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兔兔,学习、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页 |

中国精神分析研究丛书 精神分析视野下的边缘性人格障碍:克恩伯格研究 林万贵 著 2007年版

收藏
  • 大小:138.52 MB
  • 语言:中文版
  • 格式: PDF文档
  • 阅读软件: Adobe Reader
资源简介
中国精神分析研究丛书 精神分析视野下的边缘性人格障碍:克恩伯格研究
作者: 林万贵 著
出版时间: 2007年版
丛编项: 中国精神分析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参与式观察是质的研究收集资料的方法之一,而参与式观察常常与访谈法相结合使用。现代精神分析治疗要求,治疗师除了通过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无防御式的访谈,可以是开放的,也可以是结构或半结构式访谈,但主要是非结构性、非指导性的访谈)的方法进行收集资料之外,还特别强调以自己的心灵感受(反移情)为收集资料的工具,通过对反移情的观察去洞悉病人的内心世界活动。质的研究对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经常要求是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三者交叉进行,这不同于量的研究所遵循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这样一种线性的研究程式。在精神分析治疗中,尤其是在长程的精神分析的治疗中,病人在治疗的不同阶段所提供的资料经常是相互矛盾的,这就要求治疗师在整理病人的资料中,要边收集,边整理,边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病人的人格组织及病理机制。本书就是以质的研究方法论为指导,采取目的性抽样(个案研究),对主动寻求治疗的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进行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按照克恩伯格及其他精神分析学者发展出的精神分析治疗学原理,进行参与式观察,在治疗的过程中循环式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以减轻患者的病情为目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收集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信息资料,深入了解我国文化背景下的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病理特征、病因、人格组织的特点,以验证克恩伯格所创立的移情焦点心理治疗方法在治疗我国文化背景下的边缘性人格障碍的适用性,进而探讨文化差异对边缘性人格患者接受心理治疗的影响。
目录
第一章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概念演变及其多学科研究
第一节 对边缘性人格的早期认识
第二节 心理测验对边缘性人格的研究
第三节 描述性精神病学对边缘性人格的研究
第四节 实证和认知心理学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
第五节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亚型
第六节 DSM、ICD-10中的边缘性人格障碍
第二章 精神分析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
第一节 传统精神分析学家的贡献
第二节 现代客体关系理论家的贡献
第三章 克恩伯格的整合性客体关系理论
第一节 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运动的发展
一、精神分析运动的内部演变
二、客体关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克恩伯格的客体关系理论的基本概念
一、客体和客体关系
二、自体一客体发展的机制
第三节 克恩伯格对情感、驱力和客体关系的整合
一、自体与自我的诞生
二、驱力诞生于带有情感投注的客体关系之中
三、情感及其在驱力及客体关系形成中的作用
四、小结:客体关系、情感及驱力三者的关系
第四节 克恩伯格对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一、正常“自闭”或原始未分化阶段
二、原始的自体一客体表象未分化阶段
三、自体表象与客体表象的分化
四、自体表象和客体表象的整合和内部心理结构的发展
五、超我的整固和自我的整合
第五节 克恩伯格与科赫特的分歧与争论
第四章 克恩伯格的边缘性人格组织理论
第一节 三种结构化的人格组织
第二节 边缘性人格组织的“假定性”诊断
第三节 对边缘性人格的结构性分析
一、边缘性人格的自我功能分析
二、边缘性结构中的伊底和超我
第四节 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发生动力学分析
第五章 克恩伯格的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治疗学
第一节 精神分析治疗学的基本原理
一、治疗过程
二、治疗技术
三、治疗师的作用
四、治疗过程的心理动力学
五、技术的修正
六、治疗结果
第二节 从表达性心理治疗到移情焦点治疗
一、克恩伯格治疗方法的演变
二、移情焦点治疗
第三节 克恩伯格的移情焦点治疗案例
一、案例一
二、案例二

第六章 移情焦点治疗方法在我国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对一例女大学生患者的移情焦点治疗
一、一般情况和现病史
二、成长史
三、诊断评估与治疗合同签订
四、治疗过程
五、小结
第二节 对一例离异女患者的移情焦点治疗
一、一般情况和现病史
二、成长史
三、诊断
四、心理结构性分析
五、治疗过程
六、小结
第三节 对移情焦点治疗方法的本土化反思
第七章 对克恩伯格理论的总体评价
第一节 理论贡献
第二节 理论局限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