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内生价值的评定 以中药专利组合为例
作者:温明,何英 著
出版时间:2018年版
内容简介
《专利内生价值的评定(以中药专利组合为例)》基于专利领域里的共生和群集现象,进行了专利组合的理论分析和实例探讨,尝试性地提出专利组合的设计构建思路,从多维度解构并整理了专利的技术、权利及市场三种价值形态,揭示了它们各自的决定因子和价值特征。通过专利价值的成本收益模型和专利价值传导链机制,从理论上确认:专利内生价值客观存在,并与再生价值共同构成专利的整体交易价值,从而为今后精确科学的专利资产多因素评估提供了可能性和研究方向。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专利的内涵和外延
1.1.2 中药
1.1.3 中药专利
1.1.4 目前中药专利申请、授权概况
1.2 文献综述
1.2.1 中药专利的研究进展
1.2.2 专利价值的理论概况
1.2.3 专利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综述
1.3 选题意义
1.3.1 问题的提出
1.3.2 研究的意义
1.4 本书主要内容和章 节安排
1.4.1 研究内容要点
1.4.2 研究方法
1.4.3 全书章 节安排
2 基于中药技术创新的专利组合
2.1 专利集群与专利共生现象初探
2.1.1 共生效应
2.1.2 专利的共生
2.2 专利组合理论探究
2.2.1 专利组合理论问世
2.2.2 专利组合的理论渊源
2.2.3 专利组合理论的提出及发展
2.3 专利组合的驱动因素
2.3.1 技术开发的惯性及其专利化使然
2.3.2 专利博弈与竞争升级的需要
2.3.3 突破单件专利的固有局限
2.3.4 对抗专利灌木战略的需要
2.3.5 保持和扩大专利产品的边际收益
2.4 专利组合的功能扩增原理
2.5 专利组合设计与构建
2.5.1 开发核心专利
2.5.2 纬向部署应用专利
2.5.3 经向布局从属专利
2.5.4 其他讨论
2.6 专利组合的应用价值分析
2.6.1 竞争优势
2.6.2 权利价值下的保护优势
2.6.3 企业R&D管理辅助工具
2.6.4 专利组合策略能带来直接经济价值
2.7 中药专利组合实例分析
2.7.1 天士力复方丹参系专利组合分析路径
2.7.2 复方丹参系专利组合战略分析
2.7.3 分析与探讨
3 专利价值的类型与特征
3.1 专利价值理论回顾
3.2 专利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3.3 专利的价值传导链理论
3.4 关于专利价值的分析
3.5 专利价值的构成类型及决定因素
3.5.1 专利价值的理论探讨
3.5.2 技术价值
3.5.3 专利保护性价值
3.5.4 市场价值
3.6 专利价值的特征
3.6.1 时效性
3.6.2 地域限制性
3.6.3 模糊性
3.6.4 产业依存性
3.6.5 实现间接性
4 基于成本收益模型的专利内生价值研究
4.1 专利资产评估概述
4.1.1 专利资产评估的含义
4.1.2 专利评估的特征
4.1.3 专利资产的常用估值方法
4.2 专利价值确定与专利资产利润提成
4.2.1 贴现现金流量估值模型
4.2.2 专利资产利润提成
4.2.3 专利资产利润提成率
4.3 专利的成本一收益研究模型
4.3.1 专利技术的成本一收益模型影响因素的研究重点
4.3.2 概念模型的相关假设
4.3.3 基于成本一收益专利概念模型的分析说明
4.3.4 专利的价值传递及专利内生价值
4.3.5 关于专利内生价值的探讨
5 基于中药专利组合的专利内生价值评定
5.1 专利评价的定性与定量
5.2 中药专利的内生价值专门评定指标体系构建原理
5.2.1 中药专利的内生价值评定的整体思路
5.2.2 对专利内生价值确定的意义
5.2.3 中药专利内生价值评定体系的构建
5.3 中药专利内生价值评定体系的框架
5.4 有关评价指标
6 评定的关键维度和指标体系
6.1 专利技术的领先程度
6.1.1 专利的技术创新度
6.1.2 专利类型
6.1.3 专利第n年的存活率
6.1.4 PCT专利数量
6.2 专利技术的产业化能力
6.2.1 专利技术成熟度
6.2.2 专利产业化可行度
6.2.3 专利实施率
6.3 专利保护的充分性
6.3.1 有效授权专利数量
6.3.2 专利组合的宽度
6.3.3 权利要求数
6.3.4 专利的保护期剩余
6.4 专利体系的防卫性
6.4.1 专利系的层次合理性
6.4.2 对技术秘密的控制力
6.5 专利权的稳定性
6.5.1 专利技术方案公开度
6.5.2 专利技术的不可替代性
6.6 其他说明
7 评价模型及应用案例
7.1 综合评价方法介绍
7.1.1 专家评价法
7.1.2 数据包络分析法
7.1.3 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
7.1.4 多元统计分析法
7.2 本研究评价方法的确定
7.2.1 模糊的含义
7.2.2 中药专利本身存在着模糊性
7.2.3 评价体系本身的模糊性
7.2.4 模糊评价在本研究中的引入
7.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与操作步骤
7.3.1 Fuzzy模型简介
7.3.2 模糊评价基本步骤
7.4 层次分析法与Fuzzy模型权数的构造
7.4.1 FCE模型指标权数的设置方法
7.4.2 层次分析构权法
7.4.3 AHP构权操作步骤
7.5 评定应用案例
7.5.1 评定指标层次体系构造
7.5.2 指标体系赋值及权重确定
7.5.3 FCE评价矩阵的确定及运算结果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