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坛丛书 第二辑 俞长荣伤寒论研究与临床带教
作者:俞长荣 著
出版时间:2009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由八章六十五节,扩充为九章六十八节。把原第八章附篇改为“临床症状六经辨析(伤寒类证辨治)”,内容作了若干调整;而把附篇放在第九章,除保留原来的针灸治疗、汤药煎服法和处方外,着重讨论与伤寒辨证论治基本原则有关的一些专题。该书是《伤寒论》著名医家、学者俞长荣先生研究和应用《伤寒论》的一部重要著作,既是俞长荣先生“临床带教”的范本,也是《伤寒论》的一种通俗讲本。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伤寒论》望闻问切及鉴别要点
第二节 《伤寒论》的精华:诊治大法及其具体运用
第三节 《伤寒论》辨证“整体、主次与先后”
第二章 太阳病篇
第一节 太阳病的意义和机转
第二节 中风、伤寒、温病的鉴别诊断
第三节 太阳经证、腑证
第四节 桂枝汤的I临床运用
第五节 麻黄汤的临床运用
第六节 大青龙汤的临床运用
第七节 小青龙汤的临床运用
第八节 桂麻各半、桂二麻一、桂二越一汤的临床运用
第九节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临床运用
第十节 五苓散的临床运用
第十一节 葛根汤的临床运用
第十二节 小建中汤的临床运用
第十三节 太阳病发汗太过所致后果及其救治方法
第十四节 太阳病误行吐下所致后果及其救治方法
第三章 少阳病篇
第一节 关于少阳病篇的编次问题
第二节 关于少阳病篇的提纲问题
第三节 关于少阳病篇的条文问题
第四节 少阳病的意义和机转
第五节 少阳经证、腑证
第六节 结胸和痞证
第七节 热入血室
第八节 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
第九节 大柴胡汤的临床运用
第十节 五个泻心汤的临床运用
第四章 阳明病篇
第一节 阳明病的意义和机转
第二节 阳明经证、腑证
第三节 栀子豉汤类的临床运用
第四节 白虎汤和白虎加人参汤的临床运用
第五节 猪苓汤的临床运用
第六节 三个承气汤的临床运用
第七节 伤寒发黄的证治
第五章 太阴病篇
第一节 太阴病的意义和机转
第二节 太阴病的治法
第三节 理中丸(汤)的临床运用
第四节 论“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第六章 少阴病篇
第一节 少阴病的意义和机转
第二节 少阴寒化、热化
第三节 少阴病应用汗、下法的意义
第四节 四逆汤类的临床运用
第五节 真武汤的临床运用
第六节 附子汤的临床运用
第七节 黄连阿胶汤的临床运用
第七章 厥阴病篇
第一节 对厥阴病篇条文的见解
第二节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第三节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运用
第四节 吴茱萸汤的临床运用
第五节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的临床运用
第六节 白头翁汤的临床运用
第八章 伤寒类证辨治
第一节 有关消化系证候的辨治
一、舌生苔
二、渴
三、咽痛
四、烦(微烦,虚烦,心烦,烦躁)
五、心中懊■
六、呕吐
七、不能食
八、心下满
九、腹胀满
十、腹中痛
十一、便秘
十二、下利(自利)
十三、发黄(黄疸)
十四、霍乱
第二节 有关神经系证候的辨治
一、头痛
二、身、腰、骨节、四肢疼痛
三、眩晕
四、不得眠或嗜眠
五、俨语
六、发狂(如狂)
七、直视、不了了、睛不和
第三节 有关呼吸系证候的辨治
一、咳
二、喘
三、短气、气上冲
第四节 有关排泄系证候的辨治
一、出汗
二、小便不利
第五节 心悸及各种出血证候的辨治
一、心悸
二、各种出血
第六节 发热的辨治
一、发热的概念与类型
二、六经发热的病机及其特点
三、几点体会与讨论
第七节 恶寒、恶风的辨治
一、恶寒、恶风的概念
二、六经恶寒恶风的表现
三、临证体会
第九章 附篇
第一节 《伤寒论》的流传概况和价值
第二节 伤寒与六经的涵义
一、伤寒的涵义
二、六经的涵义
第三节 《伤寒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四节 《伤寒论》制方遣药的特点
第五节 怎样学习《伤寒论》
第六节 《伤寒论》各家注解校勘意见选评
第七节 《伤寒论》有关针灸治疗的记载
第八节 《伤寒论》有关汤药煎服法的记载
第九节 处方
(附:古今衡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