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2018中医基础理论高分秘笈 王绍辉,刘同祥 著 2017年版

收藏
  • 大小:18.13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
资源简介
2018中医基础理论高分秘笈
作者:王绍辉,刘同祥 著
出版时间:2017年版
丛编项: 中医综合研霸宝典系列
内容简介
本书为编者根据亲身考研时的实战笔记,结合各大中医院校高分考研学子的成功秘笈,以新中医综合考纲为参考,精心整理编著而成的考研辅导书。本书将教材内容,删繁就简,脉络清晰,突出考点,以图表为主,并以下划波浪线形式突出高频考点,以期让广大中医考研学子用少的时间记忆重要的考点,可作为各大医学院校中医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书,也可供中医爱好者快速掌握相关知识点。

目录
绪论…………………………………………………………………………… (1)
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1)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2)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5)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0)
第一节 精气学说……………………………………………………… (11)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11)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11)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2)
第二节 阴阳学说……………………………………………………… (12)
一、阴阳的概念……………………………………………………… (13)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4)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5)
第三节 五行学说……………………………………………………… (19)
一、五行的概念……………………………………………………… (19)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0)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2)
第二章 藏象………………………………………………………………… (28)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28)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28)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29)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29)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29)
第二节 五脏…………………………………………………………… (30)
一、心………………………………………………………………… (30)
二、肺………………………………………………………………… (32)
三、脾………………………………………………………………… (34)
四、肝………………………………………………………………… (36)
五、肾………………………………………………………………… (37)
第三节 六腑…………………………………………………………… (39)
一、胆………………………………………………………………… (39)
二、胃………………………………………………………………… (40)
三、小肠……………………………………………………………… (41)
四、大肠……………………………………………………………… (42)
五、膀胱……………………………………………………………… (43)
六、三焦……………………………………………………………… (44)
第四节 奇恒之腑……………………………………………………… (45)
一、脑………………………………………………………………… (45)
二、女子胞…………………………………………………………… (46)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47)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47)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50)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51)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53)
第一节 精……………………………………………………………… (54)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54)
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54)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54)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55)
第二节 气……………………………………………………………… (55)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55)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55)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56)
四、人体之气的功能………………………………………………… (57)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 (58)
第三节 血……………………………………………………………… (60)
一、血的基本概念…………………………………………………… (60)
二、血的生成………………………………………………………… (60)
三、血的运行………………………………………………………… (61)
四、血的功能………………………………………………………… (62)
第四节 津液…………………………………………………………… (62)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62)
二、津液的代谢……………………………………………………… (63)
三、津液的功能……………………………………………………… (64)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64)
一、气与血的关系…………………………………………………… (65)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66)
三、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68)
四、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68)
第四章 经络………………………………………………………………… (69)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 (69)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69)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69)
第二节 十二经脉……………………………………………………… (71)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71)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71)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72)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73)
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73)
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主支) ………………………………… (73)
第三节 奇经八脉……………………………………………………… (74)
一、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74)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 (75)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76)
一、经别……………………………………………………………… (76)
二、别络……………………………………………………………… (77)
三、经筋……………………………………………………………… (77)
四、皮部……………………………………………………………… (77)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78)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78)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78)
第五章 体质………………………………………………………………… (79)
第一节 体质学说概述………………………………………………… (79)
体质的概念…………………………………………………………… (79)
第二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80)
第六章 病因………………………………………………………………… (81)
第一节 病因学说概述………………………………………………… (81)
一、病因学说的概念………………………………………………… (81)
二、病因的概念……………………………………………………… (81)
三、中医学病因分类及沿革………………………………………… (82)
四、中医病因学说的主要特点……………………………………… (82)
第二节 六淫…………………………………………………………… (82)
一、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82)
二、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83)
第三节 疠气…………………………………………………………… (84)
第四节 七情内伤……………………………………………………… (85)
一、七情及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 (85)
二、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85)
三、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85)
四、七情变化影响病情……………………………………………… (86)
第五节 饮食失宜……………………………………………………… (86)
一、饮食不节………………………………………………………… (87)
二、饮食不洁………………………………………………………… (87)
三、饮食偏嗜………………………………………………………… (87)
第六节 劳逸失度……………………………………………………… (88)
—、过劳……………………………………………………………… (88)
二、过逸……………………………………………………………… (89)
第七节 病理产物……………………………………………………… (89)
一、痰饮……………………………………………………………… (89)
二、瘀血……………………………………………………………… (89)
三、结石……………………………………………………………… (90)
第七章 发病………………………………………………………………… (91)
第一节 发病原理……………………………………………………… (91)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91)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92)
第二节 发病类型……………………………………………………… (93)
一、感邪即发………………………………………………………… (93)
二、徐发……………………………………………………………… (93)
三、伏而后发………………………………………………………… (93)
四、继发……………………………………………………………… (94)
五、合病与并病……………………………………………………… (94)
六、复发……………………………………………………………… (94)
第八章 病机………………………………………………………………… (96)
第一节 病机概述……………………………………………………… (97)
第二节 基本病机……………………………………………………… (98)
一、邪正盛衰………………………………………………………… (99)
二、阴阳失调……………………………………………………… (100)
三、精气血的失常…………………………………………………… (103)
四、津液代谢失常…………………………………………………… (108)
五、内生五邪……………………………………………………… (110)
六、经络病机……………………………………………………… (113)
七、脏腑病机……………………………………………………… (114)
第九章 防治原则………………………………………………………… (117)
第一节 预防………………………………………………………… (117)
一、未病先防……………………………………………………… (118)
二、既病防变……………………………………………………… (118)
第二节 治则………………………………………………………… (119)
一、正治与反治…………………………………………………… (119)
二、治标与治本…………………………………………………… (120)
三、扶正与祛邪…………………………………………………… (120)
四、调整阴阳……………………………………………………… (121)
五、调理精气血津液………………………………………………… (123)
六、三因制宜……………………………………………………… (125)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