要求,将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完整地体现在应试指导及习题集中。本着简洁方便的原则,大纲没有要求的,应试指导尽量不要有其内容,以便考生复习。
二、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导完全按照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单元、细目的顺序编写,同时结合二十一世纪统编教材,以篇章节的形式出版,使应试指导又密切结合教材所授内容。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应试指导》讲述了医师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是一种行业准人考试。医师资格考试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医师资格认可形式,是数百年来国际医师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又称为医师执业考试或医师执照考试。医师资格考试在我国起步较晚,最早是数百年前起源于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美国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已经80余年,亚洲国家最早是日本、韩国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实行,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也已实行多年。
目录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 精气学说
第三章 阴阳学说
第四章 五行学说
第五章 五脏
第六章 六腑
第七章 奇恒之腑
第八章 气、血、津液
第九章 经络
第十章 病因
第十一章 发病
第十二章 病机
第十三章 防治原则
中医诊断学
第一章 望诊
第二章 问诊
第三章 闻诊
第四章 脉诊
第五章 按诊
第六章 八纲
第七章 病性辨证
第八章 脏腑辨证
中药学
第一章 药性理论
第二章 中药的配伍
第三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
第四章 中药的计量与用法
第五章 解表药
第六章 清热药
第七章 泻下药
第八章 祛风湿药
第九章 化湿药
第十章 利水渗湿药
第十一章 温里药
第十二章 理气药
第十三章 消食药
第十四章 驱虫药
第十五章 止血药
第十六章 活血祛瘀药
第十七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八章 安神药
第十九章 平肝熄风药
第二十章 开窍药
第二十一章 补虚药
第二十二章 收涩药
第二十三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
方剂学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解表剂
第三章 泻下剂
第四章 和解剂
第五章 清热剂
第六章 祛暑剂
第七章 温里剂
第八章 补益剂
第九章 固涩剂
第十章 安神剂
第十一章 开窍剂
第十二章 理气剂
第十三章 理血剂
第十四章 治风剂
第十五章 治燥剂
第十六章 祛湿剂
第十七章 祛痰剂
第十八章 消食剂
第十九章 驱虫剂
针灸学
第一章 经络腧穴
第一节 经络总论
第二节 腧穴总论
第三节 经络腧穴各论
第二章 刺法灸法
第三章 临床治疗
第一节 治疗总论
第二节 治疗各论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
第三节 肺炎
第四节 肺结核
第五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第六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节 心功能不全
第二节 心律失常
第三节 原发性高血压
第四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慢性胃炎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第三节 胃癌
第四节 肝硬化
第五节 原发性肝癌
第六节 急性胰腺炎
第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二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
第四节 尿路感染
第五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
第五章 血液系统疾病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
第二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三节 白血病
第四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六章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第二节 糖尿病
第三节 风湿性疾病
第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 癫痫
第二节 急性脑血管病
第八章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第一节 急性中毒总论
第二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第三节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中医外科证治概要
第三章 无菌术
第四章 麻醉
第五章 体液与营养代谢
第六章 输血
第七章 休克
第八章 围手术期处理
第九章 重症救治与监测
第十章 疼痛与治疗
第十一章 内镜、腔镜及显微、移植技术
第十二章 外科感染
第十三章 损伤
第十四章 肿瘤
第十五章 急腹症
第十六章 甲状腺疾病
第十七章 乳腺疾病
第十八章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
第十九章 门静脉高压症
第二十章 肠道炎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第二十一章腹外疝
第二十二章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第十三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疾病
第二十四章肛门直肠疾病
第二十五章周围血管疾病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一节 骨盆
第二节 内、外生殖器
第二章 月经与月经周期
第一节 月经
第二节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第三节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第四节 月经周期的调节
第五节 中医对月经及其调节机制的认识
第三章 妊娠生理
第一节 受精与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
第二节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和功能
第四章 孕期监护及保健
第一节 孕妇监护
第二节 胎儿监护
第三节 围生期用药
第五章 正常分娩
第一节 决定分娩的四因素
第二节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第三节 临产诊断及产程处理
第六章 正常产褥
第一节 产褥期临床表现
第二节 产褥期处理及保健
第七章 妇产科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一节 病因
第二节 疾病发生机制
第八章 诊断概要
第一节 妇科病史的检查
第二节 妊娠诊断
第三节 妇产科疾病的辨证要点
第九章 治法概要
第一节 内治法
第二节 外治法
第十章 妊娠病
第一节 妊娠剧吐
第二节 流产
第三节 异位妊娠
第四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第五节 胎儿生长受限
第六节 前置胎盘
第七节 胎盘早剥
第八节 高危妊娠
第十一章 妊娠合并疾病
·第一节 心脏病
第二节 糖尿病
第三节 急性肾盂肾炎
第十二章 产时病
第一节 产力异常
第二节 产道异常
第三节 胎位异常
第十三章 产时胎儿窘迫与胎膜早破
第一节 胎儿窘迫
第二节 胎膜早破
第十四章 常见产时并发症
第一节 产后出血
第二节 子宫破裂
第三节 羊水栓塞
第十五章 产后病
第一节 晚期产后出血
第二节 产褥感染
第三节 产后缺乳
第十六章 常见产后并发症
第一节 产后关节痛
第二节 产后排尿异常
第十七章 外阴瘙痒
第十八章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第一节 外阴及前庭大腺炎
第二节 阴道炎
第三节 宫颈炎
第四节 盆腔炎
第十九章 月经病
第一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第二节 闭经
第三节 痛经
第四节 代偿性月经
第五节 经前期综合征
第六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第二十章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第一节 宫颈癌
第二节 子宫肌瘤
第三节 卵巢肿瘤
第二十一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第一节 葡萄胎
第二节 侵蚀性葡萄胎
第二十二章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
第二十三章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与发育异常
第一节 阴道脱垂
第二节 子宫脱垂
第二十四章不孕症
第二十五章计划生育
第一节 避孕
第二节 人工流产
第三节 中期引产
第二十六章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
第一节 宫颈黏液检查
第二节 基础体温测定
第三节 女性生殖器官活组织检查
第四节 输卵管通畅检查
第五节 常用穿刺检查
第二十七章妇产科常用手术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 小儿年龄分期与生长发育
第二节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第三节 小儿喂养与保健
第四节 小儿诊法概要
第五节 儿科辨证的意义
第六节 儿科治疗概要
……
药理学
诊断学基础
传染病学
医学伦理学
卫生法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