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
作者:柯海萍 主编
出版时间: 2013年版
内容简介
《病原生物与免疫/高等医学院校改革教材》根据几年来教学实践的反馈意见,对原教材的模式和内容做了全面的调整,特别突出了编排的整体性。全书以感染途径为主线,把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将教学内容分为病原生物、免疫基础及实践项目三篇。理论部分主要阐述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防治原则及免疫基础知识、免疫病理、免疫防治等内容。实践部分以项目形式把部分理论教学内容引入实验室,强化了有菌观念与无菌操作理念,突出知识的实用性,更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录
绪论
一、病原生物
二、免疫基础
第一篇 病原生物
第1章 病原生物概述
第一节 细菌
一、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二、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第二节 病毒
一、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二、病毒的致病性与感染
第三节 其他病原生物
一、真菌概述
二、寄生虫概述
第2章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生物
第一节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
一、结核分枝杆菌
附:麻风分枝杆菌
二、白喉棒状杆菌
三、脑膜炎奈瑟菌
四、肺炎链球菌
第二节 呼吸道感染的病毒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二、麻疹病毒
三、风疹病毒
四、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
附:其他呼吸道病原生物
第3章 消化道感染的病原生物
第一节 消化道感染的病原菌
一、埃希菌属
二、志贺菌属
三、沙门菌属
四、霍乱弧菌
五、幽门螺杆菌
六、食物中毒病原菌
第二节 消化道感染的病毒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
二、柯萨奇病毒与艾柯病毒
三、轮状病毒
四、甲型肝炎病毒
五、戊型肝炎病毒
第三节 消化道感染的寄生虫
一、似蚓蛔线虫
二、蠕形住肠线虫
三、毛首鞭形线虫
四、链状带绦虫
五、肥胖带吻绦虫
六、布氏姜片虫
七、卫氏并殖吸虫
八、华支睾吸虫
九、溶组织内阿米巴
十、刚地弓形虫
附:其他消化道感染的病原生物
第4章 皮肤创伤感染的病原生物
第一节 创伤感染的病原菌
一、葡萄球菌
二、链球菌
三、铜绿假单胞菌
四、破伤风梭菌
五、产气荚膜梭菌
六、无芽胞厌氧菌
第二节 创伤感染的病毒
一、狂犬病病毒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第三节 皮肤黏膜感染的真菌
一、表面感染真菌
二、皮肤癣真菌
三、着色真菌和孢子丝真菌
四、假丝酵母菌(条件致病菌)
第四节 皮肤黏膜感染的寄生虫
一、日本血吸虫
二、疟原虫
三、丝虫
附:其他皮肤创伤感染的病原生物
第5章 性传播病原体
一、淋病奈瑟菌
二、梅毒螺旋体
三、沙眼衣原体
四、溶脲脲原体
五、阴道毛滴虫
六、性传播的病毒
第6章 多途径传播病原生物
一、结核分枝杆菌(见第2章 )
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三、乙型肝炎病毒
四、疱疹病毒及其他病原菌
第二篇 免疫基础
第7章 免疫系统
第一节 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
第二节 免疫细胞
一、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二、自然杀伤细胞
三、抗原提呈细胞
四、其他免疫细胞
第8章 免疫物质
第一节 抗原
一、概念与特性
二、构成抗原的条件
三、抗原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
四、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
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四、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作用
五、人工制备抗体
第三节 补体系统
一、概述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
三、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第四节 细胞因子
一、概述
二、主要的细胞因子
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四、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相关的生物制品
第五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一、概述
二、HLA复合体的基因结构和遗传特征
三、HLA分子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四、HLA与医学
第9章 免疫应答
第一节 概述
一、免疫应答的概念
二、免疫应答的类型
三、免疫应答的场所
四、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五、抗原提呈
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二、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一、抗原的提呈和识别阶段
二、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三、效应阶段
四、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效应
第10章 超敏反应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常见疾病
三、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常见疾病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常见疾病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常见疾病
第11章 免疫应用
第一节 免疫防治
一、人工主动免疫
二、人工被动免疫
三、计划免疫
四、免疫治疗
第二节 免疫诊断
一、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测
第三篇 实践项目
实践项目一 微生物的分布测定
实践项目二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检查
实践项目三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产物检查
实践项目四 外界因素对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
实践项目五 病原生物检查
实践项目六 免疫实验