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疾病预测学 祝恒琛,谢成 主编 2008年版

收藏
  • 大小:64.09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
资源简介
疾病预测学
作者:祝恒琛,谢成 主编
出版时间: 2008年版
内容简介
  《疾病预测学》一书中的疾病预测是一个古老而新颖的课题,历史源远流长,从人类有疾病就有了疾病预测。近60多年来,国际上疾病预测学重新兴起,作者率先借鉴现代科学“激活”传统医学,从而形成崭新的《疾病预测学》,使古老传统的“未病学”焕发了青春。《疾病预测学》十七章内容中,既可以看到预测医学的新成就,即引进了细胞学,基因、蛋白质分子学,量子、纳米学,数理统计、模型学,气象卫星摇控监测生态环境,及现代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检测疾病的微先兆信息知识与技能;又能读到传统预测医学的精华,如唯象(相)体语医学,体质遗传学,脉象学,时辰生物钟,经时空,五运六气,阴阳五行,干支数理模型学。尤其可贵的是,使二者融会贯通,使预测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创造性发挥,阐述了如疾病的阈值论、中介论、耗散论、量变质变论、层次系统论、隐显信息论、发展趋势论、黑箱论、纵横整体论、个体群体稳态论、差异论,及对遗传性、传染性、地方性、职业性疾病,社会性、生活性、躯体心理性疾病,亚健康,未病四态进行科学预测,将为促进中医现代化、丰富国际疾病预测学做出贡献。《疾病预测学》适合于广大社区、乡镇基层的全科医生和临床、防疫、疾病控制等医技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学习参考,并指导群众自我保健。
目录
第一章 疾病预测学的作用意义
第一节 疾病预测的内容和意义
一、疾病预测的内容
二、疾病预测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疾病预测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一、春秋战国时期——未病理论奠定,疾病预测思想诞生
二、秦汉时期——未病学思想指导疾病预测发展
三、晋、隋、唐、金时期——疾病预测防治进一步发展
四、金元明清时期——摄生预防,提高疾病征兆及传变规律的认识
五、近代——疾病预测理论认识,方法和技术应用
 第三节 疾病预测学的作用
一、疾病预测分析当前疾病形势,针对性制定疾控方针计划
二、根据预测困扰社会的生活性疾病发展趋势,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三、高科技技术应用有效地促进疾病预测
四、现代疾病预测学激活传统预测医学发展
五、促进疾病预测相关边缘学科的渗透发展
 第四节 疾病预测学的研究目的
 一、远期目标——人人健康的无医世界
 二、近期目标——预防医学发展新阶段
  三、疾病学——Ⅱ级预防
 四、疾病学——Ⅰ、Ⅲ级预防
 第五节 疾病预测的原则
一、预防观点
二、超前观点
三、长期务实观点
 第六节 疾病预测的重点是易感低体质人群和个体
 第七节 疾病预测学的研究前景及存在问题
 一、疾病预测学前景
 二、疾病预测学存在问题
第二章 疾病预测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致病损伤基本阈值
 一、病因理论
 二、发病阈值
 第二节 疾病的关节点
 一、生命体多难以用确定的度来表现一定的质
 二、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有不同性质表现
 第三节 疾病的遗传方式
 一、生物遗传与变异规律
 二、显性、隐性规律
 三、交叉遗传
 四、基因表达与疾病
 五、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阈值
 六、遗传变异论在疾病预测中的作用
 第四节 疾病潜隐信息是早期预测的关键
 一、隐潜信息基本概念
 二、潜病理信息临床预测疾病的意义
 三、潜隐信息显化标志在疾病预测中的作用
 四、潜前病理信息显化是疾病预测的关键
 五、潜前病理变化是前兆信息的根本
 六、前病证信息评估
 第五节 疾病是内稳系统与阴阳五行、脏腑的失调
一、阴平阳秘恒动有序
二、协同调控,动中稳定
三、脏腑经络气血调节
 第六节 疾病与体质易感性、倾向性
一、体质概念
二、体质类型与疾病
 ……
第三章 疾病预测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 唯象与全息分析
第五章 数理统计学在疾病预测中的应用
第六章 传染病血与疾病预测
第七章 遗传病学与疾病预测
第八章 气象学与运气学疾病预测
第九章 生物钟学说与疾病预测
第十章 细胞及元素病理信息分析
第十一章 蛋白、基因、大分子物质病理信息表达
第十二章 纳米科学技术在疾病诊断和预测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 临床疾病预测例举
第十四章 亚健康未病态的识别
第十五章 心理性疾病预测
第十六章 社会适应不良预测
第十七章 中医疾病预测学临床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