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循证实践丛书 循证心理治疗
作者: 利万特,李幼平主编 杨文登 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2010年,杨文登以《循证心理治疗的理论思考》为学位论文,在我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他在读博期间,学习刻苦、认真,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期刊发表了10多篇学术论文。如今,又是2年过去了。他一直坚持对循证心理治疗进行学习与研究,全面梳理了自己对循证心理治疗的理解,针对社会大众及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士,以通俗而不失专业的方式,撰写了这本系统介绍循证心理治疗的著作。他特地邀请我为此书作一短序,我欣然应承。但本人对循证心理治疗的了解也不是非常深入,在通读全书后,我只想简单地谈谈以下几点看法:第一,从本书的内容看,其选题前沿、有价值。循证心理治疗本义为“遵循证据进行心理治疗”,后特指治疗者在意识到病人的特征、文化与偏好的情况下,将最好的、可供使用的研究证据与自己的临床技能整合起来所进行的心理治疗。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者及其最佳证据,治疗者及其临床技能,病人的特征、文化与偏好等三个大的方面。它是心理治疗受到循证医学影响,为应对药物治疗及管理医疗的挑战,在疗效研究与治疗手册化、标准化的基础上,由美国心理学会等组织自上而下地推动、发展的一种心理治疗取向。它是对具体心理治疗理论、流派及方法的一种整合与超越,代表着西方心理治疗发展的新方向,属于当今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循证实践运动的一部分。
目录
基础篇:历史与现状
第1章 绪论
1.1 什么是循证心理治疗:三位一体
1.1.1 研究者及其最佳证据
1.1.2 治疗者及其临床才支能
1.1.3 病人的特征、文化与偏好
1.2 有何重要特征
1.2.1 概念辨析
1.2.2 核心理念
1.3 发展现状如何
1.3.1 代表人物
1.3.2 期刊著作
1.3.3 里程碑事件
1.4 为什么会诞生
1.5 应该怎么实施
1.6 拥有哪些优点
1.7 存在哪些争议
1.8 本书如何阐述
第2章 循证心理治疗:整个时代的产品
2.1 社会背景:科学改变心理治疗的方式
2.1.1 技术社会:实践需要艺术,更需要技术
2.1.2 风险社会:专家解决问题,也制造问题
2.1.3 审计社会:医生要有良心,更要有监管
2.1.4 信息社会:网络方便医生,也保护民众
2.2 医学背景:循证医学理念的忠实继承者
2.2.1 循证医学
2.2.2 诞生背景
2.2.3 发展简史
2.2.4 核心理念
2.2.5 实施步骤
2.2.6 对循证心理治疗的影响
2.3 哲学背景:文化决定最佳证据的判断标准
2.3.1 实证主义:实证的证据才是真正科学的证据
2.3.2 实用主义:有效性才是证据分级的最终标准
2.3.3 经济理性主义:高效益的证据才是有效的证据
第3章 循证心理治疗的前世今生
3.1 长期的过去:心理治疗有效还是无效
3.1.1 里程碑1:《心理治疗的有效性:一个评估》
3.1.2 狙击艾森克:长达40年的效果研究
3.1.3 致命的挑战:心理药物治疗兵临城下
3.2 实证支持治疗阶段:EST雄霸天下
3.2.1 里程碑2:《训练与传播实证有效的心理治疗》
3.2.2 什么是EST
3.2.3 攻击与拥护同样激烈
3.3 循证实践阶段:EBP包容开放
3.3.1 里程碑3:《心理学中的循证实践》
3.3.2 什么是EBP
3.3.3 循证实践与实证支持治疗
3.3.4 高歌猛进,遍地开花
提高篇:内涵与争议
第4章 研究者及其研究证据
4.1 什么是研究证据
4.2 证据的来源:问渠哪得清如许
4.2.1 元分析
4.2.2 随机对照实验
4.2.3 单一个案设计实验
4.2.4 质化研究
4.2.5 个案研究
4.3 证据的标准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4.3.1 治疗手册:像疗法创始人一样治疗
4.3.2 指南:像顶尖治疗者一样行为规范
4.4 最佳证据的判定:横看成岭,侧看亦成岭
4.4.1 哪些才是证据
4.4.2 证据如何分级
4.5 学者的争议及共识
4.5.1 证据与研究证据
4.5.2 疗效与实效
4.5.3 治疗手册与手册化治疗
4.6 未来如何发展
第5章 治疗者及其临床技能
5.1 临床技能:无他,唯手熟尔
5.1.1 什么是临床技能
5.1.2 临床技能的八大成分
5.2 八大治疗者变量:疗法重要,人同样重要
5.3 如何实施循证心理治疗:抽丝剥茧“三A结”
5.3.1 提出问题
5.3.2 获取研究
5.3.3 批判评价
5.3.4 迁移证据
5.3.5 整合治疗
5.3.6 评估结局
5.4 培养治疗者:从Boulder模式到EBP模式
5.4.1 四种经典的培养模式
5.4.2 四种模式发展的历史逻辑
5.4.3 EBP模式的异军突起
5.4.4 EBP模式的意义:敢叫日月换新天
5.5 学者的争议及共识
5.5.1 主观经验与研究证据
5.5.2 治疗者与研究者
5.5.3 未来如何发展
第6章 病人及其特征、文化与偏好
6.1 “主动”的病人:我不想好,就没人能治好我
6.1.1 病人主动参与治疗
6.1.2 病人主动治愈自己
6.2 三大病人变量: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病人
6.2.1 个体特征
6.2.2 文化因素
6.2.3 价值明与偏好
6.3 学者的争议及共识
6.3.1 样本病人与真实病人
6.3.2 循证心理治疗与文化敏感治疗
6.3.3 未来如何发展
拓展篇:评价与超越
第7章 循证心理治疗的功过是非
7.1 有何价值与贡献
7.1.1 提供整合的治疗途径
7.1.2 促进合理的临床决策
7.1.3 保证病人的最高利益
7.1.4 加强治疗的循证管理
7.2 存在哪些问题
7.2.1 方法的“真”与治疗的“善”
7.2.2 普遍与特殊
7.2.3 技术与艺术
7.3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7.3.1 以“善的真”保证善
7.3.2 用特殊指导新的特殊
7.3.3 艺术化地运用技术
7.4 对中国心理治疗有何启示
7.4.1 创建本土化的证据
7.4.2 培养循证的从业者
7.4.3 普及循证治疗理念
7.4.4 健全循证管理机制
第8章 从循证心理治疗到循证实践运动
8.1 循证实践运动的兴起
8.1.1 什么是广义的循证实践
8.1.2 新近发展:以循证教育学为例
8.1.3 核心理念与发展逻辑
8.1.4 相关争议
8.2 哲学分析
8.2.1 价值观:科学精神在实践领域的渗透
8.2.2 方法论:科学主义在实践领域的还魂
8.2.3 循证实践:一种新的实践形态
8.3 伦理分析
8.3.1 循证实践的伦理特点
8.3.2 循证实践存在的伦理问题
8.3.3 循证实践伦理模式的完善
8.4 循证心理治疗在循证实践运动中的地位
8.4.1 心理学中循证实践的代表
8.4.2 循证医学向循证实践过渡的桥梁
附录1 术语表
附录2 EST样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