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精髓必读丛书 针灸解要
作者:李澎涛 主编
出版时间: 2008年版
丛编项: 中医精髓必读丛书
内容简介
《针灸解要》绪论中简要介绍了我国针灸学发展的历史,影响经络理论发展的经典著作,以及针灸腧穴的发展。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经络总论,主要包括经络学说的含义和形成,经络的生理功能、临床应用等;第二章为腧穴总论,包括腧穴的概念、分类、定位方法等;第三章为经络腧穴各论,分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常用奇穴等部分;第四章为刺灸方法,包括各种针法、灸法等;第五章介绍治疗学相关内容。每章最后都附有学习指要、自测链接、参考答案等内容,帮助读者进一步掌握针灸学相关知识。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经络总论
一、经络
二、经络学说的含义和形成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十二经脉
(二)奇经八脉
(三)十五络脉
(四)十二经别
(五)十二经筋
(六)十二皮部
四、经络的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
(一)根结与标本
(二)气街与四海
五、经络的生理功能
六、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学习指要
自测链接
参考答案
第二章 腧穴总论
一、腧穴的概念
二、腧穴的分类
三、腧穴的命名
四、腧穴的治疗作用
五、特定穴
(一)五输穴
(二)原穴、络穴
(三)食穴、募穴
(四)八会穴
(七)八脉交会穴
六、腧穴的定位方法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二)自然标志定位法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四)简便取穴法
学习指要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 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穴
(一)经脉循行
(二)主治概要
(三)腧穴
1.中府
2.云门
3.天府
4.侠白
5.尺泽
6.孔最
7.列缺
8.经渠
9.太渊
10.鱼际
11.少商
学习指要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
(一)经脉循行
(二)生治概要
(三)腧穴
1.商阳
2.二间
3.三间
4.合谷
5.阳溪
6.偏历
7.温溜
8.下廉
9.上廉
10.手三里
11.曲池
12.肘髂
13.手五里
14.臂糥
15.肩髑
16.巨骨
17.天鼎
18.扶突
19.口禾髂
20.迎香
学习指要
三、足阳明胃经、穴
(一)经脉循行
(二)主治概要
(三)腧穴
1.承泣
2.四白
3.巨髂
4.地仓
5.大迎
6.颊车
7.下关
8.头维
9.人迎
10.水突
11.气舍
12.缺盆
13.气户
14.库房
15.屋翳
16.膺窗
17.乳中
18.乳根
19.不容
20.承满
21.梁门
22.关门
23.太乙
24.滑肉门
25.天枢
26.外陵
27.大巨
28.水道
29.归来
30.气冲
31.髀关
32.伏兔
33.阴市
34.梁丘
35.犊鼻
36.足三里
37.上巨虚
38.条口
39.下巨虚
40.丰隆
41.解溪
42.冲阳
43.陷谷
44.内庭
45.厉兑
学习指要
四、足太阴脾经、穴
(一)经脉循行
(二)主治概要
(三)腧穴
1.隐白
2.大都
3.太白
4.公孙
5.商丘
6.三阴交
7.漏谷
8.地机
9.阴陵泉
10.血海
11.箕门
12.冲门
13.府舍
14.腹结
15.大横
16.腹哀
17.食窦
18.天溪
19.胸乡
20.周荣
21.大包
学习指要
五、手少阴心经、穴
(一)经脉循行
(二)主治概要
(三)腧穴
1.极泉
2.青灵
3.少海
4.灵道
5.通里
6.阻郄
7.神门
学习指要
六、手太阳小肠经、穴
(一)经脉循行
(二)主治概要
(三)腧穴
1.少泽
2.前谷
3.后溪
4.腕骨
5.阳谷
6.养老
7.支正
8.小海
9.肩贞
10.孺俞
11.天宗
12.秉风
13.曲垣
14.肩外俞
15.肩中俞
16.天窗
17.天容
18.颧髂
19.听宫
学习指要
七、足太阳膀胱经、穴
(一)经脉循行
(二)主治概要
(三)常用腧穴
1.睛明
2.攒竹
3.眉冲
4.曲差
5.五处
6.承光
7.通天
8.络却
9.玉枕
10.天柱
11.大杼
12.风门
13.肺俞
14.厥阴俞
15.心俞
16.督俞
17.膈俞
18.肝俞
19.胆俞
20.脾俞
21.胃俞
22.三焦俞
23.肾俞
24.气海俞
25.大肠俞
26.关元俞
27.小肠俞
28.膀胱俞
29.中膂俞
30.白环俞
31.上髂
32.次髂
33.中骼
34.下髂
35.会阳
36.承扶
37.殷门
38.浮郄
39.委阳
40.委中
41.附分
42.魄户
43.膏肓
44.神堂
45.慧蓿
46.膈关
47.魂门
48.阳纲
49.意舍
50.胃仓
51.肓门
52.志室
53.胞肓
54.秩边
55.合阳
56.承筋
57.承山
58.飞扬
59.跗阳
60.昆仑
61.仆参
62.申脉
63.金门
64.京骨
65.束骨
66.足通谷
67.至阴
学习指要
八、足少阴肾经、穴
(一)经脉循行
(二)主治概要
(三)腧穴
……
第四章 刺疚方法
第五章 治疗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